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影中的周庄

美文赏读


图片

 

波影中的周庄
  
  文/回到拉萨    http://blog.sina.com.cn/u/1290795653  
                            
http://blog.sina.com.cn/henanyima  
  


  
  三毛的宿命在她的文字里,随着周庄的一叶浮萍逝去了。三毛来过周庄两次哭过两次。三毛给周庄朋友张寄寒的一封信中是这样说的:“周庄绝对要保密,如果台湾旅行团中一些恶俗之人也去了,周庄就完了!”在另一封信中三毛继续写到:“要把周庄当成珍宝,只有有资格的人可去,那些三姑六婆免了吧。”
  贞丰桥的旁边,有一座两层的小楼,那就是在周庄颇有名气的“三毛茶室”,茶室的主人便是三毛的朋友张寄寒了。三毛离开这个尘世之后,张寄寒为了祭奠三毛,为了更好的追忆三毛在周庄的情缘,就把这座两层的小楼改作“三毛茶楼”了。小楼里挂着和摆放着的多是三毛的照片、画像和著作。
  在周庄,我最想知道的是,三毛面对周庄的时候,为什么会像一个孩子那样泪流满面呢?从周庄出来,我忽然明白了泪流满面的三毛,也许,三毛那时候的周庄比现在的周庄还要好得多。
  三毛因她的到来记着了周庄,周庄也记着了她。三毛不会再来了,我一直在想,有月影的夜晚,一定有一个清清瘦瘦地身影在铺满石板的街巷上轻轻地移步。也许有一阵风,吹在她身上,之后掉在河里揉在水里,那水里的月影,灯影,和她渐已模糊的身影碎了起来,碎得让人酸楚。她就是三毛,谢绝尘世的三毛,在周庄移步的三毛,在周庄哭过的三毛,永远的三毛。而周庄是永远的周庄吗?“三毛茶社”是周庄永远的“三毛茶社”吗?
  茶楼里一直播放着三毛最喜爱的歌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在人声嘈杂的游客当中,旋律是那么的微弱。也许,三毛心目中的故乡离周庄已经远了。
  从“三毛茶社”出来,抹了抹头上的汗水,看着水里漂浮着的一个红色的袋子,我忽然内疚起来,也许我就是那一个没有资格到周庄的人吧!

 


图片

 


  
  在一张画板上,不需要太多的构思和渲染,或挫、或拍、或揉、或线、或扫、或跺、或拉、或擦、或抑、或砌、或划、或点、或刮、或涂、或摆,全在画家的的笔下,好似轻轻随意地涂抹,便成就了周庄的双桥。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周庄的双桥在油画中泛着水影的光泽,宁静而平和。对于一位旅美画家来说,周庄的双桥,亦是故乡的双桥。恍惚觉得还站在我身后手持画笔的人,继续悄悄描着我眼前的双桥,蓦然回首,2005年4月10日我身后的画家躺在上海华山医院,闭上了眼睛。此时身后闯入我眼睛里的是更多游客放大的眼睛。而周庄的双桥,停留在画家1984年的春天。
  油画中的双桥,周庄的人们又叫钥匙桥,是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世德桥为一座石拱桥,明万历年间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是一座石梁桥,明万历年间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两座石桥坐落在古镇东北,在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呈十字,桥面为一横一竖,桥洞为一方一圆。导游说,两座石桥的样子有点近似古人用的钥匙,周庄人叫它们钥匙桥就不难理解了。
  1984年的金秋,画家携带着周庄的《双桥》以及他37幅作品敲开了哈默画廊的大门,我一直在猜想,阿曼德?6?1哈默和纽约市民第一次看到双桥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眼神呢?震撼之后,是不是也会沉寂在宁静而平和的双桥之中呢?同年11月,阿曼德?6?1哈默来中国访问的时候,把他买下的油画《双桥》赠送给了*,因为阿曼德?6?1哈默是知道的,画家中的《双桥》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故乡的回忆》。时隔一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上,出现了周庄的双桥。双桥吸引了世界,周庄也紧跟着双桥走向的世界。至此,周庄铺着青石板的街巷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鞋子,那水中的倒影,也随着人群的色彩的流动而丰富起来。
  他叫陈逸飞,想起他的油画,就不可能不想到周庄。是他油画中的色彩给予了现在周庄,现在有点缤纷的周庄。也是周庄的色彩给他的艺术道路上抹上重要的一笔。
  这个骨子里就滋生着艺术天分的人,他流动过的血液宛如周庄一条缕缕情愫的河流,而周庄的河流还在,他亦没有铺开自己六十年的水草,59岁的他因消化道大出血与世长辞,永远作别了周庄,他曾经在周庄的清晰的背影,被周庄淡淡地水汽托着上升去了。
  从上海归来的路上,我发给安的信息是这样说的:多才华的人是短命的,陈逸飞的宿命在他自己的油画中。油画中周庄的双桥看似轻描淡抹的,恬静黯然的,而谁又可以改变画笔之前和画笔之后的事情呢?谁也改变不了的吧!能读懂艺术的人在艺术品面前,会感叹,会默默地流泪,感叹和流泪,难道因为仅仅是看到他的作品,而没有在画布上一块空白之处读到更多的东西吗?
  双桥无语,而今天的双桥已经不是油画中的双桥,今天的周庄,还是旧时的周庄吗?流水亦无语,只有一片还没有等到秋天的落叶在河水中缓缓地流远了。
  


图片 

 

 三
  
  今年的流水,不是去年的流水。诗人们醉的样子,吟哦的声音被时光悄悄地沉入了水底,只有那些用心的人,把他们的琐事打捞出来,粘连在一起,还旧时的周庄一片水雾氤氲。
  与“三毛茶社”相邻的一座小楼,那便是诗人的“迷楼”了。
  之所以把原来的德记酒家易名为现在的“迷楼”,他们说跟南社诗人柳亚子有关,跟周庄一个叫金金的女人有关。
  柳亚子的《迷楼曲》中有这样一句:“酒不醉人人自醉,风光宜人还迷人。”诗句里应该就是说周庄的,说金金的吧。1920年,柳亚子及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四位南社诗人,在德记酒家彻夜长谈,或吟诗作赋,或分析时政,或谈论革命。期间,多由店家女儿金金送茶端菜,温酒把盏,落落大方且又不失江南水一样的性情。诗人们欣然,醉在周庄的景致里,也醉于金金的眼眉之间的样子,醉倒痴迷处,便把德记酒家叫做梦中的迷楼,在诗人眼里,叫金金的那女子,更是迷楼中的迷楼。
  “小楼轰饮夜传杯”这是诗人的性情,面对梦里的水乡,月光在水面上漾起丝丝微波,星星亦在水里轻轻地摇晃,这般景色,谁又能拒绝迷恋其中呢?那勾起的遐想,从迷楼蔓延至整个夜色中的周庄。

 

图片

 


  
  “等到夕照来临,将那桥下的水染金,炊烟也染金,比尔更走不脱了,他听见了唱晚的牧歌”。比尔挽着阿三的手,出现在黄昏中的周庄,夕阳的光辉铺在了周庄,所有的水域填满了金色的水影。夜悄悄地浓了,比尔还能看见阿三真实的脸吗?比尔眼睛中的周庄是不是也会模糊起来。早晨醒来,那站在薄雾中沉醉在江南水乡的人还是不是比尔?女作家王安忆在她的小说《我爱比尔》中,把主人翁阿三和比尔的爱情始于周庄。我理解作者对环境、气氛的安排,周庄是适合悄悄演义一场缠绵的爱情的,只是故事的结果让人沮丧,这不能不让我想到周庄的未来。
  爱上江南,就会爱上江南的水,爱上江南的水,就会爱上江南水做的女人,这在一位老华侨的身上充分得到了解释和验证。导游说,一位回国探亲的老华侨来到了周庄,看到这里的楼、这里的弄,看到这里的桥,这里的水,深深陶醉在其中,乐不思蜀。归还是要归的,老华侨突发奇想,在周庄找一个老伴,不就是把周庄的楼、弄、桥、水全部带在身边了吗?后经有关部门的撮合,在周庄真的给他找到了一个老太。只是老太过不惯在美国的日子,不久又回到了周庄。导游说的我是深信的,我欣赏老太的回归,周庄只能属于自己的周庄。
  老华侨和老太最后的爱情,婚姻的结果,导游没讲,我也没问。这已经不重要了。
  外婆桥原来不叫外婆桥,叫贞丰桥。《摇、摇、摇,摇到外婆桥》拍摄的时候,用此桥作为电影的的背景,后来周庄人也叫它外婆桥。在周庄有这样的说法,过外婆桥的时候,夫妻或者情侣不要牵着手过桥,传说就是因为张艺谋在拍摄《摇、摇、摇,摇到外婆桥》期间和巩俐相互牵着手过的桥导致后来分道扬镳。
  我倒不相信这样的传说,我更相信夜幕越来越稠的时候,面对着那些挂在小楼上的点点红灯和浸染在水中的周庄,更能想起一个自己爱着的人,那淡淡地思念就算是孤独,也是凄美中的孤独吧!这样的感觉,在其它地方是浑浊的,模糊的。

 

 

图片

  


  
  沈万三没把自己葬在泥土之下,而是把自己埋在了那一弯清凌的流水中。沈万三一定想看到什么,那他又看到了什么呢?古朴中呈现的现代繁华,含在眼睛里的此景,不知躺在水底的沈万三是喜是悲。其实我更愿意理解为现在的周庄已经是噙着的一颗不再透明的眼泪了。
  银子浜的水底,埋葬着明代初年富甲一方的沈万三。
  人已经不是旧时的人,物还是旧时的物吗?站在沈万三的墓前,望着隔岸车水马龙的井市,我还能在水里掬一把什么?除了炫耀和挥霍,利益和经济,我们好像什么都不会做了。还银子浜一个宁静吧!沈万三隔着一层水再次睁开了眼睛望着我们,还周庄一片宁静吧!让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周庄再流九百年,甚至还可以更长。
  没有进周庄的时候,我想如果有可能,在周庄住些日子。我还想如果在周庄,就算是粗粝的性格也会变得软润下来。或者有着一个淡淡薄雾的早上,我站在周庄的阁楼上,听到不远处有人拉开房门的声音,透过模糊的朦光,我看见阿婆的身影探了出来,阿婆也把一个周庄的早晨拉开了。青石板上的影子慢慢多了起来,他们是熟识的他们,而不是我们,他们轻轻地咳嗽,轻轻地打着招呼。桥下的流水载着摇橹人的歌声从水墨处向着光亮的开阔面缓缓而去。
  那时的周庄真的醒来了,水更清了,裹着丝丝缕缕甜甜的绿,在我的梦里。
  快走出周庄的时候,我看到谁在洁白的墙上写下几个歪歪扭扭黑色的大字:导游黑心。我笑了,那般的苦涩。
  周庄,我们就在这几个字面前作别吧。周庄,永远的周庄?

 


图片

 

(文 :回到拉萨 /  图片编辑:一梦遥(飘))

 

 

文章评论

安静的石头

[ft=,2,]编辑的太美了!真正的图文并茂[em]e179[/em]拉萨看到还不高兴坏了,呵呵...[/ft] [ft=,2,]问好朋友![/ft]

蒲苇

[ft=,2,]我也是三毛迷,但年龄越大越恍惚,基本不知道那些文集写了些什么,只有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有一点点记忆。[/ft]

蓝色巨人

[ft=,2,][ft=#000099,3,][B]文章把周庄的历史和文人墨客细腻地尽述,给予周庄更添一份浓郁厚重,欣赏了。[/B][/ft][em]e100[/em][em]e160[/em][/ft]

轻烟笼月

[ft=#33cc99,4,仿宋_gb2312]去过周庄两次,它的小桥流水,它的浪漫夜晚,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ft] [ft=#33cc99,4,仿宋_gb2312]就像一幅烟雨笼罩的迷蒙水墨画,入了画屏入了心。[/ft] [ft=#33cc99,4,仿宋_gb2312]清清的流水,裹着丝丝缕缕甜甜的绿,萦绕在我的梦里。[/ft] [ft=#33cc99,4,仿宋_gb2312]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上袅袅回旋上升。 喜爱周庄,喜爱这篇再次展现了周庄[ft=#00cc99,,]:“酒不醉人人自醉,风光宜人还迷人。”的精美的日志。文字,配图,配乐好棒![em]e163[/em][em]e178[/em][/ft][/ft]

月儿

[ft=,2,]去年春天去的周庄,感觉真的让三毛言中了[/ft]

麦子(飘)

[url=javascript:][ft=#aa72b3,,][/ft][/url] [ft=#000000,,新宋体]认识拉萨,缘于“草根” 。那时,只知道拉萨是草根的创建者,是草根的诗人。那时,读拉萨的诗,心情总是会感觉有些沉重,总会有灵魂在被质拷的感觉。那时,窃以为,拉萨的诗过于阴郁,过于灰暗,缺少阳光和灵动的色彩。——那时,其实是我还不太懂得拉萨。。。渐渐地,读拉萨的诗多了,偶尔也会有拉萨好友写的有关拉萨的文字,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拉萨,懂得拉萨的诗和他诗歌里的沉重。拉萨写了很多组诗:《拉萨的冬天没有爱情——给萨拉》《一堆碎片》《村里有鬼》《我的天堂 我的拉萨》《给父亲》等等,每一篇,都是我们灵魂自我审视的眼睛。每一篇,都是灵欲的博弈。每一篇,都流淌着草根的不屈、无奈与悲凉。。。[/ft]

树精灵

[ft=,2,]偶然去的周庄,忙的去,走的忙。感觉是脏,水脏。。。。。。沈万三挣的银子再多,也不够后人这般的折腾!我们借着古人捞现钞,之后,不知敢不敢面对。。。。。。呵呵,文章很好的,要是先看再去的周庄,可能感觉不一样吧。可惜了。[em]e179[/em][/ft]

内流河

编辑的真美!文字因你而生色!

风中的琴

[B][ft=,4,]欣赏了!去年看世博会回头也去过周庄。一个字“美”![em]e100[/em][/ft][/B] [B][ft=,4,]万山猪蹄味道也不错哦[em]e120[/em][/ft][/B]

guohao(水电)

[ft=,2,]...[em]e160[/em][/ft] [ft=,2,]...是梦回周庄,还是依循你的文字而起?有感 ,却也隐喻难发。至今想起,竟然不知道内心里会是一种怎样的感情?[/ft][ft=,2,]作为一个从事建筑专业的工作者,从层层抽离着的表象,有幸结识了周庄、乌镇,其中的震撼却很难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激奋和流连之情...风景,应是怎样的一种审视角度 - 唯美而无憾?[/ft]

一路花香

[em]e100[/em][ft=#663300,,楷体_gb2312]认认真真的读完了这篇文章,好长时间了,始终静不下心来欣赏朋友们空间的美文,上网也是走马观花的的随便看看,在这篇文章里品到了周庄细微,沁入心底的美,但读完后有一种无法驱散无法诉说的惆怅。[em]e160[/em][/ft]

晨雨初听

[ft=,2,]融在文字的笔端,聆听空灵的音乐。一切浮躁,喧嚣渐行渐远........什么时候能有暇一睹周庄的风光宜人还迷人?[em]e100[/em][/ft]

一缕阳光

您好!是搜索走进了您的空间,看到这篇大作美极了!使我对周庄是产生很多的联想,周庄很美!一定去看看。谢谢您主人!遥祝您和家人吉祥、好运、幸福!

一粟

欣赏了!图文并茂!问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