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穴位可以治百病
医学课堂
当你身体稍有不适,通过手掌穴位进行调整达到治病强身目的,可以用按摩,也可以用手针疗法。这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手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按摩或针刺,以治疗疾病的疗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之功效。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急性扭伤等有较好的疗效。有关上肢与全身的联系,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灵枢·动输》说:“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手为上肢末端,为手三阴、三阳经络气血交会联络的部位。手部经脉与全身经脉密切相连。因此手掌穴位按摩疗法,针刺手部特定穴位,具有疏通经脉,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能对全身各部的病痛进行治疗。现简要介绍以下:手掌侧穴位
1.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点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主治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点: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主治哮喘。
5.扁桃体点(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7.足跟痛点: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足跟痛。
8.定惊点: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主治高热、惊厥。
9.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主治昏迷、中暑。
10.肺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点: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小肠病。
15.肾点:同夜尿点:
16.命门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腰痛、遗精、阳痿。
17.三焦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主治肝胆痛。
手背侧穴位
1.前头点: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吐泻、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
2.头顶点: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头顶痛、神经性头痛、痛经。
3.偏头点: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肝胆痛。
4.后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扁桃腺炎、颊痛、臂痛、呃逆。
5.颈项点: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主治落枕、颈项扭伤。
6.咽喉点:手背第三掌指关节的尺侧缘。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7.眼点:拇指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多种眼病,如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等。
8.肩点: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部疾患,如肩部扭伤、肩周炎等。
9.胸点: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胸痛、吐泻、癫痫。
10.脊柱点: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韧带扭伤、腰痛、椎间盘突出、骶尾痛、耳鸣、鼻塞。
11.坐骨点: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
12.会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等。
13.腰腿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主治腰腿痛、腰扭伤。
14.踝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踝关节扭伤。
15.升压点:手背腕横纹中点。主治各种原因的血压下降。
16.呃逆点: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主治呃逆。
17.腹泻点: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一寸。主治腹泻。
18.退热点: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主治发热、目疾、腹泻。
19.止痒点:腕横纹尺侧缘前一寸,赤白肉际处。主治皮肤痒痛。
操作方法
(1)按摩手法参照前章《教你如何做足疗》中的按摩八法进行。
(2)手取自然弯曲位,用28--30号的1--1.5寸毫针,取穴后,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点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三至五分。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针刺时越痛越有效,留针3--5分钟。左病取右侧穴,右病取左侧穴,两侧病变,分别取双手。针刺时尽量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弯腰活动。
(3)治疗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应坚持运针1--3分钟,必要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皮下留针。针刺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针身向掌面侧,从伸指肌腱与掌面之间刺入。亦可作内、外透刺。
选穴方法
(1)各种疾病,选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1--3对。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如扁桃体炎,可以同时选取后头顶、咽喉点和扁桃体点。
(3)也可将主治作用和对症治疗的穴位配合应用。如发热兼有头痛,可取退热点和头痛点相同。
适应症
各种扭挫伤、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腰腿痛、头痛、胃肠痛、臂痛、痛经、肠痈、椎间盘脱出、癫痫、胸胁痛、胆绞痛、眼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颊痛、会阴疼痛、呃逆、腹泻、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发热、皮肤瘙痒、疟疾、哮喘、夜尿多、尿频、足跟痛、高热、惊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遗精、阳痿、急慢惊风、小肠疾患、支气管炎、咳嗽、耳鸣、鼻塞等。
注意事项
1.按摩或扎针手法重,刺激强,应注意到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要慎用,以防止意外。
2.针刺易入肌腱和掌骨之间,不可伤及骨膜。
3.手部血管丰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和,扎针要避免刺伤手掌中的动脉网,导致手掌部血肿。
4.扎针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此疗法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腹痛、痛经等。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手掌点穴按摩法,是对手掌上的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或按摩。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运用中华民族的易医原理,根据手掌中八卦穴位来取穴点按.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外部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大道至简,安全有效.与象数疗法同道同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与象数疗法可以相结合,也可以独立运用,是自然疗法长青树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一、手掌的八卦方位
1、手掌八卦方位的简要说明手掌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一致。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具体地说就是:
离:为上、为南、为头、为心、为目等:
坎:为下、为北为会阴,为肾、为耳等:
震:为左、为东、为左肋、为左手臂、为肝、为足等:
兑:为右、为西、为右肋、为右手臂、为口、为肺等;
艮:为左下、为东北、为左腿、左足、为胃、为手等:
巽:为左上、为东南、为左肩、左肩臂、为胆、为股等;
坤:为右上、为西南、为右肩、右肩臂、为脾、为腹等;
乾:为右下、为西北、为右腿、右足、为大肠、为首等。
特别提示:不论男女。不论左右手。不论手掌或手背.均以大姆指一侧的方向为左、为东,以小指一侧的方向为右、为西。
2、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简易而方便,可就地取材。
1、可直接用大拇指点按:
2、可用一圆头的木棒或钢笔、圆珠笔的笔杆的圆头以及其它类似的工具进行点按。 手掌点穴按摩工具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补法
(1)一按一点,其手法要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边点、边按、边转。其力较轻揉。
2、泻法
(1)点按时其力较重、较快:
(2)逆时针方向点按旋转.其力较重。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即一按、一起或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旋按。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令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若反应较为强烈则令其卧床,并用手指轻揉患者手心。或边点边念80·70·40或650·430即可。亦可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施以不同象数配方。
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另,不论男女亦可右侧之患取右手。左侧之患取左手.或交*取手点按施治。
六、手掌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
1、手掌点按穴位时,通过补或泻,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疾病得以缓解或治愈。其原理为通过相关穴位的点按可通经络、活气血、调和阴阳、消瘀散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象数疗法的原理相通。
每个卦穴不仅对应了相关的方位、部位、脏腑器官.还对应了相关的经络与相关的疾病;故点按手掌穴位.可调节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腑器官、经络及千变万化的疾病。总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点按相关的手掌穴位.除了调节相关的局部外,同时调节周身,易学认为宇宙同一切事物均为八卦的组合模式,所以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局部的“八卦场”已紊乱,同时影响周身“八卦场”。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点按相关的穴位,除了调节局部.同时可调节周身。这是同步共振、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八卦场”效应。
七、辩症施治 ;参阅《中国象数八卦疗法讲义》中的有关部分
八、手掌;手掌点穴按摩的配方与八卦象数疗法的“取数”配方原理相同。其区别为象数疗法为按五种配方原则取数,配方持以默念.而手掌如下:
1、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
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如腰扭伤可取坎穴。腰扭伤多为急性扭伤,可取泻法。如一农民周某不慎跌入一深坑而伤腰。用车送来求治。待他放松片刻后。我即为其点按坎穴、震穴、艮穴。术后即可正常站立、行走。如此点按三日即愈。其方义为:坎为腰、震为肝,有疏泻功能。可通瘀活血,艮穴为止痛、扶助正气。又如便秘可取坤穴、乾穴、坎穴。一般取平补平泻法。如邻居王氏老太太多年便秘,约六、七日通一次大便。为其点按上述穴位。当日通便。通便后令其默念80·16000。通便良好。其方义为:坤为腹、脾,加强脾胃运化:又坤为浊物、为软:乾为大肠。强化大肠功能。尤其扶助机体元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坎穴为肾。扶助肾气又通利。故而有效。
2、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
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如阴虚火旺所致头晕头痛,可取坎穴、兑穴,据“虚则补之”之理。补其不足之阴。如一小学教师高××.经常头晕、失眠、乏力.血压低。经查实属肝肾阴亏、虚火上挠神明之故.为其点按坎穴、兑穴.取平补平泻法。待二次复诊即告日:点按当夜睡眠大改善。如此点按五次基本告愈。并说血压亦正常,浑身轻松。为巩固疗效.嘱其持念60·20。不料,约过二个月后该患者疾病又复发,因期末考试紧张所致。于是又如上法点按.加一艮穴.即缓解。令其默念象数60·20·70。其方义:坎为肾、为水。可滋补肾阴:兑为泽、为缺.故可补阴、降虚火;艮为山、为固、为扶正、为安稳.故滋阴潜阳而得效。
3、按君臣佐使取穴点按
君臣佐使的配伍为中医配方的法度,同样可用于点按穴位配方。如一小孩田×轻度脱肛。大便不畅。胃纳不佳,面黄、体弱,即以补法为其点按离穴、艮穴。术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即要吃东西。家长十分惊喜。后,隔日点按(小孩、老人、孕妇、体弱者,其点按手法宜轻不宜重)六次即愈。其方义:离为火、为上、为扶助胃气(火生土)。又为下病取上(提气)为臣:艮为山、为固、为中气、为君。
在取君臣佐使配方时。并非君臣佐使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有的配方中君臣佐使全到位.而有的配方中可能只有君、臣、佐或只有君、臣。或只有一君等。总之。完全根据辩证所需而定。要灵活运用。
4、按经络循行取穴点按
点按穴位同样可按经络循行取穴配方点按。十二经脉均属于十二脏腑,故取相关的经脉时则取相关的穴位即可。如肺经可取兑穴,脾经可取坤穴。大肠经取乾穴(另督脉取乾穴、任脉取坤穴)心经、小肠经取离穴。肝经取震穴,胆经取巽穴.胃经取艮穴.肾经取坎穴。膀胱经取坎穴。三焦经、心包经取离穴(关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均有相关的穴位在十二经与十四经中相交会、相联络.故调节了十二经脉,即可疏通相关的奇经八咏及十五络脉。不必另归类于八卦)。
木兰街一理发师夏××.左手大拇指内侧(左侧)红肿疼痛.打针服药已多日。其效不佳而来求治。观其部位正属肺经循行的末端,即为其点按同侧手掌兑穴.用泻法快速点按:由于兑穴疼痛,她当时尖叫一声,但随即日:“奇怪.有这么快吗?”我说:“是不是轻了?”她说:“几乎不痛了,真神”。但观其手,肿势并未消退,只见颜色淡了一些。嘱其常揉同侧食指(食指左侧为大肠经循行部位与兑穴肺经互为表里)。第三日特意来告,一次即愈。
5、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
由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能使宇宙保持相对平衡。所以点按手掌穴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是手掌点穴按摩的重要方法。如胆结石、肾结石均需克去多余之石,即损有余。可取震、巽、艮穴等点按。反之。如气血亏损者,则需补其不足。如一学生斯××,右乳部增生,其肿块犹如鸡蛋大小,平时常感到局部不适。每遇经期或情绪不佳时尤甚。为其点按坤、兑、震等穴位.隔日一次。四次即消大半。又点三次即愈。后巩固治疗二次。其方义为:坤为柔软、为浊:兑为坤之子,为破损,取之可软化肿块、排浊、破损肿物,又可补气。取震为木。木克土,克肿物、消瘀结。合而取效。其中坤、兑穴取平补平泻,震穴取泻法。只有通过五行生克规律。方可达到补不足损有余。上述取穴点按五种方法。可据病情酌情选用。
九、注意事项
1、心血管患者(如心疾、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等)。其手法需轻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2、孕妇、妇女经期,手法不宜过重。多用揉按。如一职工李××,一日由于经血不调为其点按后,其坐在诊桌旁又有意无意地自我点按,结果当日夜间即经血过多。大伤气血。
3、小孩、老人、体虚者,手法要轻揉。一般相隔1-3日点按一次。而体质较壮、或实证多,可每日点按一次。
4、每当点按相关穴位出现异常疼痛时(如胃痛点按艮穴往往异常疼痛)。故首次点按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5、一般情况下.若以点按为主时.在点按过程中不宜同时默念象数配方.待点按后可据病情配以象数配方,令其默念。若以象数疗法为主,则待默念象数配方后.再行点按。如果点按穴位与默念象数同时进行.则不易分辩何种方法有效。也不易分辨何种方法引起的不适
1.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点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主治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点: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主治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主治哮喘。
5.扁桃体点(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主治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主治夜尿、尿频。
7.足跟痛点: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足跟痛。
8.定惊点: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主治高热、惊厥。
9.急救点: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主治昏迷、中暑。
10.肺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腔、盆腔疾患。
12.脾点:位于掌面拇指之关节横纹中点,主治脾胃不和、腹泻、腹痛。
13.心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二、三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心血管病。
14.小肠点:位于掌面食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小肠病。
15.肾点:同夜尿点:
16.命门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腰痛、遗精、阳痿。
17.三焦点:位于掌面,中指第一、二节指骨间横纹中点。主治胸腹、盆腔疾患。
18.肝点: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一、二节指骨间。主治肝胆痛。
手背侧穴位
1.前头点:食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前头痛、胃肠痛、阑尾炎、吐泻、膝关节炎、踝及趾关节扭伤等。
2.头顶点:中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头顶痛、神经性头痛、痛经。
3.偏头点:无名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胸胁痛、肋间神经痛、肝胆痛。
4.后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扁桃腺炎、颊痛、臂痛、呃逆。
5.颈项点:第二掌指关节尺侧缘。主治落枕、颈项扭伤。
6.咽喉点:手背第三掌指关节的尺侧缘。主治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
7.眼点:拇指指关节的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多种眼病,如目赤肿痛、视物模糊、青光眼等。
8.肩点: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部疾患,如肩部扭伤、肩周炎等。
9.胸点: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胸痛、吐泻、癫痫。
10.脊柱点: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韧带扭伤、腰痛、椎间盘突出、骶尾痛、耳鸣、鼻塞。
11.坐骨点: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
12.会阴点:小指第一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会阴部痛、痛经等。
13.腰腿点:手背腕横纹前一寸五分,第二伸指肌腱桡侧,第四伸指肌腱尺侧处,主治腰腿痛、腰扭伤。
14.踝点: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主治踝关节扭伤。
15.升压点:手背腕横纹中点。主治各种原因的血压下降。
16.呃逆点: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主治呃逆。
17.腹泻点: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上一寸。主治腹泻。
18.退热点:手背中指桡侧指蹼处。主治发热、目疾、腹泻。
19.止痒点:腕横纹尺侧缘前一寸,赤白肉际处。主治皮肤痒痛。
操作方法
(1)按摩手法参照前章《教你如何做足疗》中的按摩八法进行。
(2)手取自然弯曲位,用28--30号的1--1.5寸毫针,取穴后,紧靠骨膜外面垂直于掌面直刺(除腰痛点外),以不刺入骨膜为准,深三至五分。每天或隔天1次,5--10次为一疗程。一般用捻转、提插的强刺激手法,针刺时越痛越有效,留针3--5分钟。左病取右侧穴,右病取左侧穴,两侧病变,分别取双手。针刺时尽量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部,例如腰痛,作前后左右弯腰活动。
(3)治疗疼痛性疾患,痛止后仍应坚持运针1--3分钟,必要可延长留针时间或皮下留针。针刺腰痛点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30°,针身向掌面侧,从伸指肌腱与掌面之间刺入。亦可作内、外透刺。
选穴方法
(1)各种疾病,选用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1--3对。
(2)主治性能相同的穴位可配合使用。如扁桃体炎,可以同时选取后头顶、咽喉点和扁桃体点。
(3)也可将主治作用和对症治疗的穴位配合应用。如发热兼有头痛,可取退热点和头痛点相同。
适应症
各种扭挫伤、落枕、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髋关节及臀部疼痛、腰腿痛、头痛、胃肠痛、臂痛、痛经、肠痈、椎间盘脱出、癫痫、胸胁痛、胆绞痛、眼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颊痛、会阴疼痛、呃逆、腹泻、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压下降、发热、皮肤瘙痒、疟疾、哮喘、夜尿多、尿频、足跟痛、高热、惊厥、昏迷、中暑、心血管病、腰痛、遗精、阳痿、急慢惊风、小肠疾患、支气管炎、咳嗽、耳鸣、鼻塞等。
注意事项
1.按摩或扎针手法重,刺激强,应注意到年老体弱、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要慎用,以防止意外。
2.针刺易入肌腱和掌骨之间,不可伤及骨膜。
3.手部血管丰富,按摩手法应轻柔缓和,扎针要避免刺伤手掌中的动脉网,导致手掌部血肿。
4.扎针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此疗法对于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如急性扭伤性疼痛、头痛、胃痛、腹痛、痛经等。
手 掌 点 穴 按 摩 法
手掌点穴按摩法,是对手掌上的相关穴位进行点压或按摩。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一种疗法。这种疗法,是运用中华民族的易医原理,根据手掌中八卦穴位来取穴点按.通过对相关穴位的外部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大道至简,安全有效.与象数疗法同道同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与象数疗法可以相结合,也可以独立运用,是自然疗法长青树上的一枝富有生命力的花朵。
一、手掌的八卦方位
1、手掌八卦方位的简要说明手掌八卦方位,与后天八卦的方位一致。即左东右西、上南下北,具体地说就是:
离:为上、为南、为头、为心、为目等:
坎:为下、为北为会阴,为肾、为耳等:
震:为左、为东、为左肋、为左手臂、为肝、为足等:
兑:为右、为西、为右肋、为右手臂、为口、为肺等;
艮:为左下、为东北、为左腿、左足、为胃、为手等:
巽:为左上、为东南、为左肩、左肩臂、为胆、为股等;
坤:为右上、为西南、为右肩、右肩臂、为脾、为腹等;
乾:为右下、为西北、为右腿、右足、为大肠、为首等。
特别提示:不论男女。不论左右手。不论手掌或手背.均以大姆指一侧的方向为左、为东,以小指一侧的方向为右、为西。
2、手掌八卦穴位与治疗疾病例举
乾穴:可治疗头部之疾,右腿、右足、大肠之患。骨病、急性暴病、便秘壅结、气管之疾。胸部疾病、气亏、低血压、嗜睡症、倦怠乏力、眼疾、脊椎疾病、发育不良等。
坤穴:可治疗腹部、脾胃之疾,右肩、右肩臂、便秘、血管硬化、浮肿、肌肤糜烂、肿瘤、晕症、劳累、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皮肤病、失眠多梦、妇科病、血液病、耳鸣、头鸣等。
震穴:可加速代谢、吐故纳新、故可加速创伤后的行气活血、排泄异物,促进创伤后愈合。可治疗左肋、左手臂、肝、足之患,可治疗耳聋、羊痫风(癫痫)、惊吓、妇科病、运动障碍等。
巽穴:可治疗左肩、左肩臂、胆股之疾、四肢疾病、大小肠之患、血管之疾、气亏、伤风感冒、抽筋、肺及气管之患.可治胀气、风湿、皮肤病、萎缩性疾病、眼疾、咳嗽、气喘、无汗等。
坎穴:可治会阴部疾病、肾及膀胱之患,可治耳病、血液病、中毒、大便不通、小便异常、腰背之患、津亏口渴、妇科病、骨病、牙齿之患。可治失眠盗汗、头部之疾以及血滞血亏、热性病等。
离穴:可治头部之疾、心、目之疾、眼病、血脉、火伤、烫伤、乳房之疾。可治充血、发烧、贫血、心烦不眠、红肿、神志之患以及囊肿、多汗、口干等。
艮穴:可治胃病、手部之患.可治左腿足之病、头晕、牙齿不固、骨发育不良、多种痘疹、各种关节之患.可治头部之患、结石之患。可治中气虚、子宫脱垂、脱肛、肿瘤、鼻病、麻木之症以及背部之患等。
兑穴:可治右肋、右手臂、肺口之疾,可治口、鼻、目、耳之患(兑为诸孔窍),可治气管之患、皮肤病、高血压、肿瘤、结石之患.可治蛀牙、咳嗽、痰喘、肛门、会阴部之患,可治气亏、外伤、头部受伤等。
以上各穴位,可根据不同疾病,将各穴位相互配合施用,亦可单独施用。总之,要辩证施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
手掌点穴按摩的工具简易而方便,可就地取材。
1、可直接用大拇指点按:
2、可用一圆头的木棒或钢笔、圆珠笔的笔杆的圆头以及其它类似的工具进行点按。 手掌点穴按摩工具要注意讲究卫生。
三、手掌点穴按摩的补泻方法
1、补法
(1)一按一点,其手法要较为轻揉。
(2)顺时针方向边点、边按、边转。其力较轻揉。
2、泻法
(1)点按时其力较重、较快:
(2)逆时针方向点按旋转.其力较重。
3、平补平泻
以不轻不重之力点按,即一按、一起或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旋按。
四、“晕针”现象的出现及处理
由于点按过猛,而产生剧痛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或面色苍白、汗出等类似“晕针”现象。遇到此种现象,即刻停止点按,令患者放松休息或喝些开水。稍待片刻即可缓解。若反应较为强烈则令其卧床,并用手指轻揉患者手心。或边点边念80·70·40或650·430即可。亦可据患者具体情况,可施以不同象数配方。
五、点按穴位时对左右手的不同选择
手掌点按穴位时,一般情况下男取左手,女取右手;或男以取左手为主,配以右手:女以取右手为主。配以左手。另,不论男女亦可右侧之患取右手。左侧之患取左手.或交*取手点按施治。
六、手掌点按穴位治疗疾病的原理
1、手掌点按穴位时,通过补或泻,或平补平泻的手法。疾病得以缓解或治愈。其原理为通过相关穴位的点按可通经络、活气血、调和阴阳、消瘀散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与象数疗法的原理相通。
每个卦穴不仅对应了相关的方位、部位、脏腑器官.还对应了相关的经络与相关的疾病;故点按手掌穴位.可调节不同的部位.不同的脏腑器官、经络及千变万化的疾病。总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2、点按相关的手掌穴位.除了调节相关的局部外,同时调节周身,易学认为宇宙同一切事物均为八卦的组合模式,所以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局部的“八卦场”已紊乱,同时影响周身“八卦场”。即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点按相关的穴位,除了调节局部.同时可调节周身。这是同步共振、同气相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八卦场”效应。
七、辩症施治 ;参阅《中国象数八卦疗法讲义》中的有关部分
八、手掌;手掌点穴按摩的配方与八卦象数疗法的“取数”配方原理相同。其区别为象数疗法为按五种配方原则取数,配方持以默念.而手掌如下:
1、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
按八卦之象取穴点按。如腰扭伤可取坎穴。腰扭伤多为急性扭伤,可取泻法。如一农民周某不慎跌入一深坑而伤腰。用车送来求治。待他放松片刻后。我即为其点按坎穴、震穴、艮穴。术后即可正常站立、行走。如此点按三日即愈。其方义为:坎为腰、震为肝,有疏泻功能。可通瘀活血,艮穴为止痛、扶助正气。又如便秘可取坤穴、乾穴、坎穴。一般取平补平泻法。如邻居王氏老太太多年便秘,约六、七日通一次大便。为其点按上述穴位。当日通便。通便后令其默念80·16000。通便良好。其方义为:坤为腹、脾,加强脾胃运化:又坤为浊物、为软:乾为大肠。强化大肠功能。尤其扶助机体元气,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坎穴为肾。扶助肾气又通利。故而有效。
2、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
按脏象理论取穴点按。如阴虚火旺所致头晕头痛,可取坎穴、兑穴,据“虚则补之”之理。补其不足之阴。如一小学教师高××.经常头晕、失眠、乏力.血压低。经查实属肝肾阴亏、虚火上挠神明之故.为其点按坎穴、兑穴.取平补平泻法。待二次复诊即告日:点按当夜睡眠大改善。如此点按五次基本告愈。并说血压亦正常,浑身轻松。为巩固疗效.嘱其持念60·20。不料,约过二个月后该患者疾病又复发,因期末考试紧张所致。于是又如上法点按.加一艮穴.即缓解。令其默念象数60·20·70。其方义:坎为肾、为水。可滋补肾阴:兑为泽、为缺.故可补阴、降虚火;艮为山、为固、为扶正、为安稳.故滋阴潜阳而得效。
3、按君臣佐使取穴点按
君臣佐使的配伍为中医配方的法度,同样可用于点按穴位配方。如一小孩田×轻度脱肛。大便不畅。胃纳不佳,面黄、体弱,即以补法为其点按离穴、艮穴。术后,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即要吃东西。家长十分惊喜。后,隔日点按(小孩、老人、孕妇、体弱者,其点按手法宜轻不宜重)六次即愈。其方义:离为火、为上、为扶助胃气(火生土)。又为下病取上(提气)为臣:艮为山、为固、为中气、为君。
在取君臣佐使配方时。并非君臣佐使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病情灵活取穴。所以有的配方中君臣佐使全到位.而有的配方中可能只有君、臣、佐或只有君、臣。或只有一君等。总之。完全根据辩证所需而定。要灵活运用。
4、按经络循行取穴点按
点按穴位同样可按经络循行取穴配方点按。十二经脉均属于十二脏腑,故取相关的经脉时则取相关的穴位即可。如肺经可取兑穴,脾经可取坤穴。大肠经取乾穴(另督脉取乾穴、任脉取坤穴)心经、小肠经取离穴。肝经取震穴,胆经取巽穴.胃经取艮穴.肾经取坎穴。膀胱经取坎穴。三焦经、心包经取离穴(关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均有相关的穴位在十二经与十四经中相交会、相联络.故调节了十二经脉,即可疏通相关的奇经八咏及十五络脉。不必另归类于八卦)。
木兰街一理发师夏××.左手大拇指内侧(左侧)红肿疼痛.打针服药已多日。其效不佳而来求治。观其部位正属肺经循行的末端,即为其点按同侧手掌兑穴.用泻法快速点按:由于兑穴疼痛,她当时尖叫一声,但随即日:“奇怪.有这么快吗?”我说:“是不是轻了?”她说:“几乎不痛了,真神”。但观其手,肿势并未消退,只见颜色淡了一些。嘱其常揉同侧食指(食指左侧为大肠经循行部位与兑穴肺经互为表里)。第三日特意来告,一次即愈。
5、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
由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能使宇宙保持相对平衡。所以点按手掌穴位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按五行生克规律取穴点按.是手掌点穴按摩的重要方法。如胆结石、肾结石均需克去多余之石,即损有余。可取震、巽、艮穴等点按。反之。如气血亏损者,则需补其不足。如一学生斯××,右乳部增生,其肿块犹如鸡蛋大小,平时常感到局部不适。每遇经期或情绪不佳时尤甚。为其点按坤、兑、震等穴位.隔日一次。四次即消大半。又点三次即愈。后巩固治疗二次。其方义为:坤为柔软、为浊:兑为坤之子,为破损,取之可软化肿块、排浊、破损肿物,又可补气。取震为木。木克土,克肿物、消瘀结。合而取效。其中坤、兑穴取平补平泻,震穴取泻法。只有通过五行生克规律。方可达到补不足损有余。上述取穴点按五种方法。可据病情酌情选用。
九、注意事项
1、心血管患者(如心疾、高血压、脑血栓、脑溢血等)。其手法需轻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变化。
2、孕妇、妇女经期,手法不宜过重。多用揉按。如一职工李××,一日由于经血不调为其点按后,其坐在诊桌旁又有意无意地自我点按,结果当日夜间即经血过多。大伤气血。
3、小孩、老人、体虚者,手法要轻揉。一般相隔1-3日点按一次。而体质较壮、或实证多,可每日点按一次。
4、每当点按相关穴位出现异常疼痛时(如胃痛点按艮穴往往异常疼痛)。故首次点按时,手法宜轻。不宜重。
5、一般情况下.若以点按为主时.在点按过程中不宜同时默念象数配方.待点按后可据病情配以象数配方,令其默念。若以象数疗法为主,则待默念象数配方后.再行点按。如果点按穴位与默念象数同时进行.则不易分辩何种方法有效。也不易分辨何种方法引起的不适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培训学校 专业特色绝技培训 咨询18310670261 qq:903719079
更多中医特色技术日志
[特色培课程]大型纪录片中国民间中医药名家探秘-余粮(体液调控疗法创始人)
[特色培训课程]“黄氏 整脊”治疗股骨头坏死一次好60%
[特色课程]体液调控疗法高血压1-3次治愈 糖尿病3-6次治愈
【资格认证】国家级中医养生指导师
[特色课程培训]实录!学员用体液调控疗法治疗肝癌真实感受
[特色课程培训]余教授用体液调控疗法治疗喷门癌,患者感受实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技术成果推广部系列产品
呼声太高!加开一场!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牛皮癣、肿瘤、各类肥胖、疼痛不再是不可能
癌症信号 (药方) 手指告诉你寿命有多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