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云:解析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戏曲资料

王彩云:解析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京胡作为中国国粹—京剧的最重要伴奏乐器之一,自本世纪80年代始,从幕后走向前台,进而成为既是京剧伴奏乐器,又形成独具个性的独奏艺术。随着时代的前进及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京胡这件以往专门用于京剧、汉剧伴奏的乐器,在近现代演奏家、作曲家们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下,大胆吸收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科学演奏方法,改革现有不尽人意的问题,使京胡表现力大幅度提高,不仅拓宽了演奏音域,也使京胡音色得到统一和稳定。这是继现代戏后,京胡演奏所达到的另一个高峰,这也是京剧音乐博大精深、京胡艺术繁荣发展的历史必然。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引起重视,中国文化热潮亦随之不断攀升,在多元文化的趋势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明显增多,而彰显个性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代表中国千年文化、扎根于戏曲、发展于民族音乐中的京胡,此时被诸多作曲家看好,在一些大型作品中开始出现京胡的声音,如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梅兰芳》.电视剧《大宅门》、《夜深沉》等。其中尤以电视剧《大宅门》的京胡音乐深人人心,京胡热起来了。

“京胡热”是好事,但很多人在演奏过程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曾经咨询过我:京胡独奏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驾驭京胡这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我在大学教15年,无论在招生或授课过程中,以及在全国京胡考级、CCTV全国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担任评委中,确实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不仅影响着为京剧伴奏,更潜在成为京胡独奏的羁绊,而无法达到理想境界。现就这些问题阐明个人观点。

培养正确的音准概念

这里首先划分研习京胡独奏的群体:京剧专业团体和院校的演奏员、非专业演奏员、民族弓弦乐器专业演奏员。培养正确的音准概念主要依赖于乐理的学习和视唱练耳的训练,这里不排除先天条件的好与坏。感性上和听觉上有分辨音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专业院校里无论附小还是附中到大学都设有视唱练耳课程,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从事音乐的人,能够准确把握音准、调性和节奏等。在这方面,学习民族弓弦乐器的演奏员更优于戏曲演奏员一些,这和训练方法、要求以及师资等有直接关系。而非专业演奏员应该怎样训练和培养呢?可通过模仿专业唱片,首先跟着乐曲哼唱,调整音高,刺激听觉的分辨能力,然后进行演奏练习,通过耳音的辨别而自我调整指位和指距,达到正确音高。

定弦的讲究

在过去传统京剧的伴奏中,京胡一般采用“宽五度”定弦,也就是里弦略低,俗称“阴阳弦”。经过现代戏以后,京胡在琴弦上有了改进,把丝弦换成钢弦,增加了琴弦的张力和耐磨度,音质也稳定了许多。在定弦上也更倾向于十二平均律,但并不是纯五度,因为如果做到像小提琴那样的纯五度定弦,就会失去京胡特有的音质和音色。那这个五度音程究竟是上方的音偏高还是下方的音偏低呢?我们这里论述的是京胡独奏,在京胡与大乐队之间,京胡外弦一定要按照标准音高定弦,也可以外弦略高于标准音高的23音分,里弦可略低于标准音高的5音分左右。按照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每一个八度共有1200音分,按此推算得出:半音是八度的l/12音分即100音分,而京胡定弦里外弦之间不超过标准的10音分,在乐队中是能够被接受的。这样既可以保证与乐队的和谐统一,又不失京胡音色的明亮特性,是为最佳选择,这在传统京剧伴奏中也同样适用。其理由有三:

1. 京胡在定弦时,以定准外弦即五度的上方音为主,京胡在和乐队调弦时,一般给其他乐器的音高都是外弦空弦音。

2. 京胡的乐器构造属于原生态,主要构件竹子和蛇皮都是经过最简单加工而成,京胡的声音稳定性难以控制,里弦更是难以奏出稳定的和较纯粹的音响来。因此,京胡演奏者在定弦时不得不更重视外弦的准确性和以外弦为标准。

3. 在传统京剧伴奏中,京胡在演奏里弦时,京二胡通常是用高八度的音来演奏,即:京胡拉里弦的空弦为615时,京二胡相对应的是外弦二指按6、三指按l、三指按5音,也就是说京二胡演奏时都是手指按弦,而非空弦演奏。这些都会冲淡京胡偏低的里弦音在实际音乐中的不足。

由于京胡的里弦在定弦上略低标准音,演奏里弦时便增加很多演奏技巧。例如拉里弦时,以一节拍=80为准,只要时值长于八分音符,基本都会使用一指的回滑或掸音技巧。目的是弥补里弦的不足,但却成就了独特韵味。

京胡音乐的音律特性

在我国的民族器乐中,京胡是非常独特的乐器,它来源和形成于戏曲,近二十年又吸收借鉴了其他弓弦乐器科学演奏方法,得到长足发展。它既扎根于戏曲,又开花于民族器乐百花园中,成为具有多重音乐表现力的乐器。京胡的音律特性,熟悉京剧唱腔的人基本都能够掌握,而在这方面,民族器乐的其他弓弦乐器演奏者想要演奏出醇厚浓郁的京胡味道,则需要至少学习京胡常用三个把位的生、旦行当的几种板式:如慢板、原板、快板、导板。即由最慢速度到最快速度,直至自由节奏。掌握了这些,就不会出现对弹打柔滑无从下手的尴尬情形。京胡的音律与其伴随京剧的形成息息相关。京剧无论哪个行当演唱,只要遇到唱名4这个音(京剧音乐都采用首调记谱法,并非固定音高的下,而是任何一个调的4),几乎无一例外的会偏高于“4”音,久而久之形成京剧中鲜明特色音。稍有京剧知识的人都知道,京剧中的4音,被称为“京4",也有称之 4 的。这个音的音高比4高而又低于“ # 4”,是在二者之间的音。现在也有人提出,京胡演奏的7音应该低于7,但本人不赞同此观点,如果说在建国前的京胡演奏有遵循此规则的话,现在早已改变为7了。时下也有人在演奏的音不准时,以“这是京剧音乐特点”为借口,是不合乎科学规律也是不负责任的回答。任何一件乐器所演奏的乐曲,都会遵循其音律特色,当然,这仅是有限地变化了的音准,是风格所要求的,但总的音准概念是不能改变的。

换把训练

在京胡独奏曲的演奏过程中,困扰诸多演奏者的难题之一就是换把。

京胡的换把,由于京胡乐器本身分量轻,演奏的力度强,使得京胡的换把较其他器乐有一定难度。其分量和演奏力度的反比,是京胡换把的主要障碍,另外还有,京胡琴杆是竹子制成,竹节的突起也造成京胡换把的不顺滑。在过去,京胡伴奏唱段时的过门旋律中,出现超出一个把位的音域,演奏者换把演奏,会获得阵阵掌声。而在京胡独奏曲中,京胡换把是常有的事,因为京胡作为一件独奏乐器,需要拓宽音域,增强表现力。作曲家写的旋律绝不会如《西皮小开门》一样,只在一个把位来回往复,这样就要求演奏者做到无痕换把。所谓“无痕换把”,即在换把时没有停顿之感,旋律的行进流畅清晰。例如在京胡组曲《白蛇情》中的音乐:  

王彩云:解析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以上音乐采用的是二度换把,听起来没有任何断续之感,达到音乐的统一协调。

“无痕换把”可以是我们常用的四度换把和任何音程关系的换把。例如反二黄的外弦定为5音,其二把位的一指即为1音。又如七度换把中的西皮外弦为3音,其二把位的一指为l(常用换把的一种)。在练习换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左手持琴的虎口处为半圆状态,尤其注意拇指不可全扣在琴杆上,即拇指指肚处不能接触到琴杆。在准备换把的瞬间,一把位和二把位两个音之间的休止符越长,换把的空间越大.如果两个把位之间的音没有休止符或乐句气口,则需要做好提前量—演奏前一个音时,手型已开始为第二把位做准备变化了,左手顺着琴杆(不能紧贴琴杆)向下移动,使两个音的衔接做到天衣无缝,换把是在瞬间完成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左手持琴要放松,给演奏创造最松弛的空间。

控制乐器的能力

京胡这件乐器的所有构件都是纯天然材料,对它的控制实非易事。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演奏出来的京胡声音和别人不一样?这里我想说的是,京胡的训练讲究“先放后收”。初学京胡者或有一定其他民族弓弦乐器学习者,在练习京胡时,首先要把京胡音箱(即琴筒)振动起来,产生共鸣,发出竹子特有的“筒音”。然后再控制音量,从强到弱练习,力度要均衡,因为京胡的运弓“强易弱难”。最后再从音量到音色的训练,达到音量与音色的谐和统一。在一些从小接受戏曲音乐教育的京胡演奏者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慢弓演奏非弱即燥。就是说要表现游丝般细腻而委婉的情绪时,右手持弓控制不了京胡的音色,要么弱到声音颤抖直至无声,要么驾驭不了琴弓,使马尾和琴弦之间不能产生均衡的摩擦声音,而发出刺耳的噪音。这和戏曲演奏员一直所接触的唱腔有直接关系。戏曲唱腔的伴奏,很少有一弓演奏时值超出二分音符的。像《状元媒》中:

王彩云:解析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其中的2音,基本可以说是京胡伴奏中最长的一弓演奏了。但比起演奏音乐所运用的长弓,也只是冰山一角了。演奏慢长弓时要注意:首先把琴弓的马尾调整到合适的松紧度,不宜过紧,那会妨碍右手持弓的松弛性.其次,马尾梳理顺滑,切忌马尾绞缠在一起,否则会发出小的疙瘩音,影响音质的纯净。最后,要引起重视的是,很多人持琴弓段集中在中弓,而忽略了弓根和弓尖的作用,在演奏慢长弓时明显感到不够用。我们都知道,弓根处于相对离身体最近的位置,弓尖处于相对离身体最远位置,两者都很难控制,这恰恰是需要我们加强练习。

其他

京胡独奏形式的出现,给中国民族音乐注人新的活力,它飘逸俊朗的声音和高雅脱俗的气质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品格。在我从事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十几年中,接触到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他们对京胡独奏曲表现出极大热衷,这说明他们渴望演奏上的挑战与突破。在我教学中最大的难点不是学生的演奏技术,而是他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亟待解决的是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如今学习京胡独奏的人趋之若鹜,京胡的演奏技术也日新月异发生变化,让技术为艺术服务,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的艺术形象才是我们的追求。

 

 摘自《乐器》杂志 2009年01期 作者:王彩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