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昼夜六时,精进修习种种善根,不会有厌倦和满足的心.菩萨知道亲近善知识,能多闻广学,获大利益,法喜充满,常在法乐中.
个人日记
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昼夜六时,精进修习种种善根,不会有厌倦和满足的心。菩萨知道亲近善知识,能多闻广学,获大利益,法喜充满,常在法乐中。
节录:宣化上人讲解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赤心金)
因为这样,所以菩萨不怕自己不能生活,也就没有不活畏了。既不想自益,他就根本没有希求,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当然也就无忧,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呢?就因为有贪求,有贪求,便有忧愁。菩萨不贪求名闻利养,也不贪求五欲——财、色、名、食、睡。菩萨对这些都解脱了,更不贪图好供养。就因他专一修行布施,不论甚么供养,他都拿来给所有的众生。至于外人对他的好坏议论,他也不去理会,不贪求虚名,也不生欢喜与烦恼。因为菩萨已有超出好坏境界之外的智慧,所以他没有恶名畏的恐惧心。菩萨没有自己就是无我,没有我,自然也不会有我见、我想。没有我,那会有谁死、谁不死的想法呢?故没有死畏。菩萨他知道自己死后,不会堕到四恶趣里,因为他常行菩萨道。也决定不会离开诸佛,一定还是与诸菩萨在一起,所以没有恶道畏。我的志愿,和我所乐做的事,一切世间众生,无法与我相等,更何况有胜过我所修证的,所以没有大众威德畏。这种想法,是菩萨上求下化心切,菩萨没有贡高我慢的思想,金刚藏菩萨说明证得欢喜地果位后的菩萨,他的境界就是这样。
菩萨远离以上五种怖畏,就不会有惊怖毛竖的事发生。诸位佛的弟子!这些菩萨做事都是以大悲心为出发点,因为悲能拔苦,菩萨有广大的志愿——救度众生,故有无量的快乐。没有任何天魔外道能破坏他及扰乱他的修行,或阻挡他行菩萨道。所以他更加勤修,一天比一天精进,一天比一天用功,所有一切菩提善根都圆满成就。
【所谓信增上故。多净信故。解清净故。信决定故。发生悲愍故。成就大慈故。心无疲懈故。惭愧庄严故。成就柔和故。敬顺尊重诸佛教法故。日夜修集善根无厌足故。亲近善知识故。常爱乐法故。求多闻无厌足故。如所闻法正观察故。心无依着故。不耽着利养名闻恭敬故。不求一切资生之物故。生如宝心无厌足故。求一切智地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佛法故。】
菩萨证到欢喜地后,无时不在大欢喜中。因为他勤修一切的善根,很快就成就了,信心日渐增多不会减退,这就是信增上的缘故。因信心上增,清净的信念也跟着增多,不像过去虽有信心,还不免有点染污。现在信心既增强又无一点染污,只有清净,返本还原了。为什么会令信心增强有这种清净的境界呢?因为菩萨他知道如今已没有一点怀疑,信心坚固决定了。信十方佛,信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信十方一切的贤圣僧,都是自己的法友。因为自己是三宝之一,就生出了悲愍众生的心,度一切众生,成就大慈悲心。悲心,令众生离苦;慈爱众生的心,令众生得一切的快乐。求佛法日日精进修行,勇猛行道,也日胜一日,从不感到疲倦和有懈怠的情绪。
常生惭愧,惭其前愆,愧其后过。用自己所有的功德来庄严十方国土,成就柔和,修忍波罗蜜,成就忍辱的力量,对任何事故,都有逆来顺受的忍耐工夫,决定不会再有与人争胜负的心,和刚强的态度。恭敬诸佛,顺受诸佛的教言,尊重奉行诸佛所说的教法。
日夜修习善根无厌足,昼夜六时,精进修习种种善根,不会有厌倦和满足的心。菩萨知道亲近善知识,能多闻广学,获大利益,法喜充满,常在法乐中。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从不自满。自己在诸佛处听来的正法,时时正心思惟,观察诸法实相。心中无一点执着,执着我执、法执,无一点依赖。菩萨他绝不会去耽心供养,贪图名闻,和希望虚伪的奉承。更不会希求物质的享受,和一切丰富的身外之物。
生如实心(就是用真实无瑕的直心来用事),菩萨他只一心求菩提心、金刚心而没有厌足的时候。求一切智地,只希望求得一切智慧的果位和达到无上智慧的地步。求得如来的力量得到四无所畏,和求得十八不共于二乘的佛法,这种种的利益。
求诸波罗蜜助道法故。离诸谄诳故。如说能行故。常护实语故。不污如来家故。不舍菩萨戒故。生一切智心如山王不动故。不舍一切世间事。成就出世间道故。集助菩提分法无厌足故。常求上上殊胜道故。
前面说的修菩萨行的菩萨,证得欢喜地后,能得到佛的力量,四无所畏,及十八不共于二乘等等佛法,又继续追求诸波罗蜜的修持,以帮助自己的道业。舍离一切不应有的言行,如谄媚富人,和打妄语,不欺世盗名。尊奉佛所说的法,老老实实的去修行。做到言行一致,常护实语,就是一言一句自己所说都是真实话。身为佛的弟子!知道菩萨是最清净高尚的,绝不能做出有污秽佛法家风的言行,也就是不能有污道场的事。更不能有稍舍去菩萨戒律的表现,要能守持身、语、意的清净律仪,就自然生出一切的智慧,好像须弥山王一样,永不会为外事外物所动摇。不需要放下一切的世间事,也能成就出世间的道法。修行积聚能帮助自己成就菩提分法的法门和功德,绝不会生出厌倦的心,和己功德圆满的傲慢心。因为菩萨是经常都在修持一切最高尚、最殊胜、最圆满上上的佛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