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04】 智者,为何乐水?

个人日记

 

 图片

 
                                 图1、溪口(手机拍摄) 
 

  老子,无为,不是不求作为,而是顺应“天时”“地性”“人心”去作为,不要违反自然的规律。
    
 温故知新。今天的学习随笔,让我们学一点老子的生存智慧。

               ——题记

 

 

 》1

 

  孔子深刻体察过寄情山水者的不同文化心态,指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老子作为乐水的智者,从自然水性中体悟到了充满智慧的处世之方。

 水,首先是一种柔弱之物,它不逞坚强,但长久的韧性却使它具有滴水穿石之效,坚强的石头反为柔弱的水战胜。

 由此老子认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并提出了柔弱胜刚强的贵柔论。认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实际上这种理论的本质,是一种乐观、豁达、藐视强大而不失自信的处世理念。

  水追求下位而安于卑贱,不与物争,所以不会引起纷争和失败。由此,老子又悟出了重要的处世原则:要谦卑,要忍让,要善处下位,尽量助益他人,以消弭纷争,避免失败,赢得人心。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最好的处世方法是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为不争,故而没有失败之忧,并能使人们乐于拥戴。

 

  老子主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叙述薛宝钗处世平和、内敛、宽厚、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又她“不必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之人心。”

 老子按照效法自然的思路,将他的处世原则做了概括:“吾有三宝,宝而持之;一曰慈,二月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认为,人生的路途艰难崎岖,世事难料,但一个人只要持有如水那样慈善利物、俭朴单纯,守弱不争的三件法宝,就一定能柔儿致胜,体会到的人生的达观和舒美。

图片 

图2、黄果树(手机拍摄) 

 

2

 

 远离庙堂的老子在思想深处并没有放弃对社会思想政治的思考,他从水性的自然平和中反观到了当时政治的弊端。

 水的本性是求平,求平是自然天道。为之,老子主张为政者要以宽厚包容的心态来实现公平之政,提出:“容乃公,公乃王”认为为政者效法水性,追求公平,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

 老子説:“善用人者为之下”。

 在中国历史上,力量弱小的刘邦能够战胜有拔山扛鼎之力的项羽,就因为前者谦卑纳才,善处人下,形成了众流归海;而后者刚愎自用、刻薄待人、逞力暴虐,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水促成万物的生长,但他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才是最高的德性。在老子看来,政府的管理者应该像水利万物那样治国理民:对于苍生,生成利益而不占有,支持发展而矜持,促成生长而主宰。

人们得益受利,反而不知道施与者的存在,他认为这才是为政者的最高境界。

 

3

 

  老子冷静地凝思水性,从水的现状追溯它的无限过去,发现了汽与水的交互变化,进而思考“无”与“有”的转换,由此推测和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

  老子考究了有与无的关系。一方面,他从具体状态上指出了有与无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生成关系,认为它们是“同出而异名”,属互相区别又本质相同之物;另一方面,在更根本的意义上,他指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从宇宙生成上讲,“无”比“有”更原初、更根本。

 

  对这种“无”的状态,老子描述为“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认为它“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一种没有形状、没有物象的恍惚之物。

  在老子看来,作为宇宙生成的原初状态,是先于天地、不依赖万物,与万物循环往复的东西,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稍后的《管子》一书认为宇宙生成于“精气”,而老子并没有对这一原初之物作出具体的认定,只是勉强地可以称之为“道”。

   综合考察,老子对这种原初之物的想象完全是以水汽为摹状物的,与水“同出而异名”的汽正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无状之态,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属似有而无,似有而无的东西。应该,老子关于有无思想的形成,以及对“无”的根本性的描述,明显是受到“汽”与水交互变化的启发,他是从水的形态变化中推测宇宙生成过程的。

  老子对水及其特性深切体悟的思维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思想家。如《孙子兵法》中提出“兵形象水”;荀子则认可君主与庶民的“舟水之喻”。前者看重水在运动中的规律性和灵活性,后者看重水凝重处下和不可欺侮的力量。两位思想家都试图从自然水性中得出深沉的事理体悟,对老子的水性哲思作了独到的发挥。

  老子用宁静的心情观察自然必然性,他从水的物性上体悟出柔弱与不争的处世之方,体会出了公平与谦下的治国之道,从其形态变化上推测并描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

  水,是一种普通的自然之物,滋养着人的生命,老子,却用它进一步滋养人的精神,真正使自然之水具有了精深的文化内涵,并因此成就了一种博大恢宏的智慧。

图片 
                                 图3、鹰潭(手机拍摄) 

 

 (注:本文原载《光明日报》,题目是《水与老子生存智慧》作者:冯立鳌;摘编时做了删减。)

 

 

附录:

 

 

 

 《百度知识》之一

 

 【孔子学礼】

 

  老聃(dan:单)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

 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

  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百度知识》之二

 

【老子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文章评论

孝感动苍穹

与水有关的哲学哲思挖掘无尽,确实令人茅塞顿开。问好老师。

秋水无痕

天地万物皆有灵性。欣赏学习了。谢谢明月老师。

读老子言论,对于很多为人处世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确实如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周末问好明月老师![em]e160[/em][em]e100[/em]

了无痕

做人应如水,既有水的柔也有水的韧!

无忧

做人当像水学,特别是女子。祝您周末愉快,感谢分享。

暖暖

上善若水,若水人生,世间人学得一二,便是很好!老师这一课,也是使学生再次茅塞顿开!努力修行![em]e183[/em]

清荷

明月老师传播的都是正能量,学习了!

醉影花痕

有两个疑问,老子比孔子要晚,所以孔子怎能拜老子为师?我觉得曹公是更欣赏黛玉,宝钗在听到丫鬟秘密就诬陷黛玉一事,并不见宽厚,宝钗多得的毕竟是“下人”之心。

醉影花痕

跟您唱反调了,请包涵![em]e183[/em][em]e113[/em]

飞舞

以前总会读错这个“乐”,原来是Yao 。周末愉快![em]e160[/em]

独怜幽草

水处下位时固然能容纳百川,谦卑恭敬。但水处上位时如瀑布也是气冲山河,势不可挡,毫无谦虚卑躬之态。所以我觉得该谦卑的时候不要狂妄,该张扬的时候无需谦卑忍让。一切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如何定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一点个见,问好明月老师。

馨煜

明月,早安!每日一读,每日一思,留存美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