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梅边在柳边——看《牡丹亭》
个人日记
不在梅边在柳边
——看《牡丹亭》
8月2日晚,在珠海大剧院看了一场昆剧《牡丹亭》。
对《牡丹亭》还是其作者汤显祖,早已熟知。这次去看,主要是想听那种令我着迷的唱腔。加之是江苏昆剧院来演出的(昆剧发源地是昆山)。
《牡丹亭》全本共55出,如果一天演三小时的话,要演十天才能演完。那晚只演了四出:游园、惊梦、寻梦、写真。
《牡丹亭》是明末大戏曲家汤显祖所著。他一生共写了五部传奇剧本,其中《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都有梦的情节,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即《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牡丹亭》的母题来自于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在小说故事里,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的婚姻顺利进行。而戏曲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入了宋金对立的历史情节,主要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在剧本中,汤显祖运用了许许多多创造性的想象和情节设置,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鲜明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自由的光辉。
先介绍一下《牡丹亭》的故事梗概:
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纵观《牡丹亭》,写的是一个“情”字。“生生死死为情多”。诚如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
如《游园》一出中的儿女风情戏,“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感叹自己的美貌无人赏鉴,“颜色如花",却命如一叶”。感叹自己数十年来“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她面对菱花镜(铜镜)发现了自己无比娇艳的“三春好处”。当步入充满着生机、流淌着春意的后花园中,她惆怅无奈,无可排遣的春情幽怨。她在昏然梦幻中,经由花神的引点,与书生柳梦梅在“牡丹亭畔,芍药阑边,共成云雨之欢。”怀春少女得到了柳梦梅的款款抚爱。那种怜玉惜香的爱惜与温存,那些半推半就的腼腆与主动,那般刻心铭骨的极乐体验、以身相慰从心所欲……无限回味………她心底唱出了“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感喟。
杜丽娘的典型意义在于揭示了青春少女正常的思想感情与欲望具有的惊心动魄的力量。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正常的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个性解放与独立意识的存在的重大意义。杜丽娘的形象带有了近代人文主义的个性解放色彩。与《西厢记》主角崔莺莺相比,越发显示出杜丽娘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和勇气。作为封建叛逆女性,她的形象闪耀着比崔莺莺更为璀璨的光芒。
《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语言绚丽多彩,缠绵秾丽,十分优美,是明代传奇中最优秀的剧作。具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的特色。观众在欣赏舞台艺术、悦耳的昆曲,同时从字幕上还可以看到唯美而动人的戏文,享受文字的飨宴。如:
“遍青的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盼,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啼的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近睹分明似俨然,远观自在若飞仙。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
“丹青妙处欲天然,不是天仙即地仙。欲傍蟾宫人近远,恰如春在柳梅边”;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縻外烟丝醉软”
……………
举不胜举。
此剧音律流畅,词曲优美,大为轰动,时人传诵:牡丹一出,西厢(《西厢记》)失色。此后传唱天下百余年,堪与之媲美者,唯有孔尚任之《桃花扇》。
无疑,《牡丹亭》呼唤出整个时代要求个性解放的心声。是中国戏剧史上令人心醉、心悸乃至心折的经典曲目。杜丽娘生生死死的故事酣畅淋漓地宣泄出作者对自由爱情的无比热爱与热情礼赞。这种强烈的个性解放意识与反封建色彩大大加深了这部古典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使之成为我国戏曲史上一部不朽之作。《牡丹亭》以文艺作品的方式参与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浪潮,再次给虚伪的封建道德以重重一击。
当《牡丹亭》一出世就轰动一时,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当时像一些民间的女子,看了《牡丹亭》之后如痴如狂,而且是既有下层的女子,也有上层的官僚。当时有一个叫何西爵的,后来当了明代的宰相这么大的官,他也感动得不得了。
《牡丹亭》的问世,南北伶人竟相上演,“几令西厢减价”。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的故事尤其在闺中少女少妇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时娄江俞二娘,“酷嗜《牡丹亭》曲,断肠而死。”内江一女子,“读还魂而悦之,径造西湖访焉,愿奉箕帚。”与此同时,封建道学家却千方百计诋毁这部作品。“此词一出,使天下多少闺女失节。”这种对《牡丹亭》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更有力地凸显出这部作品具有的巨大价值,它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敏感的神经,触到了传统封建伦理体系的虚伪的本质,在与封建传统意识的争斗与纠缠中,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发生了强烈的合拍。
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作者只好不无滑稽地把调和情理矛盾的任务交给了最高统治者皇帝,但杜丽娘终于胜利了。死而复生的情节是浪漫的,情战胜理的结局也是浪漫的。这种光辉结局,寄予了作者的崇高理想,展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我们在阅读不少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看到类似的故事情节。当然,靠皇帝解决民间痛苦只是梦想。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末期戏曲剧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年号若士、茧翁,是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从小天资聪颖,刻苦攻读,“于古文词外,能精乐府、歌行、五七言诗;诸史百家而外,通天官、地理、医药、卜筮、河籍、墨、兵、神经、怪牒诸书”还爱读“非圣”之书。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由于他正直刚强,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一生也是命运多舛。在极度苦闷之中。48岁时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四十九岁的汤显祖回顾了自己戏剧化的一生,用悲凉而美艳的辞藻写下了他所有的梦想和追求,是为《还魂记》,后人又称《牡丹亭》。
1616年7月29日,汤显祖在临川逝世,享年66岁。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虽然为官不济,却为文不朽,是以无憾。 史赞:二百年来,一人而已。
编后:
关于《牡丹亭》的社会反响,我在两年前的2013年写了两文(之一、之二)《牡丹亭上三生路》。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一名著,今一并放在一起。同时还有短文《且把昆曲当歌谣》。
渔阳.8.5.晴.33度.
文章评论
苏兰
《牡丹亭》是明末大戏曲家汤显祖所著。他一生共写了五部传奇剧本,其中《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都有梦的情节,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即《还魂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了解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的来历
渔阳
牡丹亭记题词作者:[url=http://shici.chazidian.com/shiren3340/]汤显祖[/url] 【原文】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汤显祖诗文集》 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
萧雨
“不在梅边在柳边” [url=http://a1.qpic.cn/psb?/V12j5vCl0kisJe/klbCXr4Svw.8TNNck*HSplfsnCbn2ykweCgr2a3HW3w!/b/dBwBAAAAAAAA&ek=1&kp=1&pt=0&bo=gAKAAgAAAAAFByQ!&su=2213052177&sce=0-12-12&rf=2-9][img,640,640]http://a1.qpic.cn/psb?/V12j5vCl0kisJe/klbCXr4Svw.8TNNck*HSplfsnCbn2ykweCgr2a3HW3w!/b/dBwBAAAAAAAA&ek=1&kp=1&pt=0&bo=gAKAAgAAAAAFByQ!&su=2213052177&sce=0-12-12&rf=2-9[/img][/url]
蝶尘
[ft=#ff0000,5,宋体][/ft]《牡丹亭》我们并不陌生。汤翁与莎翁同时代伟大戏剧家。看先生系统的介绍,了解更多。谢谢。[ft=#ff0000,5,宋体][/ft]
蝶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与元好问的《雁丘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蝶尘
尽管已到21世纪,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仍十分浓烈。[ft=#993366,5,宋体][/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