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
个人日记
若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
印光大师文抄全集。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卷三
卷三 序
因果录序
因果报应者,乃人事与天理或顺或逆之影响也。故书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人虽至愚,断无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愿一切同人斥名唾骂,天地鬼神夺魄殛诛,及死后灵魂永堕三途恶道,受诸极苦,经百千劫,莫之能出者。然其所作所为,多皆反其所愿者何也。由世少通人,不提倡因果报应之道,而家袭陋习,唯知以自私自利相传之所致也。间有所作所为,顺乎天理,内而家庭,恪尽己分,外而交际,务益于人。以及种种善举,悉皆奉行。若恤灾赈饥,济难扶危,戒杀放生,护惜物命,持斋吃素,诵经念佛,以期自他兼利,幽显均益者,无不家门清吉,子孙兴隆,富贵尊荣,令人景仰。历观传记,凡贤哲挺生,功业杰出,或道传群圣之心,或德为万民之望者,其先代皆有利人利物,资幽资显之懿行阴德焉。
然此特凡眼所见之绪余耳,而其人之神识,或上生天宫,或高超佛国,世间凡夫,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见之耶。因果之理,大发明实维佛经,而儒教经书,亦屡宣说。若书之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与洪范五福六极之说。及易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莫不皆以因果报应之理示人。但以其言简略,只说现世,及与子孙,未能详言过去现在未来,轮回六道三途之事,若不深研精思,或致当面错过。兼以俗儒每欲各竖门庭,与佛竞异,纵令知之,亦不肯提倡。致使贤者莫由树淑世善民之极功,愚者悉皆怀弱肉强食之恶念。由兹互相攻击,成千古未闻之杀劫。被杀者人固知其可惨,而杀人者之惨,当更酷烈万倍,惜世人不能悉知悉见。
其可见者,若被人杀,若灭门绝祀,乃千万分之一二耳,其在三途所受之苦,则罄竹难书矣,可不悲夫。吾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即圣教昌明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尚不能普令愚民潜息隐恶,悉使智者,大积阴功。况今世道人心,坏至其极,废弃圣经,推翻伦理,邪说横流,载胥其溺。有心世道者,思欲挽回狂澜,若不以因果报应为震聋发瞆之资,虽佛菩萨圣贤悉出于世,亦莫如之何,况其下焉者乎。无锡金居士昌,有见于此,特记录近世,及现时各因果事,排印流布。冀人人各怀自利利人之心,以行己立立人之道。则习尚正而风俗淳淑,人祸息而天眷常临。举此竞争士类,同作羲皇上人。因序其大意,以贡阅者。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延伸阅读:
美好的一天从持戒开始!
持戒共修加持文
躲避惊涛骇浪,远离悬崖峭壁。
脱离豺狼野兽,不再颠沛流离。
戒是无上保护,无常渐渐平息。
身心得到安宁,念佛必定生西。
诵戒加持文
晨钟暮鼓,敲醒世间迷途之人。
每日诵戒,善护身心直奔西方。
五戒
第一条“不杀生”戒,是要发出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的生命安全, 不能为了任何自私的理由伤害众生。我们不杀生,就能让所有遇到我 们的众生都觉得很安心,不会担忧自己会失去生命,这就是“无畏布 施”。我们能坚持不杀生,就可以不断清净自心,脱离世间杀生的共 业。
第二条“不偷盗”戒,佛法说的偷盗,并不只是说三更半夜做贼偷东 西,或者做强盗抢银行,才叫做偷盗。佛教中“盗”的意思是“不与 取”。也就是别人并没有要给,我们自己去拿,就是偷盗。没得到主 人同意,就把他的东西移动位置,也是偷盗。别人的东西、公家的东 西随意拿来自己用,这也是偷盗。该缴的税金,逃税不缴,是更严重 的偷盗。我们不偷盗就是体谅众生,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财 产、自己的东西,我们为了发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财物的安全,所 以我们不偷盗。我们不偷盗,一切众生遇到我们都不必烦恼会损失财 物。能坚持不偷盗这条戒,世间所有偷盗的恶业都与我们没关系,就 可以由世间偷盗的共业中解脱出来。
第三条“不邪淫”戒,是为了要保护一切众生的贞操、身体,以及感 情不受伤害,所以不能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第四条“不妄语”戒,就是不能说不老实、无意义、无利益的话。这 是教我们要积极发慈悲心,保护一切众生的心灵感情,使人不要受到 言语伤害或欺骗的痛苦。
第五条“不饮酒”戒,就是不能喝酒,包含不可以使用任何毒品。这 是为了要保护一切众生,不要让他们因为我们饮酒而受到危害。另外 一方面也是保护自己的身心、精神、智慧。有健全的身心才能为众生 做最有意义的贡献。
十善业包括: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
五、不两舌。两舌就是好像有两个舌头,向甲说乙不好,又跟乙说甲 不好,说挑拨离间的话。
六、不恶口。就是不可以讽刺辱骂,恶语伤人,或者言谈粗鲁,脏话 连篇,不讲语言文明。
七、不绮语。就是不能油嘴滑舌,说无聊、无意义的话,或者虽然好 听,却令人产生妄想、邪思邪念的话。
八、不悭贪。自己的财物不肯施舍,叫做“悭”;他人的财物总想着 占为己有,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贪 得无厌,就会造出种种罪业,所以要远离悭贪。“贪多业亦多,取少 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佛教劝人在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布施,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也就是不生气。不能遇事不顺,就怒火中烧,甚至脾气 爆发,“火烧功德林”。嗔恨之火一发,曾经做过的善事功德,就被 它烧得干净。所以要以宽容、随缘对治嗔恚,只有胸怀宽广,才能成 就自利利他的弘法事业。“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 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
十、不愚痴,就是见解必须要正确。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 什么都不懂,而是没有智慧,不信因果报应,不辨是非善恶,满脑子 邪知邪见,与佛法背道而驰。佛说“以智慧明,灭诸痴暗”,我们坚 持功课、学习、实践,时刻以正见解对治愚痴,远离邪见,千万不要 不思进取,固执己见。
净业三福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这四句都是基本戒律的内容。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烦恼以忍辱为菩提,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心为有功,
语言以减少为直截,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实,
待客以至诚为供养,山门以耆旧为庄严,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回向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