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 钟声悠远 之十五 基督教与中国
流言浪语
当前是人类有史以来社会最大且快速变革时代,不可避免使人带来心理承受与适应的问题,在相对解决温饱的同时(诚然,还有很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几分之几的人民),精神方面需求非但不会减少,还将伴随通讯、往来、信息获得、社会氛围等条件下,要求充实、满足的越来越大越多越迫切,宗教自然会成为选择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才有过去少人问津的寺院、庙宇、教堂等宗教场所,在近些年大量逐年增加。这和科技发展似乎相背离,却又在现实中坦然呈现。![图片](http://qimg.78we.com/?aHR0cDovL2IxMC5waG90by5zdG9yZS5xcS5jb20vcHNiPy8xZjMzYmJjMi0wNGY5LTRhN2QtOTdmMi05YjE3MzA2YTgyODQvLmNWOFZOT1kwQTEwNUdaYzBpNjFMN0V5bXJPRk1WNDRYM0wueG15cnR1WSEvYi9kQW9BQUFBQUFBQUEmZWs9MSZrcD0xJnB0PTAmYm89SmdOR0FnQUFBQUFGQUVJISZzdT0wMjMyMzUyMDY1JnNjZT0wLTEyLTEyJnJmPTItOQ==)
东正教原来在上海、黑龙江和大连地区有一些教堂,是白俄因十月革命逃到中国的事情,建国后逐渐消失了。目前主要是在新疆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仰东正教的人,但是数量极少,又地处偏僻边境地带,所以影响微乎其微。过去上海也有大批白俄侨居,听说也建有东正教堂,不晓得现在是不是还有保留。哈尔滨原来就和俄罗斯有些很深的文化接触,特别曾经是白俄聚集中心,也就相应对东正教的保留,原来曾有做全木质的东正教堂,可惜被烧掉了,留下来绝对是稀罕文物的。好在有做小教堂保留下来,如今成为哈尔滨最抢眼、最具广告景观的索菲亚教堂。
基督教远比中国人绝大部分人认为的时间,进来的还要早的多。唐朝时期,基督教就有景教传入中国,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下诏建寺保护。之所以不被今天人人们广泛了解,是由于下列两个原因:1. 景教并不是基督教主要宗派,它是东方亚述圣徒天主教会发展而来的,与早期最主流的罗马教会和在东西方结合部深有影响的希腊教会,都不是一回事;2. 景教在中国历史上说是昙花一现未免不正确,事实确实不是万紫千红和长久盛开。被人遗忘依旧顺理成章了。
明末清初是天主教进入中国的第一个高潮,没有向在其它地区那样,传教士揣着一本圣经跑到穷乡僻壤传教,而是很明智的先和中国士大夫打成一片,故而我们看到熟悉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都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参与了康熙皇位继承和国家立法的遵守的重大事情。应该说那个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很慢,却是实实在在慢慢培育,非但没引起朝廷的反感,还诚心诚意的部分接受。总的来讲,不论是在朝野还是在民间,中国还是怀着欢迎态度,教士还是很谨慎的迎合。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可能事情就不会向后来发展的那样不可收拾了。
这是最最典型的国际在扯大淡,中国这边:两千年来实行的是家族宗法制,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就是这个大家庭以孝立国儒家治世的家长理念--宗法制。所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晚辈要孝敬长辈,后人要敬奉先人,世界要臣服于君权神授的皇帝。现在可倒好教会动员了中国人信了教,却不让这些中国人祭拜祖宗拜孔子,那不等于说我这个大家长当皇帝的理论就是错的吗?那皇帝的话还是圣旨吗?中国的皇帝是肯定不会谦虚让出半步的,因为他没有退步的余地。
教会那边:说一千道一万啥都没用,教会就是神在人间的代表,这是天理,加入了教会就是神的子民,就是承认你的一切是神的意志的结果,和你家爷爷、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毫无关系。全宇宙唯一能得到礼拜的只有神,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只是按照神的旨意生下后代,并不代表他们就应该得到礼拜。神权要是不能大于皇权,那还是神吗?现在中国的皇帝派人来商谈,这哪还有商谈的余地呀?教会要是同意你们中国教民这边拜神,那边回家拜祖宗,那还是基督教了吗?教会的根基还存在吗?所以教会也是肯定不会谦虚让出半步的,他也没有退步的余地。
后果就简单了,康熙上谕:禁止传教。从哪来回哪去,别在我这一亩三分地乱嚷嚷。
教宗在欧洲呼风唤雨快两千多年了,那受过这气呀,下令解散耶稣会,于是在华一百九十余年传教史,已有数十万信徒的耶稣会就此终止了。这件事的影响,可能都波及到1757年乾隆拒绝和西方交往的思量,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和西方资本主义结合的机会,教会想在中国发展,摸到的是大门上生锈的锁头。唉,两输。
除了礼仪之争的根本因素以外,这里各人还有些不成熟的观点可以聊聊其时代背景:
1. 当前有很多人认为清王朝是外民族的统治,流浪汉是满族人,若说是强大外民族统治了中国,应该是为祖宗贴金呀,可事实证明这个观点也不正确,真没办法提祖宗接受这份荣耀。清太祖努尔哈赤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分别担任的是明朝封给的建州左卫都督和建州左卫指挥,其本人在七大恨造反之前,也是先担任明朝都指挥使,后升都督佥事,加封龙虎将军,虽然后来清太宗皇太极极力销毁掩盖,今天还是有明确记载可以证明的。
不是外民族的统治不代表统治稳定,少数民族对大民族的统治难免有心虚的一面,所以我们会看到清王朝一方面接受明朝的教训,另一方面他也想接纳外部新的事物为所用,这里有个度的问题,缺少对外开放容纳的特性,会使得清朝不会顺应时代的发展,展开胸怀迎接新的思潮,当基督教传到中国,皇帝们想的是能为我所用我就用,不能为我所用,就扫地出门,再这样思维作用下,特别是在深入融合时,出现问题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2. 汉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完全不是一回事,道家的无为而治更是基督教的绝对软肋,佛教讲究众生平等,好像和基督教人人平等很相近,可是佛教的平等是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生命皆平等,与基督教神至上理论完全不融合。而且佛教也是外来宗教,最开始在中土一样举步维艰,是和汉文化相结合的汉传佛教了以后,才走向辉煌的。基督教绝不会放下自己的宗旨来迎合汉文化,也就不可避免造成我们看到的文化冲突结果。早期传教士之所以没有那么大的问题,恰恰是那个时代的传教士,并不绝对要求中国教众放弃原有文化的结果。
3. 文化能够形成最重要条件就是环境,什么环境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化。基督教来源于游牧中东的犹太教,发展于起源于游猎加海洋的西欧,其自身带有强烈的游牧民族的特点。中国的汉文化(不需要强调是汉文化,因为中国也有游牧民族文化)是从始到近代的典型农耕民族文化,且环境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双方的契合点能有多少可想而知了。
4. 犹太民族是现有宗教后有政府,政府是在宗教笼罩下的自觉尊奉。基督教在欧洲是世俗在抛弃了希腊多神宗教后,披上的教会法衣,并伴随着权力斗争,使得王权不得不在神权面前低下头。当今美国是没有宗教形式的宗教国家,这在前面已经谈过了。中国从周代以后,自有一整套确认的法则,而且实行了还几千年,就算把方圆几千里以内的东亚都算进来,至少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的皇帝就是这一方的共主,从来都是皇权说了算,对于外来也做了老大几千年的基督教在利益上就是对冲的关系,既然利益打架,又怎么能在一个碗里吃饭呀?
教宗在欧洲呼风唤雨快两千多年了,那受过这气呀,下令解散耶稣会,于是在华一百九十余年传教史,已有数十万信徒的耶稣会就此终止了。这件事的影响,可能都波及到1757年乾隆拒绝和西方交往的思量,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和西方资本主义结合的机会,教会想在中国发展,摸到的是大门上生锈的锁头。唉,两输。
1. 当前有很多人认为清王朝是外民族的统治,流浪汉是满族人,若说是强大外民族统治了中国,应该是为祖宗贴金呀,可事实证明这个观点也不正确,真没办法提祖宗接受这份荣耀。清太祖努尔哈赤爷爷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分别担任的是明朝封给的建州左卫都督和建州左卫指挥,其本人在七大恨造反之前,也是先担任明朝都指挥使,后升都督佥事,加封龙虎将军,虽然后来清太宗皇太极极力销毁掩盖,今天还是有明确记载可以证明的。
文章评论
那一抹淡紫
总算等到中国篇了,赶紧看,否则老腾空下来又该生出啥幺蛾子来[em]e112[/em]
那一抹淡紫
没啦?我还没看过瘾呐[em]e114[/em]
黛云远
首先,看到一个错别字,如下《》 ,应是众生平等。2. 汉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基督教完全不是一回事,道家的无为而治更是基督教的绝对软肋,佛教讲究《总》生平等,好像和基督教人人平等很相近,可是佛教的平等是人与人、人与神、人与生命皆平等,与基督教神至上理论完全不融合。 其次,实在是对政治,宗教之类的东西,知之甚少,通篇看完,也就知道了一件事,中西文化冲突问题,O(∩_∩)O哈!这不是捣乱么! 似乎统一的特性,都是与人为善。听闻基督教不骂人,不说谎,不做坏事,小时候家里的二娘就信主,经常参加礼拜,还曾教我唱过歌,那些歌也是劝世的,她总是说:”遇到什么事儿我都不生气,别人吵啊,骂啊,都会有果报,主会保佑我。“我总觉得人怎么能不生气呢?天下那么多人,主保佑得过来么?还说,就是爹妈死了,也不烧纸,不哭不跪,我想,这一条是任何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
那一抹淡紫
我以前也确实有点疑惑,利玛窦、汤若望之流在当是的政治权利上很处于中心位置,甚至还相当于帝师,可为何后来民间又会出现反教杀教的事件,现在明白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理念可真不是那么好颠覆的,别说西洋鬼子,就是当年驰骋欧亚大陆的草原铁骑也不过统治了百年不到,而努尔哈赤的儿孙就聪明多了。(绝没有奉承您的意思哈,就事论事[em]e120[/em])
淡泊(茹)
看黑白老照片非常有质感,没有花哨,制作,,只有纯朴、自然、给人亲切感。
招待所
钟声悠远----想想都感觉美好,世界和平,安定富足,风调雨顺,政治清廉,贸易公平,睦邻友好。。。什么宗教不都一样吗!
木喃
很多知识被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