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似雪送先生(散文)——发表在《辽沈晚报.铁岭版》2015.7.1

秋韵散文

                                                                                      梨花似雪送先生

作者/付桂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这说的是南方,而东北的桃花,真的是在四月开始妩媚的。踏春,也是北方人四月里的韵事。而要看那“遥知不是雪”的梨花,就要等到四月末甚至五月初了。

四月二十九日,在辽北文人笔下熠熠生辉的象牙山,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后,已是漫山新绿,遍野春情。

位于象牙山北坡的石洞沟,此刻已杨柳依依,松香习习,芳草葱绿,野花遍地。石洞沟有别于象牙山正面的雄伟,此地山势低缓,小路逶迤,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遍布沟的两旁。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你会发现酷似金猴望月、海豚出水、道士下山、青蛙上岸,各个活灵活现,生动逼真。这些象形石给石洞沟平添一种古老与神秘的气息。这里,仿佛象牙山的一个后花园,她不与群峰争风,不与瀑布比美,安然静谧在象牙山的一隅。

石洞沟因盛产安国梨而著名,梨花开放时节,漫山遍野的梨树花团锦簇,雪挂枝头,蝶追蜂嬉,风情万种,引得无数游人斗折蛇行前来踏青赏花。近年来,这里已成为辽北暮春时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说,梨花的真正花期只有三天,断断续续也持续不过一周时间。为一睹梨花仙子的风采,今年梨花怒放之时,有幸与一群作家和摄影师一道踏上这一灵山丽水,探春赏花,自己也似乎变得斯文而多情起来。

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轻踏茵茵绿草,仰望悠悠白云,碧空若洗,内心如镜。当暗香袭来的非雪展现在眼前时,你再不会为错过桃花的娇艳而惋惜,也不会为樱花的凋落而感叹。那漫山雪白带来的典雅与圣洁,顷刻间便荡涤去氤氲在内心的雾霾,令你心情愉悦,四肢舒展。

你看那扑面而来的白衣仙子,安静中含几分高雅,静谧中带几分俏丽,一串串,一片片,稠密而整齐,怎么也找不到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没落,更没有纳兰“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的凄婉。也许是经历不同,联想才会有如此悬殊的落差吧。

此刻,置身漫山梨花的石洞沟,你可以听小溪潺潺,闻花香缱绻,看草木葱茏,沐阳光灿烂。这里,虽不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景,也给你带来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激情。这时的你,只想坐在洁白的世界里,与土地亲吻,与山水对话,用心灵感悟自然,让圣洁淘洗铅华,聆听灵魂深处的回声

人在城市呆久了,似乎变得麻木而慵懒。而当你走进自然的怀抱,放眼阡陌,亲近山水,那关不住的春色定会撩拨得你神清气爽,脚步轻盈。

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乃地上的文章。阅读山水,会让人变得心胸开阔,世间所有繁缛,不过是庸人自扰的芜杂。禅悟后的大智,竟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明了。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只有按照心灵指引,不为与群芳同列的繁华而躬身,方能活出自己的韵味和精彩。即便不能浩气一身,也能走出生命的高贵与安然。即便如梨花般三日后凋零,也不失一世的明杰与清婉。

今年,就在这梨花盛开时节,诗人汪国真飘然仙逝了。虽然对他的诗歌褒贬不一,但当今又有哪个诗人能做到引领几代人精神世界的高度?我不知道那不是诗又能是什么,我只知道,在无数人心中,汪国真是当代无可超越的一座丰碑,“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如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千古绝唱一样,简单明了,为大众所传颂。我也相信,先生的遗墨,仍会引领无数人走进诗歌的殿堂,他的人格魅力,仍会被无数人顶礼膜拜。

先生选择梨花怒放时节瑶台归去,也许冥冥中就是一种暗示。他的离去,没有落花的凄婉,只有人格的高洁。他用清绝的转身,带给诗歌届一次自我审视:诗歌,到底是无病呻吟的呓语,还是启迪灵魂的咏叹!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精神,永远是明媚而高贵。

暗香浮动,清风习习,置身漫山似雪的梨花中仰望天空,蓝天上有祥云浮动,此刻的先生,是否就站在那朵白云上俯瞰尘世如雪,然后淡然一笑,衣袂飘飘地归去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

白马银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em]e181[/em]

李木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是盛开。在这炎炎夏日来这里感受春日的清凉![em]e163[/em]

树叶

作家就是作家,文字很美[em]e163[/em]

日 月

喜欢秋韵老师的文字,很从容,很有张力。[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