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黄山

个人日记



今天,吃完午饭便来到图书馆,照常从书架取了那本我还没读完的书——《季羡林散文集》。今天读的文章是《登黄山记》,先看了一遍,感觉此文甚美,我很是喜欢!于是打算再读上一遍,读着读着……
咦!我不是在图书馆看书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这是哪儿?……带着种种疑问,我不断往前走,希望能遇到个好心人帮我解开心中的种种疑团。突然,一座豪华雄伟的建筑物屹立在我的面前,我抬头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黄山白云宾馆。黄山?难道……正当我幻想时,一位老伯从宾馆走了出来。仔细一看,这个人……这个人怎么熟悉?我立刻跑上前去,“您是季羡林老先生吗?”“是的,你是?”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又同他聊了一会儿,得知他是来登山的,我便请求同他一起去登山。
“这是我第二次登黄山了,第一次登黄山时是在三十多年前,自那次登了后,我就对黄山有了一种特殊的情,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来黄山!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说得确实跟在理呀!我曾游过三山五岳,黄山的确是我最爱的地方。”,季老告诉我。
我们先从宾馆右行,途经疗养院进入山中,没走一会儿我们就到了慈光阁,环顾四周,壁立千仞,变化万千,扑朔迷离,从慈光阁看到了朱砂峰。我们又来到了天都峰,古人曾说过:“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天都峰,海拔1810米,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古称之为“群仙所都”,观其峰顶平如掌,我们走近一看,有“登峰造极”石刻,我想“登峰造极”那个成语大概就源于此吧?季老带我走进石室,说,“比为天然石室也,可容百余人,室外有石,犹如醉汗斜卧,名‘仙人把洞门’。”今有名谣: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说的就是天都峰这一天下奇峰是游客们比游之地。天都峰附近有百步云梯,金叫天门,鱼背等。鱼背长10余米,宽仅1米,两旁峭壁悬崖,万丈深渊。
我们继续前行,来到可的一线天门口,能望见前方的蓬莱三岛。此时,白云四起,宛如云海,看上去的确美极了!季老说,上次来时,万里无云,晴空万里,没能看到这一奇观,今见此奇观,今生无憾矣!
我们向右行,到了玉屏楼,有去了文殊院,这里相当平坦,我们此机会在此休息了会儿。转过山角,看见峭壁上长着一棵松。季老告诉我,此松正是有名的“迎客松”,它并不高,也不大,但它已经生长在这儿一千多年了,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仍然顽强的、茁壮的成长着,此松是顽强、不为恶势力低头的象征;它的枝干像是一双手,正拥抱不远万里而来的客人,此松是友好好客的象征。在玉屏楼右边我们看到另一棵松树,季老告诉我,这是名声稍逊于“迎客松”的“送客松”,它的枝干也如人手,正向离别的游客挥手告别,同时也告诉他们:希望她们能再来!路经文殊院时,让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不到文殊院,没见黄山面。
我们又继续前行,此地有八百级石阶,地势险要,直上直下。终于,我们到了莲花峰,这莲花峰也是黄山三大主峰之一,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三高峰,东对天都峰,因其被群山环绕,犹如莲花,故得名“莲花峰”。峰顶游人无数,如过江之。身右峭壁凌空,身左悬崖无地。
此时我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季老仍面不改色,精力充沛,无丝毫疲惫之态。
我们继续前行,爬过百丈云梯,穿过鱼洞。在去北海的路上,我们见到一奇石,为什么称它为奇石?此石上粗下细,同山峰接触的地方仅有一个点,看上去摇摇欲坠,叫人不得不为之捏一把冷汗。里看书。此石名曰“飞来石”,传说是铁拐李为一个修建桥得到桥匠搬来的。

我们继续前行,到了北海,据说此海是最美的地方!忽见远方白云四起,顷刻,所有山影都被它藏了起来,宛如海涛。我一惊:“季老,您看那儿……”季老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望去,“这……”,季老有些激动,“这难道是我闻所未见的云海?小时候读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觉得这个境界真是奇妙,心向往之久矣!上次来时都没能见到真正的云海,今有幸让我望见此云海,此生足矣!”(云海如昙花一现,即刻散开)
我们在宾馆住了一宿,季老对我说,“黄山奇松甚多,如:蒲团松、迎客松、送客松、黑虎松、飞虎松、双龙松、扇子松、连理松、接引松……这些松树,高者不盈丈,低者仅数尺。它们的跟也和其他地方的松不一样,他们的根不是长在土里,而是赤裸裸的摆在石头上,全暴露在外面。怪石、险峰也数不胜数:虎头岩、郑公钓鱼台、碰头石、鱼背、羊子过江、仙人指路、仙人飘海、仙桃石、蓬莱三岛、犀牛望月、梦笔生花等等,等等。还有猴子观海,这‘猴子观海’还有这么一个神话传说:从前有一只灵猴,喜欢上了太平县仙源村的一位姑娘——掌珠,便化身为一俊男子,称自己是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便向掌珠父母见其文质彬彬,谈吐优雅,遂与女儿商量,答应了这门婚事。然在洞房花烛夜,灵猴过于兴奋,饮酒过度,现出原形,惊吓了掌珠,掌珠匆忙逃离山洞,逃下山去,灵猴命人下山寻找,未果。因此,一直好坐在石头上,望着太平县,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灵猴变成了石头,故名猴子观海,又称猴子望太平。”听季老讲的谢这些,听得我是目瞪口呆,拍案叫绝!同时也为灵猴而惋惜。

天还没亮,季老便将我叫醒,带我去了一个名叫曙光亭的地方,他告诉我,这儿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起初,只见其稍稍亮了一点儿,我们静静等待日出升起。片刻,太阳徐徐升起,面如桃色,红而不艳,美而不妖,一点儿也不刺眼;一转眼,整个身子都出来了,如刚出浴的美人儿,美艳动人。放出炫彩夺目的光芒,照耀大地,白云为霞光所照,变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
一声清的鸟叫声讲我从梦中惊醒。不知从哪儿飞出来的鸟儿?我环顾四周,两只鸟儿你追我逐,穿梭在书丛中……
感谢季老带我畅游黄山!作此文记之。愿季老在西方极乐颐养天年,忘却在尘世所受的一切苦难与伤痛。
希望自己能亲身体验黄山之行,不,是一定能游黄山!虽然现在还没时间、没有金钱去登黄山,我相信终有一日能抽出时间、凑足金钱去登黄山,去登我在梦中所游的山、去登季老所登所述的山、去登徐霞客登了两次并感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山、去登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山,去看闻名遐迩的、在人民大会堂堂内画中有其画像的迎客松,去看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鲫鱼背、眉毛峰等等,等等。还有那一线天、百步天梯、送客松、黑虎松、飞虎松、双龙松、扇子松、连理松、、碰头石、羊子过江、仙人指路、仙人飘海、仙桃石、蓬莱三岛、犀牛望月、梦笔生花等奇松怪石!



注:此文是我东拼西凑,根据梦境及季老的《登黄山记》所述,再加以我自己思想所作而成。



2012-01-11写毕
Times New Roman]
2012-02-26
修改[/R]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