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进阶论

我的最爱

 
前言


自媒体时代,感谢信息量的充实让我们的知识近乎以火箭般的速度在提升,当我们的人脑渐渐变成一个大数据的存储器,我们更需要的是归纳整理和独立甄别的能力。


有感近日里景观设计行业的各大微号以罗列的方式为朋友们呈现“多少款***,总有你喜欢的一款”之类的文章,我深感担忧。因为其中存在着大量陈旧、落后甚至错误的内容,如果不做甄别和分析而推给公众,尤其对广大学生和涉世未深的初级设计师,这可能是一剂毒药。


换一角度,在此得感谢众微号所做的素材收集,是我们接下来思考和行文的基础。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起探讨这些素材的归类和甄别,呈现一个内在的逻辑。


“虚荣使人们走进形式,愚昧让大家陷入教条”,这几乎是一句不朽的名言,而在我国总体的行业实践和学校教育中,却弥漫着形式主义和教条化这两大敌人,几乎影响着设计的每一个细节。我之所以担心款式罗列型的信息推广方式会造成新的危害的原因在于,这又将陷入的是新的形式主义和教条化。


“形式主义”是危险甚至十恶不赦的,“形式主义”意味着以形式为追求目标,形式的背后逻辑是以满足感官需要为基础的,而大众的感官体验有一个永恒的真理是:感官体验是善变的,在信息时代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审美疲劳期越来越短。因此从“形式”出发的作品从理论上已经注定只是花开一朝。


尽管“形式主义”有着强烈的感官优势,但它的短生命周期造成的物质浪费是不可估量的,人们不断地追赶新的“形式”,造成了历史尊重的漠然和对经典永恒的放弃。对“形式主义”追求的总体氛围,整体上决定了这个时代的设计作品是相对肤浅的,“形式主义”之风,应该是当前设计界的切身之痛。


第二个敌人是教条化。教条化最朴素的解释是“课本里这么教的,老师是这么讲的,前辈是这么教导的”,自然的逻辑是我们应该循规蹈矩这么做。教条与变革是一对辩证共生的矛盾体,而教条化是痛恨变革的,教条化多是以统一和管理为目的秩序性建设。而对于一个“失控”的时代和社会,再试图维系“教条”无疑螳臂挡车。


我也认为教条化是中国本土培养不出世界级的设计大师的重要原因,即便类似与王澍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也是通过对本土教条的离经叛道而获得的成功,足见在教条化盛行的中国,追求卓越和创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甚至更为歹毒一点的说,教条化盛行的中国不是培养大师的土壤,而是扼杀大师的土壤,扼杀了大师最珍贵的变革和创新基因。


回首行业里那些汗牛充栋的条例和规范,回首课堂上那些数目繁多、需要一条条死记背诵的法则,可能编制者也不曾知道这些条例的背后逻辑,哪些内容有实质的必要?哪些空间应该留给创新和变革?为了统一思想,为了便于管理,为了有益评估,将黑沉沉的教条大手,带着尚方宝剑压给正在萌发的创新幼苗。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从植物造景、水景、立体绿化、铺装、构筑物等多个方面来甄别哪些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哪些是“教条化”的产物,探讨未来的路应该走向何方?希望更多的朋友一同参与进来讨论,再次感谢各大微号对素材的整理,激励了我们做这一系列的思考。


第一期:中国现代景观植物造景进阶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园林植物造景的理念和手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替。本文梳理出我国现代植物造景的发展历程,简析其在当下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并探讨植物造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阶段:形式主义


经济的增长以及资讯的爆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园林植物造景的理念和手法往往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中。


来自异国他乡的植物景观让人感到新奇,乃至成为了“高大上”和“气派”的代名词,一些设计师纷纷开始模仿国外的植物造景方式,通过夸张、却并没有多少实际内涵的造型来吸引眼球。

植物被修剪成各种没有实际作用的形状。这样子的形式主义,只是机械般的生搬硬套,只是复制粘贴。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这种“形式主义”仍然存在。不仅仅是植物造景,还有那些山寨的“狮身人面像”、“美国白宫”、“国会大楼”依然屡见不鲜。


第二阶段:教条主义


随着那个时期那些大师的崛起,我们的园林植物造景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可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些设计师开始走向墨守成规的极端。我们成为了课本、教条的复读机,我们盲目地相信“经典”,却不曾独立思考。植物造景变得千篇一律,变成了教科书上记载的各种手法的堆砌。在这一阶段,设计师的名字叫做“不按套路设计不舒服斯基”。这也许就是我国应试教育一直备受诟病的原因吧。


这里我是特别反对景观设计行业唯地产大亨的商业化景观法则马首是瞻,从节操上讲,一个行业因为资本的多寡而变得趋炎附势,让我再次感觉行业的价值观是那么的低级和无趣。


以某湖的五重景观为例,我必须指出这是一种短暂受追捧、反生态的形式主义景观,迎合了这个时代扭曲社会中部分人群的低级审美(我们通常称他们为“土豪”)。我实在搞不清以堆叠时花、机械的层次搭配、雷同的形式主义,既不节约可持续,同时形成的景观是那样的破坏生态。非常遗憾的认识到中国的土豪阶层审美是如此低俗和无趣。


可想而知,所谓“五重景观”的伪科学教条化之后,造成的危害会有多大,也是我必须在此痛陈的原因。


另一种教条存在与书本中,以视觉体验为主要出发点的园林教科书,不断重复着对景、框景、孤植、对植等教条化的操作模式,教条的存在符合它出现那个时代的审美体验,但却阻碍下一时代新的美学形式的产生。尤其当景观的核心价值已由视觉审美到环境安全的时候,在以这样的教条作为金科玉律,无疑阻碍了进步。


第三阶段:与自然结合的生态主义


工业化的进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因此,如何再现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了眼下植物造景的主题。


植物造景开始从单纯的视觉效果发展为“景观—生态—技术”的复合体。我们的眼光开始从书本转向自然,在大自然中探索和学习。在这一阶段,各种植物造景与生态技术的结合开始蓬勃发展,如“屋顶花园”、“雨水景观”、“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这一阶段的植物造景在带来美的同时,也能回馈社会、回馈自然。

雨水花园

乡土野花


植物造景应该“向自然学习”,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等)、生态需求以及场地的自身特点。与自然相结合的生态主义植物造景,是当今社会下植物造景的基本要求。


第四阶段:生态和创意结合


生态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生态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要求和基本法则,实质上是很容易实现和满足,之所以现阶段的生态问题如此严重和备受重视,原因在于很长一段时间价值观的扭曲使生态成为了当下最短的短板。一旦生态和环境价值观的回归和寻找到有效的路径,生态的本底是不难保障的。


我个人认为人类的终极追求是思想的释放,精彩纷呈的思想世界和由之而来的各行各业的物质成果是令人兴奋的。思想的释放需要勇敢地创意,与其说创意是一种能力,不如说创意是一种胆识。敢于先锋地表明态度,敢于不畏教条的特立独行,敢于忍受孤寂的持之以恒,这似乎是人类历史上伟大思想家们的共同特征。也是那些堪称世界思想、艺术名城的城市品质。


秘鲁首都利马“绿色入侵(Green Invasion)项目”


将绿色引入村庄的作品

创意立体绿化


创意和突破是无限的。将生态和创意结合的植物造景,需要在观察和了解自然的基础上,释放思想,展现属于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审美观,是植物造景的更高目标,也应当是设计师不懈努力的方向。


小结


在植物造景中,我们要谨慎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可能产生的危害;将植物造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是对于我们设计师的基本要求。而生态和创意的结合,则是我们更高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当然,各位是否采纳,还需要各位去自己思考。正如作者希望摒弃教条主义一样,本文也不是必定正确的金科玉律,在我们心中唯一的金科玉律是批判和创新。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发起各位对于植物造景的总结反思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