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昔——颖华舅妈

个人日记

       出身大户人家的妈妈,兄弟、堂兄弟、表兄弟很多。自然我的舅舅也多——嫡亲舅舅有三个,堂舅仅我知道的就有十一个,至于姨表舅、姑表舅更是没法排大小,均以姓氏称之(如宋大舅,李二舅···)。可说来惭愧,由于我生在战乱年代,小时候六岁之前没去过姥姥家,亲戚间也少有来往,舅舅虽多,却没见到过几个,我唯一的一次去姥姥家只见到我的三舅。如此说来,舅舅们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尤其是二舅,我从未谋面,我只是看过他的照片,我唯一的一次回姥姥家,他已经去重庆工作了。随着岁月的流淌,残存的记忆愈发清晰起来,其实,对我的一生影响最大(仅次于妈妈);我最崇拜的女性长辈;也可堪称我的偶像的人,是我的二舅妈。
    颖华舅妈的娘家是新民西街小有名气的柳家,舅妈可算是名符其实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仪态大方。她十几岁上学时,每天都要经过我姥姥家的门口,姥姥十分中意这个端庄漂亮的女孩,经常特意在上学放学的时间里,站在大门口等着看她。当然,舅妈本人却是对此一无所知。过了几年,我的二舅刚刚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姥姥家就请媒人去柳家求亲,后来柳家的二女儿颖华就成了我的二舅妈。 妈妈虽然比二舅大,可那时还没有出嫁,于是这对姐姐和弟媳倒成了“闺蜜”,舅妈自己也成了远近闻名贤良孝顺,很有大家风范,得到周围亲友邻居一致称道的好媳妇。
    后来,二舅去北京求学工作,姥姥举家迁到北京。
    二舅妈连着生了三个儿子,姥爷很有见地的给他的三个孙子起名:福国、福平、(当时北京还称北平呢)福民。
    五十年代初。我们家住在乡下营坊 。夏日的一天,二舅妈带着表哥福国,表弟福平,福民来到我们在中学旁边的简陋的家。我和弟弟高兴地被表哥带到村前的树林草地上,疯玩疯闹,表哥为我们做了好多滑稽表演,逗得我们笑倒在地,十分开心,全然不知大人们有什么事情。
    傍晚回家,我看到妈妈和舅妈,眼睛红红的,好像一直在哭。原来舅妈带着孩子们来是向我们道别的,二舅已调去重庆工作了,舅妈也要带着孩子随迁。一下子离开东北老家到大西南那么遥远陌生的地方,离情自然是凄凉难舍。只是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怎能体谅大人们的苦楚!更让舅妈牵心扯肺的是:姥爷姥姥要求将表哥福国留在北京,随祖父母生活,也便于在京上学有利于孩子的前途。这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无疑是骨肉分离之痛,可对老人一向是言听计从,不忘晨昏定省的舅妈,只有忍痛流泪,遵从老人意见。诸多不舍只和姐姐倾述!
    临别时,看到妈妈和舅妈执手泪眼,爸爸在一旁相劝多时,舅妈才领着孩子们上车。多年以后,舅妈在我的心中留下的难忘的印象,就是一身细布小花立领衬衫,配米色的裤子,脚下平底黑襻布鞋。朴素的衣着难掩她那高雅的气质和温柔的面容。
    一场接一场的政治运动,加之勉强维持一家人温饱的艰苦生活,尤其是大跃进年代,妈妈得了严重的肝炎和心脏病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都自顾不暇,使得我们亲
属之间缺失了最起码的来往和联系。妈妈和舅妈偶尔有简单书信互报平安那个文字狱时代,都是压抑着自己,并不敢互诉彼此的苦。独自留在北京的表哥,每年回东北沈阳看望他的姥爷姥姥还有姨、舅,都按照舅妈的吩咐,先到新民来看望我的妈妈,为我们传递一些重庆的消息。我上了中学以后妈妈将和亲友通信的任务转交给我,我第一封信就写给了舅妈!舅妈的回信里说:“看到你来信字迹清秀,叙事明白,知道你长大了···”
    记得六三年前后,舅妈来信告诉我,她就要带两个表弟回东北定居了。
    果然过了不久,舅妈他们回来了!我虽然高兴,但是看到舅妈面容憔悴,饱经沧桑的样子,心内一阵酸楚。十年未见,妈妈和舅妈赶开我们说着悄悄话,福平表弟腼腆羞涩,少言寡语,还是最小的福民弟弟将我拉到街上,流着眼泪告诉我一个惊天秘密——我的二舅在重庆已经失踪很长时间了!
    二舅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因家庭出身问题受压制。他又不善于和人交流,内心一直苦闷。接连不断地政治运动使他抬不起头,在一次遭到无端诬陷,无法讨回自己的清白的整人事件后,终究不堪重负,没留下一句话一个字,无情地撇下妻儿失踪了!
    开始单位还企图给他扣上一顶“里通外国”的帽子,继续诬陷他失踪是“叛逃”,可是舅妈坚持到单位要人, 有理有据地说明二舅不可能外逃的理由,他的失踪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他们逼得二舅自杀了!可是,经过长时间寻找和等待无果,仍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舅妈根据二舅平时的性格和无意间流露出的只言片语,断定他投身嘉陵江了···
     坚强的舅妈,三十几岁就承受天塌般的打击,独自拉扯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着微薄的工资,顶着沉重的政治压力, 在他乡艰难度日,却将此事瞒着远方的亲人们。现在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才费尽周折办理好了户口和工作关系,回来投靠沈阳的父母弟妹。
    在娘家人的帮助下,舅妈落户沈阳,在铁西区一家幼儿园找到了工作,两个表弟也安排了学校,生活稳定下来了。 
    过些日子,妈妈让我代她去看看二舅妈。按电话里的约定,我在那家幼儿园门口见到了舅妈。她还是那样的整洁端庄,落落大方,细心的我看到舅妈十个指头都贴满了白胶布,忙问为什么。舅妈告诉我,幼儿园里洗洗涮涮的活特多,她的手指尖都裂了很深的口子,抓着舅妈粗糙的手,想着这些年来她承受着精神、生活的双重压力,忍受了多少难言的痛苦,独自顶着凄风苦雨前行,可着实是难为我的舅妈了!
    文革运动开始时,表弟还在初中读书,也随着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 ,到沈阳郊区插队,文革结束后,弟弟们返城到工厂就业,舅妈身上的担子减轻一些。这期间,我去看她,她们已经在铁西工人村有一小间楼房,是底楼,两家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那时工人村的楼房就是这样结构,还烧蜂窝煤呢!那次难得有一天舅妈休息,带着我和表弟去北陵公园,弟弟们走在前面,舅妈神情凝重地和我谈起重庆的生活,第一次和我说起二舅。她理解他,对他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毫无怨恨之意,她说那是世道逼的,不怨他。她深邃的目光隐隐含泪回忆和二舅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还不无遗憾的说:“可惜在重庆住了好几年,从来也没有全家人一起去公园走走,你的舅舅没享受过天伦之乐,他太苦了!”我望着舅妈,心灵受到强烈的震颤——为舅妈的善良和宽容。也为她离开重庆时,遥望嘉陵江那种不可言表的悲苦!
    舅妈仍在幼儿园工作,和表弟都倒夜班,有时几天碰不上面。谁上夜班白天就在家做饭,门边墙上挂着一个夹子,夹着一沓子留言条,我每次去都仔细翻看一遍,诸如:“小民:馒头放在锅里,菜要热热再吃!——妈妈”;“妈妈:今天来收电费了,交过了,放心!——小民”···这些传递爱的字条,常看得我热泪盈眶,感受着浓浓的亲情!
    七十年代中期,表弟都成家了,舅妈和福民弟弟生活在一起,舅妈命好,家风也好。儿媳桂玲贤惠朴实,敬老爱幼,待婆母胜亲娘,生活虽然依然清苦,可是一家人相互关爱其乐融融 !尤其是孙女嘉嘉,在祖母身边长大,颇有祖母之遗风。不喜穿着打扮,只爱读书学习,平时连雪花膏都不用,素面朝天!这对舅母晚年生活无疑是最大的精神安慰。
    舅妈于一九九七年仙逝。她用浓墨重彩之笔,书写了她看似平凡却透着伟大的一生。她是我做人的楷模,行事的尺度。她在我的心中,就是一座中国女性的丰碑 !

    ——刚刚学会翻修旧照片,先将我保存舅妈的几张老照片 ,稍加修饰放上边框。以示纪念!



 
图片
 年轻时的舅妈
 
图片
妈妈和舅妈
 

图片
 
                                          
舅妈和她的三个儿子

                                      ——写于2014年,8月28日 

 

文章评论

人在旅途

姐,我签到!(一会回来慢品)[em]e160[/em]

闲云野鹤

文章细腻传神 !娓娓道来 ,写的是舅妈的一生 。也就是那个时代历史的缩影 !我还是想知道您二舅后来到底怎么个结果 ?

悠悠钢铁

姐姐,您的素材真多,而且都是那么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您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写一部:新的《家春秋》三部曲。让这些故事永远留在世上。光您的舅妈就可写好几个章节!

寒若冰

大姐,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在现代人不可思议的事情。看到你的精彩文笔,那些曾经的、平常的、不平静的、不平凡的经历,也活在自己的脑海里。感谢大姐,让自己也能够回首一望,回头一想,让那些曾经的亲人,都再现于自己的脑海。因为,在匆匆的今天,己经很少有这样的回忆和思索了。

自强 自立

欣赏仔细品读了姐姐文章,字里行间流落出中国女性的坚强,姐姐的舅妈就是其中一个,让我们佩服和敬仰![em]e179[/em] 品读的同时又学习了姐姐写文章的构思与技巧,从中受益了![em]e183[/em]

其实不古怪

您的舅妈,中国传统知识女性的典型。她是您的偶像,使我更加感受到了榜样的作用。喜欢大姐的人品、敬仰大姐的文品。

小溪

送给你一份温馨美好的祝福,[em]e258158[/em][em]e327826[/em][em]e258158[/em][em]e327826[/em] 愿友开心快乐每一天,[em]e258158[/em][em]e327826[/em][em]e258158[/em][em]e327826[/em] 幸福好运永远相随![em]e258158[/em][em]e327826[/em][em]e258158[/em][em]e327826[/em]

无名草

姐姐的舅妈是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一个坚强的女人!让我们敬仰!问候姐姐,顺祝秋安![em]e163[/em][em]e163[/em]

清云飘飘

坚强的二舅妈,是女性的榜样,为你二舅婉惜!人呀,很多时候不堪精神痛苦的折磨,我敬爱的周老师一夜黑发成白发,孙老师告诉我,要好同事们设法给她送上精神鼓励,让她挺过来的,却不幸后遭车祸去世,我从孙老师处得知策划整周老师的小丑,竟是受恩周老师的人。我也听到过类似你二舅的故事,也听到过历经磨难最后见到曙光,而家已不全的故事……能责怪你二舅吗?不能!倘有人给他打气,他也许能挺过……我流泪了,过去的成为了回忆,带给我们的是历史教训![em]e181[/em] [em]e163[/em]

才下眉头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em]e183[/em] 听着这样的故事 [em]e163[/em]

好友

又欣然读到侠姐姐心酸的回忆录,那么亲切感人,就好像发生在身边一样。娓娓道来的往事里含着多少酸甜苦辣咸和坎坷人生路。喜欢读姐姐的回忆录和所有文章!问好!

天涯孤旅

个人的命运就是国家命运的缩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舅妈的一生就是中国百姓命运的一生,只不过更凄惨。 舅妈是悲惨的,但是,舅妈是坚强的,再那样昏天昏地的岁月里,一个女人,顶着一顶反动家属的帽子,境遇如何不寒而栗。舅妈走过来了,辛苦中把孩子培养大,了不起的女性! 姐姐笔下的人物都是栩栩如生,读来呼之欲出。

实践

这篇回忆录 写的细腻,亲切。是社会造就了文章中主人公的命运,不公平的待遇,荒唐的帽子......反而激发了主人的坚毅与刚强。对主人公值得赞扬,应该歌颂。为朋友的文字叫好![em]e179[/em] [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