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背井离乡(中)

个人日记

    黑龙江人以其独有的朴实宽厚的胸怀,接纳了我们这个“盲流”之家,可是黑龙江的寒冷的气候却着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当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9月22日)之夜,就下了一场我有生以来没有见过的大雪!看着皑皑大雪覆盖了万物的那种景象,确是浪漫而壮观,可是面对现实的生活却让人苦不堪言——除了一个月前麦收时节收回并且分到各家的小麦,其余的庄稼和蔬菜统统埋在雪里!玉米站在地里还好些,可怜那些没开始收获的白菜,晚种的芸豆以及大面积的甜菜都埋在厚厚的雪里了!
    我和房东大婶连夜赶做尚未完成的厚棉衣棉裤——否则周就不能和那些男劳力们一起出去干活了。还幸亏我早就学着这里的家庭主妇们,春天脱下棉衣就开始拆洗做冬衣,棉衣棉裤都已经做成半成品,有的只剩下裤脚袖口没有扦,还有的没有钉纽扣,我们就在油灯下将这些收尾的活计赶出来,都弄的妥帖已经将近午夜,才安心睡觉。
    第二天早上,生产队里的几名干部踏着半尺厚的雪,挨家挨户通知,男劳力下地去抢收玉米和芸豆,女劳力还有那些不下地干活的家庭妇女以及十几岁的孩子们,都要全体出动,带上斧子或菜刀之类的工具去砍冻在地里的甜菜!我也在妇女儿童之列,用围巾手套武装好自己,把孩子托付给房东奶奶,她接过孩子,又顺手将一个狗皮帽子扣在我头上说:别冻着,回来给你们煮热面条吃!
    经过十来天的奋战,总算是将地里的庄稼都收回来了!玉米和豆子都堆在场院上,甜菜也都码在生产队的院子里。紧接着就是扒玉米大战,也是男女老少齐动员,直到将玉米棒都装在一排大囤子里,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可惜那些尚未成熟的芸豆,经过冰冻后就成了煮不烂的死豆子,队里索性不要了。谁家能挑出好豆子就拿回去了。为了这次全屯雪中夺粮大战,队里破例请了一次放映队,那天放映的电影是《地道战》。
    我曾好奇地问当地的老人们:难道黑龙江的冬天就是从八月节开始吗?房东爷爷告诉我说,这是建屯子以来第一次这么早下雪!属于百年不遇的“灾年”。幸亏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是早熟的小麦,否则就要吃“返销粮”了!来到这里半年来,我知道这里不缺吃的,家家都有足够的口粮,除了分到家的小麦玉米,小麦磨面,玉米打成碴子,还有足够一年换豆油和做豆腐的黄豆,更有在辽宁很少吃到的大黄米(糜子)和小米。除了大米很少见,黑土地上的粮食格外香甜!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打算长期居住,可是不能总住人家的北炕呀!首要的问题就是盖房子。
这里的人们盖房子,不用土坯,石头,也很少用砖。(附近没有砖厂,运输也只有生产队的几挂马车。)北大荒不光冒油的黑土地,还有广袤的荒草甸子房子都是用草甸子上挖的草垡子代替土坯和砖。经年累月的一茬茬的草根密密麻麻又紧紧抓住黑土,形成撕扯不开的整体,人们就用那种特殊的挖垡子的平板锹,如同在草垫子上切蛋糕一般,挖出的草垡子约是一个长50公分,宽和高都是25公分左右的长方体,这草垡子,体积大分量轻,砌出来的墙又厚又抗风。屯子里特别会挖垡子的兰守阳大哥,带着房东家两个叔叔还有热心帮忙的左邻右舍,为我们备下一垛垛草垡子,堆在生产队分给我们的房场上备用。
    盖房子还得用木头,怎么解决呢?这里因天气寒冷,烧柴仅靠庄稼秸秆根本不够,每到冬天,嫩江封冻以后,各家就插伙用队里的马车去嫩江西岸的莫力达瓦旗(是达乌尔族人居住的地方)森林里打柴。主要是打榛柴或苕条还有两三米高的细柞树
,有时山林队看的不严时,也偷着砍一些可做檩子椽子之类的木头,(那时林区居住的人家都是烧木头的)藏在车底下。去山里打柴是个苦活,一个车去五,六个人,午夜时分出发,带着干粮,天刚蒙蒙亮就开始砍柴装车,回到家得傍晚,要是遇上看山的马队,还有时半夜才回来。为了多积攒盖房的木头,周就会多帮别人上山砍柴,然后在大家烤火吃干粮的休息间隙,他自己将选可用的房木砍下来,随车带回家备用。他是能吃苦,但是脾气暴躁,不理解人。无论遇到大事小事,不是想办法解决,而是先发火,让人难以接受!在居家过日子上我们还是同心协力的。这一年,秀峰家搬到玉琴嫂子娘家那里了,离得太远,也不能照顾我们了,但也帮我们买了一部分盖房的木料。
    经过这番准备,73年的秋天 我们的房子终于动工了!房东家叔叔带领几位很懂盖房技术的陈庆满,刘万才,兰守阳分头指挥,各家差不多都出了劳力,和泥,垒垡子,干的热火朝天!村子里最好的木匠是哑巴朱伯伯,平时他特别愿意和我交流,因为他比比划划所表达的那些高兴,愤怒,忧愁或有趣的事情,我都能看明白,也会用手势,语言或表情向他表示理解。他只哑不聋,愿意听我说话更愿意为我们帮忙盖房,自己包揽了所有的木匠活。提前就打好了门窗,早早就自己用车将门窗推到房场!
    伙房就设在房东家,好多姐妹婶子大娘都来帮厨,我没见过这个阵势,显得手足无措,倒是房东奶奶指挥大家蒸馒头做菜,三口大锅热气腾腾,好像村里办喜事一样!
    两天不到,一所崭新的两间泥草房,就骄傲的站立在赵信屯的最东边,每天第一个迎接初升的太阳!
    房子收拾好了以后,房东爷爷奶奶执意留我们在他家再住一冬,怕新房子太冷。我们还是婉言谢绝了,因为我们备的柴草还不少。家搬过去了,让我收拾的很整洁,可是每天我就像回娘家一样,不知回去多少次! 房东爷爷给我们牵来一小狗,说是让它看家望门。我们又在房前搭了鸡窝,盖了猪圈,房东奶奶给了两只鸡先养着,开春时我们又抓了两只猪崽,村里的赵云峰大叔夸我说:看看!咱们这也是地道的过日子的人!谁敢小瞧啊!
    有一天,我们想在猪圈的地上和棚顶上铺些干草,借来邻居家的轱辘车,周去生产队牵了一头牛,准备自己去拉,我担心他不会套车,就说还是回去找小叔叔帮着去拉吧!他不以为然 ,牵牛到车前,将那些绳子鞍子摆弄老半天,煞有其事地系了好几个扣,然后拿起棍子赶牛,结果牛自己大模大样走了,可车却丝毫没动!我在旁边看着笑得坐地下了,他非常生气地喊道:还不快去找人,看笑话呀?我跑回房东家,学了这事,叔叔放下饭碗就去了。我自己和奶奶婶子笑个够才回来!
   生活中的苦远远多于甜!新房子的第一个冬天,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炕烧的很烫,被窝外面还是嗖嗖的冷风!碗里的水没喝完,早上起来就变成冰坨。有一次下大暴雪,风蜷着大雪,整个囤住了门窗,因为我们的房子地理位置特殊,最靠东边,没有任何遮挡,风蜷着大雪,整个囤住了门窗,等于被埋在屋里!没法子出去,直到屯子里的人带着铁锹挖去院子里的雪,为我们打开门。那天我坐在屋里听着来人的踏雪说话的声音,简直哭的一塌糊涂! 不知是为淳朴的亲情而感动还是为苦难的命运而悲伤!
    若干年后,我们回新民参加同学聚会时,我给大家讲了这段经历,同学们也唏嘘不已。白正伟给我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几句记忆犹新:
 久别重逢频举杯,
 敢想辗转赴边陲。
 娇小能承千般苦,
  强中强者舍你谁? 
    
                                               (待续)
    
 












文章评论

自强 自立

[em]e179[/em] 姐姐的文笔真好,妹妹欣赏了![em]e179[/em]

悠悠钢铁

吃得千般苦,挨着万般累,就是为了一碗饭。大雪呀考验着新客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朴实的农民,伸出了救助之手。夫妻虽有小吵,但是,过日子还是同甘共苦的。

其实不古怪

回忆经历过的那段艰难岁月,有苦有乐,但更多的是艰辛,现在想来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大姐用娇小柔弱的双肩与姐夫在他乡建立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真的不容易。为你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家而高兴,相信后来你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期待欣赏《背井离乡》下。[em]e163[/em]

闲云野鹤

又盼到您写的感人自传 !随着您的文笔 ,不由得让我又回到年轻时代艰苦岁月 !北大荒天气的寒冷 ,北大荒农民的热情 ,您描写的非常真实细腻 !当年劳动的场景 ,当年生活的艰难 !我深有体会 ,感同身受 !您的文章不是用笔写出来的 ,而是用《心》写出来的 ! [em]e181[/em] [em]e160[/em]

盘锦 。闲云野鹤

真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呀! 每一个人生的片段都参杂着欢笑和泪水。人的一生也就是这样过来的。苦辣酸甜咸人生五味。东西南北中各地风情都在您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看了您的文章很受感动!想哭,想笑。情感随着你的笔触起伏跌宕。如身临其境!

玥弯弯

可能只有到过北大荒的人才会知道什么叫‘荒’,那段岁月教会了您那一辈人坚韧、豁达、宽容、忍耐值得我们学习

寒若冰

[em]e178[/em] 大姐,看的我泪在眼里转,心里酸,敬佩之情悠然升腾.多想和你抱一抱.

天涯孤旅

读到村民帮你们盖房子的那段,我的眼睛热热的,寒冷的北大荒,热情的东北人。正是这份淳朴温暖了你那颗结冰的心。人生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忘却,唯独这份朴素的情不能忘怀。读姐姐的文章,我有些释然了,我遭受的那些苦和姐姐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了。您在结尾说“多少年后,回新民参加同学会、、|新民?这么巧,我下乡的公社就叫新民公社,当然不会是一个地方,只是名字太巧了,这也是缘分? 有感艰苦岁月 故地重游梦亦酣, 乡亲会聚忆当年。 黑土有情迎远客,草房无意寒嫩颜。 房前鸡窝才搭架,屋后猪圈又落苫。 灰色岁月情难忘,大雪封门苦亦甜。

郁茵

[em]e181[/em] 看姐姐写的回忆录我真的为姐姐难过,姐姐在黑龙江那么冷淡天气吃了许多苦,盖房子和村民除雪你们才能出屋,姐姐哭得一塌糊涂,我真理解,哪里的泪水也有感动的泪水啊!我为哪里朴实的房东和村民们帮助姐姐感动。姐姐的为人我欣赏。人就是以心换心的,我姐好村民们也好。

五谷丰登

你的经历就是我的感受[em]e160[/em] [em]e183[/em]

从头再来

[em]e160[/em] [em]e182[/em] nindeyuelijiushirenshengdedezuidachaifu

平安

读了你的文章很感动,65年我下乡到过讷河县学田公社永强大队,确实像你写的那样艰苦。好了雨过天晴,算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希望看到你的美好下面文章。[em]e179[/em] [em]e163[/em]

敏而好学(小溪)

姐姐的日志写出了那段岁月的苦辣酸甜,北大荒人真好,帮助姐姐一家人度过了苦日子,现在想想年轻时的苦不算苦,姐姐现在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