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插柳祈福旺运和风水禁忌大全

周易风水

 
  
  一、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话说清明: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中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西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韶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扬,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二、清明祭祖的风俗
  
  古人的清明扫墓:
  
  其一:“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二:“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其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其四:“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
  
  清明扫墓,被称之为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相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仿效,也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固定的一种风俗。
  
  据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这段记载中,提到了清明扫墓携带的物品。下面,王浩骅就和大家谈一谈清明节扫墓必须要带的物品:
  
  一、香烛
  
  香烛是清明扫墓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目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二、纸钱
  
  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要焚烧干净。
  
  三、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四、水果点心
  
  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五、饭菜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六、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对景。
  
  七、“包袱”
  
  “包袱”,即扫墓者(逝者家属)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捎去的意思!
  

 
  三、清明节为什么要人人插柳?

  
  清明插柳是一种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插柳、折柳之俗与我国人民种柳、爱柳之风有关。柳为优良的树种,大凡有旱柳、河柳、龙爪柳、垂柳数种。晋代陶侃镇守武昌时,在当地遍植柳树,名为“官柳”。汉代太尉周亚夫在军营种植很多柳树,使军营从此得名“柳营”。隋炀帝曾号召全民种柳护堤,并赐以重赏,白居易曾有《隋堤柳》记之曰:"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西自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五百里。"唐代的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时,把长安的一株柳树带到拉萨,并亲手种植在大昭寺前,这棵树迄今还郁郁葱葱。
  
  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每年4月4日或5日,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清明。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插柳”和“折柳”都是我国的民俗。每年立春之后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插柳,一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大臣介之推的。据说他力保国君重耳出逃19年,割股作汤,忠心耿耿。后来重耳作了国君他却被遗忘了,他与老母在绵山自耕自织为生,最后被大火烧死在山中的枯柳树下。人们插柳,说是替他“招魂”。
  
  清明节男女头上戴柳、车马轿上插柳还有一说,是为了踏青迎春,象征吉利,“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说的就是这回事。插柳在重庆则别有一番传说: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近重庆时,一妇女抱长男而逃,丢幼男于不顾。张使人问其故,女答曰:“长男为别人委托,幼男是我亲生,我不能为要自家儿子而丢掉人家儿子”。张听后倍受感动,遂对她说:“义军不杀百姓,不用逃跑、害怕”。并顺手折一柳枝交给她。让她通知乡亲们:“门前插柳,说明不是贪官污吏,决不相害”。所以,重庆家家插柳,沿习至今,还有一条街叫“杨柳街”。
  
  “插柳”“折柳”有三重含义:一表惜别,因杨柳飘悠,似有依恋之情。《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和无名氏《送别诗》中"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的句子,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二表挽留,因“柳”与“留”谐音,送客以柳枝表示挽留之意。汉代文物专著《三横黄图》上有关“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的记述和唐代诗人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即是此意。三表祝愿,因柳遇水土就能生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故借此祝愿客人随遇而安。清代褚人获的《坚瓠广集》上明确解释说:"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折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种柳、爱柳之风又与柳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是紧密相连的。侵害人体的各种疾病,好比神话传说中的妖魔鬼怪,而柳有治病之功,可把"妖魔吓走"。柳枝苦而寒,《本草纲目》说它"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日华子本草》说它"可消食"。《得配本草》说它"去风热,除湿痹"。如小便滴沥而下,混浊不清,可用柳枝30克、甘草10克煎汤饮之;疮肿疔毒,可用柳枝熬膏涂之;牙龈肿痛,可用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30克水煎去渣,热含冷吐。现代有用柳枝治疗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传染性肝炎和烧烫伤的,临床报道均有良好效果。
  
  柳叶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是治疗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的良药。有用柳叶制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疖肿、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等各种感染120例的,治愈率达89.1%。柳叶中的含碘量高于一般食物的数千倍,每100克中可高达1000微克,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可谓廉价特效药。
 

 
  柳花有祛风、利湿、止血、散瘀之长,善于治疗风水、黄疸、咯血、吐血、便血、血淋、妇女经闭、齿痛诸疾。如治妇女发热闭经,可用柳花6克,水研汁服下;治各种出血证,用柳花30克,火烧存性,用葡萄煎汤冲服;治湿热黄疸,以柳花代茶常饮。
  
  柳根,亦叫"柳须",可利水通淋,祛风除湿。用水柳须烧后存性,以麻油调涂,可治黄水疮;用柳须90克、皮硝10克煎汤装一圆桶内,熏洗肚门,能疗痔疮;用柳须20克,猪肉90克,共同煎煮,至肉烂后食肉喝汤,治疗风火牙痛;用红柳须15克,甜酒一杯煮服,可止妇人血崩。
  
  柳絮和柳白皮也都作为药用。前者止血、祛湿、溃痈,以治疗吐血、湿痹、膝痛、痈肿脓成不出或肿痛不溃、创伤出血;后者祛风利湿,消肿止痛,以治疗风湿骨痛、风肿瘙痒、黄疸、淋浊、乳痈、牙痛和汤火烫伤。
  
  四、清明节有哪些风水禁忌?
  
  1、怀孕女性不宜扫墓
  
  一般女性不参与扫墓活动的,对于怀孕的妇女更要避开。另外,女性来列假、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等不宜上山扫墓,如果要去的话,最好带好护身符。
  
  2、清明节不宜将阴气带回家
  
  清明节扫墓要做到心态平和,安稳,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区乱丢东西,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区吃东西,情侣之间不要打闹嬉笑。
  
  从墓地回来,建议你先去人气旺的大超市转转,之后再回家。人多的地方气场旺,可以驱散心中的不良情绪,消除各种负面信息,让自己的心情开朗起来;平时容易受外界信息影响的人或胆子小、身体弱、运势低的人,还可以用过火盆的方法,来处理阴气,消除负面信息。具体方法是,在出门前,就准备好:几张金银纸“钱纸店有买”,放在一个不锈钢盆里,回家后,把纸点燃,人从燃烧的纸上走过去,即可。
  
  清明节扫墓回来后,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清扫你的鞋子。这样更可以驱除阴气。
  
  3、清明节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
  
  扫墓时要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穿深色、黑色衣服庄重肃穆,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与扫墓的气氛不协调,素色或白色衣服则适宜。
  
  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而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也许会惹一身麻烦回家。
  
  4、注意祖上墓地风水
  
  清明节扫墓,需要关注祖上墓地风水的变化。要清除坟上杂草、杂树,若发现坟包有缺损,需添加新土或修补,墓碑上也要保持清洁。

  5、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3时前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此时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或身体弱的人,在阴气重的傍晚祭祀,可能会影响运势。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五、清明节要注意的风水问题
  
  对于清明节,让人感受最大的就是扫墓这个环节了,其实清明节不仅是缅怀先祖的时间,也是个风水调节的时间,因为风水上分为阳宅风水与阴宅风水,如果一个人感觉事事不顺或受挫折,建议清明节扫扫墓,祭拜祖先也会起到调节风水的作用,改变后天的运势。
  
  在清明节需要注意的常见风水有以下几条,师傅提醒多大家多注意下列几条;
  
  1、不要去太偏僻的地方祭祀,因为祭祀难免要去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最好是走人们常走的路,不要在偏远地区踏青,一个是安全方面的考虑。再者是风水观念上的容易沾惹邪气。如果确实需要去的话,建议是多人一起同行为好。
  
  2、在祭祀和扫墓需要多真诚,在路边有坟墓时候,行走或是站立,都应该毕恭毕敬,表情必须严肃,应怀有恭敬之心。扫墓过程中,不应该将碎石碎土扰动地太多,以免影响周围环境。
  
  3、祖先的坟墓必须能够正确地清理杂草,添加一些好土好花。消除碎片,做好后墓碑上的清洁。要将整个墓地外观换新一下,而且心中必须充满怀敬之心。
  
  4;扫墓时,要多毕恭毕敬,不要踩到别人家的墓或踢到别人家墓上的供品,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利的风水,特别是带未成年人前往的,特别需要留心。
  
  5;如果是女性扫墓去的话,最好是要避开例假的时间,师傅建议怀孕的妇女最好也别去扫墓,在家祭拜下就可以了。
  
  6;如果气场比较弱的朋友,最好是回家跨火盆或洒柚子叶水,以消除负面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有人扫墓回来就会发热或不舒服,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
  
  7;因为扫墓也往往是亲人相聚到一起的时候,此时要注意切不可在墓地周围合影留念,这样会有不利,建议在阳光充足,气场强旺的地方再合影为好。
  
  8;扫墓时,要多整理墓地四周为好,如上土,描字,一来是表示对先人的敬重,二来也可察视墓地的情况,如果墓地周边有水,则对后人的运势有很不利的影响【指墓可能进水,或靠得很近就有水坑之类】
  
  9;清明节有些常见的风水禁忌需要特别遵守下;如清明节这天不合适买鞋【鞋邪同音】,清明节此天阴气重,不合适走夜路,如果要走的话最好要戴些避邪的东西,如黑曜石水晶,桃木制品等。
  
  10;生活中常有人在清明期间,会梦见已故去的亲人或好友,这就代表着你得去扫拜他们的墓地了,如实在去不了的,最好也要让人代为扫拜。
  
  11;扫墓的场所也是不宜去得过多的,因为有些人自身的正面能量不够强大,去多了就会让气场变得太弱,对个人运势不利。
  
  12;额头气色好或差,对人很重气,如果清明节额头气色发暗发灰,那就不建议再去扫墓了,喜欢留刘海的朋友,那天最好是把刘海分开。
  
  13;清明扫墓时,以多肃穆为佳,不可妄语,也不可去评论周边墓地情况,总之慎言慎行为好,可以在扫墓结束后,在人气旺的地方走一走,这样可以避免沾染不利。
  
  14;清明节也是调整风水运势的时间段,建议运势不旺或挫折连连不得志的朋友,多修茸下先人的墓地,可以给自己带来好运。
  

 
  六、清明节八大风水转运秘籍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清明节按国家法定日可放三天假期,时间上的充沛,可以好好整理下心境,调理下身体。换个心情,转个好运气。下面是师傅为大家讲述的是清明节风水八大转运秘籍。希望看到此文的朋友好运常常伴随。
  
  一、清明节在家祭拜祖先可以转运
  
  清明节到了,最好是抽空回老家一趟亲自到墓地祭拜,当然如果没有时间参加可以在家祭拜祖先,但是当天切记不要忘记祭拜,一年一次不能疏忽,我们要转运,要让先人保佑事事平安顺利,就必须得尊重、祭拜。方法是可在家里的阳台上客厅里,朝家乡的方向,摆放祭拜的食物,外加烧上三支香,跪拜三次,心中默念想保平安的语句,再烧纸钱祭祀即可。
  
  二、清明节最好随身佩戴玉器化解不顺
  
  清明节当天阴气较重,如果当天早晨,洗漱时发现自己印堂发黑,气色极其的糟糕,则表示时运势比较低,尽量当天避开扫墓为宜。可以用以上的方法,在家里祭拜,如果一定陪同家人去墓地,则最好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效应更好),以作化解。这样做法也可以时来运转。
  
  三、清明节拜祭可以佩戴佛像、护身符抵煞招阳气
  
  清明节拜祭回来可能会把阴气带回家,我们在尊敬先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之类的吉物来抵挡不详之气。还可以让拜祭所招惹回来的气场入宅。让你往后的日子,好运陪增。
  
  四、清明节居家厨房要干净、整洁,忙中不乱
  
  清明节可能大家都很忙,忙着拜祭的同时,也忙着烧一大桌子的菜,如除夕般的丰盛来招祖先回来吃饭。当然这种做法是好的,但是厨房象征着家庭的财运和食禄,首先不要忘记忙的同时也要保持厨房的干净。首先要求空间尽量的舒畅,通风。烧菜时要打开油烟机。风水学认为主发展财的是“天钱星”,具有“官贵金谷”、“纳粟奏名”的功能,天钱星十分巧合地分布中各宅的“延年”位置,而延年则代表长寿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因此厨房设在此方位可带动全家人的运程及各方面的发展。
  
  五、清明节居家客厅注意财位的布置
  
  明财位,师傅有明确解议,可以找师傅咨询,在线找到属于自己的本命财位、官位、桃花位等等记得善待这些位置,首先要保持这些地方的干净、整洁,其次可以摆放一些吉祥物,可以无意中提升自己想要的运势,朋友们不妨可以试试。

  六、清明节居家厕所合理布置
  
  厕所是为全家人排泄废弃物之地,在清明节阴气较重的当天要注意打烧,堆入的杂手太多,太多会招来更多的邪门之事,如果不安正常情况处理,往后否则会影响全家人的身体健康及运程的发展。
  
  七、清明节居家阳台布置以清爽为宜
  
  阳台是与大自然交流的空间,要保持整洁,可以在阳台侧墙面、地面做一些装饰美化,比如在侧墙上装置一些富有韵味的装饰品;或做一些水景装饰也是十分清新宜人的;在阳台种植花草,营造园林小空间,为家居增添自然景致。为家庭添加好运。
  
  八、清明节卧室忌摆带尖的物品
  
  清明节要整理下卧室,忌摆设尖锐之器物如刀、剑之物,或尖锐之盆栽,如铁树、仙人掌等。因为万物有其形,就有其象,有其象就有其意,所以如凶猛尖锐之物置于主卧室,隐喻暗指夫妻不睦,易生争端。应避免为之。
  
  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我国人们尊重祖先,相信祖先能够荫庇我们。
  
  12、为何要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郑博士特别提醒朋友们: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13、清明节什么情况“烧包袱”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一种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七、附录:清明节前后的25个风水禁忌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英文名称:Tomb-sweepingDayPureBrightness)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与感谢之意的节日!然而,在清明扫墓的期间,有些禁忌与忌讳是你该避免的。下面,说说清明拜山的相关问题,教你如何避开煞气、挡抵厄运!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含义都是一样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他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拜山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此后围坐聚餐饮酒;也可放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相关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别…
 

 
  4、清明拜山越早越好吗
  
  不是,需要根据自己情况,最好是在5-7点,即寅时。古代历法中,为一。当然,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师傅提醒大家,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拜山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
  
  6、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
  
  7、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8、清明节早上为何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效应更好),以作化解。
  
  9、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10、扫墓为何需要奉香给山神土地
  
  扫墓时,除了将带来的香烛冥镪、鲜花果品、纸钱、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东西(祭祀礼品多寡随意),摆放在墓前外,还要燃点香烛,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护神。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献花,然后燃烧冥镪,奠酒(即将酒洒在地上,这代表向先人敬酒),礼毕,可以聚餐饮酒,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1、扫墓时为何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14、清明节忌讳探视朋友亲人吗?
  
  最好不要清明节当天去探视亲朋好友,隔天去探视为宜!因为清明节是祭奠的特殊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很说不过去的,或者说不吉利。当然,你也可以请亲朋好友在外面吃饭为宜。
  
  15、选择清明时期结婚好吗?
  
  同上理,结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开选择清明节时期结婚。当然,结婚的择日讲究还很多,请参看师傅相关文章。

 
 
 
  16、清明节可以出去旅游吗?
  
  清明节的重要活动就是去踏青,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无可厚非。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别人祭扫比较多的山!不要说不吉利的话,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晚上活动要谨慎。因此清明节休假出去旅游不能说是对不起列祖列宗。
  
  17、清明节穿衣配饰有讲究吗?
  
  有,特别忌穿到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另外,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本命年者除外)。
  
  18、清明节拜祭辈分有讲究吗?
  
  当然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余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可离开。
  
  19、清明节拜祭会将阴气带回家吗?
  
  很不好说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其实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时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应当不会有问题。拜祭回家后,必要时可以进行过火盆仪式,可除去因时运势较低时,拜祭所招惹回来的气场入宅。
  
  20、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扫墓吗?
  
  坊间有一说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扫墓。这个是习俗问题,师傅认为只要尊重当地的习俗即可,如果当地有此习俗,那么,最好回避之,否则日后会带来诸多的心理麻烦。如果当地没有此习俗,则无关此禁忌。
  
  21、能陪朋友去扫墓吗?
  
  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可能会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扫墓的问题,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扫墓吗,下属陪同上司去扫墓,甚至生意场上陪同客户去扫墓。师傅认为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扫墓,因为各自的气场是不一样的。如果实在不能避免,那么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则会犯了禁忌。
  
  22、为何清明节前会梦到逝去的先人
  
  一些人几乎每年清明节前一段时间总会梦到自己已经逝去的亲人或者朋友,甚至在梦中还跟他说话聊天。其实,这已经很明显地告诉你该去给他们扫墓了。
 

 
  23、为何清明节前忌买鞋
  
  一些人恰巧是清明节过生日,因此有时难免就在清明节买双鞋。岂不知鞋与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时买鞋。真有需要也要错开时间购买。你只要留意鞋店为何清明节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24、老寿星清明节忌过生日吗?
  
  如果恰巧是老寿星在清明节过生日,那么禁忌会更多。比如当日不要接受鲜花,同时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当天吃。坊间认为,这样老寿星一定会过一个平安吉祥的年,会更加长命百岁。
  
  25、清明节祭扫的具体日期如何确定
  
  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综上所述,所说的25条清明拜山禁忌,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过好清明节。因为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八、历史上最出名的《清明》诗词
  
  
1、原诗:清明。作者唐朝: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趣改清明诗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一首清新自然、寓意深远、耐人寻味的佳作,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细雨绵绵,天色阴沉,道路泥泞,行人伤感,表达了清明这一特定环境中行人的思绪和愿望。然而,这首诗经后人几多更改后,竟也妙趣横生,别有一番风味。
  
  旧时,有人将其改为类似《三字经》形式的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行,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有将其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也有将其改为六言诗的:“清明时节雨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遥指杏村。”
  
  据说,清代有位文人,觉得杜牧的这首诗不够精炼:“雨纷纷”自然在清明时节;“行人”必然在路上;第三句是问句,“借问”就成多余;“牧童”只是被问者,无关紧要。因此他将每句头两个字删除,遂成一首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也有将其改为词的。说是过去有个人请书法家在他的白纸扇面上题写杜牧的《清明》诗。题写者未加断句,持扇者不解其意,把它念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念,反倒成了一首绝妙的好词。
 

 
 
 3、另一说法:妙改《清明》诗
  
  一千多年前的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扬扬地漫天飘洒,路上的行人一个个面带忧郁之色。诗人杜牧就身在其中,不由的心有所感,为排遣幽情想到了酒,于是问不远处的牧童:哪里才有小酒馆呢?牧童指了指远处那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那首流传千古的《清明》从此流传开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就是诗人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定场景中所产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与思想情绪。诗的主旨主要在于表现生者“行人”对已故之亲友们的沉痛伤悼之怀与深切怀念之情。此诗艺术手法高超,别具形象圆整、叙事曲折、画面丰盈、章法自然之审美价值。后人甚爱此诗,对其采用删缩、变体、仿拟等再度创作之方式,形成一道诗歌接受的亮丽景观。《清明》诗以其思想与艺术的杰出成就,奠定了清明哀悼诗千古绝唱的地位。
  
  有人看此诗略虚,可每句删去两个字,即成为五绝:
  
 
 清明雨纷纷,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简则简矣,但意象差矣。清明的悼念故人的日子,只有“清明”二字才可表现人们心中的抑郁之情,“牧童”是多么形象啊!去掉则了然无趣。
  
  有人更为大刀阔斧,将每句的前四个字统统去掉,这样一来,就成了一首《清明》三字经:
  
  雨纷纷
  
  欲断魂
  
  何处有
  
  杏花村

  
  这样一来意境全无,连我们一般读者都看不过去,更不要说九泉之下的杜牧会作何感想。但《清明》一诗受到人们的如此关注,也说明它的美丽之所在了。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买了一把纸扇,请一位书法家替他题字,书法家题写了这首清明诗。古诗没有标点符号,持扇者未读过此诗,更不解其原意,他自己念为: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听来像是一首词了,也确有些情趣。要是打分的话,这种改法要比“三字经”好得多,多了抑扬顿挫之美,值得肯定。
  
  有人在原诗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一些提示语与标点符号,使之变成了一幕微型话剧的蓝本: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喜剧要素一应俱全,人物语言、动作、深情、念白清清楚楚,堪称世上最短的剧本。这样的改法真真令人叹为观止了。
  
  民间传说,某镇有一处人家,开了一小酒铺,请人为他写副对联,作者将清明诗中的两句诗改对联为:
  
  
“此即牧童遥指处,何须再问杏花村。”
  
  诗改对联贴出来后,小店铺主人很满意,因为此联,引来许多顾客饮酒赏对,生意因此兴隆了许多。这也可以说是对《清明诗》的巧妙运用,改得也颇有诗意。
  
  还有将此时作为谜语的谜面制成谜语的,也很有些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打《西厢记》一句。谜底为:“天不与人行方便。”
  
  “路上行人欲断魂”。打一电影名。谜底为:《苦难的历程》。
  
  “借问酒家何处有”。打一数学名词。谜底为:求导。
  
  “牧童遥指杏花村”。打一电视剧名。谜底为:《爱在酒家》。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全诗采用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抑郁的心境;第三句是“转”,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的“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充分的想像余地。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难怪后人对这首诗那么在意了。
  
  附:喜欢古代人慢悠悠的生活,找饭店还可以问牧童。今天的人上网、打电话,效率是提高了,饭局也就变成了一种纯应酬,反而为其所累,更不要说吃的东东让人提心吊胆了。
  
  就是牧童,恐怕也不是横笛、骑牛、漫行田野的形象,而要被加上低层阶级、童工、农民工等叫法了。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