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新眼(二)

个人日记

      旧上海的繁华,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有着详细的描述和浓墨渲染,很是让人怀念。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这种怀念,与当时上海的处境是有联系的。看过新旧“上海滩”电影和与旧上海有关的电视剧,我们就会发现,作者选择上海的酒吧、舞厅、街道、广告以及其他许多影响上海人日常生活的物质,他们想要重构和解读30年代上海的一个侧面和展现上海当时的风情。一位著名理论家认为,文化作为一个意义系统,存在于各种制度和日常生活中,我理解,就是从那些乍看起来没有关联的制度和日常生活中,发现日常生活和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凡是能直接解释文化意义的东西,因为它的直接和枯燥也就显得不是很有趣了。

     要了解和解读早年的上海生活以及风貌除了影视作品和一些直接的材料以外,还有更多东西可以看出当年上海的日常生活的真正内涵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解读出让人信服和认可的意义,才真正有趣。

     我见过一册《中英对照英语会语一月通》1945年12月上海英文学社出版。这是一本印刷很简陋的书,从这本书的特点可以看出,它是为适应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编的一本速成性的东西,因为书中的每句话的读音都用汉语标出。如“尊大人作什么事?What  is  your  father ' s  profession?"它标的是“滑铁、以司、由鞋、法石司、勃劳反欣”。看后一头雾水,完全猜不出这是根据什么口音标出的,有一点可以肯定,决然不是牛津口音。

      这本书是给那些想吃洋人饭的人用的,所以编者要适合他们的要求,在书中收录了关于上海日常生活的各种词汇,这也反映了上海一个阶层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状况的侧面。比如在职业一栏中收有这样一些词汇:(英语省略)地皮掮客、教士、汽车间、马房、网球场等,这些东西的存在,说明上海有它们相应的生活;在其它栏目中,代表现代化的日常器皿应有尽有,但多是以西式为主,如匙子、叉子都在十种以上,迄今为止我才知道,西餐用的杯子也有十几种,如水杯、香槟杯、红酒杯、霍克杯、巴得是杯、舍利杯、立口杯、酒水杯、冰淇淋杯、净手杯等等。真是让人叹服和长知识。

       在“各种油汁”一栏中,就列出了四十多种,而且多用于西餐,“咖喱”有十六种,“牛肉”的吃法就有六十多种,在这书上还出现了“果冻、布丁、点心”的字眼,而且品种繁多,有意味的是,在列出近五十多种“酒水”中,竟没有一种中国酒,完全是西方的品味,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上海生活的西化程度和灯红酒绿的繁华。

        
中国的社会在很长时间内,其实是一个常态的社会,常态的社会主要是靠自然演进存在的,日常生活的秩序,由自然生长,自有相当合理性 。

     在书中还有一些例句,虽然是编的,但与实际生活有着关联,一般来说,生活中没有的事,不大可能编到书里,所以就能看出当时上海生活的一角。
我就用这本书中的一些例句来结束这篇杂感,因为我想说的意思,这些话里依稀可见…… 

      市价如何?

      你可以付 一付这张支票吗?

     你要钞票还是洋钱?

      我哪儿可以换美国钱?

      这儿就可以换。

     好的,请您为我换这三百块吧!谢谢!

     再见!(英语省略) 

       

      




文章评论

雨霖

想想,就有趣得很,看看这样的书,想象那样的时代。[em]e100[/em]

雪衣霓裳

旧上海有十里洋场的纸醉金迷,也有生活的西化,经济的发达。一本旧书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大角,有收获的新眼。

心语若兰

看看那样的旧书 能获得书本上见不到的历史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