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凉皮

个人日记

每年入夏后,父亲外出溜达时,隔三差五的总爱給我带回一份凉皮,丢在冰箱里,等我回家享受这酸辣爽口的一口。
第一次吃凉皮,还是在徐州上学时。我们学校在南郊,三面环山,终年树木苍翠,景致怡人,只是略显偏僻。学校的食堂吃够了,我们也渴望校外的美食,只是九十年代初,物质水平还及其有限,食物也不算丰富。
出了学校门,就是19路公交车车站,学校到市区的唯一班车。和我们学校相隔几站路,有一个叫翟山的地方,我不知道它应该算镇还是街,只记得那里的马路很宽阔,人也不是很多,有商店,有菜市,周末总有一些卖零头碎脑的商贩。还记得它很有名气,是华东输油管路的枢纽,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拐几个弯抹几个角,有一门面极小的店,每逢周末,這个店面就人气爆棚,老板迎来送往,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宿舍的几个姐妹,也是这个小店的铁杆粉丝,结伴坐上19路,不去市区,只去翟山,就为了那一碗弹性筋道的陕西凉皮。
是谁先把我们带到这家连招牌都没有的凉皮店,我都已经不大记得了,或许是生在徐州本地的张吧,或许是全校师生的口口相传吧。一个人,对一种美食的热爱就犹如馋虫从心底生出,钩不走,去不掉,欲罢不能。难得的是,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的爱好,口味如此一致,于是,周末集体去啃噬凉皮,也成了翟山一道靓丽的风景。
店面极小,仅有两三张小圆桌。也没有鲜艳醒目的招牌,但“陕西凉皮”已成为无字招牌,深深的烙在我的脑海中。开店的是一对中年夫妻,长年在外漂泊,他们的陕西腔调已混杂了徐州的方言,唯有他们经年做的那一碗碗凉皮才饱含着家乡的味道。
他家的操作间和食客坐的地方是连为一体的,现要现切现卖。只见男的拿起一张凉皮,一卷几折,操刀麻利的切成宽条状。他家的凉皮的售法和现在不同,不是凭手感随便抓,而是用天平称严格的进行称量。我们一般就称二两就够了。切好的凉皮放在大海碗里,抓几块面筋,放一点黄瓜丝,醋,蒜蓉酱拿起倒下,一碗凉皮就调好了,动作娴熟,一气呵成。他们家的辣椒油是食客自己随意调的,桌子上用白瓷罐装了满满一罐辣椒油,辣椒沉底,汪着一汪鲜艳欲滴的油,看着就口舌生津,食欲大增。我们几个知道他家的辣椒油极辣极好,但还是忍不住多放,每每吃的满头大汗,吐舌吹风也不改初衷,下次还会重蹈覆辙。他家的凉皮宽、厚,及其的筋道,很富有弹性,嚼在嘴里,就如在吃qq糖一般,绝不会入口一嚼就烂,十分的有味道。我最喜欢的还是他家搭配在凉皮上的面筋,个个都有一个大拇指宽厚,微黄,孔极多,面筋疏松有嚼头,渗入了足够的辣味,爽味,真真十分够味。
毕业回家后,我们这儿也有凉皮,只是皮也不筋道,面筋也不疏松,和徐州的“陕西凉皮”比起来,味道着实相差甚远。
今吃淮南凉皮,突然忆起“陕西凉皮”,那厚重爽滑的味道,甚为想念!

文章评论

假行僧

女生好像都去过。多美好的记忆,那时的什么都好

丫丫

筋道是面粉决定的,淮南没北方温差大,所以洗凉皮的时候不容易洗出来。所以才会不一样。

清山

怀念那时的味道,怀念那时的 情谊!什么时间来徐州,我们一起去吃凉皮![em]e100[/em]

花儿朵朵

我也想回翟山看看了,好像那边有个石油管道公司,有一家规模大点的百货商店,记得我经常从那里买洗发水,比起市里,那是离学校最近的一个繁华地段了。还有那家陕西凉皮,离开学校后再没吃到过那么正宗的凉皮啦,那家卖凉皮的男主人很瘦小,戴着副黑边眼镜,不知这家店现在还有吗?

执着

请问你是?好久没玩QQ了,以前也未做标记,请谅解!

执着

看完这文章,我口水流了许多!身在陕西的我回来后在当地从来没吃到过当初的味道

执着

是你又把我带回了那段时光[em]e100[/em],文笔还是那么好,柏子,羡慕呀......(我以为这句话是你写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