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故乡
个人日记
消失的故乡
从长江边来到南国已上十年了,选了个顶层,一图安静,二图好登高远眺(所以特别喜欢卞之琳的《断章》;后来竟然种上了菜,算是意外收获)。于是每天上楼顶成了一种习惯。
屡登楼顶,情不自禁地向北望去,“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也油然想起“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丘”这些诗词、成语来。是啊,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初来时,到处还是阡陌,看到农家屋顶炊烟袅袅,“独见炊烟似故乡”,很亲切。不几年周围高楼林立,像利剑似的直插苍穹。炊烟看不到了。在故乡那些年,最喜欢站在小河看小街的屋顶冒出的缕缕炊烟。喜欢站在柔软、洁白的河沙上看月亮。真美!
想故乡,梦故乡,思故乡,然而我心目中的故乡过早地、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成L字形的小街没有了,成了田;小街背后那口漂亮的大塘(常去钩鱼)也成了田;宽阔的小河变成了小河沟或庄稼地,生机勃勃的小河也死亡了;上街头的一个小山包和小河对岸的一个小山包被采石的铲平了;长堤上高大粗壮的樟树、柳树没有了;天上的苍鹰、河里的白鹭、捕鱼的翠鸟逃走了,鱼也无影无踪;街坊四邻也撒落四方…………一切都变了,变得不认识了,只是地名未变。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在河堤上筑起了“小街”。
这还是世世代代的故乡么?还是那个河水清澈、芳草萋萋的故乡么?远去的故乡,逝去的故乡,凋零的故乡,留在记忆里。留在梦里。
于是我用一张大白纸,把故乡素描勾勒在纸上:成L字形的小街、袅袅炊烟、弯弯的小河、小河上的小木桥、河堤上的樟树、柳树、两个对峙的小山丘、街后的水塘、蓝天白云、苍鹰、白鹭、河对面的天马山及寺庙………..
我把这张《故乡图》折叠好,珍藏在在一个透明的夹子里。我对子女说:“瞧,这就是你们的故乡!”
消失的何止我一个故乡。据资料,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故乡(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故乡(自然村)。
随之消失的还有乡村文化、语言、亲情.........找不到当初那浓浓的乡味和乡愁。曾经美丽的乡愁变成了难以释怀的“乡痛”。
我望着有着宗教意味的天马山,思索着故乡的消失。思索着中国村落的消失。村落作为乡村文化的摇篮,承载了中国悠久文化的历史和脉络,一旦沦陷,乡村文化何以寄存?这又何尝不是瓦解城市人的归心?那些义无反顾地弃农进城的青壮年还想回归么?农村真的会走向空心化甚至败落?而那些留在城市找不到根的年轻人更加迷茫,没有认同,寻不到出路。“乡村回不去,城市留不下”。他们真的走到了灵魂的尽头?
文明也是双刃剑?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乡村日渐萧条,日益沦陷,留下的是留守老人、女人、儿童,没有生气和活力。文明带来的将是无限的惆怅与焦虑。
生活好了,却没了生活的滋味。
渔阳.7.17.雨.31度.
文章评论
烟雨红尘
写出从内心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代向高度文明化发展惊人速度,【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乡村日渐萧条,日益沦陷】很多中青年对前途渺茫,看不到归宿,看不到希望的曙光[em]e115[/em]
幽兰似水
顺着老师笔迹欣赏您的情怀和对故乡之情,宝读诗书的才子描绘的令人陶醉,谢谢您!
蝶尘
小文章,大主题。 [url=http://a4.qpic.cn/psb?/V12j5vCl3Yhlvv/g1s2VGhbCX29TQNzVrdj.YEA4cfYiPZFHP28dmWLtd8!/b/dCsAAAAAAAAA&ek=1&kp=1&pt=0&bo=7gL0AQAAAAABBzk!&su=2143694353&sce=0-12-12&rf=2-9][img,750,500]http://a4.qpic.cn/psb?/V12j5vCl3Yhlvv/g1s2VGhbCX29TQNzVrdj.YEA4cfYiPZFHP28dmWLtd8!/b/dCsAAAAAAAAA&ek=1&kp=1&pt=0&bo=7gL0AQAAAAABBzk!&su=2143694353&sce=0-12-12&rf=2-9[/img][/url][ft=,7,][/ft]
蝶尘
“屡登楼顶,情不自禁地向北望去,“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也油然想起“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狐死必首丘”这些诗词、成语来。是啊,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故乡、乡愁。热土难离。“想故乡,梦故乡,思故乡”,让游子纠结。 [ft=,,宋体][ft=#333333,2,"][/ft][/ft]
蝶尘
“消失的何止我一个故乡。据资料,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故乡(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故乡(自然村)。” 急功近利,短视症,土地财政,只能换来一时的“ 繁华”。却付出了高昂、惨重的代价。信仰没有了。精神危机。腐败猖獗。。。。。
匿名
工业化的进程迫使很多村落凋零,高楼吞噬着田野,年轻人为了生计也纷纷外出打工,老人儿童不得已留守,村子从此沉默。现代文明带来了所谓物质上的富裕,表面上我们丰衣足食,可我们的精神瘪的可怜,除了城市人,农村人连基本的天伦之乐都消受不起,在农村,很少看到一家三代其乐融融的场面,打工族难得回一次家。
匿名
记忆里的故乡是美好的,有蓝天浮动白云,有炊烟升腾袅袅,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乡音乡愁更有乡情,有大姑娘小媳妇,有帅小伙萌大叔,还有喜欢说笑的婶婶大妈......
匿名
文章写得绘声绘色,充满忧患意识。让我们一起默默祈祷破落的文明,至少在我们的记忆里可以无数次地重温故乡的风韵。本文插图选的不错,配乐应再加上《萨顶顶.万物生》。
碧玉佳人
[em]e179[/em] [em]e160[/em] 中国农村的无数个村落已经找不到原有的风貌,闻不到原有的乡土气息,看不到当年的蓝天白云。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吞噬着无数良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反而显得没了生机,与自然界没了和谐。现代的文明取代了另外一种文明,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椰岛风情
文字很平静,也不华丽,波澜不惊。却很实在。对故乡情浓意切。一股淡淡的乡愁力透纸背。读来感人至深。这正是思想性、紧贴现实的魅力。也是“以小见大”,一滴见太阳的效果。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 ”的文章,是值得提倡的文风。
椰岛风情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农民的贡献最大。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是政府责无旁贷的。然而做得最差。只知索取,回报之少。这样的“城镇化”不可思议。改革要有长远眼光。。。。。。。。
渔阳
日渐衰落破败的古镇、乡村;留守在这里的人们,勉为劳作的爹娘,青春待嫁的姐妹,奔跑在空荡荡街道上的儿童。这是故园,是我们走进城市前的归宿,也是中国现代文明遗落的胎衣与襁褓。它们行将湮灭,就要成为中国人数千年生存形态的最后一抹痕迹。 赶车、杀猪、卖豆腐、打铁、剃头、舞社火、喊丧、担水,井台、庙会、家族、宗祠……这就是离我们并不久远的乡村生活。而今,这种生活正如一帧泛黄的旧年画,被主人一圈圈卷起;最后连最末的角上的风景也疾速消失,成为记忆........
苏兰
文明也是双刃剑?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乡村日渐萧条,日益沦陷,留下的是留守老人、女人、儿童,没有生气和活力。文明带来的将是无限的惆怅与焦虑。 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当今,令人担忧的农村现状..... [ft=,4,宋体] [M][/M] [/ft]
苏兰
于是我用一张大白纸,把故乡素描勾勒在纸上:成L字形的小街、袅袅炊烟、弯弯的小河、小河上的小木桥、河堤上的樟树、柳树、两个对峙的小山丘、街后的水塘、蓝天白云、苍鹰、白鹭、河对面的天马山及寺庙……….. 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都寄托在一张大白纸上了.....
厚蓉
彼时彼刻 此时此刻 韵满情思 溢满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