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莲法师:《百法明门论》释(三十三)

个人日记

为什么这些烦恼叫随烦恼呢?还有一个解释,“又解云。谓此忿等,随顺于心,不念解脱,名随烦恼。”忿这些烦恼与根本烦恼那个心相顺,顺就是跟随着,心头觉得这样舒服。人忿的时候,怒气汹汹的,心里觉得我就该这样子。不念解脱,发了气心里才舒服,它把你跟着,使你丢不脱,这就叫随烦恼,丢不脱就是舍不得丢,下面逐个的讲。

  “言忿等者”,用忿字把其他的带出来,这些烦恼怎样讲?“于违愤发,名之为忿。”忿,就是我们说的愤怒;违,就是与你不顺的境,说话得罪了你,做事得罪了你,你很愤慨;发,一下就站起来要对付人家。忿就是愤发,愤愤不平,他对相违的境。“忿后结怨名之为恨”,先冒了火,冒火之后气还散不了,心头还在不高兴,怨就是忿恨。忿是当下动怒,愤怒之后,挽个结在心头,恨他,结仇怨,叫恨。

  “心恨暴怒,称之为恼”,心里恨就发很粗暴的怒气,就是恼。“隐实过恶目之为覆”。覆是戒律里非常反对的东西,覆就是隐瞒,就是不坦白。做了错事自己把它遮盖起来不忏悔,不让人家晓得,就叫覆。

  “谗诈惑乱,称之曰诳。”馋就是冤枉话、谗言,人家不是那样,给人家说些来吊起。诈就是欺诈、诈取、哄人。惑乱,惑是使人家迷惑,乱是使人把好的认成孬的,孬的认成好的,使人家思想不正确。这些就叫诳,诳就是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诳说假话。

  “憍现恭顺名之为谄。”对人家很恭顺,表面很服从你,内心不是那样子,假装的叫乔现。心里头在打你的主意,但面子上对你很恭顺,这就叫谄,对人家恭顺是假的。乔现恭顺,就是本来不恭敬,假装恭敬。

  “恃荣自举,悦豫名憍”。一切的好事叫荣,或者发了财,或者做了大官,或者有大名誉,自己仗恃这个就自己把自己抬得高高的。自举就是自己把自己抬高。悦豫,就是自己心头欢喜,豫就是舒服,自己觉得高人一等,很觉得舒服,就叫乔。

  “无悲无愍,损恼称害。”害心所就是害人整人,对人没有悲心,没有怜悯心,去损害别人,让人家吃亏,去恼人,使人家不安逸。比如跑去把人家骂一顿,骂得恶恶毒毒的,把别人气死,无悲无愍,就叫害。

  “妒胜忧戚,名之为嫉。”妒就是妒忌心,妒与忌是一样的。胜就是人家比我强。人家比我有钱,人家比我有学问,人家有地位我没有,就嫉妒人家。心里过不去,就忧戚,心头就气不过。忧戚就是气不过,气不舒,过不去。这就叫嫉。

  “蕴财贪著,名之为悭。”蕴财,就是把钱堆起、藏起来,堆积贮藏就叫蕴。舍不得拿出来,不让人家晓得,自己贪著,钱不拿来做好事,你化我的钱,我就说没得,这叫悭。

  “过不自耻名曰无惭,”有了过失自己不晓得羞耻,叫无惭。自己晓得错了,自己都不好意思,就叫自耻。对自己的错没有认识,自己对着自己就叫无惭。

  “恶不羞他名曰无愧。”对别人不怕,我就是要这样乱做,你能把我怎样?不怕人家指责就叫无愧。释迦佛骂他的徒弟无惭无愧,就骂到底了,无惭无愧的人就是不可教育的人。

  “违正不欲,心不清净名为不信。”正就是正道,正理,不单是佛法,凡是正义的事情,真正该做的事不这样做,心头没有这个想法,就是违正。世间正义的事情,你应该做的不做,世间正道,你该走的不走,起贪心,拿不义之财,都叫违正。违正就是不走正路,走邪路,心不清净,正不只是指信三宝,而指一切的正义,做生意要卖假药也叫违正,心不清净,就叫不信。

  “耽乐退善,名为懈怠。”对所作的好事情退道不想做,还贪乐,认为做好事淘神得很,觉得倒退是对的,行善麻烦得很,喊我做什么好事,都不来做了,这就是退善。凡是作一切的善法和修行,都要吃得苦,身体要受饥寒。如果认为不修行不学佛法还自由些,不被戒条管着,就是懈怠。一切的善法要精进,要一直做不退,心头想不做还对些,贪乐退道,不做还舒服些,就名为懈怠。

  “于恶不防,名为放逸”,对那些坏事情,贪嗔痴,杀盗淫,不防范,就是放逸。要不做坏事,就要防护,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陷下去,所以要防微杜渐。我们的戒条,比丘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哪儿来这么多戒?小戒就是要防,防你犯大戒。虽然居士没有学那么多戒,看到那个事情苗头不对,你就把它防到,就叫不放逸。自己要防到自己,把自己这匹马栓到槽上,自己要管自己,防自己陷入那些恶法。你不防,随便一点,就上当了。所以不防就是放逸,看到这个地方去不得,它不合我的志趣,我来都不来。有些人虽然不愿参与,但想去看一下,走一下就遭了,对恶事就像防盗贼一样才对。

  “滞境无堪,名曰惛沈。”滞就是执着。执着在那个境界上,做不起好事。无堪就是没有能力,对于那个境界不能认识,不能了解,没有堪能,就像人往水里掉一样就叫昏沉。

  “心不寂静,缘贪欲等名为掉举。”修行人的心要清净,如果你心乱想,想五欲那些事情,就会起贪欲,缘不乐境就会起嗔念。你在修行时会想到,嗯,今天要去买彩票,你的心就掉举了,如果你缘仇恨,想到他昨天骂我,我的气还没消下去,今天去骂转来,心就掉举了。贪欲等,就不光说贪,贪嗔痴这些烦恼随便那种,一想起,心就宁静不下来,修行就修不起来,叫你坐你就坐不下来。心高举,把原来修行的心放不在所缘上面,心就离开了,就叫掉举。

  “谓于所说,若法若义,无所堪能,名为失念。”“所说法”就是佛给你说的佛法,善知识给你说的法,或者给你说的一个偈子。若义就是给你讲的道理。无所堪能,就是你把它接受不了,佛说的法我听了,接受不了就叫失念。没有正念,给你说了你没有想,不理解,说了等于没说,就叫失念。

  “名为正知。邪了不达,名为不正知。”还有一个烦恼叫不正知。我们应该正正确确的了知一切的事情,对于任何事物你都应该正确了知啊。佛是一切智,这个东西摆在你面前,你就该正正确确的认识它,这是‘正了’。邪了,就是你认识错了,不达,就是没有通达这个事理,就叫不正知。

  “驰散外缘,其心散乱,流转不息,名为心乱。”最后一随烦恼就叫心乱。心乱就是心往外缘,你在念经就想经,修定就想定,做正事就想正事,你的心跑了,散乱了,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叫驰散外缘。并且你的心散乱了还收不转来,流转不息,任随它跑,就像水哗哗的流起走了管不住,这叫心乱。

  “上来第五解随烦恼二十讫”,上面这一段就是第五段讲的心所叫随烦恼,二十个都讲完了。我们众生起烦恼多半是在这二十个里头转,烦恼就是魔,就是贼,我们修行要把它防到,认不到,怎么去防它呢?所以这一段是我们修行特别要用功的地方,这些烦恼我们都要起的,起了要认识,认识之后要对治。烦恼就是我们众生的病,就是我们的敌人,就是我们的魔事,这是我们真正修行用功下手的地方。

文章评论

刘振荣

@一切随缘不加群,不闲聊 [em]e163[/em][em]e163[/em][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