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影史最昂贵的电影 呈现出了一部写实风情史诗片【巴阿里亚】导演剪辑版完整版 独家提供BD高清

音画欣赏

 

 

 

 

 

7.9

以这样一种美妙绝伦的方式 ,启迪你的生命,唤醒你的灵魂。

这部半自传体史诗电影被媒体誉认为是意大利著名老牌导演托纳多雷,至今为止最有野心的作品, 影片造价2500万欧元莫妮卡·贝鲁奇雷欧·波瓦安吉拉·摩琳娜等意大利大牌影星倾巢而出,是意大利电影史上投资最昂贵的作品,导演自己则形容这部影片“有趣又忧郁”。

托纳多雷曾拍摄了《海上钢 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脍炙人口的佳作。

托尔纳托雷的老搭档、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意大利音乐家恩尼奥·莫里科内也再度出山,负责《巴阿里亚》的配乐制作。 托尔纳托雷在电影节开幕前表示,《巴阿里亚》这部电影包含了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是公民观念及道德伦理。他说:“我的家庭从小就很注重和外界、和世界的交流,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公民的热情,然而这份热情现在却已失去太多。我真希望就在今天我能教会他们自由和义务的重要性。”

伟大的作品。朱塞佩·托纳托雷出手的史诗巨作,很个人,也很艺术,很有情怀。结构松散的叙事体依靠西西里人奔放激越的性格点亮每一个段落。对意大利历史淡漠如我的大部分观众,估计也只能和我一样看出西西里人有多么不靠谱,但无论多么不靠谱,你还是会爱上他们。

弥漫着浓郁的西西里风情,纷繁的历史背景后是一份浓浓的乡愁,多少看得到一些《天堂电影院》的影子。影片的开头与结尾,体现了大师手笔。


《巴阿里亚》:回不去的地方叫童年

芷宁 发布于: 2010-04-16 17:13

(芷宁写于2010年3月19日)

   影片伊始,浓郁的西西里岛风情就扑面而来,天性热情奔放的人们,如同吵架般大嗓门的谈话,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所有这些,都准确地将观众带到了地中海的那个岛上。
  
接着,小男孩佩佩飞奔在狭窄喧闹的街头,和残疾的街坊匆匆交叉而过,大妈在他身后泼水,大叔在筛粮食……于是,恍然间观众似乎重温了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另外两部作品《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不过,这次的《巴阿里亚(Barria)》更具有自我追寻的情怀和勃勃的雄心,它用两个半小时呈现了一个小镇一个家庭的历史变迁,其中时局交错、风云际会等强烈的政治要素,让这部戏呈现出异于上述两部的气息。
  
可以说,这是部个人化色彩十足的电影,巴阿里亚正是导演托纳多雷的故乡,是西西里岛巴勒莫省最大的城市巴格里亚(Bagheria)的方言叫法,因为了解因为热爱,托纳多雷镜头中的小镇街道充满了世俗化的真实感和生活情趣,“在巴阿里亚,人们的生活就是沿着一条主干道展开的,在几百米的范围内,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年复一年的来来往往,你可以从中领略到一个你永远不会明白的世界。”
  
不可否认,托纳多雷是个具有怀旧和乡愁情结的导演,他已多次用光影书写了西西里的故事,这次他对自己的出生地做了一次彻底的致敬和礼拜,同时,西西里岛和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也是他永恒的主题。《巴阿里亚》里的佩佩,让人想起《天堂电影院》里的托托,只是佩佩的人生轨迹更为复杂,因为影片不仅展现了他的成长,还表述了他家三代人的故事,以及他的政治抱负于上世纪中叶意大利政治气候中的起伏。期间,他还去过前苏和法国,而这些离乡的经历,促他心灵成长,使他彻底回归,成为一个将此地当作永久灵魂归属的真正巴阿里亚人。
  
虽说该片剧情很容易被概括——影片以主人公佩皮诺从小到老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他的父亲从盛年到死去、小儿子从婴孩到长大乘火车远行为辅,逐步展开了一副长篇风情画,涵盖了西西里乃至整个意大利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二战结束,再到战后发展政派纷扰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只是,影片的具体呈现不似概括这么集中而精简,它显得很分散很广角,仿佛将一个人关于过去的点滴碎片零星地连接起来,贯穿其中的纽带是情怀,而这种情怀还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故而,有观众在看时迷糊看后怔忡,似乎不太适应该片过多的政治因素和松散的往事拾零。
  
的确,该片的政治气氛较浓,非意大利人在看那段历史时会有点累,它很大手笔地将彼时政治风潮交替上演,从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到二战结束后的种种变革,从基督教民主党到意共,各种竞选斗争接踵而至尽现眼前,嘈杂声吆喝声不绝于耳(其中部分场景令人想起另一部意大利影片《邮差》中的集会)……于是,在片中人很忙碌的时候,观众也跟着忙碌,忙于消化这些人和事,以及它们对主角生活的关联和影响。
    在如此庞杂的历史背景下,有情结的导演在忙于营造一个大时代,还忙于让幼时记忆中各色人物的“轶事”穿插出现,又忙于让时代符号适时入镜,如万人空巷看电视,也忙于暗示角色的未来,于是,一家三代故事呈现显得趋于表面,似乎没时间承纳他们具体的情绪变化和性格波动,即便有也是匆忙的,何况这家人总在不断添丁,且还随着时间变化,孩子们也“变换着”外貌,一时间显得脸孔出奇的多。
  
影片音效凸显了西西里的嘈杂繁乱,但往往显得过于嘈杂,致使托纳多雷的老搭档、配乐大师莫里康尼(两人曾合作过《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美丽传说》)为该片所做的配乐有湮灭其中的嫌疑。不过,不愧是黄金搭档,在嘈杂中依旧可以听出此番莫里康尼的配乐饱满而怀旧,另外,为了很配合影片往事拾零般的叙述风格,曲调显得散落松弛,没有回旋出统一主旨。
  
作为意大利影史上耗资最大的作品,该片也出现了不少大场面,如原野上的集会,满山遍野的人和旗帜。除去大量的政治气氛,该片的很多场景还是呈现出了一部写实风情史诗片的味道,如,伊始不久电影院里的骚乱,节日里的教徒游行等等。而少年佩佩牵奶牛走在街上挨家挨户送奶上门的戏,令人不由得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鲜得有一套,谁喝谁知道”,如此送奶既确保了牛奶的新鲜度,送奶工还不累,因为“奶”是自己走的。另外,佩皮诺在车站送别小儿子彼得罗的场景,颇有怀旧感伤气息,起先佩皮诺貌似不经意地抽烟走开,可在火车开启的瞬间,他发足狂奔追逐着呼唤着,为最心爱的儿子送行。
  
只要略微仔细,就不难发现该片的运镜饱含了深情,不论俯看小镇风貌,还是凝望原野山岭,都仿佛在抒写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片尾,托纳多雷让少年佩佩“黄粱一梦”,他梦到了自己的人生,当他走在巴阿里亚街头时,街景是当下风貌,一切恍如隔世,而他和飞奔着的幼年佩佩擦肩而过……于是,他的整个人生轨迹仿佛一直在巴阿里亚的时空中交织穿梭着,从未离去,不论时间和世间怎么改变,他的每个部分每个瞬间每个心念始终都停留在这个他深爱的地方,一如托纳多雷自己。
   很多人
都怀念故乡,怀念幼时成长的地方,然而,故乡早已面目全非,其实,人们最怀念的是那个永远也回不去的童年。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 马格蕾斯·梅德 / 雷欧·波瓦 / 安吉拉·摩琳娜 / 恩里克·洛维索 / 贝佩·费奥雷罗 / Francesco Scianna
类型: 剧情 / 喜剧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意大利 / 法国
语言: 意大利语 / 西西里语
上映日期: 2009-09-25
片长: 150分钟(意大利)
又名: 巴阿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风之门 / 巴格里亚 / Baarìa - La porta del vento / Baaria

剧情简介

  在阳光充沛、风景如画的美丽小镇巴盖里亚,年幼的佩皮诺渡过了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直至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小镇,打破了那里的宁静。成年后的佩皮诺依然靠牵着牛在街上出售鲜奶为生,一天他遇到了美丽的少女曼尼纳并对她一见钟情,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努于赢得了曼尼纳的芳心,两人不顾曼尼纳父母的反对最终走到了一起。婚后的清贫让他俩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幸运的是之后他们很快又有了其他几个孩子,自此便深陷生活的琐碎之中。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让佩皮诺又一次精神鼓舞,父亲的去世和运动的进一步开展使他的生活渐渐又归于平静。巴盖里亚的阳光似乎恒古不变,孩子们渐渐长大了,而他却却越来越老。此时再回忆起他的童年,已恍如隔世……
  
本片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Giuseppe Tornatore)继“西西里三部曲”之后蛰伏多年推出的对故乡西西里岛的致敬之作。

幕后制作

  2007年,在应邀参加西西里塔奥米纳电影节的时候,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新贵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宣布了自己即将拍摄最新一部西西里主题电影《巴里亚-风之门》的消息。而这一部完全以导演托纳托雷土生土长的家乡作为舞台的影片,却将拍摄地选在了北非突尼斯城外20公里处的一家废弃旧工厂,几乎全部在当地造景拍摄完成。谈起将本片选在突尼斯拍摄的原因时,托纳托雷表示:“为了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巴阿里亚,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摄影基地再现五十年前的城市风貌,而突尼斯距离西西里很近,气候相似而特点却更加鲜明。因此成为理想的选择。”
  女演员妮可莱·格里毛多在谈到自己在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时说到:“托纳托雷影片中的女人们所代表的是70年前的西西里妇女的形象,处于非常底层,她们说着口音浓重的方言,言行思想和我都截然不同。我完全致力于按照托纳托雷的描述来塑造我自己的角色,当然,也参考了我的祖父辈的照片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
  在拍摄中,托纳托雷保持一贯的行事作风,对于影片具体内容进行了保密,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这是关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巴阿里亚人的故事。托纳托雷说:“这是一部非常个人化的电影,让我回忆起我孩提时代的一些人物。”
  2008年9月底,《巴阿里亚》的最后几个镜头在巴格里亚市内拍摄完成,在2008年10月初的一次访谈中,托纳托雷说:“目前电影的拍摄工作已经结束,但是还有大量的后期制作工作需要完成,什么时候能够上映?现在我们还不知道,我想大概会在2009年上半年内吧。”谈起首映式安排,托纳托雷表示:“我从没说过要在巴格里亚举行首映,自然,我们会安排一些和城市有关的活动,不过一切都还需要讨论。在影片中,我力求用心来讲述这个城市,而至于影片的效果会是怎样而人们又将会对这座城市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那就有待观众们的回答了。”


威尼斯电影节(2009;第66届) 

获奖
·帕西内蒂奖-最佳电影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提名
·金狮奖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美国金球奖(2010;第67届) 

提名
·电影类-最佳外语片

欧洲电影奖(2010;第23届) 

提名
·观众奖-最佳影片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意大利大卫奖(2010;第54届) 

获奖
·大卫青年奖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大卫奖-最佳音乐埃尼奥·莫里康内 Ennio Morricone  
提名
·大卫奖-最佳影片 Mario Spedaletti  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Giampaolo Letta  http://movie.mtime.com/company/12227/  
·大卫奖-最佳男配角
·大卫奖-最佳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Giuseppe Tornatore  
·大卫奖-最佳摄影 Enrico Lucidi  
·大卫奖-最佳服装设计 Luigi Bonanno  
·大卫奖-最佳声效 Faouzi Thabet  
·大卫奖-最佳剪辑 Massimo Quaglia  
·大卫奖-最佳视效 Mario Zanot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