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常常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

个人日记

我心里常常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
对于第一种,我敬佩至极。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改正的意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即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们也会有反思的意识:是不是我也错了呢?
我始终觉得,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自我意识、积极反思、积极改进,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完美的人。我把他们叫做——责任者。
对于第二种人,我也是敬佩至极的。他们没有自我认识及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是真正完美的人,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属于他们。
如果在生活中他们出现了痛苦,通常是环境的错、时代的错。如果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是恋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人错了,而他们自己是不会错的。
所以他们把世界上的人又分为了两种:认同我的人和不认同我的人。我把这类人叫做——受害者。
当然,鲜有人在这两个极端里。我们都在这两个值的区间里。
说到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人是否能在问题里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
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责任。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有错。道理知道了很多,但是事情一上来的时候,还是会认为他者的错。

于是抱怨、愤怒、指责、委屈、烦躁、控制、看不惯,并不断的用这些情绪折磨自己,借以想要完成惩罚他者,实现自己的目的。始终不愿意去看到所有这些不爽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不愿承认其实自己也有病。
人的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和内在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及和环境的关系。这三类关系都是两者互动共同完成的,两者也都有责任。人所有痛苦大概也都是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不良产生。
例如和内在自我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不够努力的自己,产生抑郁、自责、悔恨、焦虑、迷茫、挫败、自我否定等情绪。
和他人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他人,产生指责、逃避、否定、生气等情绪。
和环境关系不良就会将问题归因于环境,像出门遭拥堵是交通的错,天气太热是政府绿化的错,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背景不好等。
心灵导师们常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不喜欢的人是来给你做功课的”之类的话,其实这些话是想告诉我们,所有让我们痛苦的人和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们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反观自己,改变自己。

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是来给我们做功课的。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提醒我们去看看我们怎样运用了移情、投射等机制,怎么把最初依恋关系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人会成为我们有效的镜子反射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改进,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和蔼、亲和力强。

环境也是。我们怎么对待了周边的教育、社会、大环境,我们就是在怎么对待自己。

失败与挫败也是来帮助我们的。失败不是让我们折磨自己的,而是让我们更好的停止并反思人生之路,避免盲目和冒进而犯更大的错。

所有让我们不爽的失败、他人和事物都是在提醒我们自身的行为模式和思考习惯出了点问题,需要我们跳出来看看。

当然你也可以陷入另一个极端:不知道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分为两种症状:一种是“我没问题,我是对的,是他的问题”,一种是“我知道我有问题,但是他也有问题啊”。这两种情况都会基于对方的问题为主,期待对方改变。他们的主张是“你改变了,我就好受了。”

这感觉就像,你照了个镜子,然后觉得镜子把你弄得太丑了。于是你嫌弃镜子有问题,然后又换个镜子,再换个镜子。当然,镜子可能本身也有问题,但都不如你把自己弄得好看一点来得实惠,这样至少你不用太挑剔镜子,能照出你美丽的适合你的镜子也很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