弯下腰来聆听

个人日记








很想分享一些教育心得故事。

教育之路本已成疲乏之态,渺茫不知所向,但仍时不时还是会涌现一些奇异的浪花,让你侧目,让你欣喜。
清明节布置了一篇作文。并粗略指导学生,要求以“清明”为话题,记扫墓祭拜活动。习作中可以插入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插入对亲人的点滴回忆,联想歌曲《烈士墓前》《雨花石》,表达哀思之情。
周一,学习委员恭恭敬敬报来一大摞作文本,低声汇报:还有谁谁谁谁没晨读在补语数英作业。我不自觉脸一沉,心想:几个顽劣分子又旧病复发,以身试法了。再一翻看几本面上的:均200余字不到,字迹洋洋洒洒腾走飞格,不堪入目。更有甚者写了两段扔下不给个结果,就跑了。是看油菜花捉蜜蜂去了么?唉,孺子究竟是可教还是不可教也?
想了一节课,下节语文课该怎么面对他们。这还真是个难题,权利在我手里,发脾气当然是最解气的,但发脾气绝对是没用的!而且拿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不划算,愈是这种典型问题,愈是不能简单粗暴的发脾气,发脾气是一种最无能的表现了。任由发展呢?强扭的瓜不甜,他既然不愿做,总有不愿做的原因,十个指头何必要人人一般齐?但长此纵容,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又如何收果?
左右为难。
叮零零,上课了。四层楼梯上来,一路低头盘亘。嗨,三天不见,还是唠唠嗑吧:“清明节三天过得怎么样?”
雀跃答之:“开心啊!”
“哦,没去扫墓祭拜亲人吗?”继续装。
“去了!”“没去。”你言我语的。
“那为何作文写不出来呢,还有人一个字儿也没写呢!”
触到话点, 终于顺机教育了几句,又不吝赐教地指导一番。学生都低着头,一声不吭,教室里安静得仿佛能听得到同桌的心跳声, 陷入一片 沉默中。
良久,突然响起一个的声音:“老师,我觉得这事儿不应该怪我们。你看吧,清明节这样的习俗,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本来就不太了解,而且我们也不一定都和父母去扫墓了,所以我们很难下笔写。”
我一愣,循声看去,原来是第一排的桢桢同学,声音甜脆很会朗读的一个女孩子。这一套一套说的,可是铿锵有理,振振有词啊!我没有打断她的话,侧耳聆听,鼓励她一直把话说完。然后点点头,请她坐下,并肯定了她的想法,表示理解。换位思考,其实她说得何尝又不对呢?而正因为如此,我才布置了这个课题,意图让他们通过查资料,看书读报,扫墓实践等各种方式,从而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用心的同学自然会努力去完成,有畏难情绪的同学就会放弃。我不想揭穿桢桢,因为我和大家分享了几篇优秀同学的范文后,我发现,桢桢拿起笔在空白的作文本上正努力地写着什么,我悄悄滑过眼神,轻轻笑了,我知道,她是个聪明的女孩,她已经知道了她该怎么做。
其实,弯下腰来聆听孩子的声音,不难,只不过放下师者惯于的尊严。教育,就是用爱来呵护自己的园田,给予它们最大的空间,让一颗颗种子欢悦地成长。敢于质疑的声音,对于逆来顺受毫无自我毫无创见的这个班级来说,太难得了,太需要了!课堂就是需要争鸣,争鸣才有碰撞,才有火花,无论是和同学,还是老师,不盲从于权威,才有思想。怕就怕他不思考,不敢思考,不会思考,便彻底放弃。

文章评论

孤胆英雄

有深度的老师[em]e163[/em],也有见解的作文[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