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自然本意

个人日记

 瑞祺儿:人的一生有多少年光景?有的人一生连自己家乡的县城都没去过,出省、出国更是一种奢念,人类的民族之分、信仰之分、派别之分等,把人的精力引到争斗上了,怎么还有心思去探索大自然?

  伯:斗争的根源是什么?观念的分歧。斗争是智慧低劣、思想庸俗的客观反映,当人们各自站在自己的认识角度看问题的时候,斗争是难以避免的,把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当成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别人坚持立场的理由呢?实际上,是陷入了自我信仰的迷信。要想发展和完美自己的观念,就要走出自己的信仰来看自己的信仰,或者说是站在所有信仰的角度,来看自己信仰的不足和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都听过瞎子摸象的故事,瞎子们分别摸到了大象的不同部位,摸到身子的人说大象像堵墙;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像条蛇;摸到鼻子的人说大象像水管;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像个扇子;摸到腿的人说大象像柱子。每一个瞎子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确实得到了各自不同的直接经验,但却没有人愿意走到另一个人的角度去体验一下。如果其中一个人打破自己的执着,走到别人角度上去体验一下,别人为什么坚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就会打破互相争执的僵局。

试想,为什么牵象的人不去与瞎子们争执?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全象,他能发现各自执着自己观点的原因,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观念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瑞祺儿: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差得远,单极文化、至尊观念不但封闭自我,还会影响社会的前进。邻村里有一个男孩子能够透视地下的东西,我把这事告诉了我学校的老师,老师嗤之以鼻,还用讽刺的口味说:“那是二郞神投胎,说不定还会七十二变呢!”当时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伯:由此可以发现智慧闭塞的原因了。所以,我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就要跳出自我观念的圈子,不管哪个教派主义,不管它是古今中外,只要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认识世界有利的,我们就要大胆地吸收;只要是错误的、偏激的,不管它有多么势力,都要坚决抛弃,这是人类社会的大事,需要有魄力,敢于取舍。

瑞祺儿:对!这让我豁然开朗。走出自我看自我;走出宗派看宗派;走出科学看科学;走出神学看神学。只有学而不僵,信而不迷,高瞻远瞩,综合分析,才具备了探索世界的资格。

  伯:那我们就试着来认识一下生养人类的大自然。

瑞祺儿:一谈论宇宙、一想到认识大自然,我就觉得非常渺茫,到达银河系的任何一个星球都需要用万、亿年为单位计算,更何况广阔无垠的大宇宙,不说去亲自遨游,就是想一想都让人感到空旷寂寥、神无所寄,要想全面彻底地认识宇宙大自然,或许永远是人类的一种妄想。

谁都知道人类生于大自然,只有站在整体大自然的角度,才能正确认识人类。可是,人类面对的是一个飘渺洪荒、绵亘无垠的宇宙,彻底认识谈何容易?这样,人类认识自我只是一种永远的无奈。

  伯:不仅你这样认为,就连现代世人推崇的许多大科学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单一的、能协调和完善地描述宇宙的理论”,如果不能建立这样一个通理,就不可能认识自然和自身。

瑞祺儿:是啊!即使找到了描述宇宙的统一理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

  伯:其实不然,应该说“大道至简”,只是熟视无睹。任何一个问题的简单和疑难,往往是因为观念和思路的原因,在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应该调整一下思路,也可能出路就在眼前。

瑞祺儿:您是说描述宇宙的理论应该是人人都能理解的,而不是玄奥晦涩的哲学原理?

  伯:是啊!道本简,说却繁,如果不具有普遍性,那肯定不是大道,肯定不是认识宇宙的通理。

瑞祺儿:那好!我先问一个问题:广阔宇宙中万物万象、纷繁复杂,怎么可能统一描述呢?

  伯:地球上六十多亿人口,有黑人、有白人、有男人、有女人、有高个、有矮个、有非洲人、有亚洲人、有农民、有商人…… 这么复杂,怎么描述的得当呢?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是人。

瑞祺儿:大自然中有生物、有山脉、有湖泊、有云彩、有恒星、有行星、有光、有气…… 其实它们都是物。该不会这样认识吧?

  伯:这样认识未尝不可,但这只是认识万物的一个分析过程。其实,万物能否统一描述,看一看宇宙是不是间断的就可以理解了,如果宇宙是间断的,就不能用一个理论描述;如果是连续的,就完全可以用一个理论来描述。试想,任何一物是不是都有力的互相作用呢?

瑞祺儿:万有引力可以说明这一点,这点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了。

  伯:所以,力是形成万物、联接万物和改变万物的根本,在天一论中,我们沿袭中华民族的古典名称,称之为气。

瑞祺儿:哦!真是够简单的,从固体、气体到电子、夸克、从光芒万丈的恒星到无影无形的黑洞、从生命存在到生命延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其实,全部都是力的表现呀!原来是力组成了万物,万物原来是一物,这样就建立了宇宙统一的基石。只要认识了气(力),就找到了宇宙统一的理了。

  伯:认识力也不能从现有的理论上来认识。

瑞祺儿:用物理学上确立的强力、弱力、磁力、引力还不能描述吗?

  伯:当然不能。我们描述的是宇宙万物的统一性,认识事物的方式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再用当今物理的还原观点就难以认识了。当然,这里的力也不以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为主,而是以力的性为主。

瑞祺儿:老师,怎么来重新认识力呢?

  伯:既然我们谈到了气是形成万物和万物联接的根本,那么,只要我们找到了万物的统性,就揭开了力或气的内涵,认识了气的内涵就掌握了万物组化和运动的原理。

瑞祺儿:万物万象,怎么可能认识呢?

  伯:只要有象就有认识的可能。想一想,我们怎样来区分世界上的万物?

瑞祺儿:根据各自不同的特性。水果是水果,太阳是太阳,人是人,马是马,每一个名称都包含着这一物的特性。

  伯:是的。也可以说是根据物的属性来区分的,我们只看到物的属性了,万物有没有共性呢?如果找出了共性,也就认识了气。

瑞祺儿:万物的共性就是您说的气呗!

  伯:这不等于没解释嘛!气是万物的本来,现在我们是要认识的是气的内涵。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万物各有属性,这就揭示了一部分内容。比如去商店购物,见到服务员就说:“服务员,请给我60元钱的东西。”服务员难以满足你的要求,因为他无所适从。其实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到商店购物首先要说明的是所购物的属性,比如:水果、酒水、布匹等,然后再说这一物的量。

瑞祺儿:这点还真是没太注意,购物的时候,我们都是把东西选好了,然后与服务员交涉的只是一个量的问题,往往在人的意识中,不由自主地把量摆在了首位,其实,本来购物的属性就是首要的呀!

  伯:是的。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瑞祺儿:哦!我明白了。世界上的任何一物,都具备两个内涵:一是属性,二是质量。单讲属性和单讲质量都不能准确描述一物,两者合在一起就可以准确地描述万物了。

  伯:其实,尽管世界万物如此复杂多样,也就是一个属性、一个质量,如果我们把万物统一起来描述的话,就是一个性、一个质,合称为性质。这样说能理解吗?

瑞祺儿:很容易理解。只是认识思路有些陌生,与现代的物理学思想截然不同。

  伯:不陌生的,我们只是把复杂多元化转化为统一的二进制而已,就像平常看到的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在计算机中都转化成二进制的道理一样啊!

瑞祺儿:对呀!豁然开朗。请您继续下文。

  伯:这性和质还是表象,还不能说是气的本原内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性是什么?质又是什么?

“三百斤盐”、“十升水”,“三百斤”和“十升”说的是质量,“盐”和“水”说的是属性,属性里面又包括许多内容,比如:颜色、味道、形态等,说明了什么?属性其实就是一部分信息的组合,所以,属性还原到极限就是信息;质量还原到极限就是能量。这里所说的能量与现在物理学上的能量是不同的,现在物理上的能量,其实是包括属性的,比如说电能,“电”是在说属性,电能是说具有电的信息内容的能。

这样我们就确立了万物具有统一的内涵──信息和能量,前面我们认识了气是组成万物和万物联接的根本,因此得出结论:气=力=信息+能量,为了不与现在的概念混淆,并且说明是万物统一的本原,我们把最根本的信息和能量命名为元信和元能,这样,气=力=元信+元能=阳+阴。

瑞祺儿:我能明白,通过这种方式认识世界,说明了万物一体、一气流通,从而确立宇宙一体论,这就是您所谓的统一序论,是吗?

  伯:是这样的,只要找到万物的本原及变化规律,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坐大地而知宇宙。

瑞祺儿:传统的物质一元论和现在的信能二元论有关系吗?

  伯:现在思想上的物质本身就是信能的组合,往往用“一切都是物质的”概括一切,对“物质”的理解就成了“存在”,用存在来认识世界万物,感到无从下手;信和能本来就是一体的,信能二元论是认识的需要,在应用过程中全部利用的是信能的引申意。

任何一种信息必须依附能量载体而存在,任何能量必须借助信息而有用,这就决定了信能一体,互为体用。

瑞祺儿:这与古代哲学中的阴阳的道理相近呀!

  伯:应该是一回事儿,只是在天一论中更明确一些,信、能二字架起了古今物理学的桥梁,阳是信的应用引申,阴是能的应用引申,在应用中还必须沿袭模糊的阴阳引申意,这样我们既认识了阴阳之体,也明白了阴阳之用。

瑞祺儿: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个有形的世界、一个规律的宇宙,这说明万物的运动是有序的。老师,请问这个序是怎么来的呢?

  伯:人类直立行走;蝗虫能飞会蹦;蚯蚓蠕动前进;蝙蝠展翅夜行,不论任何一物,运动方式都取决于她的构造,想驾驶一辆汽车飞起来,必须对汽车进行改装。同理可知,宇宙的运动规律取决于世界万物的构造。既然规律是无法否定的宇宙公理,而万物又千姿百态,那么,万物归本必然有一个共同的结构模式。

瑞祺儿:您是说有序的运动取决于有序的构造?可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无序的东西:书本的随便摆放、价格的随便升降、语言的随便交谈、建筑物的随便拆建等,这怎么能说是有序呢?

  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拥挤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有几人碰得头破血流?有没有造成人仰马翻?人在火车上随便走动,火车照样驶向目的地;人的一切行为看似无序,却都是围绕着有序的命理运动的,代谢程序与自然程序又是一致的,这个行为的无序其实还是有序的,这说明其序像棋盘,其动像棋子,看似无序却总离不开有序的制约。

再者,大到天体运动秩序,小到电子运动秩序,中间我们能够看到的也必然有序。

瑞祺儿:这有序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

  伯:是固有的,也是万物本原元信、元能决定的。世界本来就存在着万物,并不是一开始是元信元能,逐渐演化出了万物,提出元信、元能,是对万物认识的理论还原。

信离不开能,能离不开信,二者本来就是一体的,分开来说明是认识的需要。由于二者互相依存,因而,其成物方式也只有层层对应演化,这种层层对应方式就决定了万物的结构序列,我们称之为组化序,组化序列的模式就相当于两个镜面相对的镜子,两个镜子中有着延续不断的内容,却恰恰相反。用两个包边颜色不同的圆镜子做一个实验,你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正是因为信能的特性,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万物的组化原理:物存双性、对应依存、相反相成、一贯连续,组化序决定了气动序,那么,气动的原理只能是层层互动、循环反复。这些内容在《天一论》中有更详细的解释。

瑞祺儿:原来天地对应、高下相成、男女互存、良生莠从、生来死归、善恶共鸣、左右相称、身心互动都是由本原决定的呀!

  伯:是的。小到电子与原子核的正负电荷,大到地球与地磁场的南北两极,终到宇宙的场粒共存,无一不是本原的表现。这就叫识本原者知天性,识阴阳者知天理。

瑞祺儿:为什么要称之为天性、天理呢?是人为地定义还是另有目的?

  伯:你应该已经觉察到了,我们始终在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既然承认天人合(和)一,那就得认识什么是“天”,所以,我们把世界万物统一的本性称之为“天性”,大自然规律称之为“天理”,大自然表现出无所不能的、令人敬仰的智慧就称之为“天智。”

瑞祺儿:哦!您是想通过新的世界观架起古今文化的桥梁,揭示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吧!

  伯:是的。我们正是因为寻找自我才谈到自然本意的嘛!

瑞祺儿:按照前面的道理,生命严密的复制功能、超意识的免疫能力、高智能的新陈代谢等,应该也是本原决定的吧?

  伯:这是必然的。本原是同一的气,表象却千变万化,这就相当于一块铁,铸造成刀具、扳手、锤子、剪刀、铲子等工具,只是作用的改变,它的属性始终不会改变的,并且属性不受物的大小、多少等量的制约;从另一方面说,也相当于一台电视机的原理图与实物的道理。人也是来源于本原之气,所以,必然具备世界的统性,在统性的基础上表现个性。

瑞祺儿:谁曾想宇宙洪荒,大地苍茫,看似杂乱无章,却是规矩有常。说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认识生命了?

  伯:是的,人与自然不是形似,而是意通,在认识过程当中,务必领会这一点,否则无法理解。我们发现了大自然是一个看似无限却有限的程序,人的生命不过是总程序中的一个小程序而已,大、小程序层层相联、环环相扣、一气相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