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莲法师:《百法明门论》释(三十六)
个人日记
随烦恼为假为实者。若依瑜伽决择分中。不定四法亦入随烦恼中。合二十四,总名随烦恼分。亦无邪欲邪胜解二法。但本地分中有二十六。更加邪欲邪胜解故。决择分中云:复次随烦恼自性云何?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沉掉举不信懈怠忘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如本地分已广宣说。如是等类,名随烦恼自性。复次此烦恼几世俗有。几实物有?谓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此四种是实物有。余是假有。谓忿、恨、恼、嫉、害五是嗔分故皆世俗有。悭、憍、掉举,三是贪分故示世俗有。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九法是痴分故,皆是世俗有。放逸,是贪、嗔、痴分。亦是假世俗有。寻、伺二种是身语意加行分,故及慧分故。俱是假有。
“随烦恼为假为实者”随烦恼哪些是假的,哪些是实有呢?“若依瑜伽决择分中”,《瑜伽师地论》里有一大段叫抉择分,抉择分就是把本地分中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不定四法亦入随烦恼中。合二十四,总名随烦恼”在《瑜伽师地论》的抉择分中,寻、伺、睡眠、恶作,这四个不定心所都加在随烦恼里头去了,所以就成了二十四个随烦恼。瑜伽师地论抉择分里就没有提邪欲、邪胜解,但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又把它说进去了。本地分中加上了邪欲、邪胜解,随烦恼就成了二十六个。在一部书里说法都不同。瑜伽师地论这部书很大,造论师一会儿根据这个意思讲,一会儿又根据那个意思讲,抉择分说有二十四个随烦恼。本地分又说有二十六个随烦恼,它自己都有不同了。
下面就引《瑜伽师地论》抉择分中的文,“决择分中云:复次随烦恼自性云何?”随烦恼说它的自体到底是哪些东西呢?就是忿、恨、覆、恼、嫉、悭、诳、谄、乔、害,叫小随烦恼,这是范围比较小的无惭、无愧叫中随烦恼。昏沉、掉举、不信、懈怠、妄念、放逸、散乱、不正知、恶作、睡眠、寻、伺都叫做大随烦恼,这是范围大的。这些烦恼,罪不那么重,但是它到处起作用,有烦恼的时候他就要来,所以叫大随烦恼。
“如本地分已广宣说。”在《瑜伽师地论》的本地分里,已经广大的讲了,“如是等类,名随烦恼自性。”这些名词,就是随烦恼,它本身就是这些东西就叫自性。
“复次此烦恼几世俗有。几实物有?”这么多烦恼,哪些是世俗有,哪些是真正有?“谓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此四种是实物有”,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是真东西,不是靠别个来给它安的名字,它们是独立有作用的,“余是假有”,余下的烦恼都是假的,是在别种烦恼上给它安的名字。
“谓忿、恨、恼、嫉、害五是嗔分故皆世俗有。”忿、恨、恼、嫉、害都是嗔的表现,都是根本烦恼嗔的一部分,并不是另外一个实在的东西。世间上的人说这个叫作忿,这个叫做恨,这个叫恼,实质都是嗔心,不过大家有个别的说法罢了。
“悭、憍、掉举,三是贪分故示世俗有。”悭就是悭贪,有点钱财不拿出来用,有点本事也不施展。乔就是认为我有本事,我有地位,我有钱,就骄傲。掉举心就不定,一会儿贪这样,一会儿贪哪个,所以这三个都是贪的一部分,也是世俗有。
“覆、诳、谄、惛沉、睡眠、恶作、忘念、散乱、恶慧,九法是痴分故,皆是世俗有。”覆就是自己有错误遮盖着;诳就是说谎话;谄是有所求假装对人家好;昏沉就是不清楚;睡眠就是打瞌睡;恶作是失悔;妄念是该记的事情忘记了;散乱就是修定的时候心跑了;恶慧就是错误的认识,上面这九种心,总的体是痴,都是因为不明白才产生的。事情要想盖起来不让人家晓得,这是愚痴的作法,说谎话以后总要拆穿,这是愚痴;假装去奉承人家,也是做傻事,昏沉当然是痴,恶作就是做些事情来后悔,还是痴;妄念你正该念的事情又忘失了,还是痴;散乱,修定的时候心散乱,这个还是痴;恶慧就是判断错了,这个也是痴;九个心所说了这么多名词,归总起来都是根本烦恼痴的一部分,它们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特殊东西,所以就叫世俗有。
“放逸,是贪、嗔、痴分”,放逸这个东西更不好,有贪、嗔、痴就有放逸,它本身不是一个孤立的实物,贪、嗔、痴烦恼都有放逸,所以还是假的,还是世俗有。
“寻、伺二种是身语意加行分,故及慧分故。”寻就是寻思,就像找东西一样,细寻的就叫伺。为什么叫身语意的加行分故呢?你要起身语意三业的时候,必定要打主意,这个事情该不该做?怎样做?心里头就要思考,思考以后才动作,这就是身语意的加行。凡起身语意三业必要寻、伺,所以寻伺是身语意加行,但它本身呢还是慧心所的一分,慧才能分析问题。寻、伺就是慧心所在判断问题、在推理,加行就是前头的准备工作,所以寻、伺都是假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