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个人日记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译注本《印光大师说净土》
(印光大师著/曾琦云译注)
生信与发愿
勉具足信愿
原文:
44.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文钞正编)复黄涵之书三
白话译文:
44.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也会往生。为什么呢?因为虔诚念佛就能感佛,所以就引来弥陀的回应。如江海中的水,虽然未能完全平静,但只要没有狂风巨浪,那么天上的明月,就能清清楚楚显现在水中了。感应道交,如母子互相思念。那些专门看重自力,不依靠佛力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意义的缘故。
故而印祖开示:
【修持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修持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须多说,依此力行,则自可亲得其益矣。若欲做大通家,或致将现生了生死之法,置之度外,则可怜可悯也。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译注本《印光大师说净土》
(印光大师著/曾琦云译注)
生信与发愿
勉具足信愿
原文:
44.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文钞正编)复黄涵之书三
白话译文:
44.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也会往生。为什么呢?因为虔诚念佛就能感佛,所以就引来弥陀的回应。如江海中的水,虽然未能完全平静,但只要没有狂风巨浪,那么天上的明月,就能清清楚楚显现在水中了。感应道交,如母子互相思念。那些专门看重自力,不依靠佛力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意义的缘故。
故而印祖开示:
【修持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土法门,大纲在信,愿,行三。修持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须多说,依此力行,则自可亲得其益矣。若欲做大通家,或致将现生了生死之法,置之度外,则可怜可悯也。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