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han 中
个人日记
在写这些东西时我曾一度踌躇犹豫,因为深知它所涉及的主题正是爱国主义的敏感点所在。我本身也无意拿这个给自己粉饰上并不拥有的勇气。但港岛抗议已逾月余,听得看的实在负累,不叽喳两句实在不符合做风。那样一来愧对港人几十年来为我们做的义举,二来揣测圣意自我修饰的行为实在让人感到羞辱。但我说这些不是在谈公民抗命的合法性问题和策略选择问题,也不是在谈香港问题的前世今生,而只是涉及到多数国人对港的恩主大国心理。因为我一直觉得,在港岛问题上的判断,其实是不需要多少深奥的理论、不需要多么丰富的知识的。“判断对错,此时只需要常识,不需要托辞。”
沸沸扬扬的“蝗狗”之争在纷至沓来的更刺激的新闻面前,显得早过时了。除了奶粉质量好大家能达成共识外,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及族群矛盾,短期无法解决。即以孔庆东教授之“狗论”而言,其对港人之鄙视可见一斑。可是听说就在一二十年前,香港在内地人眼中,却是一个非常高级洋气需要仰视的地方。最通俗的春节联欢晚会,都要插进几个带粤语口音的普通话演员,比如巩汉林和赵丽蓉合作的几个小品,连续几年巩汉林这个东北人都要模仿广东话口音。大概是在2003年非典之后吧,众所周知,在自由行之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以至于紧密到必须有一个CEPA(两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来规范其轨道。当初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乃至后来制订基本法之时,其主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分开的,各发展各的,根本没有想到短短一二十年,香港就从亚洲的金融中心逐渐被内化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城市。
大概也正是在这种地位升降间,中国内地人的心态亦有一些变化。随着大国的撅起,一些内地网友在外面的“强国心态”就显露出来,动辄学着外交部的口吻说,我们泱泱大国如何如何。我们的一些官员,这种心态更加严重。比如我们以前听到过一位前部长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你是一个中国公民,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光荣的?!这种心态,到香港问题前,就成为“恩主心态”,这尤其让香港人不理解乃至厌恶。比如动辄就说香港系内地养活,供水、供电云云,历数中央对香港的种种好处,斥责港人数典忘祖,背亲弃义云云。如果仔细分析,许多事实被淹没在似是而非的口水中,鲜少有人认认真真的对待这些事实,加之双方的对同一事实的体认又不尽相同或是差异较大,遂使得口水战愈演愈烈。
首先,这种思维是多年乃至千年集权体制思维的一种无意识的反应。即认为某地经济发展得好,一定是中央的政策好,而好政策又是中央赐予的。这种无意识反应我们在一档著名的钢花飞溅、麦穗飘香、领导很忙外国在打仗的电视新闻节目里经常看到:手里啊捧着米和肉,眼泪啊止不住地流。接下来的台词大家都知道了。
但香港人不这样认为。香港从一个不毛之地,经过150年的发展,等回归的时候已经是名列前茅的亚洲国际化大都市。去过香港的人都知道,港岛长度十公里左右,几乎全是山,从山脚到海边,区区几十米而已,完全没有空间发展。现在有轨电车道以北的区域,均系填海而来。而这一切,都是港人自己努力的结果。在香港的发展历史中,香港人从未有过“中央政策好”这种不知所云的概念。 由此看来,占中也属意料之中了
文章评论
大橡树
理性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