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昔——怀念双亲

个人日记

     父母离开我们已经十几年了。回想父母的音容笑貌还如在眼前,教诲叮咛也犹响耳畔,偶翻遗物则睹物思人,每逢清明更是哀思涟涟。总是想为他们写下点文字以示怀念之情,却不知从何处下笔。
   我的父亲1919年出生于辽宁新民城南辽河西岸平安堡村的农民家庭。是家里的长子,在外求学期间,就由父母做主娶妻生子。后来妻子因病去世,留下我的哥哥在老家和祖父母还有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一起生活。祖父一生勤劳节俭积下田产若干,土改时被划为富农。
   我的母亲出生于1921年。外祖父家居住在新民县城北六十里,乡下有良田,城里有买卖,也算是大户人家。母亲因聪慧而深得外祖父偏爱,读中学时,外祖父就为她选择了将来的职业——一是当教师,一是当医生。理由是:当老师受人尊敬,学生见了就鞠躬;当医生治病救人是积德行善。后来母亲遵从祖父教诲,考取了锦州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在新民县城的一所完全小学当老师。  
   父亲在新民工作期间认识了母亲,彼此仰慕而结连理。那时父亲已经去长春一个书店供职,妈妈毅然辞去工作,随父亲远嫁到长春,1945年他们在长春结婚。当时还是伪满洲国时期,东北沦陷后长春是在日本人统治之下,所有机关学校及政府各部门,正职领导是中国人,日本人是副手,但是正职是虚设,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日本人手里。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日本是战败国已是确定无疑,为了垂死挣扎,长春的日本人组织了护路队以抵御我军的攻城。父亲的书店也派去了许多员工参加,父亲也在其中。哪知就是这短暂的十几天的护路队生涯,竟然为父亲的后半生埋下了隐患。
    很快就到了八·一五光复那一天,日本人彻底投降,日方的高级将领成了我军的战俘,余者灰溜溜滚回本土,有些颇具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天剖腹自杀。饱受凌辱的东北人终于结束了长达六年的亡国奴生活! 
    1946年小暑之时,我出生在长春。恰逢战乱时期,国民党占领长春。物价飞涨,战事四起。有一次父亲去四平办事,正赶上四平战役,打得激烈,火车不通,书信电报等通讯全部阻断,困了好几天,爸爸没办法,惦记我和妈妈,硬是沿着铁路线走了二百多里回到长春!那真是衣衫褴褛,脸色黑黄,头发胡子蓬乱一片,好不吓人!
   到了1948年 ,我东北野战军决定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政治攻势,经济斗争”之策略,六月,断绝长春的交通与一切商业关系,使城外各地物资粮柴蔬菜不流入长春,城周围二十五公里为封锁区。被困市民处境悲惨,饿殍渐多,有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也没人收尸。当时我才两周岁,经常饿的哭的力气都没有,母亲就陆续用结婚时的嫁妆给我换吃的。勉强维持到八月,蒋介石电令长春守军,让城内居民向城外疏散,发放难民证,开放南向沈阳,东向永吉两个城门。
   消息一出,父母亲立即着手准备出城事宜。将所有家具还有藏书一并放到邻居家,余下的衣物全部换了吃的(一床新缎子被,若干衣服换了一点黄豆,一个大饼子)只留下一个竹制的四轮童车,一床小被和身上穿的衣服。过南卡子门时,那点吃的还被守城的哨兵搜去了!包括母亲偷放在我小衣服兜里的十几粒炒黄豆也不例外。——国军的士兵也饿得面黄肌瘦了。 
   父母亲轮流用小车推着我,一路艰辛餐风露宿自不必说。幸好路边有解放军设的粥棚,还有救济难民安置住的地方,总算是回到沈阳,投奔到大舅家。在决定何去何从的问题上,大舅建议父母留在沈阳,拿着难民证就可以找到工作,可父亲不同意,他觉得回乡下老家才踏实。妈妈心里同意舅舅的意见,可一向尊重爸爸,她还是随爸爸回了老家平安堡。
    当地政府很快就给父母亲安排了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安定下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俱兴,正是知识分子为国效力之时。父亲调入县城中学,母亲随之调入县城第四小学,哥哥第二年也考入初中读书。
    爸爸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对共产党不因他是富农子弟而歧视他,而是很重用他感恩不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妈妈完全是贤妻良母型,全力支持爸爸工作,一应家务和孩子不需爸爸过问。1952年县里拟定新建第二中学,调爸爸去建校,那年我六岁,弟弟刚一周岁,我们举家搬到大民屯。两年后新学校完善,工作走上正轨,县城西面的白旗堡又建四中,爸爸又调去当教导主任,妈妈当教导干事,全家又辗转搬到四中所在地营坊。这时哥哥已经考入沈阳一所中专,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
    爸爸到了新的学校,更是废寝忘食的工作,每到星期天,妈妈在家里洗衣做饭,安排下一周的柴米油盐一直忙到晚,饭做好了我和弟妹们再去学校喊爸爸回来吃饭。那几年妈妈又给我们生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身体不太好。二弟两岁时大病一场,抢救时妈妈给他输了血,身体就更加虚弱了。但是妈妈很要强,她又要干好工作,又要照顾好我们,事事不肯落后。妈妈在她所接触的人们当中,有极好的口碑,是因为她贤惠善良,体恤他人,举止言谈有大家风范。
    爸爸因工作成绩显著,被县里送到大连教育干部培训学校学习。回来后积极要求入党,要用实际行动彻底背叛剥削阶级家庭。在1957年年末,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开始了。运动的第一阶段是向党交心,给党提意见,大鸣大放,要本着人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爸爸是一个思想单纯直率,毫不知圆滑世故的人,他以忠诚为本,响应号召知无不言。妈妈提醒他,护路队的事情因时间太短,可以不必提起,爸爸却说,再小的事情也不应该向组织隐瞒。运动的第二阶段,是同志之间面对面,背对背互相提意见。爸爸依然是光明磊落地有啥说啥,不向任何人身上泼脏水。当时的校长已被内定为右派分子,爸爸仍大义凛然地为他据理力争,毫不知装腔作势保护自己。结果鉴于爸爸的历史问题和家庭出身,虽然没有被打成右派分子,但是被内控使用,撤下中学领导职务,到农校做勤杂工作。妈妈也随之被下放到小学。
    一连串的打击加上劳累过度,1958年秋天在全县热烈庆祝人民公社成立的誓师大会上,妈妈晕倒在锣鼓喧天的会场上,被急救车送到医院抢救。确诊为急性肝炎 ,还有严重贫血,冠心病等。从那时起,妈妈就办理了病休手续,再也没能出去工作!哥哥那一年已经被分配到湖南衡阳工作,妈妈在办理病休时,同时提出想带孩子们搬回县城去住,那样她去医院看病取药都方便。于是我们几个孩子都随妈妈回到了城里。
   三年困难时期,爸爸又被打发到乡下学校,非但不能照顾妈妈,每月回家,妈妈体谅他在外生活太苦,每每都要省下一些好吃的给爸爸改善一下。而她自己拖着病弱的身体照料我们六姐弟的生活,还得自己熬中药,去医院打针开药。一想起来我就会感到心痛不已!
    文革开始后,爸爸又一次受到了冲击,被红卫兵批斗,关押,失去了自由。这次爸爸彻底心灰意冷,自动提出辞职,决意要带领全家人去过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那时哥哥在沈阳成了家,我和大弟弟下乡当了知青,妈妈考虑余下的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的前途,想劝阻爸爸,却遭到爸爸反对。妈妈又一如既往地顺从了爸爸!于是我的家就成了唯一没经动员和强迫而自愿下乡的下放户。到了乡下,爸爸完全像一个地道的农民一样,领着二弟脱坯盖房,下地干活,种园子栽果树 ,累的又黑又瘦,但是他觉得精神解放了。只是妈妈去城里取药坐火车有时当天回不来,平添许多劳累,二弟和大妹在农村中学毕业后都随爸爸务农,面对这些现实,不善于表白的爸爸,也常常面带愧色。
   就这样,困苦的日子一直熬了八年,文革结束后,经过妈妈不懈的努力奔波,爸爸的问题得以平反,落实政策,恢复工作,补发应得的工资,举家又搬回城里。那一年,爸爸已经58岁了!幸好三个过了婚龄的弟弟妹妹在妈妈的坚持下,都没有在农村找对象。回城后,爸爸退休后二弟接了班,两个妹妹安排到校办工厂当了工人。这些事多少对爸爸愧疚的心情是个安慰。 
   我的双亲晚年的生活过的很平静,似乎是对自己年轻时从不问家事的一种补偿:爸爸晚年自己承担了买菜,做饭等内外事务,每天早上先给妈妈烧水倒茶,然后自己出去散步,回来后做早饭,饭后出去买菜,还经常给妈妈买点时令水果或妈妈喜欢的吃食。闲时两位老人看看报刊杂志或看电视 ,午饭后小憩,聊天看电视,当然是爸爸做饭 。妈妈已经不能下楼了。每到节假日,弟弟妹妹们都去看望双亲,寒暑假还有春节,家在外地的我和哥哥及小弟弟一家也回来和双亲团聚,让父母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爸爸72岁那年,罹患直肠癌,及时手术后又坚强生活了九年。妈妈77岁那年冬天患病卧床不起,执意不去医院,一直在家中治疗,转年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日早上九点十分辞世。妈妈病重期间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轮流服侍,为了不影响爸爸休息,接他去同一小区的妹妹家住,爸爸每天早午晚三次过来探望妈妈。妈妈辞世那天,爸爸在妈妈遗体前久久鞠躬不起,喃喃不住地自语“55年啊!”他说的是她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了55年。幸而在双亲金婚纪念日,大弟弟组织并主持了隆重的庆典,请来当地电视台录像并做了一期节目,让我们心中减少些许遗憾!
   妈妈走后,爸爸精神一下子垮掉了,他每天经常翻看着家里的相册,抚摸那些被妈妈一页不差按月装订好的老年报 。还常常背着人流泪,我们知道,任何人也不能取代妈妈在他心中的位置,一年零四个月后的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一日早六点四十分爸爸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
   我的双亲离世后,没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但是他们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却让我们一辈子受用不尽!
   爸爸的朴实,耿直,诚恳待人 ;自尊自重不随波逐流的性格;以及不吃嗟来之食的刚正不阿的骨气,已然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
   妈妈的善良,宽容,忍让为人;雍容大度,谦和得体的举止言谈;以及聪慧高雅端庄的气质,更是我们永远也是望尘莫及的!
   仅以此文作为一束送往天堂的康乃馨,以慰我的父母双亲。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在凄风苦雨中度过一生,儿女理解你们。唯愿天堂安好! 

                                写于2014年4月1日清明节前

文章评论

无名草

淸明时节泪纷纷,儿思双亲汩湿襟。祝双亲在遥远的天堂开心幸福,祝姐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em]e163[/em][em]e163[/em]

其实不古怪

大姐,当我看到:“爸爸在妈妈遗体前久久鞠躬不起,喃喃不住地自语“55年啊!”他说的是她和妈妈在一起生活了55年。”时,泪水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老人的一生虽然历经坎坷,诚如大姐所言也给后人留下了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我深信:爸爸妈妈在天堂一定是幸福、快乐的!

兰舟

伯父伯母的一生真够坎坷的!看着心酸!愿二老在天堂安好![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东航船帆

用真情作纸,挥热泪为墨,留下深深地怀念。愿您的亲人天国安详,祝姐姐幸福![em]e163[/em] [em]e183[/em]

天涯孤旅

好一篇祭文,写在清明节前,我相信,二位老人一定听到了姐姐的心声。 难怪姐姐有如此笔墨功底,原来您出生在一个也算书香门第呢 ,父母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造就了您的今天。尽管苦难,毕竟如今艳阳高照。父母也可以瞑目了! 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 德行标彤史,芳踪依心中。

闲云野鹤

含泪看完“怀念双亲” ,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从古到今 ,忠臣孝子人人敬 ,可叹的是这样的人群在社会上很受打击!您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我敬仰您父亲的为人 !我佩服您母亲的聪慧 !我为您有这样的父母替您感到骄傲 !

悠悠钢铁

静静地读完你对父母亲的祭文,非常感慨,更多的是羡慕你有一个好爸爸。你的爸爸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对党、对国家那么的赤诚,做人那么的善良、单程。那么的爱国,多么希望把自己的本事完完全全的献给国家,对党衷心耿耿……可是,却受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磨难。

盘锦 。闲云野鹤

[ft=,,courier][/ft]人生就是一趟旅游。要记住每个景点的景色,无论是春和景明、山花怒放,还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把一路的风景连接起来,就是一趟完整的人生之旅。荣也好、辱也罢。无论荣辱都是自己真实的行程! 老朋友节哀!二位老人无愧于他们的人生!他们是你的骄傲!你也是他们的骄傲! [ft=,,courier][/ft]

爱迪;爱蕾

[em]e163[/em] 缱绻心语,感人肺腑;人世间有一种最美的音乐,那便是父母对子女亲切的呼唤。品读大姐的心语让爱迪不仅感慨且又一次增添了对你的敬仰;文章最后抒情感人,情深意重。大姐,让这份思念永存心底吧。[em]e178[/em] [em]e176[/em]

童心翁

过好自己的晚年日子 就是对父母的最大安慰 [em]e189[/em]

好友

侠姐你好,我又来了。好久不来,却在心里惦记着你。你的这些回忆录,是对父母最好的怀念,是为孩子们留下的最好的礼物,我写文章的目的亦是如此。读到伯母去世,我是再也忍不住心酸的泪水,很理解伯父的心理,“55年啊!”相濡以沫,患难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