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命名钓鱼岛 东南海双受制 中国如何接招?
军事观察
日本政府欲在2012年为钓鱼岛7座岛屿命名,东海受压。美国已经表示,南海地区是美国重返亚太后,显示其在亚太地区主导地位的关键标志,如今看来,美国妄想推动日本联合南海各国共同在两片海域上向中国双重施压,是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已经不适用于如今中国周边险象丛生的海洋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增长,对海洋的依赖也在加深;不可避免的,中国在世界海洋的存在也将增加,中国海军的存在自然也会增加。但如今中国两边受制,施展手脚谈何容易?加之中国追求和平发展,顾及国际形象,日菲等国料定中国不会过度反应,便不断试探底线以侵蚀我国家利,虽然中国在领土和主权问题上有着坚定的态度,却少有强硬的手段,外交手段与友好协商显然让这些周边国家认为中国软弱可欺,中国要如何应对如今的棘手局势?
许多专家认为,北京并没有明确的海洋战略,这是中国在亚太事务上的巨大弱点。保护和推动自己的经济利益是一回事,而加强中国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存在的真正构想则是另外一回事。海洋战略是比海军战略战术大得多的概念,它应当包括国家各主管机构的协调一致的多方面活动。2011年,中国海军数次冲破岛链引来日本的高度紧张,日益强大的中国海军是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侵蚀中国海上利益的坚强后盾,美国试图将中国海洋力量过度解读为“威胁”,这实际只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然逻辑结果。然而中国需要赢得时间来发展海军,也将会尽可能长时间地避免发生海上军事冲突。但引来周边国家的夹击,是中国所不愿见到的,一旦保底的外交手段没有起到作用,那么适当的军事威慑是绝对必要的。
和平解决是上策,应力争,但不抱太大希望。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各方应当以自我克制,不采取行动扩大争议,但现在越南、菲律宾都实际上不遵守的情况下,这一文件似乎只成了束缚中国行动的一条绳子,中国克制,其他方不克制;中国不扩大争议,其他方要扩大争议;中国共同开发,其他方不和你共同开发,中国大量的海上权益被其他方严重损害。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应当与其他方展开严正的政治外交交涉:要么共同遵守这一宣言,实现利益共享,中国可以在共同开发上承担多一些的义务和责任;要么中国将重新考虑这一宣言,或者宣布退出这一宣言;不能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其他方的善意上。
然后是适当的军事威慑。为维护中国的合法海洋权益,中国可以适当的实施军事吓阻政策,主要目的在于制止其他有关方单方面破坏《南海宣言》的行动,加大在南海的军事演习力度,对在这一海域非法进行经济开采和开发的外国经济体施加压力,使其明白在这一海域进行经济活动会有巨大的政治风险。在现在区域内外联手制衡中国的环境下,军事威慑并不再是下下选,而是应被拿到台面上来考虑的问题了。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订第十周年,也是美国宣布重返亚洲元年。中国无需过多忍耐,且拿出强势的态度,才能在这些长期未决的问题上取得突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