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微知著:让演讲主题更深刻

演讲精粹

                                                          推微知著:让演讲主题更深刻

侯睿哲

发于《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111

20101130日,著名导演陈凯歌携新作《赵氏孤儿》来到东南大学,面对礼堂里挤得水泄不通、热情高涨的同学,他先发表了一段充满激情的演讲。在谈到自己“如何走向成功”时,他说道——

当年我去考北京电影学院,面对考官的问题,我谈得慷慨激昂,结果,在初试后的第三天我就收到了不录取通知书,直到几年后扩大招生,我才有机会被录取。后来我问当初面试我的老师,为什么初试没让我通过,他告诉我:“如果你当时在回答提问时,不是那么‘全知全能’,也许我们就会收下你。”我细细琢磨才体会到,老师原来是希望我是个虚心的少年,而不是一个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人。(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陈凯歌导演的演讲缘何让人印象深刻、深受启迪?不能不说,这是他娴熟运用“推微知著”的演讲技巧的结果。

所谓推微知著,就是在演讲中从小处着眼去揭示事物的深刻本质,给人以认知、教育、启迪。在这里,陈凯歌讲“成功”,选的是他考北京电影学院初试时因夸夸其谈而导致落选的一件小事,通过这件小事说明了“要虚心,不要自以为是”的深刻道理。这样,不仅一下使得他的演讲主题更加深刻,而且警示大学生们,成功只属于那些虚怀若谷、满怀信心、不断进取的人。

我们再来看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演讲中是怎样运用“推微知著”的技巧的。

2010122日,俞敏洪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大学生‘自强论坛’”上做了题为“向前走,是我们获得幸福和成就的最佳路径”的演讲,他讲道——

在新东方有这样一个活动,凡是新东方的老师和员工,都要参加50公里徒步活动。头一天下午开始走,一直走到晚上,举行篝火晚会住帐篷,第二天继续走。第一天走得很兴奋,第二天走得很辛苦,但是很少有人掉队,除非真的受伤了或者膝盖出问题走不下去,否则的话一定没有人掉队。我属于暴走型的人,走到半路即使脚上走出泡了,也会把泡里的水放出来继续走。只要是走到终点的人,最后谈体会都有两个感受,第一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走这么远,因为50公里不是短的距离,第二从来没想到这样有成就感。

你们这个时候,奋斗到考进大学,往回走走不回去,在大学不能不进步,唯一的选择就是往前走。每个人的生命目标不一样,你的生命目标是什么,你的生命对你来说是不是付出了努力,是不是得到了精神享受,是不是得到了心灵满足,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未来,你可以是希望挣钱,希望出名,希望做企业,哪怕说想做和尚,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志向。真正做成像弘一法师那样的和尚是很了不起的,前半生享尽世俗生活,后半辈子穿破袈裟吃蔬菜,成为中国宗教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俞敏洪的演讲没有高谈阔论,他以一次50公里的徒步活动,看似很“小”的事,从中发现了“大”的意义,立刻产生了“推微知著”的良好演讲效果,不仅让莘莘学子们深刻领悟到了“向前走是获得幸福和成就的最佳路径”,而且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往前走”的目标方向和志向。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央视主持人柴静在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的演讲《身边的人》,其中她讲道——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你靠什么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柴静通过讲述“温家宝总理救助一个老农民”这样一件真切的小事,反映了温总理心系百姓的大主题,这就是推微知著的表达技巧。一滴水虽然微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柴静的演讲不仅给人一种穿透心灵的感动,更启示人们应该做一个像温总理一样的人,拥有高尚的品质和灵魂。

  可见,推微知著是使演讲更加深刻的一剂“良丹妙药”。要想运用好它,就需要我们从自己熟悉的诸多小事中,精心选取最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选取最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新鲜材料、选取真实、感人的细节材料,只有这样,你的演讲才能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奇佳效果。

 

文章评论