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苦与乐,每个人都要经历,不要烦恼,不要忧愁满胸;要笑对人生,化烦恼当下无,能够智慧合理的处理一切,困境就不算困境了。
个人日记
人生中的苦与乐,每个人都要经历,不要烦恼,不要忧愁满胸;要笑对人生,化烦恼当下无,能够智慧合理的处理一切,困境就不算困境了。
【佛陀正法网今日学习资料来源】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11761【正智明】
【三十七道品学习(16)— 七觉支(2)- 精进觉支】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彻悟禅师】《地藏经》中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地藏经》言: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轮转五道,暂无休息。动经尘劫。迷惑障难。【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尘点劫不是一般的时间概念,将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地磨成微尘,每一微尘是一劫,一大劫是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
第一、择法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第三、喜觉支
第四、除觉支──轻安觉支
第五、舍觉支
第六、定觉支
第七、念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精进”——“不杂”名精,也就是专的意思;“无间”名进;没有间断称为“进”,所以精进就是接连不断的进步。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故名精进觉分,又名精进觉支。以勇猛心离邪行、行真法,故名精进觉支。
“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不行无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说:我们的心若能专一无杂念,力行正道而不间断,即称为精进觉分。现在的人想修行到心思专一无杂念,实在非常困难,为什么呢?因为追求的欲念太多了,患得患失的心理也太强烈,所以心神自然不能专精。
有人说,学佛必须多念佛,念佛才能消一切业障。却不知道念佛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须知,念佛诵经礼佛忏悔的真正目的,是要学习佛的慈悲喜舍智慧平等的精神内涵,那是每个众生自性本来的呈现。是为了降服这颗布满尘埃妄念纷飞骚动不安的心,扫除我们心中的杂念以及爱欲之心,不断清净净化身口意;若是边念佛边造恶业,那样即使喊破喉咙也枉然;或一面拜佛一面身口意都在继续造恶业,这样礼拜有何意义,因为根本是不明佛意。
拜佛与念佛的目的,若只是为了求感应、消业障而已,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修行正法、修正自己错误的身口意。就会生杂乱心;存著有所求、有所得的杂染心念,当然不能“精”了。
做善事能够持续不间断,是非常困难的,多数人都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一颗种子放入土壤中后,必须依靠各种外缘──阳光与水分都要充足,如果土壤中的种子缺少阳光、空气、水分及养料,仍然不会发芽成长。
这就像我们修行一样,我们的言行心念一定要时时善加守护。但是不要误以为持著念珠就是在“修行”,“修行”更不是每天穿着海青跪在佛像前叩头礼拜,而是要从心入手、从行去修、从口改良,善护念自己的身口意,时时刻刻合于法、合于道,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何谓合于法、合于道呢?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止行为与待人接物之道,必须心行合一,言行一致,对待他人要尊重理解体谅,有礼仪有礼貌,外在的表现是,尊敬和气的态度,这就是待人之道。跟人家说话要和颜悦色,这就是表现我们内心的修养。绝对不可念佛念经念咒时念得响亮和顺很好听,而与别人讲话时却恶言恶语的很难听,别人听了当然不会高兴了。而言辞是心念的直接体现,恶言恶语其实反应出一个人内心的恶念、没有慈悲心,所以我们要时时觉照自心,摒除不良心念,打开心量,用真诚心感恩心宽容善待他人,心口如一的行做,如此才是真正的修心修口修身。
对待别人要多尊重体谅、多帮助别人,如只是口上说说,见大家辛苦地工作,却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如此的心行不一,就不是修行了。我们必须身体力行,不怕辛苦地工作,只要我们多付出一分力量,别人就可以减轻一分负担。所以,我们要常常抱持着“愿代众生担劳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心理,这就是处世接物之道。
不论是对人或对事,我们一定要抱持这种无私付出体谅尊重的心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无私不求回报的去利益众生,能智慧帮助他人解除烦恼痛苦,积极法布施,令众生明白道理,拔出根本业缘苦根,看到众生受苦,生悲悯心,看到众生离苦得乐,自己欢喜欣慰,为了众生的觉醒可以不惜舍弃自己的身躯,付出一切,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常常抱持这种心态,就是无间断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如此,我们每天、每一时刻都毫无懈怠,分分秒秒都是在精进之中,时时抱持这种精进不断的心,并能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就是在真正的学佛。
所以,“无间精进”,我们的道心要连续不间断,这样才会进步。
善觉道法,不行无益苦行
“谓修诸道法之时,善能觉了。”──“修诸道法”即修行时的一切道法。道就是路,是佛陀引导我们走的路。也就是说,众生迷茫不得觉醒,佛陀一一为我们点化,知道过去是迷,现在要向清净的道路去实行,这就称为道法。
“善能觉了”,我们既然在佛陀所指示的道路上行走,所作的一切举动及所修的一切心行,应该能常常善加分辨,这叫做善能觉了──会分别好坏、辨识正邪,清清楚楚的明白何者该做,何者不该做。
“不行无益之苦行”──不要去受无益的苦。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了人身听了佛法,就应该精确地选择正道去实行,不可盲目摸索,没问清楚方向就开始走,走了一段路后,觉得好像有一点错了,才回过头来。请问,我们一生有多少时间可以让我们走走停停,走错路又回头问路,再重新开始呢?所以我们要慎重地选择所要修的道及所要行的法,并且马上去实行。
假如我们还未选择正确的道法,就会常常进进退退,永远像只白老鼠踏鼠圈一样,无法前进一步。你们是否见过这种圆形老鼠笼?只要一踩踏圆笼,老鼠就会不断地转圆圈。看看那些笼内的老鼠整天忙忙碌碌,一刻也没停止过,但是任其转了多少圈,还是在原地。我们修行绝对不能如此,必定要十分精确地选择自己应走的道路。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教导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觉悟人生不断提高升华生命层次走超凡入圣的大乘菩提路,自觉觉他最终究竟解脱圆满彻悟,而这中间的路程称为菩萨道。一个人若能扫除人我之间的烦恼、是非,叫做断烦恼。有的人学习念佛,却无法断除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念经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们实践,如果不能把经文中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慈悲喜舍的精神落实到自己的身口意修持上,这样怎么能算是学佛呢?
学佛就是要断烦恼,我们只要用智慧去分析道理,就可知道真正的断烦恼是在人与人之间无计较;若是烦恼不能断除,就是无益的修行,我们应该行于真正的法中。
今日的辛劳,是明日的花果
“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我们要常常用心专一,不可一暴十寒。万丈高楼平地起,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都是由地基开始建筑起来的,若无地基,根本无法建筑几十层的高楼。
在菩提道上付出一份辛劳,就是得到一份资粮。利益众生就要实在的付出,没有人付出无私的帮助众生,苦难的众生也就无法得到温暖、无法得到救助。
有昨日的辛苦就有今日的成果,有当下的努力,才有未来的成就。这不是无益的苦行。虽然修行路上会受到很多磨难,无私付出也很辛苦,但是这份辛苦不会白费,这份发心不是到此为止,必须继续下去,永不退转。“常能用心专一,无有间歇。”我们每天都是如此辛苦,没有浪费时光;这就是专心无间歇,也就是“精进觉支”。
在舍卫城外园精舍,有一天佛陀召集比丘们,做了如下的问答:
【无常迅速,修行人当精进不放逸】
“比丘们呀!假如这里有四位擅长射箭术的人,另外来了一个人,向他们豪言道:‘当你们四位向东南西北四方射箭时,我能在你们的箭还没有落地。悉数捉住她!’
“比丘们呀!我虽然不相信有那么一个人,但是如果有人能够做到的话,那个人一定是具有极高速的人。”
“大德呀!那一定是不得了的速度。因为如能够捉住一个弓箭手向一方射出的箭,使它不落地,已经需要很快的速度,何况这个人需要将射向四方的箭全部在还没有落地之前捉住,那他的速度一定是很惊人的。
佛陀为何会向比丘们讲这一些话呢?他的真意何在?就是要让比丘们对“无常迅速”的道理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佛陀说道:
“比丘们呀!但是有比那个人更为迅速的东西。日月在天上的运行,比之更为迅速。且还有比日月的运行更为迅速的东西,就是人的寿命。人的寿命的轮转,比日月的运行更为迅速。”
“比丘们呀!因为你们应该领悟:‘人的寿命的经过,比之日月在天空的运行更为迅速,所以我们必以不放逸为本而努力!’你们应以此作为学习的目标。”
后世的佛弟子们将此总结为:“生死大事也,无常迅速也,心切勿松弛。”而做为佛弟子宝贵的心得。花落叶飘,日月运转不息,这就是一切无常的本来面目。单以其客观存在的事象而观看,尚无法得到佛教的真谛。领悟到这个无常的本性既是我们人生的真相,佛教才能真正成为吾等人的人生准则,扎根于我们身心之内。
—典籍出处《杂阿含经》
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说了,“修道的人像根木头在水里一样,顺流而漂,不被两岸所阻,也不被人们拿走,也没有被鬼神所遮挡,也不被回水流所滞留,这样就不会腐烂,我保证这根木头,一定会流到大海里去。修学佛法的人,不被爱欲所迷惑住,不被一切无明的念头所缠绕,精进勤修佛法,那么我保证此人,一定会得到真正的佛法的。”
特别说明:考虑到每次学习时间不适合过长,每日的共修资料有一定的篇幅限制。请学习者注意,切不可断章取义,共修内容需要恒心连续持续学习,思维法义综合理解融汇贯通,树立正信,依教奉行,解行并重。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
人生中的苦与乐,每个人都要经历,不要烦恼,不要忧愁满胸;要笑对人生,化烦恼当下无,能够智慧合理的处理一切,困境就不算困境了,就算遇到问题,也随缘解决,智慧处理当处理的,运筹帷幄未来,统筹安排当下。
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遇到的事情都是警惕促进自己提高觉悟出现的,一切都是必然的因缘示现。想想突然暴死的人、遭受天灾人祸的人,能够有人身还安然的活着,自己还是很有福报的,不是吗?不要庸人自扰。欲壑难填的心、自私的心才会烦恼重重痛苦不堪。
要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学会不断地付出,有奉献精神。支持积极进取地做好工作,支持开创新的事业,支持将艰苦创业的精神发扬,做出非凡的成绩;不赞成不赞叹坐井观天,白日梦想,日日痴心妄想地浪费时间虚度年华。每个行业做出卓越贡献的成就者,都很珍惜时间、勤俭节约、做人信义,道德水准都很高。厚德载物是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学佛人要把佛菩萨觉者善知识的教诲落实当下,实际运用指导自己的身口意,智慧地前行,让生命多些微笑,积极进取,努力进步,一段段地上升,提高生命的层次,自然心境不一般。时时不忘记自己是佛子,是修行人,要日日严格持戒,时时持念佛菩萨经咒,不忘万源苦众,实行菩萨道,累积福德资粮,自然和诸佛菩萨感应道交,直至彻底觉悟究竟圆满成就佛果。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图片地址:http://files.fotuozhengfa.com/upload/w-wj/fy/fayu434.png
【佛陀正法本意佛教影音精选每日推荐】
佛陀正法本意音频推荐
推荐读经录音:《法华经》(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配乐持诵
全文试听免费下载佛教电台地址:
http://www.ximalaya.com/#/13786417/album/278598
小童女虔诚背诵《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5sing.kugou.com/yc/1743344.html
《地藏经卷上》幼童录音(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5sing.kugou.com/yc/1352142.html
《地藏经卷中》幼童录音(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5sing.kugou.com/yc/1352147.html
《地藏经卷下》幼童录音(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5sing.kugou.com/yc/1352149.html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慧心去烦恼、与人相处的智慧 指导能改变命运的方法(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5sing.kugou.com/yc/1127516.html
佛陀正法本意原创视频推荐:
佛教大乘正法经典:《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配乐持诵(缘聚禅莲徒儿)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zODI3MDQw.html
五岁儿童背诵《地藏经中佛陀世尊说偈语》(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yOTEyNzA4.html
缘聚禅莲恩师法语—佛教三法印、善恶因果观与一切生命的关联解析(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0MzA3NzE2.html
《文殊菩萨赞》《师恩》(缘聚禅莲徒儿唱诵)(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3MDkyMTMy.html
佛菩萨纪念专辑推荐:《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圣诞献礼-弥陀功德赞颂》(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0ODUxNDgw.html
《大德遗风》专辑推荐:《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日纪念献礼》(缘聚禅莲徒儿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yOTgzODQ0.html
视频推荐:2015年新年视频献礼世界大众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完整网页版)
http://www.fotuozhengfa.com/archives/20324
视频推荐:2015年新年视频献礼世界大众祈愿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佛陀正法本意工作室恭制)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k1NDc3NTQ4.html
推荐:三千多张佛陀正法本意佛教桌面大全佛教手机壁纸大全
(Android iPhone Ipad 平板 液晶 笔记本电脑等多媒体平台全覆盖免费下载)
网盘列表下载地址:
http://pan.baidu.com/s/1pJwpcZT
佛陀正法本意原创视频专辑推荐:
《大德遗风-还原历代禅宗大德高僧、律宗大德高僧、净土宗大德高僧真实精神》
系列专辑-佛陀正法本意工作室原创恭制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8749934.html
佛陀正法网儿童学佛系列专辑-佛陀正法本意工作室原创恭制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314437.html
佛陀正法本意英文版佛教视频专辑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8026702.html
佛陀正法本意经典佛教音乐专辑推荐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8079346.html
延伸参阅: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译注本《印光大师说净土》
(印光大师著/曾琦云译注)
生信与发愿
劝祛疑生信
原文:
35.彻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愿耳。其道德之优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为定。古今有法身示现,但少数言句,无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处生疑?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文钞三编)复唯佛居士书
白话译文:
35.彻祖、省祖没有留下多少著作,也是他们的心愿罢了。他们道德的优劣,本来就不能用著作的多少来定。古今有示现于世间,言教不多,没有留下著作的法身大士也有很多很多,怎么可以在这个地方产生疑心呢?须知我们想要了生死,需要了解的东西实不在多,只要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就已经足够了。即使让你读尽大藏经,也只不过是为成就此事而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