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如何控制光线 (一)

摄影专题

¡    对于摄影作品而言,大多数人赞成光线起决定作用的看法。无论摄影是用光来绘画还是线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无一不是在说光线在对于摄影的重要作用。摄影必须借助光线才能完成作品;必须根据光线种类灵活用光;必须根据光线的照射方向确定构图;必须依据光线强度制定曝光组合。摄影对光线的依赖如同人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重要。
   我们知道,通过不同种类光源所得到的影像色调各不相同;在不同光照方向、照度条件下,影像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我们要想得到理想的摄影作品就要了解光的种类、投射方向、照射强度以及光的色温等等,从而找出巧妙用光的方法,达到拍摄出理想摄影作品的目的。
¡    光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一般来说,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光以及通过月夜星空的反射光。人造光的种类就比较多了,电子闪光灯、白炽灯、碘钨灯、霓虹灯以及影棚(舞台)聚光灯等等。这些光源条件下都可以进行不同效果的摄影。无论哪种光源,基本都从以下几个方向投向配拍摄的景物。也就是顺光、侧光、前侧光(斜侧光)、后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7种光线。
    为了讨论清楚各种光线条件下画面的实际效果,我们有必要用图片逐一对比,用图解的方式说明问题。
¡摄影题材分类繁多,人文摄影、风光摄影、纪实摄影、创意摄影、广告摄影、花卉摄影等几十种。
¡我们删繁就简,这里仅就人物摄影和风光摄影两类题材进行说明。
     
、认识不同角度光线的视觉效果   
1、顺光拍摄效果
    顺光照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拍摄方向完全一致,二者在同一条轴线上。运用顺光摄影的特点是拍摄的景物明亮、鲜艳,色彩还原真切,景物的阴影极少。同时,由于凹凸、纹理均有强光照射而失去了线条感,画面缺少反差。
¡例如下面这幅人像作品:
 图片
 

¡《陕北老汉》
¡    当这位陕北老汉以微笑的面容面对镜头的瞬间进行抓拍,较好的表现出了老汉慈祥的神情。
¡顺光拍摄人物曝光速度极快,能够将动态景物较清晰的拍摄下来,实现瞬间定格。
¡    画面里的陕北老汉皮肤质感很好,黝黑的皮肤黑里透红,色彩还原饱和度很理想。胡须清晰,画面光感平和,平面视觉效果较好。整体人物稍有立体感,反差不够明显,毛巾下面阴影较重,由于毛巾的反射光,这条弧形阴影才得以改善,人物轮廓光不明显。
¡    拍摄数据:镜头120毫米,光圈F5.6,速度1/350秒,ISO200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森林都市》
¡    顺光拍摄风光画面明暗分明,色彩还原较好,有颜色的景物色彩艳丽,暗部的景物连成一片,个体形状差异不明显,纵深层次也不够清晰,整体画面犹如明信片效果。
¡    画面里,湛蓝色的水面、天空,郁郁葱葱的树林,高大的建筑群,弯曲的柏油路色彩还原都很好。天空云层虽然很丰富但是立体效果减弱了;楼群林立,但是空间透视感减弱了;树木很漂亮,但是大多连成一片,那种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欠佳。从前景至远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受到了影响,本应该被突出的主体彩电塔无法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了对主体的表现。
¡    拍摄数据:镜头50毫米,光圈F11,速度1/125秒,ISO100
2前侧光拍摄效果
    前侧光是光线从与照相机成大约45度角的左侧或者右侧投向被拍摄的景物。特点是景物较大面积接受强光,较小面积接受反射光,因此,画面会产生一定的阴影。这种光线效果增强了画面的明暗差别,有利于强化景物的立体感、质感、透视感以及影调的变化,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以及风光。
¡例如下面这幅人像作品:
图片
 
¡《非洲女孩》
¡    用来自右侧的前侧光拍摄人像,与顺光影像相对来说,画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立体感。画面里,非洲女孩黝黑的皮肤在前侧光条件下,其脸部出现了较好的明暗层次和质感,凹凸纹理得到了表现,但是阴影还是较为明显的。其额头、由于曝光控制较好,其面颊反射光不是很强烈,高光部位比较理想,眼睛在暗光部位显得更加引人瞩目。虽然没有对女孩面部进行补光处理,但是这种光线效果更显得真实亲切,避免了优柔造作。
¡    拍摄数据:镜头80毫米,光圈F8,速度1/60秒,ISO100
¡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贡嘎雪山》
¡    用来自左侧的前侧光拍摄风光,景物立体感较强,明暗较为分明,有利于表现景物层次变化。画面里,原本皑皑白雪在前侧光线下出现了一定的层次;雪山明暗线条得到了较好的展现;浓厚的云层有了浅灰、中灰向灰白的转化。
¡左下角由于来自山峰的遮挡,形成了画面的最暗部分,达到了强化反差的目的。由于光线不是直接照射雪山,白雪的反射光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这幅画面白而不过,黑而不失层次。 
3、侧光(侧面光)拍摄效果
    侧光(侧面光)是从与照相机成大约90度角的左侧或者右侧投向被拍摄的景物。特点是景物侧面受光,正对照相机镜头的一面大多接受的是反射光,因此,受光的景物很亮,接受反射光的部分较为柔和,光比较大。
¡例如下面这幅人像作品:
 图片
 
¡《渔家主妇》
¡    这是一幅典型的利用侧面光源拍摄的人文作品。
¡    来自右侧的侧光(侧面光)将人物、宠物以及其他物体用较强的光影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了,光影较为明快。人物以及大盆和筐在背光面留下了阴影,有利于活跃画面的构图和影调变化。
¡由于光线从镜头拍摄方向主轴线的侧面投射到景物上,景物或者人物着光的部分轮廓清晰,其他部分在反射光条件下形成了较柔和的色调。由于采用对中年妇女面部进行点测光,因此,作为该画面主体中年妇女的面部仍然较亮,背景石墙也出现了较好的反差。
¡    拍摄数据:镜头60毫米,光圈F8,速度1/50秒,ISO100
¡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牛心山晨色》

¡    来自左侧的侧光(侧面光)使地面层次变化明显,整体画面立体感强,景物光影较为明显。低角度侧光(侧面光)使牛以及突出地面的景物形成了长长的阴影,使画面里增添了一些几何线条,较好的强化了构图效果。
¡    画面里,纵观秋后的祁连山麓主峰,清晨阳光刚刚照射到地面。利用侧面光照射,画面里牛的影子拉得很长,画面明暗分明,反差较大。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色彩还原真实饱和,画面显得较为活跃。尤其牛有了较好的轮廓光,由近及远形成了较好的透视感。整幅画面犹如一幅油画。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壶口瀑布》
¡    来自左侧的侧光(侧面光)使瀑布层次变化明显,整体画面立体感较强,左侧激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光影。
¡    画面里,汹涌澎湃的壶口瀑布中,原本游客观赏瀑布景观的岩石观景台在侧光(侧面光)条件下显得较为突出,有利于活跃画面。阳光斜射使得飞溅的水花反射光降低,有利于表现质感。利用侧面光照射效果,画面外岩石在左侧激流中形成了较好的暗影,使得画面明暗分明,反差较大。阳光照射到的地方色彩还原真实饱和,画面显得较为活跃。同时,光影使水流由近及远形成了较好的透视感。画面上方水平面的直线、倾斜水流的斜线与观景台的弧线形成了较好的视觉感受。
¡    拍摄数据:镜头120毫米,光圈F22,速度1/100秒,ISO200
4、后侧光(侧逆光)拍摄效果
    后侧光(侧逆光)是光线从与照相机取景方向成大约135度角的左侧或者右侧投向被拍摄的景物。特点是景物较小面积接受强光,较大面积接受反射光,因此,景物的轮廓光较强,有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可以认为,这种光线是摄影人最喜欢的光线。问题是正对镜头的景物较暗,需要适当补光或者拍摄时调整曝光组合。
¡    例如下面这幅人文作品:

《话进城》
¡    后侧光(侧逆光)从左侧投向两位藏族老人,人物面部整体效果明朗,光感柔和明快,光线效果较好。从老人服饰光影可以看出来,光线从左后方投向人物时,人物形成了较好的轮廓光,其帽子、背篼、衣着出现较好的立体感。长焦距拍摄使得背景虚化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针对右侧人物面部点测光使得画面亮而不过,暗而不失层次。
¡摄影数据:镜头200毫米,光圈8,速度1/250秒,ISO200
¡   后侧光(侧逆光)也非常适合于风光拍摄。
¡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秋牧》
¡    后侧光(侧逆光)从右侧后方角度照到山坡上,画面里出现了极好的轮廓光效果。
¡    下午草原的山坡上,太阳将光线从右侧山坳处斜射过来,起伏的山坡形成了较好的光影变化。牛羊被后侧光线勾勒出了强烈的轮廓线,羊与羊之间被轮廓光隔开,出现了极好的立体感。树林也不是朦胧一片,而是具有较好的层次,反差明显,较好的表现出了后侧光带来的光影效果。
  5、逆光拍摄效果
    这里讲的逆光指的是全逆光,是阳光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取景的方向在同一条轴线上并且完全相反,是从景物的背面投射过来,直接投向镜头镜面的光线。这种光线条件下景物整体轮廓清晰,面对镜头背对阳光的一面光线较暗,画面达到了最大反差。如果曝光正确,可以得到画面亮丽、反差较强,立体感明显的作品。
¡    例如下面这幅人像作品:
 图片
 
¡《鱼市》
¡    福建惠安鱼市人头攒动,全逆光从从卖鱼人与顾客身后投射过来,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物周边被光线勾勒出了明显的轮廓,出现了最佳的轮廓光效果。面对镜头的人物面部本来很暗,由于对其面部进行点测光确定曝光组合,使其面部得到了较好的补光,同时具有了理想的层次。中等光圈对前景以及背景略有虚化,突出了人物形象。卖鱼人额头的汗珠、一丝不苟的神情以及顾客对秤杆的关注表情都得到了较好的展示,画面惟妙惟肖。
¡    拍摄数据:镜头28毫米;光圈F5.6;速度1/80秒;ISO200;曝光补偿+1.0EV
¡    全逆光更适合表现风光,可以得到较大反差效果,明暗分明的视觉画面。
¡    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秋韵》
¡    接近地平线的夕阳从正对镜头的角度照射到草原上,从树影可以看出这是一幅典型的全逆光条件下拍摄风光作品。由于逆光在水面上形成了强烈的反射光,使得小河流曲线效果得到增强。同时,逆光给牛群形成了明显的轮廓光,使牛群从背景中得以分离出来,景物立体效果得到了较好的表现。逆光进一步强化了反差,线条、韵律感更加强烈,这是逆光摄影的独特效果。
¡    拍摄数据:镜头110毫米;光圈F8;速度1/250秒;ISO200;曝光补偿1.0
  6、顶光拍摄效果
    顶光是在中午情况下或者人为将光源从人物、景物顶部投射下来的光线。顶光近似于全逆光,但是,全逆光可以是中等角度或者是较低角度的光线。而顶光必须是来自被拍摄景物上空最高处的光线。这种光线条件下,被拍摄的景物上部格外明亮,朝向相机镜头的景物相对比较暗,很容易形成极大的反差,人物容易形成阴阳脸,景物容易形成近似剪影状态。这就需要拍摄时适当调整人物的面部朝向以及风光景物在画面里的位置。
¡    例如下面这幅人物作品:
 图片
¡               《风姿》
¡    作品抓拍自澳大利亚街头。正值中午时分,在顶光条件下拍摄有许多不利因素。人物面部、服饰的反差较大,周边环境较亮,控制不好时容易出现上亮下暗的强反差效果。因此需要通过选景调整构图来达到拍摄的目的。
¡    由于这幅作品对人物面部进行点测光,因此,其面部不是全黑,而是较为柔和,特别是人物手里画册的反射光对其面部产生一定补光,飘逸的金发同样有一定的反射光,因此对顶光可能形成阴阳脸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在顶光条件下拍摄风光时也很不利,同样需要在选择景观和拍摄方向等方面适当调整。
    拍摄数据:镜头80毫米;光圈F8;速度1/250秒;ISO200;曝光补偿1.0
¡    再例如下面这幅风光作品:
图片
《韵律 》
    中午时分,利用顶光拍摄霞浦插满竹竿的养殖场画面。画面里,顶光较强烈,竹竿几乎没有阴影,只有倒影。这也减少了过多光影可能会对画面产生的干扰。由于顶光的作用,画面里失去了光影的趣味效果,特别是横向水波纹几乎丧失了。但是,相对的看,这种光线使画面色调简单,画面简洁,明快,产生了高调效果。也就是说,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顶光并不是绝对不可使用的光线。
¡    拍摄数据:镜头120毫米;光圈F16;速度1/250秒;ISO100
  7、脚光拍摄效果
     脚光是从地面向上方投向景物或者人物的光线,分为前脚光和后脚光,我们常用的是前脚光。
¡脚光大多用在拍摄广告或者想取得特殊摄影效果时使用。
¡   例如下面这幅人物作品:
 图片
                   《夜练》
¡    拍摄人物作品很少使用脚光,但有时为了取得更好的立体光线效果,可以将脚光作为辅助光使用。在拍摄这幅作品时需要努力表现与动员的形体与跳起后的形态,因此用了多盏闪光灯,同时使用了脚光,目的是使运动员腿部下方不至于过暗,希望取得夜间摄影的亮调效果。
¡    拍摄数据:镜头35毫米;光圈F5.6;速度1/125秒;ISO100;彩色负片。
    (未完待续)

 







 
 


 

 

 


 

文章评论

黑石滩人

我听过于教授讲的课,讲的不错!受益匪浅。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