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神曲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军歌嘹亮

                                 图片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原名《打败美帝野心狼》。创作于1950年,由麻扶摇作词,周巍峙作曲。歌词原是时任炮兵部队连政治指导员麻扶摇写的出征诗,通过载于新华社《记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的电讯稿而激发了作曲家周巍峙的创作欲望。谱了曲的这首诗首刊在《时事手册》上,歌名为《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作曲者又将歌名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首歌,采用进行曲式,气势雄壮,节奏铿锵。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得一等奖,是传唱度非常高的一首歌。


     中文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发行时间---1954年3月
     填 词---麻扶摇
     谱 曲---  周巍峙
     音乐风格---进行曲
     歌曲语言---中文

     创作背景:

       1950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1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6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

      1950年10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麻扶摇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写下了“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麻扶摇所在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

 
       与此同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志愿军入朝前到麻扶摇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在采访时陈伯坚发现了麻扶摇所作的诗句,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歌曲影响:
       由于这首歌的曲调强烈地表现了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因此它不仅是一首好军歌,而且也是一首喜闻乐唱的大众歌曲。它一经问世,即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51年4月1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国推荐。4月2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通知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
1953年政务院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共同开展对1949年至1953年间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经过由下而上的推荐,从四年间全国发表的万余首歌曲中,评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一等奖。

       作者简介:

                                              图片 
                                                            麻扶摇
         麻扶摇,1927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1946年5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炮1师26团5连政治指导员。归国后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助理员、组织科长,第二炮兵基地政治部主任等职。1960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图片
                                                        周巍峙

         周巍峙,1916年生,江苏东台人。原名周良骥、何立山。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运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代部长、第一副部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三届副主席,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第七届全委会主席等职。
 
        谱写的歌曲主要有:《上起刺刀来》、《前线进行曲》、《起来,铁的兄弟》、《子弟兵进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十里长街送总理》等
            图片




         相关阅读:这首歌属于所有志愿军战士

        麻扶摇,抗美援朝战争时担任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他还有一个更加广为人知的身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就是他写的这短短几句“诗”,奏响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成为鼓舞无数中华好儿女走上前线,保卫和平、保卫家乡的原动力。在第二炮兵保定干休所内,记者见到了身材高大的麻扶摇。提起当年那首战歌,麻老一再强调:“这首歌属于所有志愿军战士。”

  “军人只有一手准备”

  1950年,麻扶摇所在的四野炮兵部队一师,从军区的最南方湖南,被调到北大荒搞生产。这支队伍当时的口号是:为生产万吨黄豆而战斗。麻扶摇和他的战友们真诚地认为,天下真的太平了。他的父亲带着未过门的儿媳妇来到部队,催促儿子“该把事办一办了”。正赶农忙的麻扶摇让他们先回去,秋收后再来。

  然而,还未等到收获的季节,官兵们就奉命打好行囊,准备开赴战场了。1950年7月,麻扶摇所在的部队被调派到丹东“镇守边防”,编入“东北边防军”。

  “战马改成了耕马,装具改成了农具,当部队宣布临战集结时,许多炮手连瞄准技术都忘了。”回忆起当年的情况,麻老坦言,部队的情绪其实并不高。他说,只有打过仗的人,才真正懂得和平的价值。在丹东,部队一面搞军事训练,一边做形势任务教育。

  麻老告诉记者,其实这工作也好做。跟战士们说清楚了,不是我们要打仗,而是敌人要打仗,国破则家亡。美国打朝鲜,我们不能隔岸观火。“救邻自救”,等烧到家里再救就晚了。在部队正式开赴朝鲜前宣誓时,士气已是空前高涨。谈到这点,麻扶摇动了感情:“我们常说凡事要有两手准备,但是军人就只能有一手准备,那就是:服从命令,保家卫国!”

  出征前夜,被战士们的昂扬斗志感染的麻扶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就着昏黄的油灯,在被窝里写了一段出征誓词: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写完这几句话,我钻进被子马上就睡着了,就像了了桩心事似的。”这位年轻的指导员没有想到,他的这首“诗”,后来几经修改和谱曲,在几个月中迅速流传开来,并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唱着这首歌跨过鸭绿江

  第二天,麻扶摇用这一首“诗”换掉了原先的出征誓词,写在黑板上进行了宣读,战士们齐声叫好,一致认为这首诗写出了全连共同的心声。

  在团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麻扶摇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当时,5连有一位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并在全连教唱。1950年10月底的一天,麻扶摇所在的连队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了鸭绿江。“让我惊奇的是,后面来的一支支后续部队,都是唱着这首歌,走上了战场”。

  原来,在部队入朝作战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麻扶摇所在部队采访时,在连队黑板报上发现了这首诗,略作改动后发表在了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读了这首诗后赞不绝口,很快就谱出了曲,这才是我们后来所听到、熟悉的曲调。而当时的词作者的名字,标注的还是“志愿军战士”。

  1953年,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颁奖,有关部门几经周折,终于从志愿军炮兵某团寻到了他。此后,各种报刊登载这首歌曲时,词作者一律改署为“麻扶摇”。

  解放后,麻扶摇曾多次回过东北老家,但却从未提过自己和这首歌的故事,家乡父老至今不知他是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对此,麻老真诚地对记者说:“这首歌不应该是属于我个人的‘私有财富’,它应该属于那个时代,属于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属于所有的志愿军战士们。”

  本报记者袁祺新华社记者张选杰张汨汨

  专家点评

  抗美援朝胜利来之不易

  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纠集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联合国军”向三八线以北大举进犯,企图以武力侵占全朝鲜。同时,美国空军不断侵犯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轰炸、扫射东北边境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公然把战火引向中国。

  毛泽东、中共中央应朝鲜劳动党、政府的请求和中国人民的意志,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以东北边防军为基础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历时近3年的较量,直至“山姆大叔”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康月田

  人物小传

  麻扶摇,黑龙江绥化市人。1927年3月出生,1946年5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入伍,1948年5月入党。曾参加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太原等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1960年晋升为少校军衔。

 

       相关阅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诞生:先有诗后有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这首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诞生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曾响彻朝鲜战场和祖国大地,拨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弦,鼓舞着中国人民优秀儿女同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英勇厮杀,浴血奋战。


  时光荏苒,弹指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回想起《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的过程,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思绪把我带回到那难忘的峥嵘岁月,带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九五○年七月,我炮l师奉命集结安东(今丹东),编入东北边防军,执行镇守边防的任务(这一调动与六月朝鲜战争的局势紧密相关)。当时炮1师正在黑龙江佳木斯市郊执行垦荒生产任务。突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由生产队转为战斗队。出发前,大家深情地望着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的农田,望着自己用汗水浇灌的土地,战士们的眼睛湿润了。

  十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连营团层层召开誓师大会。我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很快拟好了全连的出征誓词,但又总感到意犹未尽。无数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队用汗水浇灌的大片农田,鸭绿江对岸翻滚的战火,战士们激昂的求战情绪……时刻萦绕于我的脑际,使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总感到还应写点什么。在十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我辗转反侧,浮想联翩,昔日“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历史画卷浮现在眼前,使我的视角落在了“中华儿女”的群体形象上。我想,现在集结在鸭绿江畔的志愿军,此一时也,即彼一时也,不正是中华民族长期经历内忧外患逐渐培育起来的浩然正气,又在新中国人民身上得到升华的历史延续吗?于是“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的词句涌上心头,我连忙抓起了笔,一篇短诗一会儿便跃然纸上。这就是后来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原歌词,即以一首诗的形式诞生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在创作什么,更没想到是在创作歌词,只是由于烈火在胸中燃烧,感到不吐不快。写毕即感到心舒气畅,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满足。

  第二天,我把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写在黑板上,并向大家作了宣讲,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全连指战员的共同心声。在全团动员誓师大会上,团首长宣读了师党委的战斗动员令后,各连纷纷上台表决心,我也代表5连登台宣读了出征誓词。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我们连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十月二十三日部队入朝时,我连就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这首歌跨过鸭绿江的。

  后来,我惊奇地发现,一支支后续入朝的部队都唱着一首曲调乐观、雄壮而坚定有力的歌曲,歌词与我写的这首诗基本相同。部队在歌声中显得那样威武雄壮,我感到十分激动。连队干部战士也都惊喜地问我原因。当时由于战斗频繁,消息闭塞,我也不知道这首歌词、曲结合的原委。直到一九五三年,我才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形成的来龙去脉。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到我们部队进行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诗,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以大1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就这样,这首诗又从朝鲜前线传回国内,当日日夜夜注视着朝鲜战局,关心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祖国人民读到这首诗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十一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和十二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了这首歌。不久又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从此,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就把这首歌曲认定为自己的战歌了。它像嘹亮的进军号角,鼓舞着广大指战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打败美国野心狼奔赴朝鲜战场,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英勇作战。“战歌”极大地发挥了它的战斗作用。

  由于这首歌的曲调强烈地表现了抗美援朝英雄岁月的主旋律,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因此它不仅是一首好军歌,而且也是一首喜闻乐唱的大众歌曲。它一经问世,即迅速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一九五一年四月一日。《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国推荐。四月二十一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通知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一九五三年政务院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共同开展对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间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经过由下而上的推荐,从四年间全国发表的万余首歌曲中,评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一等奖。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才在炮1师找到了我。这时我才在《解放军文艺》上首次披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原是我写的一首出征诗。以后,所有刊物再发表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改署了我的名字——麻扶摇。但我一直认为原署名“志愿军战士”也很确切,因为是他们以自己的英雄行为描绘了歌词的意境,用发自内心的豪言壮语表达了歌词的主题思想。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真正作者。

  (作者简介:麻扶摇 一九二七年二月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志愿军炮1师二十六团五连政治指导员。归国后任军委炮兵政治部助理员、组织科长,第二炮兵基地政治部主任等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