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
个人日记
——(摘自佛教网)—— 人生佛教(1) 佛教是亲和人心的宗教,是帮助众生觉悟自心、获得心灵上真正的解脱与自由,是报效大众、报效宇宙的教育。人生佛教在这方面尤其突出,它对我们来说具有三重意义:一个是面对人生,真实、幸福地活在当下;另一个是把握做人的原则,完善人格;最后要在以上二者的基础上,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关爱整体,回归本源。 生命中充满了痛苦,但同时也充满了美妙。今天的我们似乎活得很累,人们常说“人生失意常八九,能与人说无二三”原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却把家庭搞的支离破碎,希望事业成功,却始终无所事事,渴望爱与被爱,却始终生活在忧郁与痛苦中……人生佛教,就是要让我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清醒的觉照,真切的关心正在发生的一切,并随时从事建设性的工作,真正地改善自己及他人的命运。 多年前,我的工作、生活、感情曾一度走入低谷,正当心灰意冷的时侯,一部电影的一段小插曲改变了我低沉的心态。有个失恋的少女半夜奔跑到黑暗的小巷,撞倒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在等妈妈下夜班。少女问女孩“你夜半三更在这里干什么?你不怕黑吗?”小女孩说“我生下来就没有看见过光明与黑暗,我是天生的瞎子。”少女深感歉疚,问小女孩“你看不到光明,心里苦不苦啊?”小女孩说“不苦,因为我不知道黑暗与光明有什么不同。不过,谁要能让我看一眼黑暗与光明,我宁愿用一半的生命与他交换”。少女受到深深的感动,开始了新的生活。多年过去了,电影的名字早已遗忘,但这个故事情节却记忆犹新,直到今天,我还常常给朋友们讲起它。 生命中每天都在发生奇迹,有许许多多美妙的事,因为我们麻木了,所以往往看不见而在无病呻吟中浪费生命。今天的我们似乎很忙碌,打开电视、拿起电话、打开电脑……忙碌的像个机器人。仿佛我们不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我们就不存在了,又仿佛我们在尽力逃避着什么。我们忘了亲人的存在,忘了朋友的存在,甚至忘了自己——连自己都忘了,还记得别人吗?连自己都忘记关爱的人,还谈得上关爱别人吗?很多事情我们想做,但我们会说“等将来吧”。很多的亲人、朋友,我们感觉欠他们的太多太多,但我们也会说“等将来吧”。但当我们感觉有点时间时,思想便又开始了懊悔过去与幻想未来的旅游中。我们没有意识到——人,永远只能活在当下。谁也没有想过,如何真正珍惜拥有的一切,以为今天的一切,可以延续到明天,明天之后还有后天……等到必须失去的时候,才发现曾经拥有的喜怒哀乐,甚至每一份刻骨铭心的痛苦,一点一滴都是上天的恩赐,但一切都太迟了。等到临终时才发现,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好好珍惜过所拥有的一切,没有真正的活过,因而留下了永远的遗憾!——留点时间给自己吧! 人生佛教(2)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死囚犯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有一天他从天窗发现了蓝天白云,从这个唯一可以看到外界的小窗口,他感受到原来天空是那么美丽而清澈,发现人原来可以这么清醒地品味一切。他意识到自己以前虽然生活在监狱外面,但整天就为了钱财与虚荣而追逐、忙碌,犹如行尸走肉。对身边发生的一切麻木不仁。从来没有好好看过蓝天,也从未珍惜过拥有的一切,更没有品味过生命的奇迹。从这天起,他决定要好好生活,他开始珍惜当下的一切,庆幸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找回了自己。临刑前,当牧师来为他忏悔时,他平静地说“我已坦然,你们进行吧”…… 天天自由地呼吸,才能活的自在,但我们从不感动;天天看到蓝天,代表我们是自由的,却从不去欣赏;天天看到黑暗与光明,代表我们有正常的视觉,但我们从不珍惜……我们习惯于活在对过去的懊恼与怨恨,以及对将来的梦想与狂妄里,而不是活在当下,终其一生我们都没有好好活过。人,只有把握当下这一刻,它对你来说才是唯一真实的。每天醒来,呼吸着新鲜空气,想一想病房里拔掉氧气就会死去的人,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一切充满感恩吗?生命中每天都在发生奇迹,如果我们只去感受痛苦,追逐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欲望,那将是很遗憾的事。感谢上天,我们生而为人,健康智慧,而且能听闻真理,有把握生命的希望,难道这不是值得庆幸的事吗?活着真好!只要活着,就是无尽的财富。 为什么同样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呢?可见我们是痛苦还是幸福,与事情本身没有绝对的关系。我们快乐与否,取决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人的痛苦来自于相对的观念——偏执与比较。住岩洞时,看见别人被雨浇而自我感觉良好。当别人修了瓦房,看着自己的岩洞阴暗潮湿就发烦。等自己修了楼房,又感觉比别人高了。等到别人搬进别墅,哇!抬不起头了……累啊!当你感觉不如别人时,能不能想想你已过世的亲人、朋友,他们葬身荒郊野外住的又是什么?很多的人一生都在梦幻之中,为了虚荣而惩罚自己,生活在所谓的好、所谓的坏里——今天这个人不损害我的利益,还能给我利益,就好,甚至他的毛病也挺可爱,明天这个人不能给我利益了,甚至还伤害了我的利益,他做对了,我也觉得别扭。今天得到了(所谓的好),狂喜,明天失落了(所谓的坏),又沮丧。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人们若能在狂喜中看见隐藏着的“得而复失”,而失败亦可为成长的财富,就能明白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何为坏?何为好?佛法中的世间八法即得、失、毁、誉、称、讥、苦、乐,它们互为因果,相对变化。如果我们能在当下以中正、平和的心态去看问题,一切事物都将发生改观。否则,终其一生我们都只能生活在依靠环境来投射自己存在的颠倒中。沉迷于对过去和未来的烦恼和欲望中,就不可能很好地把握生命,把握每一瞬间。无法同当下发生的事物进行交流,我们同其它事物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肤浅、贫乏,我们的心也会越来越烦躁,就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 人生佛教(3) 圣人一天三省自我。当我们空虚、疲劳、无聊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时,先停止向外的活动,返观自我——自在的呼吸,放松、轻轻地感觉自我的存在,观想我正在经历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正在做什么?我所做的一切离我想达到的目标是否一致?而此时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空虚、疲劳、无聊,这说明我们痛苦的时候,还有清晰的一面同时存在。能意识到这点就是觉者,保持并深入这种觉悟,就能获得了真正的生命。接下来我应该怎样在觉悟的心态中去调整、完善、圆满自我?即使正在经历痛苦,也要很真实地观照到自己,千万不要逃避烦恼、痛苦和自我麻醉。在觉者的眼中,没有所谓的好、所谓的坏,纵使是痛苦与辛酸,我们都也会觉悟到深层次的东西,而不被烦恼染污,从反思中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存在。 有时候,一个名字、一句话、一件小事都能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新经历痛苦。执着于过去是对现在的麻木和无知,如果我们不被痛苦和烦恼主宰,而能清晰地回顾过去并对它进行深入观察,同时能够牢牢地安住当下,我们就不会被过去所淹没,就能“温故而知新”,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们成长的财富。过去只存在于现在之中,关键是不要被淹没了……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但有时候,我们会沉迷于对未来的幻想之中,把一切都推给将来。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忽略了将来是由当下过度的,人永远不可能活在过去与将来,只能活在当下!在追逐过去和未来的幻象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所以痛苦。如果拥有了智慧和大心量,就能平静地接纳一切。生命只能在当下把握,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尚未到来,但过去是由当下过去,未来是由当下到来。如果当下尚不能把握,就不能真正把握生命,只能生活在梦幻之中。 一如当下的我们,此时此刻相聚在这里,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细细地品味这杯清茶,品味佛法与人生。同一时间,有人想来未能来,有人来了又走了,人世中所有的事物和心情都在瞬息万变,错过了这个时空点,便错过了这份缘,不会再有同一杯清茶、同样的体味。这,不正是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把握的美丽经历吗? 人生佛教(4) 学会在生命的历程中去反省自我,把握心灵,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如何反省自我,把握人生呢?这就需要有做人的原则:慈悲、忍辱、自尊、坚韧。 慈悲,对自我来说可以用一个“舍”字来涵盖。在人生的经历中总有这样那样的过失,而这些过失正是压在每个人心灵上的沉重负担。想象下,一个人背负着沉重的负荷,度过对自己来说漫长的一生,何其痛苦。而追求解脱,求得心灵的真正自由,是古来许许多多有识之士的真正心愿。能否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历史、面对自己的悲哀,能否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断人所不能断,是丢下负荷,在人生的旅途中潇洒自在,乃至获得究竟的解脱的基本心态。能在当下保持清醒的觉照,在痛苦中微笑,才能对所谓的痛苦与狂喜持不迎不拒的心态而获得豁然的解脱,才能超越所谓的苦乐而彻底解脱。当你板着脸过日子的时候,还没有张嘴,已经把烦恼给别人了。痛苦不是全部,当我们被周围的人和事所左右的时候,我们已经丧失自我而被侵略成为殖民地了,因为我们想要的已经不是自己了。只有当我们安祥的面对自己的时候,我们才是自己。因而,真正的慈悲是舍弃自我而自然、纯净地付出,舍了束缚自我的误区,自然在无我利他的状态中利益一切而没有利益一切之功利心,便没有摄取不到而失落之痛苦。另一方面,“舍”包括了对众生的关爱与对环境的责任感。大慈与大悲是在真切地品味自我与他人的苦乐中完善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四大皆空是冷漠无情的代名词,就是麻木。木纳,是指对自我名利的淡泊,它不等于麻木。人格的完善是在心灵的镇痛和感悟中觉醒的。痛苦不是全部,我们必须学会去体验生命。如果不曾经历过痛苦和愉快,就不会觉悟到安详。如此,既不能与他人分享痛苦和愉快,也不能将他人导入安祥。只有放下一切,才能真正冷静地用自己的头脑去感知与去思考一切。曾经拿起,才可言放下。阅尽了喜乐荣辱、情爱生死才知道沉迷其中的心痛。也只有曾经历过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与煎熬,才会将自己的不幸,转化成对他人的祝福。这就是大悲心的雏形,自己走过来了,才知道如何将自他烦恼转化成成长的养份,才知道如何循循善诱地帮助别人走过来,成为善良、坚强的人。 一切总会消逝的,爱人、亲人、朋友,大家能在一起就是缘分,好好珍惜,不要在乎日子的长短。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在宽容大度之上。任何人做错了事,都要宽容,即使伤害了我们的利益也要去宽恕他,因为正是其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执着与误区所在——有所求,才会有求之不得所感受之伤害,认识不到自己的误区,就会永远反反复复的沉迷于追求与求之不得的幻海中轮回不已。包容和宽恕一直深藏在我们的良知里面,不要让痛苦和怨恨统领我们,更不要让怨恨和泪水去充斥剩下的日子,不要再尔虞我诈。感恩一切吧!你包容了一个恶人,也许就会少一个恶人,多一个善人。反之,用怨恨,甚至用报复去对待别人,这世上至少又多了一个恶人——这个恶人就是你! 人生佛教(5) 忍辱不是无能,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层次。韩信在没有得志时虽然有远大抱负,但家里贫穷,只能暗中修习涵养。有一天他背着一把剑在街上遇到一个无赖,无赖指着韩信的鼻子说“你凭什么神气,有本事你就把我砍了,没本事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知道与这种无赖没什么好理论的,于是就从无赖的胯下钻过去了。钻过去之后,很坦然地站起来走了。韩信后来成为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为刘邦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谁又能说他的忍辱是无能呢? 在佛教里面,大家都知道弥勒菩萨,他有一首很出名的偈子:“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吐老拙,让它自干了。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忍辱,是在忍自己的虚荣心,一个真正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没有必要奢求别人的认可,真正的忍辱功夫,是无辱可忍。 忍辱的另一个层面是宽容。每天起来,面对太阳,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对别人说“太阳是我的,不许你欣赏。”但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会以为美好的东西只能属于自己。自己做不到的,别人做到了,妒忌;自己没有的,别人有了,不服;自认为是自己的朋友,就不能与别人亲近等等。须知,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犹如阳光,公平地给予人温暖与享受,试想,假如你欣赏的东西只能在你的角度看来是美好的,那种所谓的美好又能美到那里去呢?你的心时时刻刻都在变幻,只属于你某一时刻说欣赏的美好,也会时时刻刻变去,今天的你,还会像小时候上幼儿园时的与人争夺纸飞机而大战吗?纸飞机已经不是你现在的所求了。因此,通常美好的东西,是能在一定时空点被多数人接受并欣赏的、能给大众带来喜乐的东西。所以,你懂得欣赏,别人也会欣赏。否则,你的欣赏能力就有问题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美丽是属于大家的,只有小手电才可以只装在你自己的口袋里。学会欣赏,而不是占有,你将从狭小的心量走出来而与大众相融。宽容,能让你的人格散发出美丽的光彩! 人生佛教(6) 自尊,很多人将自尊与功名富贵的有无混为一谈,这是一个错误!自尊就是不丧失做人的立场。人活着要有自尊,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的话,自尊可以成为努力奋斗的原动力。但自尊心太强又是许多人致命的弱点,当虚荣与失落形成落差时,就会感觉很悲愤、很不公。请冷静地想想,通常我们感到某件事情很不公的时候,其实往往夹杂了我们贪之不得的失落在里面。如果看不到自己悲愤的原因,就会在不断贪之不得和其引起的悲愤里轮回不已,痛苦就会反复上演。其实一个人的成败与否,跟他的背景、他的过去没有绝对的关系,最主要的是由他个人的心态、意志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所决定的。脆弱、敏感、虚荣、狂妄都是一个原因——对自己没信心。真正的君子,平日韬光隐晦、涵养精神。事来挺身而出、当仁不让,没有必要刻意奢求别人的赞赏与认同。自卑,是因为我们往往只看到自己在名利方面的失落,而忽略了自己拥有的美好品质,我们将自己的价值观建立在有为的利益之上而忽略了灵性中最珍贵的财富,因而失落沮丧,被无常的东西而左右。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公司来了一位妙龄女子,不仅容貌美丽、性情温柔,而且能歌善舞、聪慧异常,不仅是众多异性倾慕的对象,而且也是许多女子妒忌的目标。她为自我的出众骄傲不已。后来,突然晕倒,送进医院才知道自己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不久就与世长辞了。临终前同事们去看她,她含着眼泪说“我羡慕你们,因为你们拥有健康!” 我们总是习惯于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运气不佳,岂不知我们羡慕别人时也正在被人所羡慕,为什么不珍惜自己拥有的,哪怕是痛苦、是无奈都是我们生命的印记、成长的财富。君子,立于天地之间。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面对,看到每个人都是赤条条来去的实相,才会从依靠环境印证自己价值的无奈中走出来,从而舍放只看到“我”的利益而忽略别人感受的误区。人情冷暖,你可以为了情而在乎一个人,但不可以因为没有“情”而忽略别人的爱;世事无奈,你可以去做很多事,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世态炎凉,输什么都行,但自信和良知不能输。须知,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为了有为利益而斤斤计较,遗忘自己最珍贵的品质,而沦为世井却浑然不知,因而反反复复在内心上演悲愤与不公的呐喊,从而将自己与外界对立起来。 人生佛教(7) 坚韧:坚,即坚强;韧,是柔韧,即外柔内刚、坚韧不拔。既有慈悲与宽容的心量,又有对众生的责任心与坚持不懈的毅力。怨恨、痛苦和沮丧如同诅咒,一旦上演并继续下去,不仅所有的伤痛都不可能愈合,而且会无限地放大痛苦,恶性循环。心动则意动,你周围的一切人和事都会受到你心的召唤。每个人都有禅观的素质,只是是否觉悟到而变被动为主动的问题。能觉悟到这个真理并如是修行,便会变被动为主动而创造自己的一切。当心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幻化成那件事物了,心善,一切感觉皆善;心乱,一切感觉都将杂乱;心迷茫,就会感觉像无主的孤魂,漂泊不定。一切都是我们整个法身的组成部分,生命的质量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不要让负面的情绪影响我们,做自己的主人吧! 常人的“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喜怒哀乐都是“我”的感受。只有走出自我,真正的去感受他人的内心世界,才能将恨转化成爱。接纳人性的丑陋,坚信本性的美,永不放弃用慈悲与爱去感化一切。真切地关爱他人,让人们从苦海中自省、回头,你的生命才会在对别人的拔苦与乐中真正成长起来。爱是关怀,爱是宽容、是互相体谅,体谅到说每句话、做每件事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在此过程中,你会成长为众生的慈母,伟大的菩萨。 人心多向外奢求,贪之不得才痛苦。当我们向外付出时,自私的烦恼也一并舍弃了。人们对从心里透出的善良和爱很容易接受,在给人慈悲与爱的过程中我们就默默地转化了自己的自私与嗔恨,使心灵成长起来了。慈悲别人就是慈悲自己,真正受益的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感恩人们吧! 人生佛教(8) 在纸上画太阳,无论用了多么贵重的颜料和纸张,花费了多少精力,画出的也只是太阳的影像,而不是太阳本身。只有抬头仰望晴朗的天空,直面一轮火热,才能在当下品味到“太阳”。人生佛教重在实践而不是喊口号。永不放弃努力,用生命去关爱一切,用微笑去拥抱一切,努力在当下品味本来的美丽,是人生佛教的精髓所在。笑是一种表情,皱眉也是一种表情;呵斥是出声,说话也是出声。笑比皱眉好看,说话比呵斥自然。与人快乐自己快乐,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不愉快呢?毋需抱怨世间种种人情淡薄、功利主义、好心没好报等不公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正是要我们有一番作为的良机。每天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而如何描画,取决于我们自己本身。 当今世界,危机重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成、住、坏、空是宇宙规律,有生成,就有它住世、毁坏、灭亡的必然,但我们可以积极的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 当常人为鲜花的凋谢而悲哀时,在觉者的眼中,鲜花正在转化为肥料;当人们乱扔塑料袋时,觉者会看到它将长时间成为白色污染;当士兵的枪口对准贫民的胸膛时,觉者会看到自己的身上同时隐藏了士兵与平民的基因……宇宙是一个整体,整体是个体组成,谁都不可能单独生存于世界,完美的个体才能组成完美的整体,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关心、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用心去与一切交流,而不仅仅限于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心去感受它们的语言、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温暖……我们就可以从它们的存在中感受到很多东西,品味到世界的美丽,因而觉悟到我们并没有存在于整体之外。 虽然一切并非尽如人意,但我们大可不必板起脸来过日子。微笑吧,微笑意味着我们拥有自己;微笑意味着我们没有被烦恼和痛苦淹没;微笑会使每个人的心都受到感染和滋润。我们可以随时从菩萨的脸上看到微笑,能给人微笑,你就是菩萨!修行,就是为了转化我们无始劫来被尘世熏染得麻木了的心,使之复苏、回复灵性。它展示给人的就是慈悲与爱! 愿世界充满爱! |
文章评论
浮生若梦(止语)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url=http://qzonestyle.gtimg.cn/qzone/em/e163.png][img]http://qzonestyle.gtimg.cn/qzone/em/e163.png[/img][/url]
一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高山流水{不聊不玩不加群}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
南娅(美朵拉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菩提树(仁文)
姿态 人生
[em]e100[/em]
八七年的老兵
嗯嗯,[em]e100[/em][em]e100[/em]阿弥陀佛[em]e121010[/em][em]e121010[/em][em]e121010[/em]
愿风载尘.....心灯
[em]e1000030[/em]
随缘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花落无声
南无阿弥陀佛
浮萍
阿弥陀佛[em]e196[/em][em]e196[/em][em]e196[/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