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这世间怎样才更有意义?

修行摘要

1、 人来到这世上的一辈子为了什么?

人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从小孩子被父母关爱,长大之后上学,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找个爱人结婚,然后再生小孩子,就和自己父母一样。这就是一辈子的路吗?这样的一辈子有意义吗?和动物又有什么不一样?表面看起来动物是比人要低的,比如鸡、鸭、猪、马、牛、羊等他们有很多自己不能做主的痛苦,他们会被人吃掉,被人杀掉。可是野外大自然当中的动物比如老虎、狮子、蚂蚁等它们也在重复我们一生一世的这种步骤呀?我的一世和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严格讲没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们的生活本来没有什么意义,在按部就班的生活过程中只是为了一个活着的简单目标而做事。

为了他人而发心去做大事,给予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这样才能使得自己的一生有意义。

慈悲众生,做有益于人类、国家社会和一切生灵的工作。这样生命才有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了缘、了债、了生死。

2、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痛苦?为什么会生病?

我们活着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我们没有一个长远打算,我不想追求高远目标,我就想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家人幸福,工作到退休就行了。可是就连这样的目标我们也难以如愿。为什么?我们家庭有烦恼,父母看子女不听话,子女看父母太贪婪或者太唠叨,夫妻看对方不顺眼,兄弟姐妹看对方有问题,处不好关系,甚至关系坏到让人痛苦到自杀的程度。还有我想平平安安,为什么我是一身的病痛,为什么我的家人会有病痛,花钱很多,还治不好,这样的痛苦实在能把人逼疯。这时我们还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吗?为什么连我们最简单的小小期望都达不到呢?

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三世因果。每一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带着自己前世的业力和习气、秉性来的,而今生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和你前世有各种因缘的人。我们来到人世间,不记得自己修行的本质任务,也就是本性迷了,随着眼、耳、鼻、舌、身的五欲的沉沦,于是我们再造下新的罪业,也就把我们本有的福报耗尽了不说,还使得前世的很多造的业显现,就受了新的业报。这所有一切的毛病,都是因为我们不懂的从反观自己开始做起,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别人的毛病,我们的心总是挑别人的错,我们从来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我们总是找别人的不是,我们从来不说自己不对。 想要改变这一切,要从心开始,从改变我们自己的心开始。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3、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首先要了解佛教,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一种教授,是一种教育,他告诉我们人生是怎么回事,世界是怎么回事,宇宙是怎么回事,我们如何能离开痛苦,得到快乐。我们人人具有佛性,只是因为自性迷了,沾染了无始劫的业力,所以才是我们现在的人身。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对我们的教育,想要离开痛苦,得到快乐,要按照佛菩萨的教导去做。通过闻、思、修。闻是听经闻法,经过思虑而燃亮心灯。明其心,善行可作佛,恶行必成魔。利人升天得快乐,损人下地狱。成就不成就在心一念间。成就什么呢?觉悟二字。觉者利人利己,关爱他人是关爱自己。原因: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和搞好和谐社会,人人献爱心是一样的道理。有难大家帮,本身是利国利民,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国富民强的道理人人都懂,不必多说。这都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而无为。既是只知耕耘不问收获。

4、学佛要学什么

有人学佛理,读了很多经书,看了很多经典,讲起理论头头是道,自己从来不去实际来做。
有人按照教导,非常热衷于到寺院拜佛、上香、磕头、印经、放生,但是不知道去学习佛理,热衷于到处朝山拜庙,访高僧,从事相上很精进,可从来不从心里去做改动。
有人学佛很精进,天天要拿出几个小时念佛,磕头,听经,可是从来不管家里,更有甚者,班也不上,我就天天家里念佛,想着佛菩萨接我去极乐世界。
学佛要学习佛佗对我们的教育,同时也要学习佛佗的精神,要像佛菩萨那样去发菩提心,去觉悟,要断恶修善,从当下开始。

学佛修真,无垢通神,无为利生,菩提圣人。说明什么呢?一切法门净心为要,一切法门见性为要。八万四千法门,修行的总核心是明心见性,把自性引出来,成佛之空性,性空心不空,即是中道行。理事二圆融而得成就!

5、学佛要用什么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修行?

学佛要用众人我师,我是学生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修行遇到的每一个境界。
学佛人很容易碰到一个词,冤亲债主,在这里要更正一下概念。

上辈子,我们对他们造了业,今生,上天安排他们来给我们了业了。有业,我们就要堕落三途,有债就要还,今天,不必我们去找他们还,他们来找我们了,我们有机会还债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张开怀抱热烈欢迎我们的了业菩萨呢?所以,没有怨亲债主这个词,只有了业菩萨”——来了(liao)我们业的菩萨,了业菩萨来了,我的心情是极乐的。因为,我的业,有了(le)了结的希望了
俗人眼中的仇人,是佛子眼中的怨亲债主,是学子眼中的了业菩萨。
印光大师说:人人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
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了业菩萨,还有帮助我们的顺缘菩萨,以及考验我们的逆缘菩萨。
期待所有的人,都能认清我们周围的人都是菩萨,只有一个凡夫,就是我们自己。
6、为什么学佛修行很久没有进步?
有人喜欢用学佛多久来衡量一个人的修学程度,一提到自己学习了十多年似乎就有了资本一样。可是也遇到很多人苦恼,为什么我学习很久,好像一直没有进步?这要看我们学习是怎么学的,我们是否从心里深信因果,我们是否按照佛佗说得那样去做,我们是否忏悔了自己做错得事,我们是否改正了自己的脾气秉性,不再造新的恶业。
一边学佛,做着很多表象上的事情,天天诵经、念佛,心里妄想不断,更有甚者,脾气秉性很大的学子,一边念佛,一边造业,表象上精进掩盖不了自己的造业,时间一到,恶业显现,于是就有了很多这样的疑问,我学佛之后,吃素,烧香拜佛,很精进也很虔诚,为什么我还会生病,遇到祸事呢?总之没有真干,或者不如法修
7、学佛有没有进步、正确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1)脾气有没有变少;
2)运气有没有变好;
3)家庭是否和睦,家庭成员是否健康;
4)有没有见性;
5)有没有般若智慧。
原因:
脾气有多大,业力就有多大,所以,如果你真的忏悔消业了,脾气一定是少了。
如果你修的是正法,你的运气一定会变好,这就是福慧双修,你的运气好了,事业、家庭顺利了,父母才会安心,这是孝道。如果你自己诸事不顺,父母寝食难安,是没尽孝道。

如果你学佛后运气变差了,一定是修错了,你修的不是正法,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是修佛的,否则,人家看你这个样子,会吓跑的。这无异于谤法。
学佛先作人,菩萨说:众生未度尽,誓不成佛。只有你身边人人都是菩萨了,你才有可能是菩萨,只要还有一个人不是菩萨,那你就不是菩萨,这个时候是不可以翘尾巴的。
真正的孝道是上敬下和。只给父母钱不算孝顺,父母生你养你,是给你孝顺的,不是给你吼的。你不孝顺父母或你配偶的父母,你的孩子一定多病或没出息。如果你有兄弟姐妹让父母不安心,也不算真正的孝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病,你真孝顺,要帮父母安排他们的其他孩子,也就是你的兄弟姐妹。总之,父母不安心,就是你不孝。
功德回向给活人,不是病就是灾。建议功德回向给某位菩萨,利益众生,然后,请该菩萨加持,将此功德回向给了业菩萨。
现在的人,看配偶不顺眼,看公婆不顺眼,看岳父母不顺眼,甚至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都不顺眼,看上司不顺眼,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如果学佛还能有成就,岂不让天下人都以学佛人为耻?谁还屑于学佛?所以,要学佛,先学作人。
学佛见性成就,只有30个台阶,非常简单,但是,现在的学佛人,都盯着第21个台阶,想一步跨越,却永远不可得,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修行,却原地踏步。真正的学佛人,要先学作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爬,结果很快很轻松地怕到顶峰,开悟见性。所以,学佛,要人道尽,天道返,佛道成
现在的学佛人,智慧都学到茅坑里了,以前作了错事,光说改,改了就行了么?以前作过的错事要忏悔的,末法时期,弥天大罪,一悔即消。以前对他人的怒恨怨恼烦要忏悔,杀盗淫妄酒要忏悔,贪嗔痴慢疑都要忏悔。
怎么忏悔呢?现在的学佛人,杀个人忏悔15秒就告诉我忏悔完了,要不就是读读经,或者回向,或者读人家拟好的忏悔文。于是我就问,我无缘无故暴打你一顿,不向你认错,我回家一天读一遍《梁皇宝忏》,连续读100天,你能原谅我么?所有人都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不会原谅我。那么,你为什么己不所予,偏要施于人呢?真正的忏悔,是直接向被你伤害的人真诚道歉,如果能真哭出来,痛改前非,则善莫大焉。

8、学佛的关键在哪里?
开发心智,能当下明心见性,成就菩提。
佛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无一法即是如来。佛陀讲八万四千法门,流传于世的不多,八万四千法门,学佛诵经,持咒念佛,参禅六度法门学说不同,现今中国大概是八个宗派,这些宗派里有相同的东西,也有不同的教授,但是选择不同宗派没有关系,归根到最后的目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是要我们明心见性,即是净空二字。
学佛要学习佛的知见,还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做。学佛不要被相法所困,学用结合,得成正果。关键:不要执著、妄想、分别、攀缘。欲望全无。心怀苦难利众生。与佛相应,当下菩提!六祖有句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9、学佛的基础是什么?
1)、相信因果
有因必有果,因果通三世,因果定律是宇宙人生的第一真相。想学佛首先要知道因果,并且相信因果的道理。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把这个道理从学佛之初就放在心上,同时通过修自己的心去开始改变,这才是学佛的捷径。
2)、去习气、化秉性
人有三性,人用什么性,得什么果
三性为:佛性,习性,禀性
佛性:纯善的,万善的,只见人好,不见人坏,大智慧的
习性:习性是洗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善人在一起容易做善事,跟恶人在一起,容易做恶事
禀性:是我们生生世世业力以及祖先业力信息的总集,表现为怒恨怨恼烦。以禀性用事的人,遇事喜欢发脾气,看人都是坏人,只有自己最好,遮障天性的纯善与智慧,主贱;
以习性用事的人,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主富;反之,主贫。我们古代有句话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就是这个道理,各位切记:百善孝当先,万恶淫为首,禀性(脾气)又是万之源,孝敬的人,莫不富裕;邪淫的人,即使前世福报大,福报也会很快消耗掉的。我们要和没有脾气、善于自律的成功人士交朋友。
以佛性用事的人,只见人好,人人都有优点,唯有自己缺点最多,天天在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经常赞美他人,与人为善,每天都在不断完善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主贵。
到了自净其意的程度,则贵不可言,这就是佛。所以,贫贱富贵,皆为自己的选择,怨不得别人。
学佛的首要就是要化秉性,去习性,圆满佛性。
一个没有化秉性的人学佛,即便他学习了很多年,可能功夫会很深,道理会懂得很多,因为秉性的缘故,他会怒、恨、怨、恼、烦,那么就会出现火烧功德林的现象,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违缘、障碍。因为秉性作怪,总是发脾气,总是怒、恨、怨、恼、烦,即便事相上按照佛陀教义去做,守五戒十善,但是一切唯心造,他的心是不清净的,一旦心起了烦恼,这样就又在造业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居士会觉得学佛很久、吃素、念佛、做义工,为什么我还是不顺,我还是烦恼不断的原因。
化掉秉性同时学佛,是快速成就的最好路径。
3)、皈依三宝
皈依佛、法、僧三宝,这是学佛的必要与先决条件。

10、正确学佛的基本步骤

学佛总的是修行,修的是正心。怎样得正心呢? 首先通过学佛通达佛理,把欲望心,妄想心,执着心,分别心,攀缘心等空了,放下了,才能得正心、正念、正行。正心是佛,正念是法,正行是僧,是三宝,佛法僧,简称:觉正净,是正知,正见,正行。是学佛的总纲。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又是空守义三字。是学佛得成就之妙法。不可不知。
1)、首先通佛文教义:开佛正知、正觉、正行。
普贤菩萨说觉,正,净,空,守,意。觉正净是八万四千法门的总核心。空守意是修行的总核心。
觉:开佛知见空见,空生妙有有归空,各占五十中道行,人法双空长性住,自在逍遥乐永恒。
觉是开佛知见,因性空生妙有,有后又归空。
佛陀告诉我们本身我们自性是空性,空性生妙有是指所有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事物与现象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化现出来的,包括地球、万物,人,宇宙等等,有后又归空是指这一切事物最终会归于空,没有长住不坏的东西。
简单举例子人想吃饭,开始并没有想吃什么饭,等于空,后来想吃什么饭,做好了饭食,空想想出来的生妙有。把饭吃了,饭没了,即是有后归空。
世上万物都是这样,没有长住不坏的。楼房会倒塌,人会死去,山川河流会变化,连宇宙银河系在成、住、坏、空的劫中都要损坏的,更不要提地球上的人类。以上面所举的简单例子说明空生万物有归空。
心经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修行人不能占空又不能占色。占空不占色不能生存,指的是我们处处讲空性而脱离世间生活,人需要生存,衣食住行不可少;占色不占空不能成就,如果我们一味沉迷于世间色声犬马的生活,而把修行成就的任务忘记,世间法有爱憎、善恶、有无、取舍、两面性,修行人必须放下,就和世人一样消耗福报,这是不能成就的。怎么办?用为而无为法来解决,为是有为法,有我是世间法。无为是出世间法,是道心。两下一结合,即是理事圆融。理是一成不变的,是空性。事是心心生万物,万法归空,即是佛经讲的性空心不空,理事二圆融。即是中道行,本来无一物,中道始于零。零即是空性。明白此理,修行就不难了。即修行人要很好的处理修行与世间生活的问题,两者不能割裂开来,不能搞对立。多少高僧大德告诉我们要平常心才是道,佛法修行就在我们平平常常的一举一动当中。人法双空性长住,我们认识到佛性是空性,把这种认识放

文章评论

永芬悟语

[em]e179[/em] 智慧悟语 受益匪浅[em]e189[/em] 感恩感恩[em]e160[/em]

怡宁

当代人需要懂点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