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个年俗

欣阅随笔

一个新年过下来,自是喜乐欢愁不尽诉。观朋友之过年感受,欢喜是各式各样,叹息却趋于大同,皆叹年味淡了,再无传统新年的浓厚氛围。

年味淡了,城市之于乡村尤甚,有一个原因是年俗远了。在我脑子里就从未有过完整的年俗记忆,只记得小时候在小年那天,被长辈们吩咐去刷洗长条凳,把泥黑的凳腿刷得干干净净。埋头刷不到一半就烦了,仰脸问,为什么要洗啊?答,因为过小年呀!问,什么是小年呀?答,小年就是小孩子过年啊。于是心里很不痛快,小孩子过年就得嘿咻咻地给长条凳洗白白啊,真没劲。后来长大了,多识得几个字,才知道这叫“掸尘”,正是年俗之一,只是大人们从不曾认真教授过这些给小辈,也许,那个时候就已经对年俗的传承无所谓了吧。

可以说,我们这一辈还不曾清楚年俗是为何物,年味就已经淡了,恐怕到了下一辈,更是没人记得了。到时候,年俗这一文化遗产将作为标本存放在记忆库,仅供学术研究,再无人实践。不过,遗失的传统一定是值得惋惜的么?这倒是需要好好想想的。

曾经带给人们浓厚年味的年俗,到底是些啥呢?从腾讯文化频道我看来一些介绍,得窥一斑。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这一天的习俗是祭灶王,灶王爷要在这天重返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一年的活动情况。用又粘又甜的糖瓜供奉灶王爷,以图他嘴上抹蜜,专拣好事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这一天是南方小年,掸尘清扫,除去旧年的晦气,干干净净迎新年。

腊月二十五,炸豆腐。豆腐和“头富”谐音,寓意新年要富贵。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这一天筹备肉食,过去物质贫乏,吃肉是过年才有的福利,所以叫“年肉”。

腊月二十七,杀公鸡。公鸡是报时的吉神,宰了它就是让它会天庭休息,给玉皇大帝汇报这家人是否勤劳。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发面或者打糕,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或点心。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把前一天的面或米糕蒸好,上面点上红点,寓意“蒸蒸日上,鸿运当头”。

腊月三十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年三十全家团聚,终夜不眠待天明,称为“守岁”,是为延年增寿的意思。

民俗里肯定附着了人们的美好愿景,透过民俗可以了解民间的价值追求。看中国年俗,基本是吃喝不愁,富贵长寿这一类的质朴期望。其中颇值得玩味的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习俗,为了让灶王报喜不报忧,以糖瓜供奉,这不是典型的行贿受贿,欺上瞒下么?真怪不得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对于神,不是敬而是骗,可以骗得了的神,怎么会真心去敬,去信呢。

寄望长寿富贵的还行,这种教人徇私舞弊,给权力寻租的年俗,不传承也罢,因为这背后的价值取向,经不起追问。总有人会追问的,尤其是孩子。想想看,当孩子仰着纯真的小脸问你,为什么要祭灶王呀?你答说,因为要给灶王好处,这样灶王就不会说咱们坏话,咱们就能得到另外的好处。嗐!多可怕!这是诲人不倦呢,还是毁人不倦?

孩子是喜欢追问的,怎么回答他们,考量着大人的智慧。我儿子小的时候会追问过年是什么,我就按照传说的样子告诉他了,从前有个怪兽叫“年”,是的,比奥特曼里的怪兽还可怕,总是来害人,人们就敲锣打鼓放鞭炮吓跑怪兽,怪兽跑了人们就安全啦。后来儿子又问,红包包里的钱为什么叫压岁钱,我就又按照传说告诉他了,从前有个妖怪叫“祟”,专门大年三十来害小孩,有了这压岁(祟)钱,妖怪就不敢来啦。至今忘不了儿子瞪着惊恐的眼睛望着我的样子。

会忍不住拿中国年和西洋年做比较。最著名的西洋年就是圣诞节,试着想想那些信基督教国家的孩子们追问大人的情景:圣诞节是什么啊?圣诞节就是为我们传福音的圣人耶稣诞生的日子啊!什么是圣诞礼物呀?圣诞礼物就是圣诞老人从烟囱爬进来送给你的礼物,因为他爱你呀!

嗐,说什么好呢。同样是给孩子的新年礼物,压岁钱连接的是恐惧,圣诞礼物连接的是爱的归属。

儿子从三岁到他读小学二年级,都会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圣诞节的清晨睁开睡眼就看见礼物躺在他的枕头边。尽管二年级以后他明白了圣诞老人其实就是妈妈,但那些年收到礼物的欣喜和被一个“神仙”认可的幸福,无疑给了他心灵上的滋养。某一天我在一个育儿论坛里分享这个经验做法,被其中一位家长批评崇洋媚外,当时真叫我气结,不知如何反驳。

那个时候对过不过圣诞节有很多讨论,极端的有联名上书坚决抵制圣诞节,理由是过圣诞是西方文化的渗透。其实细想下来,文化渗透一定是恶意的吗?我国在许多国家开设孔子学府,是恶意的文化渗透还是友好的文化交流?文化,艺术,人文,不是应该无国界吗?

大而化之的话,多说也没意思。具体到民众过什么节,只是各家各户自己的选择,真没必要拿大帽子压人。就说我给孩子过圣诞节,是因为我喜欢这种人与“神”的互动,更因为我欣赏这节日习俗背后的价值追求,我相信,只有得到认同,获得足够爱的孩子,才有能力去爱他人。中国有哪一个节日有这样直接而有爱的互动吗?好像没有。所以,过圣诞是我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上的一个选择,怎么说都是一件私事,别人有什么理由说三道四呢。

我绝没有对我国的传统妄自菲薄,只是觉得应该要用一个开放的视界看待本土和异域的习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取舍,提炼乃至升华。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安身立命的价值观,就看我辈能留下什么样的精神遗产了。


 

文章评论

晨儿

艾玛,论年简直就是论文呐。 不过,我就纳闷了呢,阅说什么我都觉得有理呢(真心话)。[em]e113[/em]

浅笑记忆

阅这个年过的挺深刻的,其实不管是国年还是洋年,只要能过的开心目的就达到了。

醉舞惊鸿

全面滴,系统系,客观滴,了解了小年。

春天

不管过洋节还是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只要用心用爱去过,达到一种情感上的互动,就是好的!

2795612284

当地球成为一个村落时,文化将是缤纷的多元化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世界的也是民族的,这里不存在传承与否背叛与否……所以不必悲悲切切,或者黯然神伤[em]e113[/em]

柏拉图图

文笔确实没话说,就是貌似真有崇洋媚外嫌疑,一看已经有人批评过了,又被倒打了一耙,知道分歧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了。不过,存在即合理。其实暗里也觉得过年有时候就像过劫,偶尔也会忍不住羡慕圣诞节怎么可以渐渐成为国人推崇的节日?只是我始终无法产生亲近感。所以不小心点了一个赞,赶紧又点了一下拽回来。嘿嘿,好乱。

孤傲的星

[ft=#002060,5,宋体][/ft]只有得到认同,获得足够爱的孩子,才有能力去爱他人。[em]e181[/em] [ft=#002060,5,宋体][/ft]

孤傲的星

人这一生大大小小的节日连在一起到头来过年,说白了就是期待和谐、健康、美好!心灵上有个爱的归属。

落英

年味越来越淡,年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值得记住。圣诞节对孩子而言,的确趣味和爱比较多。

天天天蓝

无论春节还是圣诞节,我的理解是任何节日都应该快乐的过,和亲人,朋友为情而聚,开心就好[em]e112[/em]

缤纷之舞

我比较传统,认为应该认认真真过年,至于洋节日,就当商业娱乐来过,从来没有深刻思考过。

藤上风铃

现在的年与节,已经完全沒有了文化的传承,只剩下俗气的吃喝玩乐,内涵丢了,只剩下皮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