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学生时代(上)

个人日记

    我的一生中,读书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的时光。   
    一九五四年,我上了小学。说起来我原本前一年就已经报名上学,只因为离学校远一些,去了几天就被妈妈给领回来了。这次妈妈可是因为没有远见而铸成了“大错”——我晚上了一年学,就阴差阳错的恰好赶上文化革命的六六年高中毕业,结果是毕业考试通过,毕业相照完,老师给我们的毕业鉴定亦写完,报考志愿也填完,只待七月一号进考场了,在这关键时刻,轰轰烈烈的文革风暴席卷东北,六月二十号接到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文件:“停止高考,就地搞文化大革命!”一句话,我们就被关在高考的大门外了!这当然是后话了。
    我的小学一至五年级,是在农村的营房小学就读。上学的第一天,我把语文课本翻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没有不认识的字,就觉得上学是太容易的事了!于是,从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末,我给妈妈拿回一张油印的“优秀学生奖状”,成为第一批少先队员,以后每学期末都带回一张奖状。二年级时,国家开始推行“文字改革”,简化汉字的同时也推行新的汉语拼音。等于说我们学了一年繁体字,老拼音;就改为学简化字,新拼音了!不断地有新的知识激起我的学习兴趣,每天走路总是跳着唱着,感到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生活是美好的!
  我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叫刘殿义,他教我们算术课。讲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我最感兴趣。看到高年级课本有“鸡兔同笼”的问题,我很羡慕,盼望着早些学会。那时我们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扫盲,宣传,除四害(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好办,用苍蝇拍打死就是了。可老鼠要交老鼠尾巴,麻雀要交麻雀腿,用以证明你消灭的四害的个数,这是我最发愁的事,经常完不成任务,只好甘拜下风了。刘老师家在外地,他住校。那时的老师特别负责任,放学后他常常去家访,我特希望刘老师去我家和爸爸妈妈说一下我在学校的表现,可不知为什么老师一次也没去我家。
   我最喜欢我们的音乐老师国桂芝,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黑黑的眉,一笑两个酒窝,她也住校,可是我们不敢去老师的宿舍,在我们的心中,老师的宿舍那就是一块神圣的领地!那时学校只有一台脚踏风琴,哪个班上音乐课就抬到哪个班。每周两节音乐课,我们都是望眼欲穿的盼着!如同众星捧月般簇拥着抬钢琴的同学和国老师走进教室!国老师教我们很多歌曲,我最爱唱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首。可是后来国老师病了,而且还是属于那种精神不太正常时哭时笑的病。被她的哥哥接回家,再也没有回学校,那时我们还太小,不明白为什么老师会得这种病,只知道暗暗想念她,沉寂了好多日子!
   学校里最威严的当属校长季英姿。三十来岁,梳两条长辫子。讲起话来声如洪钟,再加上手势,颇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期末的颁奖大会她都会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演!那时我就特羡慕她,希望自己长大后也像她那样。那些淘气学生都怕季校长,见了她如同老鼠见猫一般。据说她的丈夫是个军官,后来她也随军了。
    我最好的朋友是王梅和崔雅华,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每天我们都有说不完的悄悄话。王梅大我一岁,总是充当我的“保护神”,崔雅华歌唱的好,还教我们跳舞。男生里刘公存学习最好,每次考试结束,就和他对答案,只要我俩一样,那就绝对不会错!可惜他因家庭出身不好,没能考取中学,至今在农村一生壮志未酬,我们经常联系或聚会,童心童趣童年的记忆永驻心间!

   五年级的下学期,我转入城里的实验小学五年二班,班主任是孙铁男老师。我刚到新的学校不久,时任辽宁省省长的车向忱来校视察,留下大幅照片和题字,所以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强于其他小学。老师们也是优中选优,这一年我受到了极好的学业和品德的教育。但是从反右运动结束后,因为爸爸的问题,我就学会了低调做人,不敢再表现自己,凡是让人三分。在实验小学读书一年半,我从没有当过班级干部和三好学生,心里很是失落!妈妈安慰我说:“不当干部没关系,学习不能落后,学好了本领将来总会有用的!”
   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尽管我们经常吃不饱饭,每个人都是面黄肌瘦,但是学习的乐趣冲淡了饥饿的威胁。课堂上汲取知识的营养,考试时争取名列前茅的信念,是我生活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粮食和物资的匮乏,让我们从小就知道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寸布。那一年东北地区每人每年只发二尺八寸布票,穿衣服都是大孩子穿小了再给弟弟妹妹穿。我们这一代人之所以懂得节俭,就是那时养成的习惯.

   在实验小学读书期间,我最敬重的老师,一个是我的班主任孙铁男老师,一个是教我们体育课的甄海庭老师。
   班主任孙老师最大的特点是不苟言笑。但绝不是那种声色严厉的人,他对我们总是和蔼可亲,从不大声训斥。每次开班会,他总是以讲故事开头,慢条斯理的将为人的道理渗透其中,让我们悟出其中含义。要是总结班级情况,也是只说现象不对人,让学生自己自觉地暗地里将毛病改掉。他带领我们下乡劳动时,每次都悉心照料我们,吃饭时先看着我们都吃了,他才端碗。晚上我们分散住在老乡家,他要逐个屋子走一遍,看着我们躺下盖好被子,自己才回去休息。
   我们的体育老师甄海庭,身材高高大大,走路昂首挺胸,黝黑的脸膛总是挂着笑意。他的体育课每一课都有新意,从不让我们简单的齐步走立正稍息,而是按照教材,循序渐进的培养我们的体育技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给我们上的“鱼跃前滚翻”那一课。这是个垫上运动,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直径大约80厘米的用竹片围成的藤圈。做好准备活动后,老师给我们讲好了动作要领,又给我们做了示范——就是用鱼跃的动作穿过藤圈在垫上做前滚翻!这个过程中,身体不能和藤圈有任何接触。其实垫上前滚翻我们都会做,并且很标准,但是加上藤圈我们就有些胆怯了!老师反复讲解要领反复示范,他的口令简洁明快,保护动作非常到位,很有安全感。很快地我就能规范的完成这个动作!现在回想起来,老师一直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向我们传达着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就在小学毕业的前夕,我因为下乡劳动在稻田里插秧时扎坏了脚,而后又感染不能下地走路,所以没能参加小学的毕业典礼,毕业证书是同学们给我带回家的。这是我终生的遗憾!幸亏那个年月我们没照毕业像,否则还不得抱憾终身!
   班主任孙老师毕业前给我们全班每人送了一个精美的书签,写上一句勉励我们的话,送给我的那张写的是:“依靠别人只能是暂时的;依靠自己才能是终生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这张书签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旧物夹里。(计划以后回家时连同老照片一起附在回忆录后面!)
   
    一九六零年的八月,我收到了新民一中的录取通知书,开学后被编入一年一班,开始了我的三年初中生活!
    初中一年级,正是困难时期的最后一年。人心惶惶,人们在缺吃少穿的煎熬中,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学校教学也处于混乱状况。听说学校里语文课讲得最棒的杨品一老师,因为冒领了几斤粮票而被学校通报批评,杨老师自觉无颜面对学生而请求调离,老师们因反右运动带来的人人自危的恐惧还未消除,管理学校食堂的老师却因为发明了所谓的“增量法”(用一斤玉米面蒸出若干斤发糕其实就是水分大)被选派到北京开会介绍经验。而学生尤其是住宿生,因挨饿而辍学的也不少,加之经常下乡劳动,因而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记得我们开学不到一个月,就被派去距离县城七八十里的法哈牛公社大牤牛大队收割水稻。那时也不通汽车,我们下乡劳动都是徒步。可是这次太远了,我们初一年级六个班早上出发,一直走到天已经黑得看不见路的时候,还没走到大牤牛大队!带队的老师还风趣的说:“大牤牛跑到哪里去了?怎么找不到哇!”我们呢,刚上路时还是有说有笑的,后来并排走的同学还能小声说话,到了下午谁都不出声了,都是机械地迈着两条腿,速度是越来越慢。等到了目的地,衣服都不脱,倒头便睡!现在想起来,十四五岁的孩子,难为我们是怎么走的呀!
    那时下乡劳动,饭是有得吃,虽然没什么菜,大饼子高粱米饭还是随便吃的。那次劳动任务是割稻子,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有两个半天是安排女生去捡拾地里遗落的稻穗,这比割稻子轻快多了,我们非常开心,捡的十分仔细,真是尽量做到颗粒归仓!
    完成任务回来那天,天还没亮,老师就叫醒我们,集合上路了。中间在十中校园休息一下,十中的老师们给我们备了开水,我们吃着带的干粮,小憩后又上路了,回来时知道路途遥远,为了保持体力,谁也不唧唧喳喳说话了,只有小脚在砂石路上移动的沙沙声···我常想,我这一生不怕走路,喜欢走路,和早年这种锻炼不无关系!
 
    国庆节后,学校开始赶教学进度。那时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都处于低谷课程又很重,所以第一个学期就没进行期末考试,而是由各科老师出几个题,随堂小考,老师看看能及格,就发给你一张“过关证”,不打分也不排名次。就这样稀里糊涂就过完了一年。从初二开始,困难时期结束,各行各业陆续走上了正轨,学校也随着大形势的好转,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们还搬进了新校舍。新建的一所初中也并入我校,学校壮大了,老师增多了,学习风气浓了!每个学期考试都要排名次,我们这个年级十个班,我们是班头,学习优秀的学生多一些,我们几个女生如潘广九,卜颐庚还有我,经常和男生暗中较劲,每次都是女生名列前茅,男生不服气,可就是考不过我们。初中二年级,我加入了共青团,是因为这几年暂时对付“自然灾害”,无暇搞运动,所以阶级斗争这根弦相对松了一些,加之我的学习成绩好,品德优秀,也达到了团员的标准。好朋友也是学习对手潘广九,是我的入团介绍人。
    我们到了初三,班主任是刘贵安老师,是教政治的。每天早会时,常给我们念人民日报社论,我们都不喜欢听。但是他对我们很关心,只是我们不喜欢他教的学科,觉得枯燥乏味。我喜欢数学老师邱连云,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也喜欢讲课干练,画图明快的几何老师钟尚志。可惜现在这几位老师都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这期间,我涉猎的课外书籍多了,不仅看四大名著(其实就是半懂不懂的水平),也看一些外国小说,《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最早看的前苏联的小说。有一次借到一本《七侠五义》,还没等看,被爸爸发现严格训斥,并且警告:决不允许接触这类书籍!从此,对侠义小说便有了一种病态的恐惧,至今也从不看武侠小说,包括金庸的作品。曾经有人善意地批评我拒绝看这一类书籍,也是一种缺憾,但我已经无法改变自己!
    那时我的课余生活就是看书,而且常常是在晚上躺在被窝里看,看的入境会到午夜。如果看侦探类小说我会边看边不知不觉的往被窝里缩,一直缩到墙角为止。奇怪的是,我的眼睛没有因此而近视!当然,也有在课堂上偷看小说被老师批评的历史。不愿说罢了!
    初中毕业时,我以除体育之外的全优成绩毕业,拿到毕业证的同时,也得到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有苦,但更多的是甜!
   
    
     

文章评论

闲云野鹤

写都太细腻感人了 !您的记忆力真好 ,写的回忆几十年前的事 ,清晰的像昨天的事 !我就喜欢您写的 文章, 真情实感 ! 深入浅出 !看着像人生故事 ,实际是人生历史 ! 盼望您的续集 ![em]e182[/em] [em]e160[/em] [em]e163[/em]

其实不古怪

还是迟了一步,没能坐上沙发,也行,俺先把位置占到,上完课后再来拜读老师大作。[em]e112[/em]

人在旅途

[em]e120[/em] 我是老妖踏雪寻梅,来看旅途姐姐,自然要提起独行侠姐姐,就进你空间了。还赶上姐姐中学毕业了,[ft=,5,楷体_gb2312]“优秀毕业生”的姐姐,什么时候都是最棒的。[em]e178[/em] [/ft]

天涯孤旅

一段历史扑面而来,众多人物呼之欲出,姐姐的记忆了得,姐姐的笔锋了得。让我重温历史,带我们走进久违的时代。 很喜欢您对几位老师的描写,如果您的老师都健在,他们也会为有您这样的学生而骄傲呢。 我们都是做老师的,可能就在此时此刻,我们的学生也在描写我们。留给学生的是什么?除了知识还有人品,你教的知识可能被学生忘记,可是,你做过的事,学生会向您这样如数家珍。如您的班主任孙铁男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教育的方法,几十年了,您还记得。所以,读您的文章,我有点怕,学生会怎样的评价我?我们?谢谢您的提醒,为人师表大于天呢。 问候姐姐,健康,快乐 !

九如

你的记忆太好了,我证明写得完全准确无误。[em]e179[/em]

老妖踏雪寻梅

[ft=,5,楷体, 楷体_gb2312]“停止高考,就地搞文化大革命!”一句话,就被关在高考的大门外了!优秀的姐姐因为复读和文革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不过姐姐的底子好,我相信命运不会向强者低头的,以后姐姐做什么也错不了的。[em]e178[/em] [/ft]

悠悠钢铁

我先看这一节,前面的还没有看,这些时候太忙了,过几天,还是从前面开始看。我晚了一年,到高中时,早我一年的同学还是和我一起“毕业”的,算起来没有早晚之分,你晚了一年,就晚了一个台阶,真的太可惜了,真世事难料……

老孙

在我的记忆中,你是资深的数学高讲,怎么又成了文学大家!我们是曾初中同年,高中同班,写作水平的差距怎么这样大呢?是敬佩还是嫉妒 ?还是向你学习吧。此致;佩服的敬礼!

敏而好学(小溪)

姐姐的学生时代记忆深刻、姐姐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要不是文革的耽误定能考上好的大学。我和姐姐的文化程度相差6年,姐姐是高中毕业考大学,我是小学毕业考初中,真的、文革把我们学文化的大好年华葬送了。姐姐我是文革前小本毕业![em]e128[/em]

人在旅途

看了姐姐全文。因为从小受家庭影响,父母熏陶,加之姐姐天生丽质。学生时代的姐姐勤奋好学,各方面都名列前茅....不简单[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人在旅途

所有的一切都给姐姐您的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经历坎坷同时更铸就了姐姐的坚柔有度,是非分明的侠义之气 ,身为本家最了解我姐了 [em]e123[/em] [em]e128[/em] [em]e163[/em] [ft=#9b9b9b,,][/ft]

荷叶

终于拿了个“初中优秀毕业证”,可喜可贺!所有的相关人员,他们的名字您都能一一记得,真了不起啊!同时说明在这段记忆里,您的回忆是很快乐很甜美的。

无名草

姐姐你的记忆真好,都过去那么多年是事情了,姐姐还记忆犹新。像是昨天的事情,姐姐说的这些,小草都没经历过,姐姐那么那个年代真的很难。也正是那段经历锻炼了姐姐,姐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姐,回忆也很快乐!小草愿姐姐开心快乐每一天![em]e163[/em] [em]e163[/em] [em]e100[/em]

贞一

终于盼到了续集,娓娓道来,很喜欢看,继续期待。[ft=,5,楷体, 楷体_gb2312]金庸,琼瑶的作品,我是自己排斥,不喜欢。这和我喜欢“真”的东西有关吧。[em]e160[/em] [em]e163[/em] [/ft]

郁茵

[em]e189[/em] 姐写的真细致,姐姐我总觉得童年的记忆最深刻。姐姐那场大潮吞噬了许多年轻人的大学梦!姐姐那么优秀如果不是那场大革命,一定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不遗憾,因为姐姐的才华也得到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