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读诗之二----白居易的诗人情怀
个人日记
白居易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因为他和杭州的渊源,杭州人会对白居易有一种偏爱,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在里面。他写的七言律诗<钱塘湖春行>,还有<忆江南>,杭州人会特别的自豪。他是杭州市的老市长。
这位写"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情诗人,中年以后致力于新乐府,希望文字能够"系于意,不系于文",不在意文辞修饰。不要为文而文。
白居易的写作理想是成为民间的发声者,民间的代言人。他想使他的文学变成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他努力避开一些生僻的字,所谓"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的诗歌写出来要让民间的老妪都能听懂。他置身于社会底层,设身处地,用良心去发现,去记录,他要让人们知道当时底层人的生存状况。他有一种对人真正的同情,他的同情不是高高在上,不是隔靴搔痒,而是设身处地的。他写<卖炭翁>的时候,变成了终南山里常年烧炭卖炭的白发老翁,衣衫单薄十指乌黑但仍盼天寒盼天雪只求黑炭卖个好价钱;他写<新丰折臂翁>时,自己又变成了那位自残手臂的老翁,回忆年轻时候为逃避征兵自残苟且偷生保全性命;他写<琵琶行>,又会和年老色衰的老妓女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遭际之感;在<上阳白发人>中,他又化身为十六岁进宫,后被打入冷宫的六十岁白发宫女,感受她备受冷落,死一般地活着,任岁月无情走过。
他有一种情怀,有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他希望"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他的内心里有一种痛苦,一种出于良知的惭愧。路上有人冻死饿死,他心里会很难过,会很愧疚。他为自己早年作的诗文<长恨歌>等而难过。他觉得<美人赋>是在锦上添花,他觉得那样的文字自己没法心安,他觉得真正应该写的文学,是<白发歌>。
文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学有另外一个职责是真正使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被人听到,而不仅仅是歌功颂德。白居易他对自己有一种勉励,在<寄唐生>这首诗里,他还在提醒自己,而且无怨无悔。
我觉得一个诗人如同一个作家,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关注点会非常不同。这个时期会关注这类话题,下一个节点也许对以前的关注的问题了无兴趣,觉得没有意义。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我想这并不矛盾。至少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美,欣赏不同的美:文字的美,艺术的美,音乐的美。丑陋的东西要揭露,美好的东西也要展示,这才是缤纷的世界。
这位写"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情诗人,中年以后致力于新乐府,希望文字能够"系于意,不系于文",不在意文辞修饰。不要为文而文。
白居易的写作理想是成为民间的发声者,民间的代言人。他想使他的文学变成重要的社会批判力量。他努力避开一些生僻的字,所谓"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他的诗歌写出来要让民间的老妪都能听懂。他置身于社会底层,设身处地,用良心去发现,去记录,他要让人们知道当时底层人的生存状况。他有一种对人真正的同情,他的同情不是高高在上,不是隔靴搔痒,而是设身处地的。他写<卖炭翁>的时候,变成了终南山里常年烧炭卖炭的白发老翁,衣衫单薄十指乌黑但仍盼天寒盼天雪只求黑炭卖个好价钱;他写<新丰折臂翁>时,自己又变成了那位自残手臂的老翁,回忆年轻时候为逃避征兵自残苟且偷生保全性命;他写<琵琶行>,又会和年老色衰的老妓女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遭际之感;在<上阳白发人>中,他又化身为十六岁进宫,后被打入冷宫的六十岁白发宫女,感受她备受冷落,死一般地活着,任岁月无情走过。
他有一种情怀,有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自觉。他希望"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他的内心里有一种痛苦,一种出于良知的惭愧。路上有人冻死饿死,他心里会很难过,会很愧疚。他为自己早年作的诗文<长恨歌>等而难过。他觉得<美人赋>是在锦上添花,他觉得那样的文字自己没法心安,他觉得真正应该写的文学,是<白发歌>。
文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学有另外一个职责是真正使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被人听到,而不仅仅是歌功颂德。白居易他对自己有一种勉励,在<寄唐生>这首诗里,他还在提醒自己,而且无怨无悔。
我觉得一个诗人如同一个作家,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关注点会非常不同。这个时期会关注这类话题,下一个节点也许对以前的关注的问题了无兴趣,觉得没有意义。会有颠覆性的改变。 我想这并不矛盾。至少我们可以领略不同的美,欣赏不同的美:文字的美,艺术的美,音乐的美。丑陋的东西要揭露,美好的东西也要展示,这才是缤纷的世界。
文章评论
荒原
这个读书笔记虽然不长,却是写中要害!用最简单的文字来抒发最复杂的情绪,这是功夫!白居易的风格已经为我们开创了先河。此外,无论写诗写文,一定要与时代挂钩,一定要弘扬正气,这才能成为经典之作,否则,无主题、无内容的东西就是昙花一现。现在的网络也是,都在写东西,写了半天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就连小说里边都没有故事,你说让咱说啥好呢?呵呵。另外,白居易这个老市长很正直、很廉洁,值得杭州人骄傲!你看他的作品都是反映底层的苦难,浩然正气,名垂千古!杨柳能用独特角度看问题,并且深入细腻,令我佩服!如果不是赶着吃饭,真要好好夸夸你!赞![em]e179[/em]
云儿飘飘
[em]e179[/em] y有点学术论文的味道
云儿飘飘
才知道他是你们的市长
云儿飘飘
哪天看看市长的官邸
烟雨飘渺
[em]e179[/em]
秋叶
[em]e160[/em]
六月清荷
[em]e163[/em][em]e156[/em]
新的开始
[em]e179[/em] 勤读,善写,易感,多慧……总是把你与林徽因摆在一起呢,呵呵。因为各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美丽而多才。只是,前者只是在大多数人的虚幻意念中,而你却真真切切地在就我们身边[em]e112[/em]
折戟沉沙
看完杨柳的读诗体会,我也表表我的一点浅知拙见,在我看来,文学的意义绝非是创作一些无病呻吟式的文字,或许,华丽而飘渺的文章很美,那堪称是一种艺术,但是因为无所述及,也就显得空洞。唯有来源于真实生活,发自内心真实感情的文字,才能激起更多的读者的共鸣。中国的古代文学,是我们华夏子孙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可是,先秦时期的古文言文读起来艰涩难懂,非专家学者之人,连理解都成一大难题,更别提去学习创作了。而诗词,由文言文延伸过度到一种新的境界,原本僵硬刻板的文字,字数缩减了,情感变得富足了,尤其是在诗句中使用了韵律,如此一来,变得美感十足,且又朗朗上口,易懂,易记,也便于学习。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时期,在此期间,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大家,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实在是精彩纷呈。但是,遍览他们的作品之后,会发现风月文字占了多数,这对于后世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就没有起到多少的作用。杜甫之所以被后人冠以诗圣的头衔,我想,是因为他的文字脱离了狭隘的个人情感,而放眼于整个社会,他的诗反映了大唐由盛到衰的过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作,堪称史诗。同样,白居易也是一位注重写实的诗人,他的诗作也是着重于描述底层人民的苦难以及抨击时政,对于后世起着深远的影响。文字源于心境,我想那些能写出关心民间疾苦文学作品的文学家,他们的心便定是怜悯众生的,他们的人格又远远高于其他的文学家了,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自由自在
仔细地读文看留评,上了一课,[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