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钟声悠远 之十 英国国教与清教徒
流言浪语
十六世纪亨利七世开创了都铎王朝,为了巩固王权他给长子迎娶了西班牙公主凯瑟琳,老天可能对他长子有意见,新婚四个月就见上帝去了。把国王愁的头发都白了,经过大彻大悟思索想出个绝美馊主意,力劝公主别回西班牙,二婚嫁给二儿子。1509年老亨利七世去找长子,把英王+爱尔兰领主+约克公爵三宝座留给了二儿子,亨利八世时代到来了。
亨利八世可能是中国李煜转世,会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希腊文,爱好诗歌音乐、作曲演奏,擅长狩猎、马术、射箭、摔跤、和皇家网球。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小玩闹,最高境界是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情场中。 1525年他与情妇妹妹安妮·博林撞出火花,要和凯瑟琳离婚。这类事在今天到民政局就办了,中世纪天主教规却没戏,你是国王也不行。1933年这边刚离婚,那边神权立刻开除了王权的教籍。僵种亨利八世国王真没有惯毛病的毛病,直接宣布英国脱离教会。他咋这么急呀?6月安妮·博林加冕为后,9月就生下地球人都知道的“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第二次婚姻只持续了三年,由情妇晋级到王后的安妮就被国王斩首,因为国王喜欢上王后的女官珍·西摩。第三任新王后终于给力生出个儿子-爱德华六世,只是她命薄,享受不到一年皇后待遇,1537年得产褥热死去。
1540年亨利八世迎娶第四任王后安妮公主,过了没几天国王就喜欢上被斩首的第二任王后表妹凯瑟琳·霍华德,于是当了7个月的安妮皇后被打入冷宫,第五任王后凯瑟琳上任三年的1543年就被国王送上了绞刑架,因为她给亨利八世戴的好多好多顶帽子被发现是绿色的。同年英王迎娶了最后一位王后、两任寡妇的凯瑟琳·帕尔,一直到1547年驾崩。
亨利八世和罗马教会关系很密切,甚至在路德初期改革时亲自撰文笔伐,被教宗利奥十世赐封“信仰的守护者”头衔。可为了迎娶安妮·博林而和西班牙公主凯瑟琳王后离婚,使得英国无法回避教会的硬性规定,按照天主教说法,婚姻在神的面前确定后人类是没有权利改变的,除非一方死亡,另一方才可以再婚,显然王后还在世情况下他不能迎娶别人。 双方争的脸红脖子粗后,教会开除了英王教籍,亨利八世转身带着英国脱离天主教投奔了光明的新教行列,于1533年自任为英国国教元首,于此取得教会最高司法权,任命改革派的教士托马斯·克兰麦为坎特伯雷大主教领导英国教会。
在克伦威尔等改革派人士策动下,通过一系列议会法案实行宗教改革,和路德一样也翻译发行了英文圣经,仪式也采用了新教方式,废除了偶像、神龛、朝圣等罗马教会的规定,英王自己制定教规和任命主教的全权,截留下给罗马教皇的年贡和什一税归为己有,解散所有修道院,将其巨额土地财产收归王室,教会以入侵和断绝贸易相威胁。 亨利八世害怕改革失控危及王位,多次在天主教与新教间摇摆,用“叛逆法”宰了大批反改革的教士和贵族,也用火刑烧死了众多改革教派人,事后统计改革和反改革有七万人被杀,是当时总人口的2%,这就造成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不是简单的教会独立,而是带有罗马教会和新教的两面性,并演变成具备自身独特性的新教独特的圣公教派-安立甘宗。 脱胎于天主教的新教安立甘宗,因起始于反对旧教的教会强权,对其组织和教宗管理统治有着切身之痛的深恶痛觉,于是在组织结构便不设立类似的统一或集权领导机构。教会之间相对独立不相从属,只在名义上尊坎特伯雷大主教为宗会名义上的领袖,约克大主教为副领袖。英国国王为宗会最高元首。教会不干涉国家正常事务,尊重国家权威。
宗内各教区唯一保留旧教神职是主教制度,并承认各教区主教有继承使徒性质。其它神职设立新的会长(相当于其它宗派的牧师)、会吏,与主教组成三级管理系统。教会内部让平信徒参与管理。在与天主教关系上,视天主教教宗为世界众主教之一,并不接受其高高在上的权利和地位。在教理方面继承并尊重圣经和教会传统,允许有一定程度灵活性。
英国能出现新教国教背景原因一定很多,尝试着分析一下:其独立于欧洲大陆以外的海岛,最早不断有外族入侵与之结合,特别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规则,对欧洲大陆的强权逼迫非但时刻都买账。 反过来在教会眼里,他们那是孤悬海外没啥文化根基的一个蕞尔小岛,和大陆相比,有英国不多没有英国不少,给两个主教区配额已经是教宗最大关怀了,偶尔冒出个叫什么莎士比亚的,也不能就说你有文化。
符合时代新思潮是不可能被阻隔在适应土壤以外的。过去教会和英国王室是神权和王权关系,老百姓不会太上心的,除非教宗下令开除谁的教籍。中世纪教会一系列做法让总百姓心有反感,教义有不容许他们走到对立面去,此时隔海吹来了使海岛人在不背离神和耶稣的基础上,又能脱离教会种种不愉快的新教思潮,理所当然的会被接受。还有个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此刻教会自己也被绑在了欧洲大陆纷争中,根本没有能力腾出手来管教海岛英国。 因此算没有亨利八世一系列婚姻问题,英国也会使新教成为自己的宗教的,这也能解释明白为啥后来也有英王玛丽一世曾短暂重修英格兰与教廷的复辟天主教,最终伊丽莎白一世还是义无返顾重新走回到新教道路上的原因了。
英王这个宗教元首身份确实是今后护身法宝,在欧洲大陆大革命风潮中,许多王室不是被送上了断头台,就是被迫流亡,英王室在审时度势向国会交出国家权力后,保留下国王称号到今天,最主要原因就是这个英国国教元首地位。 这让我想起日本的天皇和中国的清王朝,天皇到底在二战中真的向他自己说的是个傀儡,还是历史证明那样他就是重要参与者暂且不谈,能让麦克阿瑟保留下来的主要原因不是天皇皇位,而是能为美国可利用的天照大神宗教地位。
那么清王朝真的搞起来戊戌变法,是否就不会有1911年的民国了?恐怕结论是否定的:中国不是笃信宗教的民族,法家理论是国家根基,周代礼法是社会根基,儒道学说是个人根基,好的时候大家承认你是君权神授给你磕头,孬的时候马上就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打开城门迎闯王了,清王朝中晚期一系列对内对外政策的失败,已使得中华民族走到了悬崖边。自命老佛爷的太后皇帝们,也换不回来社会失去对他们的耐心。(跑题了,快拉回来吧)
如果我们把眼光从十六世纪拉回到今天,就会发现一个可怕而又有趣的结果:当年保守旧教的王室消失在历史中的比例,远远多于确定新教的王室,如:法国王室,德国王室、巴伐利亚王室、奥地利王室、意大利王室(很多小国不需要提了)都已不再风光,新教国家的王室保留下里的却不少,如:英国、荷兰、丹麦、挪威、瑞典。也有少量保留下来的旧教王室,如:比利时、西班牙。这个结果原因一定是千差万别,却也一定有相同的道理吧。 英国国教的开放观点使得宗内思想十分活跃,其中有些人主张:不但在组织上有别于天主教,就是在教理上也应该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旧制和繁琐仪式,如废除主教制和圣像崇拜,不承认除圣经以外的任何权威,所有信徒在神面前一律平等,王权不应该对教会进行控制,过“勤俭清洁”的生活,因而这类主张者被称为--清教徒。 清教徒“清”是对神的信奉圣洁,基础是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即:人的救赎是神早已预定好的,不信奉神的人,就不是神预定的选民,终归要进地狱受炼狱之苦。这就有了清教徒基础观点:我们是神预定的,那我们在神的面前就应该是人人平等,平等了就否定了教会是神在人间代言人代表性,无此代表性教会所有权利都无合法性,不合法就不能限制神选民的自由。由此得出一个链条:选民-平等-代表-合法-自由。
清教思想立刻得到社会中低层英国人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里清教徒人数激增,到了十六世纪的六十年代清教徒们就建立了独立与英国国教的宗教组织。到八十年代又分化温和派和独立派。 温和派:又称长老会,它希望在进行改革过程中,消除王权的干涉,但不要消灭君主,应该确立君主立宪。
独立派:主张各教堂彻底独立,上层只设联络的联合会;不赞成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主张共和政体。 十六世纪末两派分化越来越严重,温和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利益,发展成同保皇派结合。虽然激进派的主张与上层的对立而受到迫害,终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逐渐掌握了政权,转而实施了镇压人民革命的清教运动。 总结:路德原意是对教会组织强权统治的善意规劝,在得不到响应后走到了反面而独立出来;英国国教的安立甘宗是在旧教和达尔文新教之间寻找到一个相对平衡,即:组织上改革,教理上接受;清教徒的独立派要比达尔文的新教走的还要远,它不但是组织、教理的独立,而且是除了一本圣经以外一切教义的独立。 这样总结对我们今天理解美国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受到迫害的清教徒移居荷兰,后又人迁往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才有了美国。而美国正是秉承了清教徒的理念来看待和回应我们当今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讲,英国国教绝不是单纯英国一家之事,也不是创办出新教宗派那么简单,而是开创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和独超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地基础思想体系。
独立派:主张各教堂彻底独立,上层只设联络的联合会;不赞成教会从属于国家政权;主张共和政体。
文章评论
招待所
国王也要公爵的封号吗
招待所
[ft=,3,][/ft]这样总结对我们今天理解美国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受到迫害的清教徒移居荷兰,后又人迁往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才有了美国。而美国正是秉承了清教徒的理念来看待和回应我们当今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讲,英国国教绝不是单纯英国一家之事,也不是创办出新教宗派那么简单,而是开创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和独超世界的美利坚合众国地基础思想体系。---原来美国的出生还是宗教的产物![ft=,3,][/ft]
招待所
历史是漫长的,发展是曲折的!这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和时间也真够广大的!
招待所
倒是挺佩服亨利八世的勇气,那个时候大有要美人不要江山的豪情。
招待所
又看了看才知道,这亨利八世其实是既得了江山又得了美人,只是不明白他这样的人不应该心狠,杀了两个皇后,哈哈不过那个皇后的胆子也忒大了,居然敢给皇上戴绿帽子!
那一抹淡紫
亨利八世算是英国历史上最为残暴的君主之一了,(当然他对英国的发展也是有功的,这后面再说)六位皇后,三个叫凯瑟琳,两个被他直接咔嚓,两个打入冷宫,和这样的人做夫妻,每天都要提心吊胆的,哪里还会有崇敬之心?再说了,第二任凯瑟琳未必就是因为帽子的颜色之故被杀,无非是他又找到的借口罢了。
那一抹淡紫
说实话,还是那个正真要美人不要江山的温莎公爵(是否爱德华八世?)让人佩服,就是全世界年龄最大的那位王子查尔斯也比他的这位曾祖好的多,对相比戴安娜又老又丑的拉米拉还是一往情深的。
那一抹淡紫
“亨利八世害怕改革失控危及王位,多次在天主教与新教间摇摆,用“叛逆法”宰了大批反改革的教士和贵族,也用火刑烧死了众多改革教派人,事后统计改革和反改革有七万人被杀,是当时总人口的2%,这就造成英国宗教改革运动不是简单的教会独立,而是带有罗马教会和新教的两面性,并演变成具备自身独特性的新教独特的圣公教派-安立甘宗”这位情种脱离罗马教会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用众多人的鲜血染红并巩固了自己的王位,并从客观上也推进了英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也曾看到有文章称他为英国历史上最有贡献和作为的国王之一。这真就是站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各有立场不同了。[ft=,3,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t]
那一抹淡紫
唉,这最后一位凯瑟琳真真就是寡妇的命,才当了三年皇后就又成了寡妇,也幸亏她这克夫的命,否则没准死的就是她啦。
那一抹淡紫
“ 那么清王朝真的搞起来戊戌变法,是否就不会有1911年的民国了?恐怕结论是否定的:中国不是笃信宗教的民族,法家理论是国家根基,周代礼法是社会根基,儒道学说是个人根基,好的时候大家承认你是君权神授给你磕头,孬的时候马上就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打开城门迎闯王了,”中国的确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这也导致了今天国人普遍缺乏敬畏和诚信。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世界上的几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还保留有千年前的延续外其他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不知古希腊能算否)都烟飞灰灭了。
那一抹淡紫
“ 这样总结对我们今天理解美国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受到迫害的清教徒移居荷兰,后又人迁往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才有了美国。而美国正是秉承了清教徒的理念来看待和回应我们当今的世界。”曾经问过我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同学,中国的教会是咋回事,是从哪里传进来的?她回答我,好像和司徒雷登有点关系,这样看来似乎关系有点理顺了,我国的基督教(且这么叫吧)是属于新教的圣公会的其他地方非国教。(咋这拗口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