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钟声悠远 之五 神权与王权
流言浪语
教皇这个在中国大陆使用的词,用到天主教最高神职并不准确,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翻译成教宗更为贴切。
天主教教宗在教会内部正式称呼,应该是圣彼得继承者。天主教成为国教之前,教会领袖基本延续彼得的主教性质,四世纪成国教后,水都涨了船岂能不跟着高呀,主教也就加尊为教宗。但另外君士坦丁堡、亚历山大里亚、安提阿和耶路撒冷四家教会原来平起平坐,你也没和大家商量就自尊自大的做了教宗,那四家也没客气,一荣俱荣的都成为教宗。罗马天主教认为是圣徒之首的彼得创建了第一所教会,应是所有基督教的天然首领,这就是教宗制的理论基础。
6世纪教会开始征收什一税。掏谁的兜谁也不愿意,可教会再也不是三个世纪前的地位了,好说好商量不行那就用强征政策。779年法兰克王规定:缴什一税是法兰克王国居民义务。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时间西欧各国国王们纷纷效仿硬性规定。一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才废除什一税。英国是十世纪才征收,也是最晚到1936年才停止的。
这件事说明两点:1. 宗教之王的教会掌控了经济,何时发展到王权之上,这是时间问题了。2. 国王们通过教会在民间影响力,得到最需要的统治稳定,是间接受益者。3. 纳税的社会中下层肯定有不满,神权王权与民权的矛盾始终存在。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zMC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SUN4d0FXaU9XTmhUaWJDNDBZT2hJRlJBdFFjR0JIZklSKnlsdVFMa2txSSEvYi9kQjR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QUFQQ0FRQUFBQUFGQU9NISZzdT0wMjA2MjkxMTM3JnNjZT0wLTEyLTEyJnJmPTItOQ==)
西罗马灭亡后,罗马教会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话说法兰克王朝(不是法兰西,是罗马后的西欧总和)宰相丕平一世独霸相位,又传给外号叫铁锤的丕平二世。这儿子带着一帮兄弟硬是在735年把攻到欧洲腹地的阿拉伯军队打废了。到了外号矮子的丕平三世直接篡权了,西欧和中国曹丕只要汉献帝脱袍让位就可上岗不一样,需要有教会认可的手续。
教会为啥平白发许可证给你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时日耳曼祖先伦巴德人打来了,直接威胁到教会,教宗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跑到法兰西办了三件事:1. 膏油戴王冠;2. 把前国王囚禁在修道院不许出来溜达;3. 下令今后法兰西国王只能从加洛林家族出。丕平三世吞下三粒定心丸后立刻御驾亲征,杀到意大利解了教会围,还打下五座城池给了教会。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5LnBob3RvLnN0b3JlLnFxLmNvbS9wc2I/LzFmMzNiYmMyLTA0ZjktNGE3ZC05N2YyLTliMTczMDZhODI4NC81MjlQQnZGNGpwT3VQOTg5TDdlR3dRLlN2R0JKV2xad0w1angyZTRmZm1NIS9iL2RBa0FBQUFBQUFBQSZlaz0xJmtwPTEmcHQ9MCZibz1rUUVTQWdBQUFBQUJBS2MhJnN1PTA5MDAwMzIzMyZzY2U9MC0xMi0xMiZyZj0yLTk=)
为啥啰里啰说讲丕平呀?因为这涉及到三件事,毎一件还都是人类史上重要的大事:
1. 神权和王权形成互利关系:教宗作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是教民们认可并遵从的,教会出的保障是予王权上台和长久的合法性。反过来教民心中把教会看的最神圣,异教徒看教会是最不顺眼的,王权保护教会不受侵犯,等于教会有了带刀护卫免受异教徒侵扰,教民们得到太平。神权、王权、民权在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点,你说是不是重大利好。
2. 丕平给教宗五城就是今天的梵蒂冈:教会是作为罗马的国教而依附存在,西罗马消亡后,教会虽然在民间已抱有巨大的能量,终归是在务虚,缺少实在的东西保证。有了梵蒂冈,别看小的可怜,却是地地道道政教合一的神界在人间的具体存在,分散在各地的教堂身价也水涨船高,达到王权不得进入程度,神权在各地更加不可侵犯。
3. 丕平有个比上三代还猛牛的儿子-红桃老K、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他的事以后细讲。
教宗第一个职务是彼得的罗马主教,所以作为后来国教教宗的产生必然是罗马皇帝说了算。九世纪中叶罗马皇帝控制欧洲能力在下降,随着教会力量发展,摆脱皇权束缚的愿望也在增加,终于发生了历史标志的事件:卡诺莎之辱。
教宗第一个职务是彼得的罗马主教,所以作为后来国教教宗的产生必然是罗马皇帝说了算。九世纪中叶罗马皇帝控制欧洲能力在下降,随着教会力量发展,摆脱皇权束缚的愿望也在增加,终于发生了历史标志的事件:卡诺莎之辱。
1077年教宗格列高利七世令亨利四世放弃萨克森王朝对国内的主教任命权利,亨利四世立刻宣布废黜教宗。格列高利七世以牙还牙宣布破门律,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解除。亨利四世终究在神权前低下高贵头颅,追到卡诺莎城堡请求回避的教宗接见,带着妻儿光脚站在大雪中三天三夜,教宗格列高利七世走出大门,给了受尽屈辱的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5OS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SGtZSWZEaFJWOUFQMUZzTk5MZFlWNXMqWCpwb0JSZHhoQjZKVXZhbHJPayEvYi9kR01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RUFQZ0FRQUFBQUFGQU5FISZzdT0wMjQ0NTA2NTYxJnNjZT0wLTEyLTEyJnJmPTItOQ==)
这个神权高于王权的卡诺莎之辱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但没说明前因和后果,中间的情景也有很大漏洞。
前因:君士坦丁东罗马的建立,使西欧王权政治地位急剧下降,此消彼长的教宗成为西欧教民的精神象征。最初是共同面对北欧蛮族和阿拉伯人征服,相互依存大于相互的矛盾,随着强敌的溃退,神王二元政治格局深层次的隐藏矛盾开始凸显,都想占据上风插手对方势力,都想阻击对方的染指,守护自己的权利,最后斗争就落在了“主教续任权”上了。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5OS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MjEwOWh4MWR3MjVxejhtclJVUGZPQk0wRmNoRG04LkJCU1VGNy5Vb25IQSEvYi9kR01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T0FNRUFnQUFBQUFGQUI0ISZzdT0wNjQyMjIzNTMmc2NlPTAtMTItMTImcmY9Mi05)
情景:亨利四世虽被破门律,可反对他的贵族也选不出个取代者,所以亨利四世绝不是走投无路。事实是他把教宗逼到了卡诺莎城堡,结协商达成教宗给他教籍,他给教宗自由的结果。到底谁决定主教任命,两个人没达成解决方案。
后果:得到宽恕的亨利四世卧薪尝胆培养力量,先是1081年镇压了叛乱贵族鲁道夫,接着进军罗马,迫使格里高利七世向西西里的诺曼人求援。诺曼人确实击退了亨利四世的军队,但对罗马的肆意劫抢引起民众殊死反抗,格里高利七世被迫随诺曼人退到西西里,落得客死他乡结局。继任乌尔班二世继续和王权斗了十年,期间通过组建十字军东征,离间亨利四世与长子反目,使神权得到恢复。再继任教宗帕斯卡二世1104年鼓动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发动叛乱,成功的将亨利四世囚禁,但是亨利四世却逃脱监禁,并再次征召一支大军准备夺回皇位,就在此时他突然暴病身亡。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zMC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cE0xMW8uYWhmNXBSMXk1YktCQ1VUdlNoLkc0RFY3SkZ2cmtxN3Jkc2FsOCEvYi9kQjR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Z1FFbkFnQUFBQUFGQUlZISZzdT0wMjM2MDQ5Nzcmc2NlPTAtMTItMTImcmY9Mi05)
前因:君士坦丁东罗马的建立,使西欧王权政治地位急剧下降,此消彼长的教宗成为西欧教民的精神象征。最初是共同面对北欧蛮族和阿拉伯人征服,相互依存大于相互的矛盾,随着强敌的溃退,神王二元政治格局深层次的隐藏矛盾开始凸显,都想占据上风插手对方势力,都想阻击对方的染指,守护自己的权利,最后斗争就落在了“主教续任权”上了。
情景:亨利四世虽被破门律,可反对他的贵族也选不出个取代者,所以亨利四世绝不是走投无路。事实是他把教宗逼到了卡诺莎城堡,结协商达成教宗给他教籍,他给教宗自由的结果。到底谁决定主教任命,两个人没达成解决方案。
王权和神权争斗的实质是利益,他们都是以民众为砝码,希望自己占据得利地位。内容还是利益二字,注定谁都不会是赢家,事实是:亨利五世掌控大局后,立刻维护自己的利益拒绝对教会做出任何让步。帕斯卡二世也不给这个变脸狼油膏加冕,于是亨利五世和他爹一样兵进罗马,赶跑了帕斯卡二世,另立一位对立教宗格里高利八世。。。。
1122年双方都疲惫的各自妥协,达成教会占上风的沃尔姆斯宗教协定:德意志主教和修道院长不由国王任命,在国王监督下由教士选举会议推选;选举中如有分歧,国王有权裁决;意大利等地的主教叙任权统归教宗,国王不能干预。
![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zMC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ZWs3azBoRzhMSTIzNDdsSUhxTFFDZCo2T0x0eHJYZmt1Y1BKOG1sZ3lFbyEvYi9kQjR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aWdFbUFnQUFBQUFGQUl3ISZzdT0wODA5MjM0NDEmc2NlPTAtMTItMTImcmY9Mi05)
1198年英格森三世继承格列高里七世理论:教宗是神在人世间代表,皇帝和国王应臣属于教宗,王权应由教宗授予。
中世纪时教会势力之庞大非我们能理解的,其权限远远不止宗教,整个欧洲的政治、法律、教育、伦理、科学、文化、经济,家庭,无不听命于神权。欧洲人总说,自己从来没有统一过。个人觉得,欧洲早就被神权大一统过了。说天主教是千秋万代一统江湖绝对不算过分。用教宗英诺森的话说:“教宗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月亮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世俗的王权,再也不是声威显赫独尊,它已经匍匐于神权脚下,成为神权的附庸。
最后一个问题:教会是依靠什么,使得总百姓心甘情愿听其号召的?
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承认旧约准守新约,教旨带有很强的犹太教思想,犹太教认为:从亚伯拉罕被神选中,就有了契约,犹太人是神选择的民族,高于其他人类一等的,若是不遵守契约,神就会发怒而降罪。天主教为达到普世性,否定了犹太人是神的唯一选民观点,提出任何人只要全心信奉神,接受耶稣的救赎,他就是神的选民,和血缘无关。
天主教虽然没有继承了人和神的契约精神,却继承了谁违背了神的意志,不能在死去前洗清生前所犯的罪行,谁死后就要在炼狱中受到刑罚。从亚当继承来的原罪使人失去和神的沟通,教宗是神在人间的代表,通往天国的钥匙掌握在教会手中,只有教会才能决定谁死后是进入天国还是去地狱受炼狱。
这下可吓坏了包括国王们在内的所有人,谁敢拿死后的地狱生活开玩笑呀,只能是听从教会的召唤了。我们经常会在描写中世纪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看到将要死去的人,非得等到神职人为他忏悔吻了十字架后,才敢咽下最后一口气。
个人认为:大权于教宗情况下,教会不会希望某个国王做大,拿破仑都不能使欧洲统一,可能也有这个因素吧?
神权和王权的争斗一直就没有结束过,当西欧各国集权的形成时,就会使神权渐衰。1303年教宗卜尼法斯八世被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斗败而亡,教廷迁至法国,1377年教宗格列高利十一世利用百年战争迁回罗马。到1417年教会复归统一。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教宗已不敢公开反对世俗君主的政治能量,直到1870年才算王权和神权找到了稳定点。教会终于告别了最初的三百余年苦难时期,跨进了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一千二百余年的教宗时代。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承认旧约准守新约,教旨带有很强的犹太教思想,犹太教认为:从亚伯拉罕被神选中,就有了契约,犹太人是神选择的民族,高于其他人类一等的,若是不遵守契约,神就会发怒而降罪。天主教为达到普世性,否定了犹太人是神的唯一选民观点,提出任何人只要全心信奉神,接受耶稣的救赎,他就是神的选民,和血缘无关。
个人认为:大权于教宗情况下,教会不会希望某个国王做大,拿破仑都不能使欧洲统一,可能也有这个因素吧?
文章评论
淡泊(茹)
什么样的人死后进入天国,什么样的人死后去地狱受炼狱? 人一旦信仰了什么,就会被什么所限制乃至被控制。[em]e127[/em]
淡泊(茹)
信仰什么都没错,是每个人自由。
招待所
神权和王权的之间争夺,300年前的国王是不是已经预料到的呢!
招待所
神权王权与民权民众来说,就好像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都负有教化和帮扶的作用,但最终乐土和王道都还是在说辞里!
招待所
其实道理谁都懂,神权懂的,王权更懂得,谁能让民众过上平安平等自由快乐的生活,谁就会是至高无上的!
招待所
真想死去活来一次,看看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
那一抹淡紫
王权和神权之争说到底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可最后神权能略胜一筹,我想主要是神权掌控着众生灵的精神生活,西方人的生老病死无不都需要得到神的认可,(当年拿破仑迫不及待的从大主教手中抢下皇冠为自己带上至今还成为笑柄)。我想,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某种敬畏总比那些口头上说着“头上三尺有神明”而心里和行动上完全没有约束来得好得多。
那一抹淡紫
英国有一个《格里高利合唱团》(我国又称为教皇合唱团)由12位男性(不知是否专职的神职人员,但都穿着长袍)组成,另外,有不少弥撒曲也都叫格里高利圣曲,心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何要叫《格里高利》?今天总算是知道原由了。呵呵,有点扯远了。
那一抹淡紫
“描写中世纪小说和影视作品中,看到将要死去的人,非得等到神职人为他忏悔吻了十字架后,才敢咽下最后一口气。”是的,印象最深的是王子复仇记中的哈姆雷特当他有机会杀死继父时却放下了复仇的剑,因为他不愿意在仇人在向上帝忏悔时杀死他而让他的灵魂到天堂,当年我看到这段时还不十分理解。
白雪公主
拒我了解,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权受制于神权。一直到文艺复兴,后来的天文学革命,人们才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白雪公主
在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王权依赖神权控制人的思想。
白雪公主
神权——各个朝代都会说自己是正统的,即“君权神授予”,从造祥瑞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君权神授,受命于天,代天行罚。这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强调的说法。
仁安
都是钱惹的祸,没有利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