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05】不悔自己无见识
个人日记
图1、《牵挂》
宝玉续《庄子-胠箧》讲评
编辑:一海明月
)一(
【原文】
《红楼梦》第21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宝玉拿一本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点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丫头便説:“叫蕙香。”
宝玉又问:“是谁取的?”
蕙香道:“我原叫芸香的,是花大姐改了蕙香。”
宝玉道:“正经改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
宝玉再问:“你姊妹几个?”
蕙香道:“四个。”
宝玉道:“你第几?”
蕙香道:“第四。”
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蓝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污了好名好姓。”一面説,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
这一日,宝玉也不大出房,也不和姊妹丫头等厮闹,自己闹闷的,只不过拿来书解闷,或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谁知四儿是个聪敏乖巧不过的丫头,见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待要赶了他们去,又怕他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劲;若拿出做上的规矩来镇唬,无情似乎太甚。説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因命四儿剪灯烹茶,自己看了一回《南华经》正看至《外篇·胠箧》一则,其文曰: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zhi至)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看至此,意趣洋洋,趁着酒兴,不禁提笔续曰:
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巧,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巧,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续毕,掷笔就寝。头刚着枕头便忽睡去,一夜竟不知所之,直到天明方醒。
……
宝玉往上房去后,谁知黛玉走进来,见黛玉不在房中,因翻弄案上书看,可巧翻出昨儿的《庄子》来,看至所续之处,不觉又气又笑,不禁也提笔续书一绝云: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写毕,也往上房来见贾母,后往王夫人处来。 ……
)二(
【説明】
袭人不满宝玉与黛玉过分接近。她一边向宝钗説:“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一边对宝玉弄性气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宝玉恼恨之余,饮酒,读《南华经》,有所感触,趁着酒兴,提笔续了这一段文字。
庄子,即庄周约生活在2300年前的学者。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笔者《学习随笔之一——逍遥游》曾有所介绍其人。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以后靠编织草鞋为生。
庄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当时社会变革和反复都很激烈,实行变法的商鞅、吴起等先后被杀。他既不满奴隶主阶级的腐朽和野蛮行径,又不肯站到新型地主阶级一边。他举起左手反儒,举起右手反对墨、法、名诸家,反映了他思想上的矛盾惶遽状态。他既无所依附,就只得幻想,企图从主观精神上去寻求解脱现实矛盾的出路。
庄子思想有不少消极的东西,但也有揭露批判剥削阶级虚伪性有价值的内核。鲁迅先生曾説:“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在文学上有较高成就。
《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后学所作。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又称《南华经》。《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着重抨击当时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强盗本质,宣扬“绝圣弃知”,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是一种私有小生产者的乌托邦政治理想。其中颇多愤激之言。
胠,开。箧,箱子。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
)三(
【注释】
1、 庄子认为,儒家圣人所提出的仁义道德那套治国方法是产生大盗窃国的根源,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
2、 擿:丢弃的意思。
3、 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些东西本位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好可以用它来进行诈骗,所以説要焚毁,催破它。朴鄙,朴素单纯。
4、 掊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秤杆。
5、 殚残:彻底打倒。圣法:指文、武、周公等“圣人”所定的法制。
6、 擢乱:搅乱。六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
7、 文章:花纹。胶,粘合。
8、 钩:画曲的工具。绳,画直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
9、 “焚花”二句:意思是説,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
10、 戕:(qiang 枪音。):毁伤。灰,消灭。
11、 参(shen 读申音)商之虞:互相不和好之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
12、 穴其隧:挖好了她们的暗道。
13、 无端:无缘无故。
14、 作践:糟蹋。
15、 《庄子》又称《南华经》。
16、 《庄子因》:清代康熙时林云铭著,解释《庄子》的书。这里意思是説,象宝玉这样乱发挥《庄子》文意,简直把那些解释《庄子》一书者的声誉也给糟蹋了。后人不知《庄子因》为何物。
)四(
【点评】
1、 与黛玉存在着深刻矛盾的薛宝钗、袭人,为了收伏宝玉,施展了撒娇含嗔,忽热忽冷的手法,使宝玉陷入苦恼之中。
2、 宝玉想从《庄子》思想中寻求解脱,以为不论从那一方面都应弃绝不顾,才能怡然自悦。
3、 这虽是出于一时愤激,“趁着酒兴”所説的话,但毕竟还是皂白不分,是非不明之言。所以黛玉作诗相讥。説他“无见识”,不能知人,因为把黛玉混同钗、袭,都説成是“张其罗而穴其隧”“迷眩缠陷天下”,这证明自己已受到别人罗穴“迷眩缠陷”。
4、 説出这样“丑语”的人,正应该知道“自悔”才是。
5、 作者让黛玉出来反驳,正是为黛玉作必要的洗刷。因为黛玉,与宝钗、袭人、麝月是不能等同的。
)五(
【宝玉续《庄子》原文翻译】
所以根绝圣人,抛弃聪明技巧,大盗才能禁止;扔掉玉器,毁掉珠宝,小盗就没有了;烧掉符,打碎印,老百姓就淳朴简单了;打破了斗,折断了秤,老百姓就不争执了,毁尽天下圣人的法度,老百姓才可以谈论。搅乱音律,烧光乐器,堵塞师旷的耳朵,天下人才能保住其智慧;灭掉花纹图案,散乱五彩,封住离朱的眼睛,天下才能人人保住其明澈,毁掉曲尺和墨线抛弃规矩,折断工倕的手指,天下才能人人保全其本性的技巧。
【点评】
阅读《庄子》的原文,不能脱离2300年前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环境。现在阅读当然要带着批评的眼光看!
图2、珠海工作影像记录(2006-2013)
文章评论
一海明月
[em]e163[/em]
独舞
1、 庄子认为,儒家圣人所提出的仁义道德那套治国方法是产生大盗窃国的根源,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抛弃才智。
木棉花的春天
谢谢老师的分享,受益非浅[em]e160[/em]
张晓柔
在明月老师这里又学到了知识。
幸福一生
[em]e160[/em][em]e121031[/em][em]e121035[/em]
雪里飘香
辛苦了[em]e160[/em]
雪泥鸿爪
这一段宝玉悟禅的文字不经注解我是看不太懂的明月兄做了很好的诠释,看了很受益。
一海明月
庄子《胠箧》篇解读: 1、胠箧(qu qie 读音:去切) :胠,从旁边打开;箧,箱子。 2、“无为而治” 是庄子最重要的思想,它强调了百姓的自立、自治,提出了君王不可压迫民众,更不可巧取心机获得职权,而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首要标准,以淳朴亲切为内在修养,才能令国家强盛不衰。 3、对庄子思想的合理内核,我们应该肯定,但这种乌托邦一厢情愿的事情,也确实是他心灵的一碗鸡汤,毫无实用价值,另外历史也不可能倒退到原始社会那种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去。
秋天新菊
红楼梦很久都没读了,现在的人心浮气躁,也坐不下来读那些书。还是明月坚持学习,向你学习。
秋天新菊
遥祝明月一切顺利,还在外地吗?
宽容
轻轻来到友的雅居室,静听友分享《红楼梦》的故事,一部红楼梦痴了多少男女的心,藏了多少恋人的情?净化了多少灵魂,荡涤了多少污浊!却实也是一本难念的经![em]e176[/em]
点蓝
是的。 老庄讲“大度”,孔圣讲“礼度” ,商鞅讲“法度”。几千年下来,法度占社会主体。但中国有些例外。中国几千年来先讲情,再讲理,最后讲法。历史上,讲法的,下场都不好。法制中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宝玉的解读,有些文革思想。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