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莲法师:《百法明门论》释(三十二)
个人日记
“于诸有情起诸损害,心不安隐。称之为嗔”嗔心多半是对有情而起,对物我们还是能起嗔,比如出大太阳,心头就起火了。对于无情,虽然心头起嗔,但你无法去损害它,所以嗔特别是对有情,心里讨厌它,就要起害心。起诸损害,就是俗话说的整他,使他受损。嗔心起的时候,心就不安稳,想整人的时候心就定不下来,非把他整倒心头才痛快。起了整人害人的心,心就息不下来,就叫嗔。
“众财色等,而起贡高,计己胜他。名之为慢。”众就是群众,财指钱,就是色力。色就是自己身体,一是身体好,你做不到的我做得到,一个就是漂亮,你看我长得漂亮,走到那儿都有人追我。对这些事情起贡高,贡高就说我总比你们对,钱比你们多,群众比你们多,人长得漂亮,或者说身体强健,凭这些我就可以高人一等。计已胜他,心里头就在想,我比你对,有群众、有钱、长得漂亮,这就是资本,对着这些一想,我比你对,就叫慢。
“了其真实名之为明。不了真实号曰无明。”了就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其就是对的境。不管对着什么境,把它的实相弄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叫明。佛法里讲五明,五大类的智慧都叫明,明就是智慧。对于任何事物不晓得它的现象,就叫无明。弄不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发起种种想法、行动,就是不合理的,这就是无明普遍的含义。
“于诸谛中心怀犹豫,如立衢路。名之曰疑。”谛就是真理,诸谛中就是佛说的四谛,佛说的四谛把什么都包含完了。谛就是诸法的真实的事实,对于这些真实你心里下不了决定,就心怀犹豫。犹豫的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呢?据说有一种动物名叫犹,跟狐狸一样,它的疑心最重,它要走冰上过的时候,就要考虑去得还是去不得,预先要考虑,所以人遇到事情老是考虑下不了决定,就是犹豫。犹豫就是不相信佛说的真理,下不了决断,这就是信的对立面。如立衢路,衢路就是十字路口,认不得路的人到十字路口,到底我往哪一方走?下不了决定,名之曰疑。对于错误的事情能够怀疑,然后你才能觉悟起来,这是好的,对于真实的事情你下不了决断,这是不好的。
“称境而知名为正见。”称就是符合,这个境指需要我们认识的境。好比今天来了一个人,说是我的朋友,喔,对,是我的朋友,我认识,这叫称境而知。如果来的是一个骗子,你没认清就与他拉手,你就上当。所以要符合所对的境产生的认识叫正见。什么是不正见呢?“此见邪僻名曰不正见。”这个认识是歪理,邪理。癖就是不为众人承认的,是你一个人的一偏之见。不正见就是认识没对头,不正确的知见,也叫邪见。
这里一共讲了这么六个烦恼,我们要断烦恼,先要认得烦恼。认不得烦恼,起烦恼的时候,就觉得我该这样想,起嗔心的时候总觉得该起嗔心,起贪心的时候觉得该起贪心。这六样东西在烦恼里头最普遍的,叫根本烦恼。
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惛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心乱
此即第五解随烦恼二十。言随烦恼者。恼乱身心,烦劳行者,名为烦恼。忿等诸惑随贪等起名随烦恼。又解云。谓此忿等,随顺于心,不念解脱,名随烦恼。言忿等者。于违愤发,名之为忿。忿后结怨名之为恨。心恨暴怒,称之为恼。隐实过恶目之为覆。谗诈惑乱,称之曰诳。憍现恭顺名之为谄。恃荣自举,悦豫名憍。无悲无愍,损恼称害。妒胜忧戚,名之为嫉。蕴财贪著,名之为悭。过不自耻名曰无惭。恶不羞他名曰无愧。违正不欲,心不清净名为不信。耽乐退善,名为懈怠。于恶不防,名为放逸。滞境无堪,名曰惛沈。心不寂静,缘贪欲等名为掉举。谓于所说,若法若义,无所堪能,名为失念。正了诸法,名为正知。邪了不达,名为不正知。驰散外缘,其心散乱,流转不息,名为心乱。上来第五解随烦恼二十讫
随烦恼就是在六个根本烦恼上生出来的。随烦恼有二十个,在有的地方被分成三类,一个叫大随烦恼就是前十个。一个叫中随烦恼就是第十一、十二个。一个叫小随烦恼,就是后面八个。这里没有分,说二十个都是随烦恼。
“此即第五解随烦恼二十。”随烦恼是随着根本烦恼起的,派生的。“言随烦恼者。恼乱身心,烦劳行者,名为烦恼。”随烦恼起什么作用呢?恼就是使你心乱,乱了之后就起行动,所以叫恼乱身心。烦劳行者,使修行人心烦,起不安宁的心,心就像火在烧一样,然后使你劳动。这个劳动是不该有的,是因心里烦,心里不安而起的不必要的行动。这个行动会使你吃苦,烦恼一起自己害自己,这种心理就叫烦恼。分开来说,恼就是使你内心不舒服,烦就使你自己找些事来做。
文章评论
修己度人
[em]e1000058[/em]
刘振荣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刘振荣
@{uin:187276320,nick:妙安,who:1}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