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人情味——发表在《慈善北京》2014.3期

秋韵随笔

         午夜,一个骑单车的女孩儿和同学们分手,拐进漆黑的胡同回家。路口卖夜宵的老人很自然地把向下照明的灯伞转动一下,照亮了女孩回家的路,并自语道:“都回来喽、都回来喽……”女孩会心地一笑:“谢谢大爷……”

这是前几年中国平安的一则广告,它场景简单,制作成本低廉,但收到的效果却远远超过那些花费巨资邀请大牌明星参与的所谓大制作。因其带有浓郁的人情味,所以看着亲切温暖,至今难以忘怀。

虽然画面中老者的衣着有点不合时宜(有点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便装),女孩称他大爷也感觉不妥(看外表称爷爷更合适),但是瑕不掩瑜,老人那一脸的和善,以及那转动灯伞的小小动作,却深深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

生活中,这种细微之处所表现的暖暖人情味最能打动人心,她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给人的温暖更加久远。这些小处的温情弥足珍贵,她展现着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人们心里那淳朴、善良、友爱、互助的明灯。

如今城市里高楼林立,棚户区已经难以找到,但我们却总是对平房区或大杂院的生活念念不忘,见到以前的老邻居总是那么亲切,大家只要相视一笑,就能打破多年不见的隔阂。就因为当初那种各家各户开门过日子的生活情景,仍然珍藏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带着最初的感动,植根在了着我们日渐变得麻木甚至冷酷的心底。

那时的我们可以经常见面,彼此都很了解,邻里间相处从没有戒备心理,甚至谁家上顿吃了什么饭,谁家孩子哪里长个疖子,谁家老人哪天掉了个牙齿都了如指掌。邻里间互通有无,不经意间就相互帮助,渐渐地拉近了距离,捂热了心坎,产生了亲情。

真怀念当年的生活。那时候一个大院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无论谁家的孩子淘气了,长辈看见了都可以管教,甚至给两巴掌踢上一脚都无所谓,孩子不会反驳,家长更会感激。那时,孩子没有零花钱买东西吃,谁家大人偶尔有事,饭时回不了家,根本不用担心饿着孩子,谁家开饭了都会带上一份儿,不是送过来就是喊过去一起吃。

邻居王叔经常出差,王婶就把钥匙往我家一丢,转身就回娘家陪父母去,根本不用担心伏天关窗关门室内捂得发霉,或者冬天水管冻裂的事情发生。那时候没有出租车,更没私家车,一天夜里下大雪,邻居丁爷爷半夜胆结实发作疼得不行,他患小儿麻痹症的儿子在院子里吆喝一声,邻居都过来查看病情,几个壮年男人二话不说,顶着大雪轮换着背他去医院,那种急迫的心理,就像背着自家的老人去治病一样。

这种生活情景,早已融入到我们的骨血里,印刻在灵魂深处,即使时光久远,也抹不去当时清贫却温馨的记忆。

可如今,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钢筋水泥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也阻隔了人们情感的交流。人们各自忙忙碌碌,人情味儿越来越淡薄,邻里间有的形同陌路。我家搬进新小区四年了,和对门的男主人碰见时礼貌地打过几次招呼。女主人回来很晚,竟还没见过正脸,更别说打交道了。

其实,刚搬进来时,我们夫妻真有几次想敲开那道紧锁着的防盗门,过去拜访一下,但一直犹犹豫豫,就是没能跨过那两米宽的距离。渐渐的,这种主动接触的心理也越来越淡了。现代化的公寓楼,邻里间很多都是这样不冷不热,过着毫不相干的日子。

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独立成家,这种时候,我们更应呼唤那种“远亲不如近邻”的情感回归。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经到了学龄,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亲属越来越少,已经削弱了大家庭的氛围,亲情也自然走向淡薄。这种时候,更需要浓郁的人情味来纯洁我们的灵魂。那种真挚的情感能温暖人心,感动你我,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者刘墉说:人情味是博爱。不是施舍,而是关怀;不是表面的礼貌,而是内心的尊重。人情味是人类互助的一种表现,使你觉得作为一个“人”的可贵,并亲爱每一个“人”。人情味让你觉得那不是表面的“情”状,而是身后的“情”怀……

图片


文章评论

秘色瓷

静下心来多出点优秀的作品,那才是真正的秋韵姐。[em]e163[/em]

汐沁尘之

电子产品时代,不要说邻里了,现在的夫妻,母子,父女之间也少了很多嘘寒问暖,整天低着头看屏幕呢。

无泪公子

我最喜欢是南方黑芝麻糊的那个广告,真的好怀念。

麦芒上的舞者

现代社会,人情淡泊,那里有曾经我们经历过的那种情感。问候秋韵,冬安!不过你的这篇文,让我忽然想起过去的邻居来。[em]e163[/em][em]e160[/em]

风帆

人情味也可来享受。大概是先有人情味再有爱[em]e181[/em]

思雨梦荷

写的真好,祝贺秋韵又有新作上榜[em]e160[/em] [em]e163[/em] [em]e142[/em]

蓝银

问好妹妹,好久不见,还好吗?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情味反而越来越淡。但是还有注重人情的执着着,一直在守护真诚的友谊[em]e112[/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