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回忆,无论如何都是伤感的
诗情画意
梁文道
梁文道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哲学系毕业。从1998年开始,梁文道就不断活跃于香港文化界、知识界,足迹范畴从大学讲师、电影创作人和剧评家、作家、时事评论员,到公共危机处理专员、古迹研究员、文化推广研究学者、艾滋病权益维护义工等。梁文道游走于两岸三地之间,因此他的文章多分析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社会动态。
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我读》
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自己过好日子的能力,要有别人没法拿走的东西,这很重要。
——梁文道
有人说:幸福的人都沉默。百思不得其解,问一友人,对方淡然自若地答: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觉得自己处境悲凉。
——《常识》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悦己》
我常常说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常识,而是常识的矛盾;不是价值的虚无,而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实之间的断裂。
——《关键词》
等待情人的电话总是难熬,特别是当你留口讯,对方却保持冷静,爱理不理的时候,所有人际来往,莫非一种应答关系,不回电话的就是主人
——《我执》
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味道 ▪ 第一宗罪》
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平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的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的沙漠植物。
——《我执》
我们的眼睛被安定感遮蔽了,使我们看不到这个世界还有太多人活得不像我们这么安稳。
——《关键词》
回忆,无论如何都是伤感的。如果回忆是痛苦的往事,那么我们就等于再次经历痛苦;如果回忆是甜美欢快的过去,那么我们就不免慨叹其失落与不可复回。
——《我执》
生命成了一趟购物之旅,而世界则是一个超级市场。我们不只消费杂货,甚至还消费爱情,因为我们用来计算理想对象的思维方式和计算一把牙刷优劣的办法是一样的。
——《味道 ▪ 第一宗罪》
一个人不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的讲,这就是教养。
——《奢华与教养》
这就是逛图书馆的情绪,一种更加认清自己的谦卑。逛书店是满脑都是从自己出发的思考和慾望投射,就看不见自己是谁了。逛图书馆妳却不由自已的开放给未知的书架,让它们提醒自己的渺小和位置。你去图书馆可以认识你自己。
——《弱水三千》
然而人生在世,注定是个个体,你的喜悦,再亲的人也难完全分享,你的伤痛,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体会得到,于是我们反过来更想向其他人靠近,明明知道亲身的体验是别人不能共享的,但还是希望那与人亲密的感觉可以消灭一己的孤独。
——《味道 ▪ 人民公社》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应过度发展,都该保留在萌芽状态,将发未发,因为那是一切可能性的源头。未开的花可能是美的,未着纸的笔有可能画出最好的画。可是事情只要一启动,就不只可能,而且必将走向衰落与凋零。
——《我执》
图/福井良佑
转载自:淘漉文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