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下的"太平天国"之血洗"包村"
个人日记
谨以此篇日志慰地震里.灾祸下.战争中的无辜亡灵
清朝中后期我们诸暨的包村发生过一场血雨腥风大战,当时的这个小山村经历了堪比历史上争夺军事重镇之战争规模,其实这一战仅为包村民间武装抗拒太平天国天兵破村,八个月的战火烧尽了人丁兴旺且繁荣的包村。一个多世纪之后我把此次颇具争议的战争重诉于现实空间,目的不仅只为记事说事,更想说明一点,身边的灾难不止来自地震与天灾,笔尖动动说不定也会挨上灾祸,更不用说来一场战争。四月的四川不平静,中国更不安静,当四川雅安饱受地球山崩地裂之痛时,国人在同悲之余又不遗余力的去救援那些无依靠的灾民,还不是因为国之人皆兄弟。其实人类的摇篮一个世纪较一个世纪不太平,一年较之一年多的灾祸降临这个正趋向美丽富饶的国度,灾难许是说不定那一天也侵袭到我们可爱的家园里,那时的谁生与谁死谁又卜得来未来,灾难之下命就本无安全而言,其实平静安康中更应学得那居安思危的好心境。雅安是地球的一块地皮,当然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都亦是,我们在不忘给雅安祈福的同时,亦更祈福自己脚下的土地不受天灾地灾的肆虐。我很庆幸自己生养的土地,毕竟没遭过太多的变故,至少我辈不曾履历,当灾祸降临我们同一片蓝天下的土地时,我们亦会用热情与心声唱出一则与雅安同在的心曲,作为励国.民.己志之曲。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不过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清运动是功还是过一直有褒有贬 ,最大的分歧是国与民之间,从政治上来说,太平天国是我们政府公认的正义运动,这点只要翻开我们曾经的教科书就有答案,所有史料也偏向于他们推翻满清为目的就是正义之战。本人以为太平天国反淸顺应历史潮流还说得上去,胜券在握后还是功亏一篑决不是清王朝打败了太平天国,而是太平神军被自己之所为所打败,总之他们到最后与民众走上背道而驰之路亦是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换句话说是后阶段从正义走向了非正义之故。太平天国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推翻满清王朝,可能是历史只告诉他们胜者王候败者寇,没有交代他们坐江山比打江山要难得多,后人还是唏嘘草莽英雄们最终都没能明白胜的未必是王,败亦不见得真成寇的道理。不过我们的政党很推崇他们的气势,毕竟他们以星火燎原之势打下了清王朝差不多的江山,因为共产党人也是这样的推翻了蒋家王朝,那叫旧的不除新的不来,所以官方的认可毫无疑问。再说来自民间之说,我家在山坡有块地,因为离家并不远,小时候到地头去看父亲锄地,就算父亲不在地间劳作时我也跑地里去看庄稼长势或就去那玩耍,去的次数多了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我们这块山坡地的边缘都有太多的瓦砾,连锄头锄下去能锄出好多瓦砾来,于是就问父亲这是为何,父亲只告诉我那是长毛造反的垃圾,后来倾倒于此而来的,那时候我还比较小,我不懂长毛代表谁,等我年岁又稍长时,有一天我读到了离我们家不算远村庄的顺口溜,顺口溜里的故事告诉了我答案。如果测算那个村庄离我们有多远,直线距离至多十多里地,因为有几座山的间隔,之间道路的路程实际概有三十里之遥了,其实我们村庄那年被太平军洗劫跟包村遭灭绝人性的屠杀该是处在同一个时期。所谓长毛所指的是太平天国天兵,说得真切点长毛二字民间用的是贬义之词,其用意跟强盗差不多,同时民间亦有用青面红头发来描述天国天兵的狰狞可怕,这是我小时候对太平天国与天兵的概念。
顺口溜至今我记忆犹新,只是口头上说说容易,要用语言写来有点让外地朋友难懂,当然是几句夹带方言的话语,顺口溜字不多就"吃个油,穿个绸,到得包村来杀头",其实要弄懂不算难,大意为吃着油腻食粮.穿着绸缎的贵人富人都一道奔赴包村去杀头。何出此言?此言当然有个让人惊心动魄的出处。我们现在的诸暨市阮市镇有个叫包村的村,不过在撤区并乡前包村所属的视北乡归枫桥区管辖。包村人十之八九姓包,传这里的包姓族人为包公后人的一支,我亦于网上查看过径由,之所以居此缘于南宋都城迁之于杭州之故。清朝中后期,包氏后人经包村繁衍生息后,到太平天国爆发前已经是人丁兴旺的大村子,约有三千户之多。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包村出了个力大无比的传奇式人物,其神勇传遍了周围众多府县,再加上还有个同样武艺精通的妹妹助阵,因此包氏兄妹名声远播。许是缘于包公后人之故,一代一代包村人恪守做人的本份,连包氏兄妹亦一样从不倚强欺弱。"树大招风"是当之无愧的真话,不用说想练武习身的,就连不愿舞刀弄枪的也总想追随包氏兄妹之后,就渐渐形成了一个很大带民团性质的团队,附近村镇的几支乡勇武装投奔到包力身麾下,虽不居一处,却能遥相呼应,此时聚在包力身边的地方武装发展到了近万人,其实聚在一起更多的亦是为了看护自己的家园,纯民间性质的军队,因为他们根本没接受过清庭的任命,或者收受过清庭的粮草军饷。关于包力身领军誓死抵御太平军,血洒战场,乃至全军覆没,我们的政府把他定性为淸庭鹰犬,这是莫大的不公,他们仅仅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更主要的是为护民。同是一个时期的太平天国首领何文庆,跟千百万太平军一样参加了一次次的屠城屠民行动,他却名正言顺成了我们政府公认的历史功臣,所以太平天国名将何文庆故居保护牌赫然耸立在于我们并不远的赵家镇泉坂村。这样的结局如果让那为保护十多万避难民众而洒尽最后一滴血包力身见到将永无闭目之时,冤是冤,不管政府对历史上这二人如何定性,民众为包力身正名的呼声日盛,只要上网中打开百度关于此役的网页,就有大量对那次血战的帖,还有敬仰并力挺包力身为英豪的帖子,因为我们故土后人就信服这样的英雄。通俗的说当时之包村纯粹是集聚避难民众的场所,并非是箭在弦上的战场,太平军用这血洗的方式来拿下包村终究会令我们这些生于斯.长于斯后人们唾沫。
太平天国攻入浙江,又进到了诸暨境内,义军的到来,不仅惊扰了浙江众多府县民众,同时又打破了包村人一贯宁静的生活。官府忙着对抗太平军,而那些富得流油的乡绅贵族在担心身家性命不保之余,又担心家财在战祸中被掠,找个避战祸的地方才是当前最要紧的,闻说包氏兄妹的神勇与义气,于是附近诸多的州县有钱人闻风而动,拖儿带女都直奔包村来集聚,各类外来避难的人把个弹丸小山村挤得满满的,一时间包村堪比繁华。太平军在诸暨听到了一些有关包村包力身的传言,他的神勇令太平军将令有些担忧,有心想拉他入伙,再说包村集聚了那么多有钱富豪,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包村人财兼得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第一封劝降信送达到了包力身手上,有感于对太平军的所见所闻包力身断然拒绝了劝降。就这样太平军开始了第一次的围攻包村行动,因为藐视小小包村有什么了不起,所以第一次太平军投入的兵并不算多,此次作战太平军惨败不说,参战将士无一生还。于是第二次增加了不少兵马,同样以全军履没告终,在向外部调兵的同时,第二封劝降信又来到包力身手上,他指出太平天国用屠戮手段来达到征服的目的不得人心之余,再一次拒绝了信中对其所承诺的一切事宜。太平军第三次进攻如输红眼的赌徒更是变本加厉的疯狂,最终还是没攻下包村来。这时的太平军又开始从外省大量调集来兵马,尤其抽调天京天兵亦来围剿包村,还喊出"宁失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都城),必破包村"的口号,在许多日子的充分部署下,太平天国又开始了强势的破村之战,他们不仅用围困切断村子的粮食供应,还想尽办法切断了村子所用水源,又得到奸细的情报从后山挖洞连通了包村的储备山洞,就这样大量的太平军从洞内攻出,早已缺水缺粮加上没有防备的包力身团队阵营很快被打乱了,场面根本无法控制,加上外部围困包村的军队的夹攻,只见太平军手起刀落一个个包村守军都成了刀下之鬼,杀红眼的太平军见人就砍,老弱妇孺也一样都倒在血泊之中,尸横遍野乃至层层叠叠,战斗进入最后阶段包力身被身边的部下所杀(关于包力身当时是死还是活还有另一个传言版本,前面所说是我小时候所听说的,另一个版本是包力身最后逃脱了,多年后成为了个白衣道士),其妹被捕誓死不屈,结果命丧太平军刀下,概这场战斗使拥有十万之众的包村杀戮贻尽,仅逃脱生还三十六个人,惨!!!
太平军从围困包村到攻入历时大半年,也是因为此次战役加快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原本他们可以化更多的 精力与兵力对抗清兵反戈,却为区区包村动杀心,得不偿失到何种程度根本无法说,足见太平天国将领仅为耍那匹夫之勇,绝之亦天意吧。站在我的立场看,太平军之所以疯狂到了极点要拿下包村,根本不是眼馋什么区区包村那点弹丸之地,也不是想力拼想把包力身兄妹的神勇为己所用,而是眼馋那众多有钱人的金银财宝,一旦能搜刮到所有富豪之财宝至少亦是个天文数字,这应该是太平天国制造这个惨案的最主观的想法与愿望。小时候我们在聆听到顺口溜的同时,还不时的得到这样的传闻,说包村某某人在锄地时锄到了金条,或者又有某人在田里挖到了金元宝,还有人在整理屋基也翻到了不少金银,传闻当然有真有假,可信还是的确确存在的,当时包村遭太平天国军的围困,太多富豪当然不肯把财富拱手送与太平军,所以都想尽办法把金银细软藏于地下,山间.地头.水边.田里无处不是藏匿之所,转辗这么多年运气好的挖到点在所难免,我觉得应该还有太多的在地里埋着,或将成为永久的宝藏,或为后来幸运者的囊中之物。对于包村尸横遍野的场面太让人心惊肉跳,附近村落人更是怕得要死不敢近前,更不用说亲临现场去收拾残局,将近一年叠成小山的死尸变成了森森白骨,这时才有两位与包村沾亲带故的考虑到替亲戚入土为安,阵尸白骨才被他们捡来堆在一起掩埋了,这么多人的尸骨推成了庞大的一堆,掩土成坟名唤十万大墓,这块悲天泣地的土地冷落了若干年之后,包村遗孤才开始在原址填埋废墟繁衍生息至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