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控制光线 (二)
摄影专题
二、光线的控制
既然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条件下,控制好光线取得理想的摄影作品呢? 摄影是以光做画的艺术,所以拍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光线的变化,准确测光(量光);在错综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要正确安排曝光组合(订光),努力控制好光线在画面中的分布,利用光线合理的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内容。由于我们大多在自然光线条件下拍摄,所以我们重点讨论室外自然光线下如何对光线进行控制。
光线控制最重要的是准确测光。
既然光线在摄影中的作用极其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千变万化的条件下,控制好光线取得理想的摄影作品呢? 摄影是以光做画的艺术,所以拍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光线的变化,准确测光(量光);在错综复杂的光线条件下,要正确安排曝光组合(订光),努力控制好光线在画面中的分布,利用光线合理的表现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内容。由于我们大多在自然光线条件下拍摄,所以我们重点讨论室外自然光线下如何对光线进行控制。
光线控制最重要的是准确测光。
所有数码相机基本都是三种测光模式:
多点综合测光(包围、矩阵、蜂巢等); 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
根据不同景观的亮度状况,灵活运用这三种测光模式,才能得到标准的曝光,取得理想的拍摄效果。
1、晨暮光线的控制
(1)高反差晨暮光线的控制
我们喜欢早晨以及傍晚的光线拍摄日出和日落。因为光线色温的原因,晨暮时分,黄红色调给景物带来一定的暖色,逐渐转化为画面周边的蓝色调或者亮灰色调,给景物罩上了较好的轮廓光,同时产生较好的反差,这是拍摄风光的极好地光线。
由于反差较大,曝暮光需要格外谨慎。拍摄时,需要用较小的光圈,以便保证较大的景深,达到由近及远都清晰的目的。快门速度需要根据天气状况而定。关键是你想取得怎样的拍摄效果,根据想要达到的预想效果,决定如何测光。测光的模式以及测光的部位很重要。在天空与地面反差较大时,用平均测光、包围曝光等方法不如用点测光的模式,只是点测光时需要考虑精确的测定位置。
在太阳刚刚升起和尚未落下时,如果对天空测光,或者用平均测光、包围测光、中心重点测光等方法,往往会使得主要景物过暗;对景物侧光,会使得天空过亮。正确的测光方法是,避开对太阳升起的地方测光,而对景物与天空的交界处用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方法进行测光,这个结果使明亮与较暗的两方面都可以接受。在天空与地面比例为1:2时,点测光的位置,应该天空占1/3,地面景物占2/3(高档相机以及激活测光对焦功能的相机其测焦点与测光点可以达到同步)。
测光的位置需要准确选择。面对一幅晨暮光线画面,明明知道需要对反差较大的光线进行校正,需要正确测光,但是,对画面中哪一个部位测光,需要凭借摄影经验。经验是:对于最亮部位、中等亮度部位以及高亮部位分别测光(量光),然后取其中间值的曝光组合(订光)即可。
对焦点选择图例如下:
在蒲河岸边,日出时,天空出现了较厚的云层,太阳虽然还没有露头,但是地平线已经很亮。取景时躲开了右侧较亮的强光区,对地平线与天空交界处点测光。这样的曝光标准兼顾了地面景物被晨光照亮部分的层次,保留住了地平线以上云层的效果。 考虑到画面里出现许多灯光,天空与水面亮度接近,因此,针对画面中心偏左的岸边灯光与中等亮度水面交界处进行测光。这样测光兼顾了灯光以及天空和水面的综合亮度,曝光组合比较合适。
3、雾天对光线控制
浓雾的天气的确不利于拍摄,但是浓雾初上以及即将散尽时,景物隐约可见,可以借助雾气强化一种透视关系,表现出某种难以言状的朦胧感。由于在雾气中拍摄,水气较重。所以必须用塑料袋等罩上相机。
测光的位置需要准确选择。面对一幅晨暮光线画面,明明知道需要对反差较大的光线进行校正,需要正确测光,但是,对画面中哪一个部位测光,需要凭借摄影经验。经验是:对于最亮部位、中等亮度部位以及高亮部位分别测光(量光),然后取其中间值的曝光组合(订光)即可。
简易的办法:将测光点针对反差适中的部位,按照前面讲过的画面里黑白明暗部分所占比例,用中央重点测光或者点测光的办法一次性测光。 例如下面这幅黄山作品:
在这个景观里较暗的山峦占有大约2/3的画面,由于测光为中央重点测光或者点测光,相机测光时都是以镜头中心为测光中心,所以需要移动相机,对准测光部位,然后通过取景器记下测光数据。相机重新构图时,如果曝光组合发生了明显变化,就需要认为调整光圈或者快门速度。
这幅作品测光位置在镜头中心偏右侧一点山的顶部。
拍摄数据:镜头24毫米;光圈F11;速度1/30秒;ISO200。
图例如下:
图例如下:
针对这个山顶进行测光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因为这里距离镜头中心点比较近,而且可以囊括山峰与天空,安排测光比例比较方便。如果针对下面山体测光,容易曝光过度。如果针对调控测光容易曝光不足。
(2)弱反差的晨暮光控制
(2)弱反差的晨暮光控制
遇到不是很强烈的明暗对比、高亮点比较多时,更需要兼顾画面暗部的层次进行测光。
这种测光既需要考虑地面景物的层次,也需要照顾到云层的层次。
拍摄效果是画面总体反差适中。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对焦点选择图例如下:
在蒲河岸边,日出时,天空出现了较厚的云层,太阳虽然还没有露头,但是地平线已经很亮。取景时躲开了右侧较亮的强光区,对地平线与天空交界处点测光。这样的曝光标准兼顾了地面景物被晨光照亮部分的层次,保留住了地平线以上云层的效果。
拍摄数据:镜头24毫米;光圈F11;速度1/30秒;ISO200。
(3)将太阳摄入画面的光线控制
我们知道晨暮光线条件下,反差比较大。特别是接近太阳的位置很亮,地面景物相对比较暗。如果将太阳摄入画面,测光、曝光难度要大一些,搞不好,画面一塌糊涂,景物几乎是剪影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当时光线强弱具体情况,适当减少0.5-1个EV值,保证天空不至于过亮,地面景物尚有一定层次。
例如下图:
以小树的边缘(黑白交界处)作为测光点,兼顾了晨光的亮处以及河岸边较暗的草坪,远处的山影也依稀可见,画面反差较为适中。太阳也没有过曝。测光位置示意图如下(这3个位置均可)。
因此,控制好晨暮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根据光线状况找准测光点; B、考虑到较暗处景物的层次; C、明暗反差尽量不要过大; D、处理好近中远景的透视变化。
2、雨天对光线控制
因此,控制好晨暮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根据光线状况找准测光点; B、考虑到较暗处景物的层次; C、明暗反差尽量不要过大; D、处理好近中远景的透视变化。
2、雨天对光线控制
大多数摄影人遇到雨天都躲起来了,觉得没法拍摄了。实际上,只要不是倾盆大雨,天空云层往往会出现晴天见不到的奇妙层次变化,如果控制好光线,效果更会令人满意。雨丝与天空以及灰暗的背景色调接近,不容易在画面表现出来,但是,雨中的风光景色如同在薄雾中,空气中灰尘极少,景色比较清新,适合拍摄中度反差的画面。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这是打着雨伞拍摄的画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漓江雨中景色。小雨中的漓江空气更加清新,犹如极薄的雾笼罩在江面上,空气透视感较好,云层界面比较朦胧,关键在于适当提高感光度(400),用中度光圈(F5.6),使用三脚架,画面仍然很理想。
这是打着雨伞拍摄的画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漓江雨中景色。小雨中的漓江空气更加清新,犹如极薄的雾笼罩在江面上,空气透视感较好,云层界面比较朦胧,关键在于适当提高感光度(400),用中度光圈(F5.6),使用三脚架,画面仍然很理想。
拍摄数据:镜头24毫米;光圈F5.6;速度1/60秒;ISO400.
如果是傍晚的雨天拍摄起来就更加困难,更需要准确测光。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虽然是傍晚,但是光明媚。突然浓云密布,雷声乍起,雷阵雨已经袭来。法兰克福莱茵河上出现了难得的景观。于是,作者赶紧用塑料袋罩上相机,快步跑到铁桥上,冒雨拍摄了这一景象。关键在于以河水反射灯光为测光点,中度光圈,使用三脚架。
拍摄数据:镜头16毫米;光圈F11;速度5秒,较长时间曝光;ISO100。
测光点在如下位置:
3、雾天对光线控制
浓雾的天气的确不利于拍摄,但是浓雾初上以及即将散尽时,景物隐约可见,可以借助雾气强化一种透视关系,表现出某种难以言状的朦胧感。由于在雾气中拍摄,水气较重。所以必须用塑料袋等罩上相机。
¡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当雾气弥漫景物若隐若现时,雷达站在浓雾中似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妙,关键在于对雾气中较灰暗的山坡顶部侧光,中度光圈,避免出现较大的反差,丢掉应有的层次。画面中,下部分山坡仍然出现一定的层次,拍摄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雾天的差别也很大,浓雾状态下需要等待,当雾气逐渐散去时,近景逐渐清晰起来,这是利用雾气的透视作用可以拍摄到朦胧莫测的视觉画面。恰当的利用好这种光线可以产生较好的透视感,也可以给人带来变幻莫测的悬念,作品别有意境。
当雾气弥漫景物若隐若现时,雷达站在浓雾中似如海市蜃楼般的奇妙,关键在于对雾气中较灰暗的山坡顶部侧光,中度光圈,避免出现较大的反差,丢掉应有的层次。画面中,下部分山坡仍然出现一定的层次,拍摄效果还是可以接受的。
雾天的差别也很大,浓雾状态下需要等待,当雾气逐渐散去时,近景逐渐清晰起来,这是利用雾气的透视作用可以拍摄到朦胧莫测的视觉画面。恰当的利用好这种光线可以产生较好的透视感,也可以给人带来变幻莫测的悬念,作品别有意境。
¡ 拍摄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F11;速度1/250秒;ISO100。
¡ 如果在镜头前加上UV镜或者中灰镜,既能够减少镜头凝水,又能够加大景物的反差,增强景物的透视感。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 这幅摄影作品是在雾中拍摄自峨眉山顶峰。这里山高林密,浓雾正在散去,雾霭萦绕。拍摄时关键在于以大面积的云雾为测光的依据,将近处山石作为近景,凌空摇曳的缆车与钢丝绳置于画面正中,缆绳的另一端伸向远方,盘旋着的几只雄鹰成了画面的点睛之笔,令人产生了不知对面山峰有多远的悬念。
¡ 拍摄数据:镜头28毫米;光圈F11;速度1/30秒;ISO100。
这幅作品测光位置如下:
针对这里测光主要是因为这里涵盖了云雾与飞鸟,飞鸟与前景山坡亮度接近,比较容易掌握曝光与构图。
这幅作品测光位置如下:
针对这里测光主要是因为这里涵盖了云雾与飞鸟,飞鸟与前景山坡亮度接近,比较容易掌握曝光与构图。
4、雪天对光线控制
下雪天类似于在沙漠、海滨条件下拍摄,反光以及散射光比较强。如果泛泛的用自动曝光,大面积的雪景势必呈现灰暗的色调,缺少暗灰向雪白色调的过度。可以根据曝光白加黑减的原则,适当增加曝光补偿。另外,由于下雪时天空光线比较柔和,对镜头曝光效果影响不太显著,所以,飘动的飞雪经常被摄影人所利用,形成一种虚化动感的线条,有助于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关键是用小光圈慢速度(1/30秒或者1/60秒)。
利用漫天飞雪拍摄莘莘学子走下图书馆高台阶的情形,台阶形成了较好的横线条,人物以直线条形式与横线条交叉,飞雪以斜线条覆盖画面,背景完全呈现黑白色调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画面比较简洁。关键在于控制曝光时用较慢的速度又不影响人物的清晰度为准。为了防止融化的雪水渗进镜头,同样需要塑料袋罩住相机。
下雪天类似于在沙漠、海滨条件下拍摄,反光以及散射光比较强。如果泛泛的用自动曝光,大面积的雪景势必呈现灰暗的色调,缺少暗灰向雪白色调的过度。可以根据曝光白加黑减的原则,适当增加曝光补偿。另外,由于下雪时天空光线比较柔和,对镜头曝光效果影响不太显著,所以,飘动的飞雪经常被摄影人所利用,形成一种虚化动感的线条,有助于强化画面的视觉效果。关键是用小光圈慢速度(1/30秒或者1/60秒)。
¡例如下面这幅人物作品:
利用漫天飞雪拍摄莘莘学子走下图书馆高台阶的情形,台阶形成了较好的横线条,人物以直线条形式与横线条交叉,飞雪以斜线条覆盖画面,背景完全呈现黑白色调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画面比较简洁。关键在于控制曝光时用较慢的速度又不影响人物的清晰度为准。为了防止融化的雪水渗进镜头,同样需要塑料袋罩住相机。
¡拍摄数据:镜头24毫米;光圈F11;速度1/30秒;ISO100。
¡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这是在雪乡下着小雪的条件拍摄的画面。针对房屋与右侧地面的交界处测光。根据白加黑减的原则,测光后,适当增加曝光,以便表现出雪的质感。画面近中远景表现出了黑、黑灰向浅灰乃至白色调的逐步变化。栅栏在画面里形成了柔美的几何线条,画面简洁流畅。
大面积积雪的高光会诱导自动测光发生偏差,曝光不足,雪景灰暗,白雪失掉了层次。在拍摄大面积较亮的画面时需要增加0.5-1EV值很重要,否则,较亮的景物会出现灰蒙蒙的效果,缺少了应有的质感,同时影响了颜色的饱和度。
这是在雪乡下着小雪的条件拍摄的画面。针对房屋与右侧地面的交界处测光。根据白加黑减的原则,测光后,适当增加曝光,以便表现出雪的质感。画面近中远景表现出了黑、黑灰向浅灰乃至白色调的逐步变化。栅栏在画面里形成了柔美的几何线条,画面简洁流畅。
大面积积雪的高光会诱导自动测光发生偏差,曝光不足,雪景灰暗,白雪失掉了层次。在拍摄大面积较亮的画面时需要增加0.5-1EV值很重要,否则,较亮的景物会出现灰蒙蒙的效果,缺少了应有的质感,同时影响了颜色的饱和度。
¡ 拍摄数据:镜头60毫米;光圈F11;速度1/250秒;ISO100;曝光补偿+1.0EV。
5、风暴天对光线控制
摄影采风创作中什么天气都可能遇到。一旦遇到了风暴天气不妨抓紧时间拍摄几张。这种天气几乎是浓云滚滚,浊浪滔天,环境恶劣,风险极大。在台风“梅花”来临时,大雨倾盆,风起云涌,可以拍摄出难得一见的场景。
5、风暴天对光线控制
摄影采风创作中什么天气都可能遇到。一旦遇到了风暴天气不妨抓紧时间拍摄几张。这种天气几乎是浓云滚滚,浊浪滔天,环境恶劣,风险极大。在台风“梅花”来临时,大雨倾盆,风起云涌,可以拍摄出难得一见的场景。
¡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在河边,看到风暴将河水卷到岸边,立即冒着风雨拍下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景象。关键在于稳定相机,中度光圈,适当兼顾云层的层次。在乌云滚滚的狂风骤雨中,景色一片昏暗,当大雨逐渐小了一些,远景依稀可见时,可以看到暴风席卷河水的壮观场景,显现出了难得的景观。
在河边,看到风暴将河水卷到岸边,立即冒着风雨拍下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景象。关键在于稳定相机,中度光圈,适当兼顾云层的层次。在乌云滚滚的狂风骤雨中,景色一片昏暗,当大雨逐渐小了一些,远景依稀可见时,可以看到暴风席卷河水的壮观场景,显现出了难得的景观。
¡ 拍摄数据:镜头24毫米;光圈F11;速度1/30秒;ISO200。
6、室内光线的控制
室内光线比较复杂,白天与晚上拍摄要求差别更大。仅就白天而言,窗户投射进来的光线强度也有较大差别,况且人物与窗户的距离不同,曝光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在同一光线位置条件下,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肤色的人拍摄起来曝光值也有些许不同。
(1)单灯辅助光源的控制
6、室内光线的控制
室内光线比较复杂,白天与晚上拍摄要求差别更大。仅就白天而言,窗户投射进来的光线强度也有较大差别,况且人物与窗户的距离不同,曝光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在同一光线位置条件下,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肤色的人拍摄起来曝光值也有些许不同。
(1)单灯辅助光源的控制
¡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喜欢用闪光灯在室内拍摄人像,特别是常常用于拍摄儿童。在室内不具备多光源的条件下,用普通闪光灯灯光源也可以拍摄出柔和效果的照片,只是拍摄时要调整好闪光灯的亮度以及拍摄的角度,控制好光比,这个光比是指人物面部最亮处与最暗处光的比值,提高画面的柔和效果,避免出现强烈的反差。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让被拍摄人离开窗户一段距离,避免阳光直接投射到被拍摄人的面部,避免形成较大的反差,同时用闪光灯给予一定补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让被拍摄人离开窗户一段距离,避免阳光直接投射到被拍摄人的面部,避免形成较大的反差,同时用闪光灯给予一定补光。
¡ 例如下面这幅儿童照片:
¡《幸福童年》
¡ 拍摄这幅照片时,室外光线较好,室内处于中等光线状态,该儿童距离窗户3米左右。照相机外置闪光灯指数SB–28。拉出闪光灯柔光罩片以便改变光线柔和度,将闪光灯上扬45度角,然后向左旋转45度角,用闪光灯反射光来照明。曝光过程中,由于闪光灯射向相机拍摄方向的左上方,儿童面部没有明显的直射光,还由于周围墙壁的反射光是的儿童面部受光柔和,光比大约为3:1。最亮的部位与最暗的部位没有较大的反差,较好的表现出了儿童皮肤的质感。
¡ 拍摄数据:镜头100毫米;光圈F5.6;速度1/30秒;ISO200。
(2)舞台灯光的控制
(2)舞台灯光的控制
¡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两种。自然光显现强度约在5500K左右,大多人造光显现强度大约在3200—3400K左右。数码相机由白平衡制约着对不同颜色光的还原程度,在自然光条件下色彩还原准确饱和,在人造光条件下需要调整白平衡,使其适合拍照人造光条件下的景物。如果使用自动白平衡,在自然光条件下景物可以得到理想的色彩还原,在大多人造光条件下景物会明显的显现出偏于黄红色。
舞台灯光属于人造光源,拍摄舞台照时,需要将白平衡调整为室内灯光型,可以降低黄红色调。另外,由于演员化妆等原因,只有适当调整好曝光组合,特别是先确定合适的,选择偏大的光圈和提高感光度才能保证演员面部的清晰度并且使有动作的演员保持较好的虚化效果。
舞台灯光属于人造光源,拍摄舞台照时,需要将白平衡调整为室内灯光型,可以降低黄红色调。另外,由于演员化妆等原因,只有适当调整好曝光组合,特别是先确定合适的,选择偏大的光圈和提高感光度才能保证演员面部的清晰度并且使有动作的演员保持较好的虚化效果。
运用舞台现场光拍摄剧照有一定难度,主要是由于布光人员需要根据剧情变化不断调整光源亮度和用各种颜色遮光板调整聚光灯的颜色,另外,演员不断变化方位也给拍摄用光带来难度。
¡ 例如下面这幅舞台摄影照片:
这是在现场演出过程中抓拍的镜头。十余盏聚光灯聚焦在舞台中央,背景只有极少的反射光,演员挥动着手臂形成了曲线形结构。由于用光控制准确,女演员面部反差适中,服饰层次清晰。尤其是女演员在动态中面部清晰。若干点光源形成的区域光构成了较好的色调对比,烟雾有了较好的反差。画面简洁流畅并且韵律感较强。
这是在现场演出过程中抓拍的镜头。十余盏聚光灯聚焦在舞台中央,背景只有极少的反射光,演员挥动着手臂形成了曲线形结构。由于用光控制准确,女演员面部反差适中,服饰层次清晰。尤其是女演员在动态中面部清晰。若干点光源形成的区域光构成了较好的色调对比,烟雾有了较好的反差。画面简洁流畅并且韵律感较强。
¡ 拍摄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F5.6;速度1/60秒;ISO400。
(未完待续)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