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我们古老的中医的方法——拍打带脉,该法在古代的宫廷很盛行,稍微有心人只要翻看《慈禧轶事》174页就能看到,慈禧每天午休之前都侧着身子让宫女或太监帮她拍拍腰,而带脉就在腰部,慈禧为什么喜欢这样做,原来她在68岁时她患上一种严重的便秘,太医给她开了一副中药,慈禧嫌中药太苦而没有服用,后来一位精通道家养生术的太医教她一个方法解决了太后的便秘,这个方法就是拍打带脉,拍打带脉不仅很快治好了太后的便秘,而且还消除了她腹部的赘肉,经过从古自今许多人的实践,拍打带脉不论是对减肥排毒美容,还是妇科病都有良效。
有些人拍打带脉几天后就开拉肚子排毒了,有的痘痘不知不觉不见了,非常神奇,目前一些养生书都喜爱用敲带脉这个词,其实拍带脉比敲带脉更科学健康。学过火功推拿的学员建议你采用火焰掌的方法拍打带脉,这样效果更好,拍打时先轻拍后深拍,两者不可或缺,紧密结合,因为轻拍可以生血,深拍能够活血,拍打之前如果配合开四关或开三筋效果更神奇。该法可以自我治疗,方法很简单,躺在床上,然后用火焰掌拍打自己的左右的腰部带脉,次数不限,一般以80—100次为宜,不必刻意。不懂火功推拿的人用手拍打腰部的带脉,也有效果,带脉在哪里呢。请看下图:
什么是“带脉”,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此经脉像是一条带子缠在腰间,二是因为与妇女的经带关系密切,按现代的话说,就是专管调理月经及妇科各器官功能的重要经络。带脉是奇经八脉之一,有“总束诸脉”的作用。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惟有“带脉”横向环绕一圈,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绳子系住一样,所以哪条经脉在腰腹处出现问题,如郁结气滞,瘀血堵塞,都可通过拍打带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和疏通,而且带脉上的三个穴位“带脉”(与经同名也叫“带脉”)、五枢、维道,又全都压在胆经上,所以拍打此处有同于拍打胆经之妙。
有人担心,这样拍打会不会拍坏肾呀?其实从解剖位置来看,拍打的位置离肾还很遥远,那个位置应该是结肠的部位,右侧为升结肠,左侧为降结肠,震动结肠,应该是有利于通便的。而且是平躺着,对于稍微胖些的人来说,正好拍打的就是腹两侧“草帽圈”的赘肉。肉又多,拍得又轻,是很安全的。
其实用带脉来治疗妇科病,古时是常用之法,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最善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瘀积热,同时也是治疗各种疝气疾患的必选经脉,但现代的一些针灸师大多忽略此脉而不用了,因为,即使是专业的教科书,对“带脉”的介绍,也只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没有更多临床的分析和总结。
什么是带脉?
带脉无本经直属穴,与足少阳胆经有3个单交会穴。
本经循行路线:带脉出自季胁部,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五枢穴、维道穴,围绕腰腹部一周。足少阴肾经向上行至腘中,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会,再向上行至肾,当第十四椎处(两旁肾俞穴)分出者,属带脉。
本经所主病候:腹胀,腰软,下肢痿弱,带下,阳痿,遗精,癫痫等。
本经主治病证:中风,手足不举,肢体麻木、拘挛,发热,头痛,项肿连腮,眼目赤痛,齿痛,咽肿,头晕目眩,耳聋,皮肤搔痒,筋脉不舒,腿痛,胁肋疼痛等。
带脉(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
位置:侧腹部,章门穴下展1.8寸,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交点处。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腹痛。
五枢(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
位置:侧腹部,髂前上棘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
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便秘,腰、胯痛。
维道(足少阳胆经穴;足少阳胆经、带脉交会穴)
位置:侧腹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穴前下0.5寸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