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乡愁(“苗夫杯”绿色中国梦散文大赛优秀奖)

秋韵散文

大赛入选推荐语:
文字含蓄内敛,清丽婉转。忧伤在唯美里蔓延,饱满的情感倾诉,让人流连其中。
呼唤绿色,几代人同做绿色中国梦。感人的文字,喜欢。故荐之! 

《 
那一抹乡愁》

文/秋韵红

三毛说:如果你心里还有情,眼底还有泪,故乡就不会只是地理书上的一个名词。

                                              ——————题记

我的故乡是辽北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北面是连绵的丘陵,植被繁茂,花香鸟语。西南有一条宽阔的小河流过,属于辽河分支。小村子宛若被一柄巨大的绿如意庇护着,那一湾河水,就是她轻盈的锦带。

我父亲不到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为理想,他朝气蓬勃地走向远方。在文革后期他被下放时,我们随他来这里生活了几年。

我的记忆里,父亲就像一棵戈壁胡杨,命运把他移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根深叶茂地生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对家乡的眷恋,始终埋藏在他的心底,并化为不泯的记忆。他总是趣味盎然地给我们讲家乡的故事。他还说乡下水土养人,生活在那里才接地气。有庄稼地的气韵笼罩,有青山的呵护,有绿水的滋养,灵魂才清透而不失灵秀。乡下有云卷云舒的四季风光,有季节分明的农事劳作,能够听到作物拔节的声音,可以看到雨雪落地的迹象,那才是自然天成的纯真,更符合智者山高水长的生活理念。

离乡三十载的前年,我们兄妹四人一起回了趟老家。重返故里,我们在路上就迫不及待地寻找童年记忆的载体。但从踏上故乡土地的那一刻起,人就变得感动而忧伤。不是因为体验到近乡情怯之情愫,而是为故乡那令人瞠目结舌的变故而动容。

故乡的山还是那片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故乡的样子却面目全非。河岸那挂满榆钱儿的老树已经杳无踪迹,那风姿绰约的一排排垂柳,也不知何年香消玉损。河岸变成了垃圾场,清澈的河水像害了白内障的眼睛,呆滞浑浊,还蒙着一层污垢。

虽然乡亲的生活今非昔比,小洋楼、太阳能热水器、柏油马路等现代化标志把城乡差距缩小,但我童年的故乡,却如同曾经住过的老房子一样,已随岁月老去。真是应了那句话:故乡只存在于记忆深处。

记得西方有句格言:“人创造了城市,上帝创造了村庄。”我一直为自己曾在乡下生活过而自豪。就像评论家高海涛说的:“离开乡村这么多年,但乡村的记忆仍然刻骨铭心,并积淀成一种精神,不断给我力量、智慧与灵感。因为这种气质和精神,我甚至对城里人怀有暗自的轻蔑,就仿佛他们没有生活在乡村,就没有童年,没有历史,因而也没有文化一样。当然,这是偏颇和没有道理的。”

乡下的孩子,具备上帝洗礼过的淳朴。因为乡村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新鲜的,所以人就像河水一样,是透明而率真的。自然柔化的风景,唯美诗化的心灵,那是灵魂和人的本性的故土。

如今的乡下,干燥的土腥味儿和刺鼻的牛粪味儿,代替了儿时的松油味儿、蒿草味儿。那绵延的风吹柳摇现牧童的山坡,那奔腾的消暑解渴清凌凌的河水,那榆钱儿飘香的老树,那蒹葭苍苍的河滩,曾经多少次在梦里出现,醒来后还令我耿耿难眠。可这次回乡,我重返童年的美梦破灭了。

我父亲在世时曾说过,百年后他要回到家乡,依山临水地长眠在那块生养他的土地上。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做子女的暂时还没能满足他的心愿。因为我们不想让拳拳游子看到如今家乡的凄凉景象。就让那山清水秀的故土,完美地存留在他记忆深处吧。

余光中在《乡愁》里写道: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从乡下回来我发了一条微博:游子怀着湿润的惆怅转身回来时,发现故乡凋敝凄然,老天下起了泥点雨,洒落一地悲怆的泪滴。如今的乡愁啊,变成了对一座青山、一湾绿水、一片蓝蓝的白云天的思念……

那次返乡,鹤发童颜的王叔叔张着豁齿漏风的扁嘴告诉我们:山坡开荒,种上玉米就能变钱,所以山坡的树就都伐了,能刨的地都种上了庄稼。荒山变良田,政府还给种地补贴呢。可现在,风沙大了,河变浅了,上游又有冶炼厂把河水污染了,这又开始退耕还林。来来回回,真不知道咋折腾才好了。好好的风水全变了味儿。

王叔的迷茫,也是大多数人的感伤。为发展经济出卖环境,我们走了弯路了。人民日报一条微博【你好,明天】说:“中东部地区持续雾霾,就连烟雨江南都不能幸免于难,以中国之大,还能找到几片净土?应反思:牺牲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究竟有什么意义?治理雾霾、清洁空气,该拿出实际行动了!”

是呀,该拿出实际行动了。中国梦,同样应该包括绿色中国梦!

虽然悠悠南亩,郁郁北坡,处处都有曾经汗水滴过的禾下土,但南亩是良田,就该让它五谷遍地,北坡是丘陵,就该还它绿树成荫。绿色是生命之色,是自然的主体,田归田,山归山,水归水,一切还是顺应自然天成的吧……

今年国庆节时老家来人,说现在退耕还林已初具规模,生长周期快的杨树柳树已经大面积成活,山体又变绿了。河上游的冶炼厂也强行关闭。省里大力治理辽河,专门成立了辽河生态管理局。恢复后的辽河湿地已经初具规模,现在野鸡野兔也时有出现了。

听到这一消息眼前一亮,一炷心香燃起,暗为故乡祈福。

前天,我做了个梦。梦中,父亲领着儿时的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耳边有鸟儿在歌唱,他给我讲着远山老林子的传说……

思念的故乡啊,但愿你旧景重现,好让我那天堂里的父亲,早日魂归故里,长眠安息……



图片

 附:楚兰、独行客、风起木子、弹指挥间对散文《那一抹乡愁》的评论文章
 【散文,诗歌联合征文获奖作品评】故乡
——评秋韵红的散文《那一抹乡愁》
文:楚兰
      这是一篇引起我极大共鸣的获奖散文,可以说我从没有过这么强烈的共鸣。
      这不是一篇单纯的思念故乡的叙事文章,而是一篇关于寻找那曾经记忆里灵秀清翠的故乡文章。
      读过写乡愁的散文很多,她的这篇独有个性,其独到的地方,在于她以故乡的小村庄为背景,写记忆里的故乡植被繁茂,花香鸟语。换句话说,是以环境的变化来写那一抹乡愁的。
     作者在开篇这样描写:“我的故乡是辽北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北面是连绵的丘陵,植被繁茂,花香鸟语……那一湾河水,就是她轻盈的锦带。” 作者用绿意浓浓,意境清雅、闲适的文字描写故乡的美景,给读者以舒适、想往的感觉。
“我父亲不到二十岁就离开家乡……然而,无论身在何处,对家乡的眷恋,始终埋藏在他的心底,并化为不泯的记忆……”作者在这段的描写中表达的是父亲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魂牵梦萦的牵挂。
     跟着作者的文字,我们看到:“离乡三十载的前年,我们兄妹四人一起回了趟老家。……河岸变成了垃圾场,清澈的河水像害了白内障的眼睛,呆滞浑浊,还蒙着一层污垢。”时过境迁,景象变异,映入眼帘的故乡是那么的让人喟然长叹。
     为了能变钱,为了得补贴,人为的环境污染改变了曾经的绿水青山,虽然乡亲的生活今非昔比,城乡差距缩小,但童年的故乡,只存在于记忆深处了。童年的绿色梦不再,故乡的净土还有多少?
     秋韵红的这篇散文深情,饱满、充实,纯朴自然,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进入她所表现的情境,同时又会不断地产生共鸣。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那一抹乡愁》,全篇鲜有华丽的词句,作者在写作手法上运用的是最朴实的文字,细致地描写了故乡的曾经,现在和将来,从而得出:中国梦,也是绿色的梦。人们已经警醒,经过努力,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旧景定会重现,传说也会变为现实,天堂里的父亲,终会魂归故里。
      此篇富有更多的警世意义。读后,令读者难忘。在这次大赛中获奖是必然的,


随血液融在骨髓的情感
——评秋韵红散文作品《那一抹乡愁》
     我们在一生中的情感,有亲情和爱情,还有难以割舍的友情等等。除此之外,更有一种随着亲情或者爱情的消失——也不会遗落的情感!
      尽管这不是来自于血缘和友情的情感,可这情感,是随着血液融在骨髓、流淌在心底的;它是与我们一生相伴;且不管自己身处何地、哪怕远在天边,人只要还有一份情愫,还有一滴泪水……那情感,总会时常在脑海里中或隐或现,又连绵不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的乡情。
      不管是富饶的家乡土地,还是贫瘠闭塞的山寨水乡,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和指路明灯。
      那么我们的作者秋韵红获奖的这篇《那一抹乡愁》,牵出了怎样的思乡情愫和记忆?
      “我的故乡是辽北的一个小村庄,她的北面是连绵的丘陵,植被繁茂,花香鸟语。西南有一条宽阔的小河流过,属于辽河分支。小村子宛若被一柄巨大的绿如意庇护着,那一湾河水,就是她轻盈的锦带。”
      大家看,这样的家乡漂亮吧?寥寥的文字间满满全是灵秀之气吧。
      接下来我们跟着作者文笔行踪款款而行的时候,随着婉转笔锋行进的途中,又一次感知了父亲年轻时的旖旎风光,云卷云舒的岁月,以及父女几十年的恋乡之情,那份向往始终弥漫胸间,一步步从文字走进作者眼中的世界,心里的家乡来,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一幕幕真切情景。
      竟然是这样的了:“故乡的山还是那片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故乡的样子却面目全非。河岸那挂满榆钱儿的老树已经杳无踪迹,那风姿绰约的一排排垂柳,也不知何年香消玉损。河岸变成了垃圾场,清澈的河水像害了白内障的眼睛,呆滞浑浊,还蒙着一层污垢。”
       这种前后对比的差距,让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了,显得那么的沉重和压抑。然后又峰回路转重入欣喜希望,我们当今叫做正能量,这份体现与进行时的衔接使得文字再度凝练升华了主题。
       这种先喜后忧的倒装式写作方式,作者运用的时分娴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前后三十年的浓缩,凝聚着父女两代人对乡土的不同依恋,却展现着一个共同的期待。
      愿自己的家乡清新明亮——期盼那河是清亮的,那清凌凌解渴消暑的河,不再像得了白内障,不再五颜六色;愿那山不再是砍伐后的荒凉和光秃,愿那一排排的杨柳依旧是岗哨,守护那个辽北绿树成荫的美丽。
      愿“自然柔化的风景,唯美诗化的心灵,那是灵魂和人的本性的故土。”愿“父亲领着儿时的我走在乡间小路上,耳边有鸟儿在歌唱,他给我讲着远山老林子的传说……”“愿你旧景重现,好让我那天堂里的父亲,早日魂归故里,长眠安息……
       朋友,我们能说这情感,不是融在骨髓且流淌心底的吗?我们作者留下的又何止是一抹乡愁,具体还有那些更细腻的东西,你不妨亲自去本篇获奖作品中的文字里——亲身游历和体验只属于辽北那片故乡的一切。

还故乡以原貌
—评《那一抹乡愁》
文:风起木子

      本文以身在异乡的父亲对家乡的思念为引子,通过父亲对乡景乡情的描述及作者儿时对故乡风景的记忆,与时下回乡时所见之景相对照,强烈的视觉反差引发作者新时期的“乡愁“。欣慰的是,文章的结尾处老家来人,说现在退耕还林已初具规模,生长周期快的杨树柳树已大面积成活,山体又变绿了。这样的情形不禁让人看到家乡未来青山绿水的样子,那一抹乡愁终可以渐渐淡化,重新对故乡的新风景充满希望。
     
      短文开头,从父亲的视觉对故乡的风景进行详细描写与刻画。“乡下水土养人,生活在那里才接地气。有庄稼地的气韵笼罩,有青山的呵护,有绿水的滋养,灵魂才清透而不失灵秀。乡下有云卷云舒的四季风光,有季节分明的农事劳作,能够听到作物拔节的声音,可以看到雨雪落地的迹象,那才是自然天成的纯真。”——这同时也是作者记忆中的故乡。之所以摘录这段话,实在是它触动了自幼生活在农村的木子的神经,想来也该是所有曾有过乡村生活却漂身在外的游子们普遍的故乡印象吧。感谢作者将只能出现在梦中的画面以文字形式再现,实在是生动,鲜活,不知再次挑引了多少人思乡念乡的情怀!
     
      “因为乡村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新鲜的,所以人就像河水一样,是透明而率真的。自然柔化的风景,,唯美诗画的心灵,那是灵魂和人的本性的故土。”再一次对故乡曾经风景的赞美和念想。是啊!故乡的美,就在于她淳朴的绿色,无论静态或动态,故乡的生态变化永远牵动着每个思乡念乡人的灵魂!

      于是,故乡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在游子们眼里被无限放大,继而不愿意接受故乡风景和环境的被人为破坏。可当无力改变这一切的时候,除了惋惜,回忆,徒增无限的感慨和乡愁——“如今的乡愁啊,变成了对一座青山、一湾绿水、一片蓝蓝的白云天的思念……”
     
      因了这份无奈的乡愁,总还是忍不住去呼唤和呐喊,呼唤故乡原貌的回归,呐喊故乡人对家乡环保及建设的合理适度。也许这声音微乎其微,但它代表着身在外地的游子们对家乡美好未来的虔诚愿景和期待。“虽然悠悠南亩,郁郁北坡,处处都有曾经汗水滴过的禾下土,但南亩是良田,就该让它五谷遍地,北坡是丘陵,就该让它绿树成荫。绿色是生命之色,是自然的主体,田归田,山归山,水归水,一切还是顺应自然天成的吧……”
      
      家乡就应该是家乡貌美如初的样子,只有那样才可以让久居外地的人重返故乡怀抱时,心怀满满的骄傲和自豪,才会给游子们再次外出打拼时注入强大而有力的精神力量。文章结尾处不但让人看到了希望,也让人对家乡未来的原风貌的回归充满希望。
      
      文章通篇都是淡淡的笔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将对于家乡曾经和现在样子的感情通过景色的反复呈现表达得淋漓尽致,完全切合本次征文主题和要求,且隐含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对农村建设的实质性呼吁,获奖当属实至名归。在此木子真诚地对作者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愿作者今后的文字创作之路佳绩频出!

热 土 的 眷 恋
评散文【那一抹乡愁 】文/秋韵红

作者在开篇就告知了读者自己家乡的位置,描写记忆中家乡的美好!随后,作者又用细腻的笔墨,轻轻勾勒出父亲模样,讲叙着父亲超强的生存能力,讲叙着自己如何结缘乡下,讲叙着自己如何记得老家。字字饱满,句句动情,读来爽口,引人入胜。


虽然她随父亲在老家只生活了几年,但时间并没有磨灭她对老家那片热土的眷恋,总想有朝一日回去看看,因为那里有父亲的愿望和自己的童年。


机会终于来了,却在阔别家乡三十年以后。三十年的岁月是漫长的,三十年的变化也是可想而知的。最终,作者由迫不及待变成了失望之极,她怎么也不愿相信,现实与记忆相差甚远:故乡的山还是那片山,河还是那条河,但故乡的样子群面目全非。连河岸那挂满榆钱儿的老树已经杳无踪影,那风姿绰约的一排排垂柳,也不知何时变成了垃圾场,清澈的河水像害了白内障的眼睛,还蒙着一层污垢。


虽然乡亲们的生活有了很好的改善,但当美好的记忆被破坏时,作者流露的是深深地遗憾,童年记忆的东西没有了作者失落、叹息、追问童年的记忆去了哪里,感叹故乡只存在于记忆深处。


虽然童年的记忆被破坏了,并不代表作者不热爱生养过她的故土,而是用更加执着的精神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变化,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于是,乡愁出现了:乡愁是一道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从乡下回来我发了一条微博:游子怀着湿润的惆怅转身回来时,发现故乡凋敝凄然,老天下起了泥点雨,洒落一地悲怆的泪滴。如今的乡愁啊,变成了一座青山、一湾绿水、一片蓝蓝的白云天的思念……

这是一篇很有内涵发自真心的一篇文,具有很强烈故乡情怀,有着对故土浓浓的爱!她在文中提到了父亲的人格与王叔的迷茫,这是两位是重要的人物,给文文起到了很好的点缀!自古都这样:故乡与父老乡亲息息相关,他们同甘苦共患难追求美好,这也是作者重点强调的部分,家乡会越来越好,父老乡亲会越来越幸福!


还有,作者在文中三次提到父亲,作者从中读出了她的细心。刚开始是年轻的父亲,具有超强的生命力;第二次是梦中的父亲,牵着他的孩儿;第三次是天堂里的父亲!三次对父亲的描写更加深刻了文文的力度,加深了对故土的爱恋。诗的结尾,是作者饱含深情地心声:思念的故乡啊,但愿你旧景重现,好让我那天堂里的父亲,早日魂归故里,长眠安息!



推荐阅读:
【纪实文学】从草原走向世界的艺术人生(中国梦征文省宣传部 
故乡的疯四嫂(散文)——收录《中国作家协会》会刊96期
 
圆 梦(散文):编入《辽海轶事》一书、《辽河行征文》优秀奖 
握住你的手1—22(红袖都市小说) 
走出靠山镇(又名《走过冬季》)——中国小说学会举办的“文 
刘姥姥上论坛(幽默小说 )





文章评论

李木子

写的很有深度,祝愿青山绿水能够早日回还!

深谷幽兰

姐姐写的散文出神入化,祝贺![em]e177[/em] [em]e163[/em]

伊凡

失去了青山绿水,没了新鲜空气,我们就失去了健康,还何谈幸福生活,我们在追求发展经济的这条路上,急功近利,无视大自然,当我们获得了太多的物质之后,养育我们的土地和其他生灵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灾难,庆幸的是,我们现在认识到了,你的故乡绿色中国梦和中国大地所有的绿色中国梦任重道远。

绿潭

如今的乡愁啊,变成了对一座青山、一湾绿水、一片蓝蓝的白云天的思念……其实,多少人对家乡与故乡的怀念,是对过往岁月里的某个故事的感动,和那个故事亲人的温暖的想念呢!

青山绿水

祝贺您获奖。 另,标题不应该加“书名号”;第四自然段里的“从返故里”,可否是“重返故里”?;“香消玉损”我觉得“香消玉殒”更妥切一些。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妥之处,欢迎批评。[em]e100[/em] [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