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读诗之三——白居易《长恨歌》
个人日记
在中国诗歌史上,你要写豪迈,没人能超越李白;写沉重,没人拼得过杜甫;但要比叙事的磅礴,大概也没人能比过白居易。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不容错过,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他贡献了两篇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从<诗经>、<楚辞>以来,中国很少长篇史诗,可以说这两篇诗作是非常重要的文学范本,有诗歌的节奏、结构、还能清楚地叙事。
<长恨歌>是白居易三十岁左右的作品,根据他那个年代再上推五十年,把历史跟民间传说的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以非常完整的结构叙事出来。我们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致梗概,但我们肯定会遗留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被白居易关注到,捕捉到,精心处理并很美妙很完整地描述出来,变成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世世代代读着的人们过滤掉社会性,忘掉政治性,偏重人之常情去理解并原谅这一对男女。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杨家有女初长成,到天生丽质,选君王侧,回眸笑,得宠爱,赐浴华清池,承恩泽,云鬓花颜,芙蓉帐度春宵,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三千宠爱,光彩门户,天下父母重生女。轻歌慢舞,羽衣霓裳——诗歌开篇极力渲染她的美貌娇媚,大肆谱写他的好色求色,专宠沉湎,纵欲行乐,不理朝政,这是悲剧故事的根源,长恨的内因。
然后从专宠转折到政变:渔阳鼙鼓,城阙烟尘;六军不发,马嵬赐死;君王掩面,血泪相流;黄埃散漫,旌旗无光;蜀山蜀水,朝朝暮暮;行宫见月,雨夜铃声,伤心断肠。起驾回宫,君臣相顾;泪沾衣,信马归。落寞,惆怅,迷失,催人泪下。因为荒淫误国,政治悲剧变成爱情悲剧。爱情毁灭,生离死别----都是恨,恨束手无策,恨不能相守!
到此叙事诗结束,如果就此结尾,仅仅是一篇长篇叙事而已,偶尔会打动感慨,但还不能构成这首诗给予我们强大的感动力量。接下来的切切思念和苦苦寻找才是真正动人的篇章。我们才被深深感动。它让我们看到皇帝的真情和深情,让我们忘记了他是荒淫的帝王,至少在感情上原谅了他。皇帝也是人,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相思男子。
那个悲剧的主人公,回到皇宫,看到池苑依旧,未央柳芙蓉面依旧,唯独美人不见,黯然神伤。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诗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乞求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上天入地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又到仙境里寻找。仙境里找到了,仙袂飘飘,霓裳羽衣,梨花带雨,含情凝睇,旧物表深情;多叮咛,长嘱咐,重寄词,两相誓,最后引出----"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反复抒情,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一路描一路转,最后变成一个理想性的抒发,感情的升华,借叙事讲人世间不可磨灭的真情所在。白居易已经远远离开了帝王嫔妃的爱情故事,而变成去描述自己渴望的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这么完整的长诗,大篇章的描述,是文学里的极品。千古绝唱!怎么可以写得那么美,怎么可以写得那么辗转缠绵!全篇一百二十句,逐字逐句理解背诵,缠绵悱恻,回旋往复,如痴如醉。年少时读过,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年青时背过,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中年时重温,细嚼慢咽从容笃定。整篇诗歌描写细致入微,画面生动精彩,对仗严密精确,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人物内心世界层层展示,节节推进,步步升华。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读来唏嘘,荡气回肠,余音缭缭。因为懂得,因为设身处地。文学的魅力来自于设身处地,引起共鸣。感慨悲剧的男女主人公,感动于诗人对于美的真实感觉和对于美好情感的渴望和追求,我也感动于中年的自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日子里,能持一份闲情,一份宁静,一份真情,重捧诗篇,重品诗篇,重背诗篇,不为别的,只因为喜欢。
文章评论
hhgz
纷繁之中尚能读诗,且还是这样的长诗,真是需要一份怎样宁静的心境呢?
幸福天空
读了这篇文章,深感妹妹学识渊博,文字细腻,叙事明了,令人赞叹![em]e179[/em]
素荷
姐姐分析透彻,讲解入理,对于白居易诗作的分析和观点阐述敬佩深刻,我认为白就仅凭一篇《长恨歌》足以登顶中国文坛最高峰。拜读佳作,祝福夏安!
折戟沉沙
年少时喜欢读诗,因为觉得古诗虽短短数句,却朗朗上口,意境隽永,回味悠长。读书求学时读诗,却只求背诵用以应对繁多的考试了,至于诗中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都是只求记得。现如今读诗,却是爱上了诗词当中的韵味。不知杨柳有没有注意到,但凡我写的文章,都会在句子的末尾使用与诗歌相似的韵脚,因为我自己觉得如此一来读着就觉得很美。(偷偷地陶醉一下。)[em]e120[/em]
折戟沉沙
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诗词领域中起着深远的影响,你看在后世的诗词作品中,常会有人临袭他的句子。譬如苏轼的《江城子》,当中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与白居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何其相近?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一句是否也觉得十分熟悉?“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与之相对应的,李煜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至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还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宋词当中更是频繁出现,得了,啥都别说了,咱就专门学学白老的这首《长恨歌》,《宋词三百首》都可以扔了。[em]e113[/em]
折戟沉沙
你空间设定访问权限了,所以你的空间动态都不显示的,改一下吧,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网友可以访问你的空间。
睿诗逸珺(暂停)
用知识武装自己之人, 浑身散发出来的那丝丝韵味, 沁人心脾, 幽香怡人, 品读此人, 浸染的是心魂, 得到的是力量! 敬!
睿诗逸珺(暂停)
历史上的名人,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的作品,能在不同的时代焕发不同的光彩,能在不同人的眼里展现不同的风采,一种韵味,一种智慧,会从他的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给予人一种厚重的文明,给予人一种情感的共鸣,给予人一种唯美的享受,给予人一种常态的规则!敬仰名人,学习名人!
睿诗逸珺(暂停)
[ft=,,宋体]幽幽岸边琴语,那是友真诚的传递;萧萧月下笛声,那是友唯美的祝福,揽一怀诗情画意,品一抹烟雨朦胧,遥寄我诚挚的问候,愿友开心、快乐、健康!好人一生平安!友,周末快乐![/ft]
烟雨飘渺
经你这么一点拨,我也得去重品品长恨歌。[em]e100[/em]
折戟沉沙
啥时候写到李贺啊?那可是位奇才,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无恨月长圆”我非常喜欢,只可惜英才早逝了!
荒原
在这飞旋的时代,嘈杂的环境,杨柳能潜心读诗品词,真是极高的境界和修为!年轻时也曾读过一些古典诗词,随着日月更迭,随着庸碌劳顿,记住的那点东西都就着酒喝了,全已散尽,如今再也看不下去,也记不住了……真是惭愧! 古诗是相当讲究的,尤其是这几位名人留下的名诗更是千锤百炼,达到极致,无法超越,我们真该好好读读,记住一些最好!这样的诗评很难写,杨柳若不是经年苦读,细心领会,怎能写出这样全面深刻的理解?足见你对功底和婉约!刚才看了一篇介绍林徽因的文章,原来她也是杭州人,再看你的诗评就知道,这个地方,这座城市养育的儿女都有古风古韵情节,因为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那呢!佩服!
自由自在
想不到这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今晚在姐姐这里重温,古往今来人们都认可{长恨歌}独特的艺术魄力。问候,姐姐安好!
橐泉钧天
一切的美的本源或许在于文字自身的美,如同你唯美的解读一般。
新的开始
MM,你最近咋就不写泥?偶们都在惦记你呢。问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