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卡夫卡——卡夫卡的情路:之五:苦难的爱情(下)

个人日记

 

    
         孤独的卡夫卡

       ——卡夫卡的情路:之五:苦难的爱情(下)

 

读外国文学史时,常常想到有些作家经典的爱情。如法国的雨果。

1833年,雨果创作的《吕克莱斯·波基亚》一剧上演。在剧中饰演内格罗尼公爵夫人的朱丽叶,给雨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雨果夫人对此有些看法,但朱丽叶同他人结婚后,仍和雨果保持友谊。1851年,拿破仑的侄儿波拿巴发动政变,雨果被通缉,暗探盯上了他,处境危急。朱丽叶得知后把雨果拉进自己的车中,安顿到一个侯爵家里,并帮他逃出巴黎,旅居国外。雨果夫人大受感动,亲自登门向朱丽叶道谢。后来,雨果全家出游,邀朱丽叶同往,朱丽叶为不打扰人家,婉言谢绝,却帮助雨果誊写手稿,提供素材。《悲惨世界》里柯赛脱在修道院的一章描写便出自她幼年的生活。雨果夫人于1868年去世后,朱丽叶主动承担了雨果的全部家务,让他安心写作,直到1883年自己去世为止。雨果在朱丽叶临终前数日,给她写了这样一张纸条:“你知道,我爱你已达五十年之久!”

类似的还真不少。尤其使我难忘和景仰的仍是十二月党人那些作家的妻子、情人………..

 

回头看看朵拉。正是她,让卡夫卡苦难的一生真正享受到了爱情的滋味。朵拉给了他一段春花般瑰丽的爱情,才没让卡夫卡留下遗恨。然而,卡夫卡的早逝,却留给了朵拉生命一幅冗长的寂寞画卷。爱上一个人,就必须承受他命运的一切。

 
                        朵拉也是孤独的
爱情的凄凉是女人最大的不幸。

 

朵拉最大的遗憾是她没有与爱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她多么渴望呀!然而父亲没有同意。等待她的不是婚礼,而是卡夫卡的葬礼。

当卡夫卡在疗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巨大的悲痛将朵拉击倒,她一遍又一遍喃喃地说:“你答应过我绝不独自离开的……”

   她万难想到那样一场风花雪月的相遇,怎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呢?

           
           
因为没有被人承认的婚姻,朵拉甚至无权拥有爱人的葬礼。然而,她还是来了,她固执而决绝地出现在卡夫卡的葬礼上,在一片责难与嘲讽的目光里,她哭得死去活来:我亲爱的,我亲爱的,我的好人啊………”在朵拉撕心裂肺的哭声里,一切生活中曾经的苦难与伤害都随风殒落,而她的爱情在纷扰喧嚣的尘世间,永不凋零。为世人赞叹。流传不衰。

卡夫卡去世后,朵拉心都碎了,完全失去了理智。她一直陪伴着卡夫卡,从不担心自己也会感染结核病,拒绝离开卡夫卡的遗体。一周后遗体运回布拉格下葬。

在葬礼上朵拉伤心欲绝,当卡夫卡的棺木往墓穴里徐徐下放时,朵拉拼命往坟墓里跳,人们得用力把她抱住才行。事后,卡夫卡的朋友克洛普施托克医生感叹道:“只有认识朵拉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爱情!”

葬礼结束后,人们陆续散了,卡夫卡的父母看着墓前哭泣的朵拉竟然决绝地转身走掉了,没有安慰这个女孩子一句。

整个葬礼上,朵拉那惟一的嚎啕声极具戏谑地召示着卡夫卡的一生:这个世界,只有朵拉短暂而真心地温暖过他。

说到卡夫卡与朵拉的关系,波兰作家和编辑拉维奇说:“他们从来没有正式结过婚。他们是一见钟情,从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步入了一种永恒的结合。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仅仅持续一年,卡夫卡生命中极度痛苦的最后一年。卡夫卡去世时,他父母认为朵拉是他爱过的唯一一个女人,像他们儿子的妻子。”

 

卡夫卡去世后,朵拉在布拉格和卡夫卡的双亲一起住了很长一段时间,“慰藉他们的丧子之痛”。

两个月后,朵拉收拾好她的手提箱,不辞而别,回到了柏林。朵拉无法摆脱她心中的痛。“她总是悲伤,总是一个寡妇。她穿黑衣,她的悲伤就像披上身的斗篷,挂在她肩上。悲伤成了她这个人的一部分。”以至于后来她自己都承认:“我学会了爱那种悲伤,这样我就再也不会为悲伤感到耻辱。我总是悲伤。我大笑,我也难过;开玩笑,也难过;我快乐,然后最难过。当别人因我而变得伤感时,我甚至都不再责备我自己。”

拉的健康状态越来越糟,1925年她不得不回到她的家乡波兰休养。健康状态好转后,于1926年春又回到了柏林。19261928年,她在杜塞尔多夫的一家戏剧学院学习。在19281929年年间她在莱茵河城市同盟剧院工作,此时开始与德国共产党接近,并认识了她未来的丈夫。1930年朵拉加入德国共产党。1932630日,她与德国共产党员路德维希·约翰·拉斯克登记结婚。193431日,朵拉生下一个女孩,取名玛丽安娜。

19332月纳粹上台后,朵拉的丈夫逃脱了盖世太保的大搜捕,流亡到了国外。盖世太保派人搜查了他的家,没收了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文件,包括所有卡夫卡的材料。这以后不久,朵拉和她的孩子离开了德国,抵达莫斯科,他们一家在这里团聚了。无论如何,这种田园牧歌式的工人阶级的天堂是短命的。丈夫被捕、审问、判刑、流放沃库塔,从此杳无音信。这时,他们的小女儿患了一种难以治愈的肾病。在斯大林大清洗的高峰时期,她也被定罪。1938母女俩逃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抵达英国。

1949年年底到1950年初,朵拉访问了以色列。她动身之前写道:“有一个孩子并且到巴勒斯坦去,这是弗兰茨(即卡夫卡.下同)的梦想。如今我有了一个孩子——少了弗兰茨,并且要到巴勒斯坦去——少了弗兰茨,但是拿着他的钱买了去那里的票。至少如此。”卡夫卡去世后,考虑到朵拉没有经济来源,卡夫卡的家人与布罗德同意由朵拉领取卡夫卡著作的版税。朵拉在以色列有了终于回家的感觉。大约四个月后朵拉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以色列,她留下了一只装有衣物的箱子和一直随身保存的卡夫卡曾经用过的梳子,她答应很快就会带着女儿回到这里。但是,由于健康的原因,朵拉已不可能重返以色列了。

 

二战后,朵拉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好。她从以色列回到伦敦后肾病就越发严重了。19524月她开始写卡夫卡笔记,时断时续,最终没有写完。1952年,在过了自己最后一个生日后,她写下遗愿:“在布拉格葬于卡夫卡身边”,她将自己的遗愿写信告诉了布罗德。1952815日,朵拉在伦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54岁。818日,朵拉被葬在伦敦东哈姆马洛路的犹太教会堂联合公墓,坟墓上没有任何标记。1999年,在朵拉47周年忌日那天,朵拉的亲人和朋友举行了一个纪念碑立碑仪式。朵拉的妹妹萨拉对在战争中唯一幸存却早逝的姐姐说道:“我们希望共同度过我们的生命。不幸的是,你那么年轻就去世了,我们团圆的梦想过早地断送了。你的灵魂纯洁而神圣,你这颗心能宽容一切强加于你的过错。愿你安息,愿你的灵魂加入天堂中那些纯洁的灵魂。”

朵拉去世时,女儿玛丽安娜24岁。她孤身一人寄寓伦敦,身边没有亲人。玛丽安娜生下来身体就不好,患有严重的肾病。多年来她一直在医院里进进出出。这孩子据说长得像卡夫卡,当然这孩子不可能是卡夫卡的,因为她出生时卡夫卡已经去世10年了。玛丽安娜在母亲去世后一直在客厅的壁炉架上保留着卡夫卡的照片,她称卡夫卡是“她的第一位父亲”。朵拉的朋友后来回忆道:“弗兰茨在朵拉的头脑中存在得那么持久,以至于她的孩子,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才出生,仍有许多他的特征。”玛丽安娜从小跟随母亲颠沛流离,唯一亲近过的人就是母亲。玛丽安娜美丽善良,但非常孤独。“在许多方面,玛丽安娜都非常怪异,有病态性恐惧。虽然她非常聪明,甚至比她妈妈更聪明,但以她的年纪论,她太严肃了。”1980玛丽安娜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她拒绝吃药,开始了与人隔绝的生活,拒绝所有人的帮助。19829月,她的朋友和邻居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见到她了,于是他们通知了警察。912日,警察破门而入,发现她“死在地板上,晚期腐烂”。玛丽安娜年仅48岁,她没有结婚,更没有子女,甚至都没有过男友,“那么年轻,却有几百岁那么老迈而智慧,生活太少,受苦太多”。随着玛丽安娜的离世,卡夫卡与朵拉的故事就此终结

 

当我疏理完朵拉在卡夫卡死后一系列冒险“旅行”后,有种说不出的感伤和感慨。

战乱、流亡、苦难、世态炎凉、犹太人………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迫害。他们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流浪了两千多年。尤其在纳粹德国时期,发生了灭绝约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几乎彻底摧毁犹太人在欧洲2000年的文化历史沉淀。

在这个大背景下,无论是卡夫卡还是朵拉及女儿,他们“生活太少,受苦太多”。生存苦,爱情苦。

         
生活太少,受苦太多”。读着这八个字,令人震撼、心

               悸、心酸。在卡夫卡年代,人性的苦痛对他们的冲击和折磨是如 此的无情。也正是人间的大悲大苦,孕育了他们的艺术和艺术精神及不朽的爱情。


          当我读着卡夫卡的作品及爱情,我理解了他的困境。或者说
卡夫卡的困境也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正如他在创作《变形记》中,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它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孤独感与陌生感,即人与人之间,竞争激化、感情淡化、关系恶化。难怪有人说他的作品是“社会的预言”。

  
                                (完)

渔阳.7.3..33.

今天(73日)是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诞辰125周年。
                 

文章评论

蝶尘

“卡夫卡的早逝,却留给了朵拉生命一幅冗长的寂寞画卷。”[B] 卡夫卡因朵拉而人生圆满;朵拉因卡夫卡而名垂千古。 [url=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m1E5QIDC4q1PkYA8IRSEI2UWIzahfBdS0QGxvIfmOCc!/b/dBsB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7AApAQAAAAAFB.A!&ampsu=2205110481&ampsce=0-12-12&amprf=2-9][img,236,297]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m1E5QIDC4q1PkYA8IRSEI2UWIzahfBdS0QGxvIfmOCc!/b/dBsB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7AApAQAAAAAFB.A!&ampsu=2205110481&ampsce=0-12-12&amprf=2-9[/img][/url][url=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wZ*keWknMuxqDHUY*5o*8zi5*LGF8Jtw1hkF5gwpyp8!/b/dFMA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3AAsAQAAAAABB9E!&ampsu=2163429057&ampsce=0-12-12&amprf=2-9][img,220,300]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wZ*keWknMuxqDHUY*5o*8zi5*LGF8Jtw1hkF5gwpyp8!/b/dFMA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3AAsAQAAAAABB9E!&ampsu=2163429057&ampsce=0-12-12&amprf=2-9[/img][/url] [ft=black,2,楷体_gb2312][ft=,,times][/ft][/ft][/B]

蝶尘

“ 富人的奢侈生活是以穷人为代价."________卡夫卡

兰亭兰

[url=http://img.alicdn.com/tps/i4/TB1lcLIGXXXXXchXXXX.ZwDGFXX-43-13.gif][img,43,13]http://ugc.qpic.cn/adapt/0/9dd12204-b4a6-66fc-ab34-fed1cf01c2ff/800?pt=0&ek=1&kp=1&sce=0-12-12[/img][/url][B] “生活太少,受苦太多”。 [url=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wZ*keWknMuxqDHUY*5o*8zi5*LGF8Jtw1hkF5gwpyp8!/b/dFMA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3AAsAQAAAAABB9E!&ampsu=2163429057&ampsce=0-12-12&amprf=2-9][img,220,300]http://a4.qpic.cn/psb?/V12j5vCl0ydmjc/wZ*keWknMuxqDHUY*5o*8zi5*LGF8Jtw1hkF5gwpyp8!/b/dFMAAAAAAAAA&ampek=1&ampkp=1&amppt=0&ampbo=3AAsAQAAAAABB9E!&ampsu=2163429057&ampsce=0-12-12&amprf=2-9[/img][/url][ft=,,宋体][ft=black,2,][/ft][/ft][/B]

椰岛风情

写的是爱情,信息量仍很大。有犹太这个民族的苦难。有二战。有俄罗斯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有卡夫卡丰富的情路。更有他的作品艺术特色。他写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人性,但仍有现实意义。

萧雨

“卡夫卡的朋友克洛普施托克医生感叹道:“只有认识朵拉的人才明白什么是爱情!”[ft=,5,][/ft]

萧雨

有人说:性格即命运。我认为:爱情即命运。有什么样的爱情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萧雨

“1949年年底到1950年初,朵拉访问了以色列。她动身之前写道:“有一个孩子并且到巴勒斯坦去,这是弗兰茨(即卡夫卡.下同)的梦想。如今我有了一个孩子——少了弗兰茨,并且要到巴勒斯坦去——少了弗兰茨.” “卡夫卡的早逝,却留给了朵拉生命一幅冗长的寂寞画卷。” [ft=black,2,宋体][/ft]

喜乐年华恋歌

[B][ft=#444444,,punctuation, 微软雅黑, tohoma][ft=black,2,宋体][/ft][/ft][/B] “生活太少,受苦太多”不只卡夫卡一人。[ft=,,宋体][ft=#444444,,][B][/B][/f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