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凡是你所排斥的,其实就是你所要学习的!

个人日记

 

圣地/香谱密示吉凶图

 

法则一:从外在看内在,从别人看自己。透过别人,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从别人身上看到的其实是自己。
 
我们对别人的意见,主要是取决于他们使我们看清自己什么,而不是我们如何看他们。
 
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你在发觉对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你也等于是发掘你自己。去了解他的感觉、想法,你也更了解自己,你们相互成为对方的镜子。
 
如果你觉得伴侣对你失去热情,可能是因为你也对他失去热情;就像一位婚姻专家说的:“如果我们的婚姻变得乏味,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乏味,或更糟的是我这个人很乏味。”
 
事实上,那些令你厌恶的人是在帮助你,他帮助你了解自己,让你发觉你的阴暗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跟一个人越亲密,就越容易产生厌恶,因为他让你看到自己的真面目。
 
别人最惹你讨厌的地方,通常也是你最受不了自己的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法则二: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认为别人是什么样。你不能容忍他人的部分,就是不能容忍自己的部分。
 
一个品德不好的人,就会怀疑别人的品德;一个对别人不忠诚的人,也会怀疑别人对他的忠诚;一个不正直的、不正经的人,就会把别人的任何举动都“想歪”,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一个对别的女人有非份之想的人,自然而然地,也会猜疑自己的女人。老遇到讨厌的事的,往往是令人讨厌的人。喜欢挑人毛病的人,其实自己才是最有毛病;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其实自己才使最不三不四。
 
如果你很爱发脾气,你就会认为别人常惹你生气,每一件事都可能变成你愤怒的理由。并不是说每一样东西都是错的,而是你会投射,你会把隐藏在自己内在的东西投射到别人身上。你会谴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因为你有太多的怒气,所以即使是一点小事也能引燃怒火。
 
同样,别人对你说什么,也反映了他们是谁及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批评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甚至他们自己就是他们所批评的“那种人”。
 
当你内心走向良善时,你将停止批评别人和对别人的批评产生反弹。
 
如果你对一颗长满苹果的树木丢石头,掉下来的就只会是苹果,不管谁丢都一样。一个真正良善的人,不管你对他怎么样,他显现出来的就只会是平和、良善,因为他就是那样的人。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法则三:你内在是什么,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你对外排斥什么,对内就排斥什么。
 
一般而言,那些我们相处愉快的人,正是反映了我们喜欢且接受的内在自我面向;而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也反映我们不愉快且不接受内在的自我。
 
教双方和谐相处,不如教他们让自己内心和谐,那样双方自然会和谐;教他们如何增进彼此感情,还不如教他们增进自我成长,那样彼此关系自然会成长。
 
当有人问我要如何改善关系,我总会告诉他们:“首先你要深入内在,除非你内在的问题先解决,否则你不但无法改善,而且会制造更多问题。”
 
一个有控制欲的人,除非内在的空虚得到填补,否则就不可能放下别人,也难以解放自己;一个满怀怨恨的人,除非内在愤懑的情绪得到抒解,否则就不可能停止怨怼(不认识这个字去查字典,呵呵);一个爱嫉妒的人,除非内在能找到自信,不再跟人比较,否则就不可能停止嫉妒。
 
每个人外在的言行举止都是内在思想的呈现。你如果无法信任自己,就很难信任别人;你如果无法尊重自己,就很难尊重别人;你如果无法肯定自己,就很难肯定别人;你如果不能照亮自己,就不可能照亮别人。
 
当伴侣们没有了爱而彼此伤害,我不会告诉他们要如何努力爱对方,而是要求他们先学会爱自己,因为伤害对方其实就是伤害到自己。
 
你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你与自己的关系。如果你不断与自己的内在冲突,那么你也会不断地与别人冲突;如果你自己内在的情感挣扎,那么你也会与别人在情感上发生挣扎。我们在感情中所遭遇的问题,就是我们内在的问题。
 
我们吸引的关系,都反映出我们拥有的特质,以及呈现我们的内在自我。所以,关系处问题的人,不仅要检讨你跟别人的关系,也要反省你跟自己的关系。以下是一些你可以自我检视的问题:
 
“当我观察你所反映的我,我感到_____。”(诸如愤怒、恐惧、失控、困惑之类的感受。)
 
“你反映了我的哪个自我?”
 
“外在”困扰我们的问题,正是我们“内在”无法整合的部分。如果你想改善外在的一切,就必须从改变内在开始。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法则四:你约束别人,自己也会被约束。你越恨就越束缚,你越爱就越自由。
 
当你掌控别人时,你同时也被掌控;如果你绑住别人,别人也会绑住你。你想想看,当你控制别人,不准他们做这做那,那如果他们不照你说的话去做呢?你会怎么样?你就会不高兴,对吗?你的喜怒哀乐是由别人来决定,你认为他们是被你掌控的吗?不,其实你才是被掌控的。
 
以眼还眼,结果是大家都瞎了
 
如果你不断在记忆中反刍旧伤痛,你就是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事一再伤害你的力量。那就是我为什么说,当你怨恨别人时,表示某种程度上,你也怨恨自己。
 
要怎样彻底消灭敌人?把敌人变成你的朋友!
你会发现,那些最难得到原谅的人,正是你最需要原谅的人;最难放手的人,正是你最需要放手的人。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法则五: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须学习的课题。如果你很欣赏,它就可以蜕变成爱。
 
我们主要的人际关系,不断地反映该学习的课题是什么。
 
无论是你的老板、同事、部署、朋友、情人、配偶或小孩皆然,这些人所拥有的你所不喜欢的个性、想法和行为,往往都是你需要学习的部分。他们会显露你的阴影,会一再地重复你所厌恶的言行来让你学习。
 
当有人指出你的错误,你很气那个人,但这是他的错吗?不,他只是帮你把“发霉的阴影”拿出来晒晒太阳。
 
你不会因为别人说你想偷窃海洋馆里的一只鲸鲨而冒火,因为那是你连想都不会想做的事。但是,如果你太太说你旅游出差是想借机去“偷腥”,你可能就会辩驳,甚至发火。为什么?因为这种事有可能发生,或曾经甚至已经发生了。没错,一般而言,越接近事实的指控,你越有可能起而辩护和发火。
 
所以,以后当别人指责你的时候,不要再像以前一样,立刻去攻击或反击,你要开始反问自己,因为他们说的很可能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又何必那么“当真”,对吗?
他们之所以会安排在你身边,都是“有原因”的。因此,不要说不喜欢就排斥或试图逃避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天赐的良缘”,你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缘来蜕变自己。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去爱一个喜欢你的人,没什么了不起。
去爱一个爱你的人,你什么分数也得不到。
去爱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一定会在生命中学到一些东西。
去爱一个无缘无故责备你的人,你就学到了生命的艺术。
——
印度大师古儒吉
 
是什么?爱就是欣赏你不喜欢和不爱的。如果在你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讨厌或不爱的人事物,那是因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们才会一再出现,你必须学会生活的艺术——将它们蜕变成爱。
 
好玩的是,在读书期间,就有事发生。本来约了个朋友,并为此改变了一天的安排。而这个朋友一天没出现,打电话也不接。
 
此时此刻,如果依照以往的模式可能会有很多反应出来:
 
愤怒:他怎么可以这样!不讲信用!不值得做朋友!
 
 
哀伤:我被人忽视了,人家不拿我当一回事。我被伤害了。

 
但读书是为了在生活中实践的。于是,就有机会反思自己的阴影。
 
确实自己约会也迟到爽约,有时不好意思跟人家直接讲,就找个借口发个短信了事。
 
容易感觉到被人忽视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根源是受伤的内在孩童,如果内在没有这个问题,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所以今天这件事的发生,是在提醒我我在排斥内在不守时不守信用的那部分自我,要更加注意守时守信用,并更多去关注自己的内在孩童所导致的被忽视的感觉。
 
读书如果没有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就只能算是消遣/打发时间。

 
怎么用呢?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给大家一些建议:
 
列出你主要的人际关系,以及最受不了这些关系人的地方。
 
后写出每当面对这些受不了的特质时,自己的感受(诸如愤怒、恐惧、失控、困惑之类的感受。)
 
静静地深入内在,反思这些最让你受不了的特质是否在你身上也存在。
 
然后在生活中与这些关系人互动时记录下自己的反应和感受。
 
这样做对于你了解自己的阴影和整合阴影,让自己更加完整,接受自己,爱自己,以及改善那些人际关系都会有巨大的帮助的。
 

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

 

于法定心之安忍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


不嗔胆病等,

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

彼皆缘所成。

 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 

很多人对别人发嗔恨,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别人制造违缘逆境,伤害了自己。其实,仔细去分析,这种怨恨很不合理。作者在此指出:我们是不是对每一种加于己身的伤害都报以嗔恨呢?并非如此,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我们却生起猛厉的嗔恨。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同样是带来痛苦的近因,为什么对它们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有些人或许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去嗔恨它们。然而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身是五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就像木偶一样,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疾病的伤害与有情的伤害,既然同样是因缘和合而生起,那我们有何理由去嗔责有情呢?仔细想想,这种嗔责确实毫无道理,只是由于愚痴的实执,才有这种可笑的偏执。而在智者的眼里,疾病痛苦与其他众生制造的痛苦,此二都如同镜中影像一般,都是因缘假合而起的,都没有什么可嗔之处!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

 

 

 忍耐求法苦行之安忍: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

 

 

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恭敬上中下所… 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

 

 

不畏甚深法义之安忍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
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
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希望长寿的人应该行善断恶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自我教言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阿宗珠巴

1、切莫遗忘有三种:莫忘恩重善知识,

莫忘大慈大悲佛,莫忘正念与正知。

2、恒需忆念有三种:恒念传戒之上师,

恒念示道之佛法,恒念律仪与誓言。

3、恒时应具有三种:身体恒时应有心,

床第恒时应有身,心中恒时应放松。

4、急须忘掉有三种:急须忘掉生贪友,

急须忘掉生嗔敌,急须忘掉痴睡眠。

5、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应谨慎,

独处行为应谨慎,平常观心应谨慎。

6、恒需隐秘有三种:隐秘自己之功德,

隐秘他人之过失,隐秘未来之计划。

7、不可宣说有三种:不宣偶尔出离心,

不宣自己狡诈行,不宣自己之善行。

8、不可去处有三种:怨仇争处不可去,

众人聚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9、不宜宣说有三种:无信者前不说法,

未问不说自经历,不说不符实际语。

10、不该之事有三种:友前不该有喜怒,

承诺不该有变动,行事不该有表里。

11、莫作之事有三种:切莫自大与傲慢,

切莫暗中说他过,于谁亦莫作轻慢。

12、不应之事有三种:不于富人施财物,

不于狡者起信心,于谁亦莫说密语。

13、不应观察有三种:不应观察美女身,

不应观察友之事,不应观察己功德。

14、随顺之事有三种:语言随顺于亲友,

衣饰随顺于当地,自心相应于佛法。

15、不应听闻有三种:不闻他人赞己德,

不闻喜新者之语,不闻愚者之教诲。

16、不能希求有三种:不求富人之财物,

不求高贵之地位,不求华丽之衣饰。

17、不能诽谤有三种:不谤众望所归者,

不谤他人买卖物,不谤慈我善知识。

18、不能赞叹有三种:不赞众夫所指者,

不赞自大愚昧者,不赞幼稚之孩童。

19、不赞不谤有三种:不赞不谤自亲属,

不赞不谤陌生师,不赞不谤一切人。

20、如此窍决尚众多,总之时时刻刻中,

自观自己极为要,世出世法亦归此。

如是略说之教言,无垢智慧瑜伽士,

为调自心而宣说,此乃极深当修持。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祝一切吉祥增善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转载]20张美丽至极的风景照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