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灭中国的中产阶层?

学习、思考

 谁在消灭中国的中产阶层?
           建设一个稳定、成熟、富裕的社会,是我们国人的梦想。一般的看法是:这个社会的构成、应该是中产阶层人口佔多数,贫穷人口和富豪居少数。尽管目前对于“中产阶层”标准,分岐很大,但是有一点是大家认同的: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是少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大家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节俭,钱也没有少赚,许多人包括一些医生、大学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退休的工商业经营者、厂长、经理并没有混进中产阶层的队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谁在消灭中国的中产阶层?
        渔夫认为:首要原因是通货膨胀。我们先算一笔帐:1980年,一个四级工,年工资大约是600元,夠一家三口基本生活。如果当时一个家庭有10000元存款,它相当于16年工资,那这个家族就属于富裕了。如果把这一万元存银行,利上加利,30年后大约是2.7万元。相当于现在职工一年的工资。这些钱也就仅夠三口之家一年的基本生活。也即当年的万元户——“富裕”家庭,经过30年的通胀,原来辛苦积聚出来的财富,基本上已经被剥夺完了。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通胀可以消灭靠节俭而成长出来的“中产阶层”。
       成为一个中产阶层,不仅要靠当前的收入,更要靠逐年积累。可是通胀把积累这条路封死了。你虽然不断积累,它却不断让你的存款缩水。这样,大多数人就永远成不了中产阶层!
       我一位同学,退休教师,8年前退休工资4000多元,自己很俭朴,余钱都存银行,存款20万,买一套70平方的二手房绰绰有余。经过8年节衣缩食,现在存款有40多万了, 可是同样的房子,涨到50多万了。这8年,节衣缩食,喂了通胀这条大鳄,还是不夠。其实近几十年,全国所有节衣缩食、有点存款的老百姓,都在辛辛苦苦喂这条大鳄,只有月光族例外。
       那末,上涨的是不是仅仅是限于房价呢?
       目前大家都怨房价高,恨炒房者把房价“炒”高了。其实渔夫经过分析,“通胀”才是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渔夫自己的经历是,15年来房价的涨幅要低于通胀幅度。1999年,在无锡一套简装的94平方住房,大约22万,现价大约是70多万。涨价3.5倍,可是当时,人均月生活费是200元,现在是1000元,涨了5倍;理发,当时是2.5元,现在是15元,涨6倍。也就是说,1999年到现在,生活费用通胀速度大于房价上涨速度。除了上海、北京、广州、杭州这样的大城市,那里房价涨幅可能更大,一般城市的房价涨速都小于通胀。
       1980年在大陆,一个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约20元,  现在则是1000元。涨了50倍。其实当时,我们这里一碗阳春面是8分, 现在则是4元,也是50倍。不久前,我询问过台湾朋友,他们那里生活费涨了多少?他说,1980年台湾大学生月支出台币3000元,现在则是6000多元。啊!仅涨了一倍。 也就是说普通台湾人,通过逐年积累,30年后可以进入“中产阶层” ;而大陆1980年的“中产阶层” ,如果不挣更多的钱,则早就被踢出“中产阶层” 了。你可以说生活费用,并不等于物价。这当然是事实,可是生活费用确实是我们老百姓感受最深的一部份。
       我们国家的金融主管人士,真正绝顶聪明!竟然创造了一种局面: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大幅贬值。国内大幅度涨价的结果,是国家的GDP空前大涨,在短时期内,超越英、德、日而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国人兴奋不已!只要再涨一倍,我们就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何等荣耀!我们已经涨了50倍,何在乎再涨一倍!其代价不过是千千万万、异常节俭的大娘大爷,毕生心血大幅度缩水、付之东流而已!千千万万人的“中产阶层”梦破灭而已。难怪我们看到的实体经济,并不怎样,而GDP照样飙升,原来有这样的妙招!看来GDP赶超美国,绝非梦想、更非难事,只要让印钞厂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就可以了。
       价格同实物生产之间,当然有密切关系,这方面渔夫不懂。但我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如果我们的物价像台湾一样,30来年只涨一倍,我们的GDP如何算呢?我们是世界第几呢?恐怕要由专家或者高层来回答这个问题了。难怪很多国家不承认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哩!
       投资渠道狭窄、缺乏资产性收益,是阻碍产生“中产阶层”的另一个原因。目前,畅通的投资渠道只有股市。可是,消灭“中产阶层”的第二个地方,恰恰就是数股市了。一些精明人早就认识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就是允许通胀,忍受银行存款缩水。所以想到股市试试运气。殊不知,这里有一个更大的黑洞在等待着你。一句典型调侃股市的话是“杨百万进去,杨白老出来。” 这话真还有点传神。我一位亲友就是带着百万进市,剩十多万离场的。十个人有九个亏损,即使长期投资也亏,这就不可思议了。很希望证监会主席给民众一个交待。 投资渠道,涉及到一些理论禁区 ,我们老百姓人微言轻,不敢触犯。看来通过投资渠道进入“中产阶层”,恐怕是没有希望了。
        消灭“中产阶层”的第三个地方要数医院。最近,治疗一次感冒,要耗费5500元,装半颗牙齿,耗资3600元,心脏病抢救6天、耗费20万,都是我们自己或者朋友的经历。“一场大病,全家致贫。”决非虚言。按实际成本和合法利润计算,如果监管部门克尽职守的话,决不可能出现这种荒诞现象。医改多少年了,监管部门、物价局形同虚设,暴利现象愈加严重,对医改绝望了。政府难辞其咎。百姓惟有祈求苍天保佑或者自己学习、进行自我保健,以求不生大病,不至于堕入这个无底深渊。
       总而言之,进入“中产阶层”之路,勤俭持家、日积月累的路是行不通了、投资之路也不通!看来,只有中彩票,有幸一下子拿到500万,倒是进入“中产阶层”的捷径。不过中彩机会太少,不仅形不成阶层,以目前的政策、30年物价上涨50倍的历史看,你这个“中产阶层”也当不了多少年,还得回到原来位置!
      

文章评论

水中月

欣赏学习,每一步都看得很清楚,分析的透彻。

勤劳的渔夫

30年后,中国的中产阶层就是公务员。土匪就是要让中国的公务员成为中国的中产阶级。意图非常明显。

梓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雪无臣

老师好!愿中国早日实现民主法治。

雾海云山

攒钱不是生财之道,赚钱才是硬道理。可如今想赚钱谈何易?悲,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吧……

常明华

股市是去不得的,我认识的熟人朋友亲戚上股市的没有不赔的,少则赔40~50万,多的赔200多万倾家荡产。医疗的黑洞比之股市更可怕。通胀的事请自己去算一算,当年你买房子后的剩余的钱,通过十几年的工资或退休金的积累还买得起你现在的房吗?我觉得渔夫对这3条说得有道理!

永乐大钟

这么高的个人所得税!你就知道 谁在消灭中国的中产阶层了!

云烟含幽

网上还能看到这样的声音,现在太少了。中国老百姓真好呀,如果都说话会怎么啊

梁溪渔夫(不加群)

新民晚报文章: 对手的成全 林奇日期:2013-12-17   以前看外国电影,常有这样的情景,男人在公共场合很绅士地对身边的女士问,我可以吸烟吗?回答说,当然。男人的风度和女人的宽容此时尽显无余。   一次公共场合想吸烟,就问身边的女士,可以吸烟吗?女士回答,不可以。不但没做成绅士,场面还有些不尴不尬。这时才明白,想表现点绅士风度也得有人成全才行。   北宋那个工匠,拒绝把司马光的名字刻上“党人碑”,官吏大怒,强令必须刻,否则就是对抗圣上,死罪论处。工匠无奈从命,但以为耻辱,又拒绝在碑上刻下制作者,也就是他自己的名字。他成了史上有记载的一个有良知的工匠。   但假如,那官吏一定要工匠刻上自己名字呢?既然前边可以强令,后边也一样可以强令,在碑上刻下制作者名字,也是当时的常规,相当于一种责任。但他没有,他成全了他。   李斯临刑前对儿子说,还想和他牵着黄狗在家乡郊外追兔子;嵇康临刑前抚了一曲《广陵散》;路易十六临刑前说原谅他的敌人,愿他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他的王后上断头台时不经意踩到刽子手的脚,道声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李斯的彻悟,嵇康的从容,路易十六的宽阔,王后的优雅……这些,其实也都可以没有。狱中把一个人折磨成精神异常,大小便失禁,行刑时口里塞布,脖子上勒铁丝,甚至割断喉管,不但让你颜面尽失,而且什么声音也发不出来。这些,都不难做,这些,都有人做。   他们的对手,不但要置他们于死地,有的还是酷刑处死。但似乎隐隐约约还有那么个底线,这个底线,成全了他们,不管怎样,不是灰溜溜地消失于人世。   电视上正在播放曼德拉的“世纪葬礼”,名流政要云集,场面盛大,全球瞩目,极尽哀荣。尽管他人生有95年之长,近三分之一时间却是狱中度过的。   你可以说是曼德拉的信念、精神、毅力成就了他,但不要忽略了这些:在狱中,他们可以用各种残酷手段逼他悔过,可以用他家人相要挟,但是没有。   在狱中,他能开辟菜园;能代表政治犯致函当局请愿;能向国际红十字会诉说遭受的不公;能通过函授攻读伦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能写回忆录并出版从而引起世界关注;能会见外国要人;甚至能“秘密”建立一个非国大机构……这些都可以不允许,但是没有。   那个白人总统可以不释放他,但是没有;释放他可以达成协议让他“低调”,但是没有。   27年漫长时光,他们完全可以把他与外界隔绝,让支持者们忘了他,但是没有;出狱时72岁高龄,他们完全可以让他变得目光呆滞,口齿不清,让崇拜者们失望而散,但是没有。   所有这些没有,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曼德拉。   这是一种更高的成全。对手们成全了曼德拉,其实是成全了自由、平等、民主、公正,也成全了自己。   也可以说,是人类成全了一次自己。

随风携雨

老先生游览四方博古晓今,预测再三十年又是何种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